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9篇
  免费   3281篇
  国内免费   10781篇
化学   18603篇
晶体学   895篇
力学   685篇
综合类   368篇
数学   138篇
物理学   6112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695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751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1432篇
  2013年   1415篇
  2012年   1248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252篇
  2009年   1298篇
  2008年   1396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1390篇
  2005年   1307篇
  2004年   1259篇
  2003年   1144篇
  2002年   949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t微粒修饰纳米纤维聚苯胺电极对甲醇氧化电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脉冲电流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状聚苯胺(PANI)为Pt催化剂载体,用它制备了甲醇阳极氧化的催化电极Pt/(nano-fibular PANI).研究结果表明, Pt/(nano-fibular PANI)电极对甲醇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并有协同催化作用.在相同的Pt载量条件下, Pt/(nano-fibular PANI)电极比Pt微粒修饰的颗粒状聚苯胺电极Pt/(granular PANI)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此外, Pt的电沉积修饰方法同样影响Pt/(nano-fibular PANI)电极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活性.脉冲电流法沉积Pt形成的复合电极较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得到的Pt复合电极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2.
叔丁醇溶剂中TS-1催化丙烯环氧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叔丁醇溶剂中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反应条件为:温度303.15K~323.15K,丙稀压力0.3 MPa~0.6 MPa。根据反应机理及组分在TS-1上的吸附特点建立了如下的机理模型方程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对机理模型进行了参数估值。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反应符合Eley-Rideal机理,丙烯环氧化反应发生在吸附态的过氧化氢与游离态的丙烯之间。  相似文献   
993.
铜掺杂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于300 和600 ℃制备了结晶状的Cu0.04V2O5材料. 扫描电镜显示, 3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多孔特征, 而6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很高的结晶度. X射线研究表明, 少量铜掺杂不会改变V2O5的正交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 300 ℃时制备的Cu0.04V2O5样品含有少量水. 热失重分析确定了样品中所含水分是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 1 mol材料分子吸附水的摩尔数约为0.18 mol. 铜掺杂显著改善了V2O5的结构稳定性, 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于600 ℃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下具有160 mAh·g-1的可逆比容量, 但提高放电倍率明显降低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于300 ℃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时的循环性能不如600 ℃样品, 但该材料在C/1.9倍率时仍具有100 mAh·g-1左右的可逆比容量. 两种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与材料的微结构有关. 低温样品在较高放电倍率时良好的循环性能得益于其多孔的微结构, 而高温样品由于其较高的结晶度而表现出优异的低倍率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994.
水蒸气处理对P-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温度下,用水蒸气对P-ZSM-5催化剂进行了处理,利用XRD、NH3-TPD、比表面和孔径物理吸附仪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蒸气处理对P-ZSM-5催化1-丁烯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ZSM-5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合适的水蒸气处理,有利于催化剂孔容和孔径的增加;水蒸气处理降低了P-ZSM-5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明显提高了丁烯裂解生成丙烯的选择性、收率和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最佳的水蒸气处理温度为580℃,P-ZSM-5催化剂催化1-丁烯裂解反应的丙烯选择性为39.4%,收率为34.2%.  相似文献   
995.
吴伟  贺全国  陈洪  汤建新  聂立波 《化学学报》2007,65(13):1273-1279
超声条件下, 在乙醇分散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功能化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和四氯合金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柠檬酸钠, 成功地制备了磁性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吸收可见光谱(UV-Vis)、带有电子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电子能谱(XPS)、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方法, 对复合粒子的形态、结构、组成以及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粒子粒径在30 nm左右, 室温下磁化强度可达63 emu/g.  相似文献   
996.
周以力  何洪银  陈洁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2):2239-2241
A coordination polymer, {[Cu4(nip)4(4,4′-bipy)4(DMF)4]·CH3OH}n,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layer method using 5-nitroisophthalic acid (H2nip), Cu(CH3COOH)2 and 4,4′-bipyridine(4,4′-bipy) with three solutions in a marrow tube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ip ligand has a μ2 mono-atomic bridging-mono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and the structure is a two-dimensional network. CCDC: 623420.  相似文献   
997.
介孔分子筛的制备与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美国Mobil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合成出具有规则孔结构的M41S系列介孔分子筛材料.由于介孔材料独特的性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其合成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合成出了多种系列不同性能的介孔分子筛,并研究了介孔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各类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O-Pt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在Pt(100)面上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在缺行重构的(110)面上,氧原子仍吸附于三重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还会嵌切吸附于长桥位;通过分析三重态振动指纹性质的遗传和遗变,确认实验观察到的59.49和40.90 meV损失谱分别为氧原子在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态的表面垂直振动.  相似文献   
999.
α-Al2O3纳米粒子对Co-Ni合金异常共沉积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刚  李宁  周德瑞  徐柏庆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0):1226-1232
为了研究在电化学复合共沉积过程中,惰性纳米粒子和金属离子、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合金电化学共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从两个吸附过程出发: 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H+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纳米粒子迁移到阴极表面,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采用Zeta电势和稳态极化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研究了纳米Al2O3粒子和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和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了纳米粒子对Co2+和Ni2+还原沉积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阻抗数据的拟合,讨论了Al2O3纳米粒子对等效电路中各物理参数的影响.在H+和不同金属离子在纳米粒子上发生竞争吸附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粒子和合金共沉积的可能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000.
在用溶胶-凝胶方法成功制备纳米TiO2、纳米CeO2包覆纳米TiO2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氧敏性能、阻抗谱的测试和对比,并且通过热力学和活化能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eO2包覆纳米TiO2材料的氧敏性能优于纯TiO2材料,.当包覆4.9mol?O2时材料的氧敏性能最好.热力学计算证明:CeO2对TiO2起到催化作用,从而改善TiO2的氧敏性能.对材料活化能计算表明:包覆纳米CeO2后材料的晶粒、晶界活化能显著降低,TiO2的活性得到提高:并且随着CeO2包覆量降低活化能降低,说明活化能存在极小值,CeO2包覆量有最优值,从而解释了实验结果中出现极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