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用溶胶-凝胶方法成功制备纳米TiO2、纳米CeO2包覆纳米TiO2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氧敏性能、阻抗谱的测试和对比,并且通过热力学和活化能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eO2包覆纳米TiO2材料的氧敏性能优于纯TiO2材料,.当包覆4.9mol?O2时材料的氧敏性能最好.热力学计算证明:CeO2对TiO2起到催化作用,从而改善TiO2的氧敏性能.对材料活化能计算表明:包覆纳米CeO2后材料的晶粒、晶界活化能显著降低,TiO2的活性得到提高:并且随着CeO2包覆量降低活化能降低,说明活化能存在极小值,CeO2包覆量有最优值,从而解释了实验结果中出现极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Viscos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influences industrial processes relevant to fluid. The transferring rate of impurities, such as S, P and N, is affected with the viscosity of metallic melts.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impurity removal depend on the viscosity of both slag and metallic melt. Viscosity of gas and liquid are all affecting the transferring process and velocity. However, the amount of viscosity data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for the needs of today抯 technology, especially…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三种基于热力学通用几何模型预报多元金属熔体黏度的数学模型. 推导了各预报模型的黏度计算公式. 用Ag-Au-Cu三元金属熔体黏度的实验数据对三种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比较, 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 讨论并推导了各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扩展应用. 在此基础上预报了Cu-Ag-Sn三元金属熔体的黏度, 各模型的预报结果基本一致, 实验测定了Cu-Ag-Sn的部分黏度值, 结果与预报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不同原子摩尔比的Eu3+离子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SEM和UV-V is等测试手段对纳米TiO2晶型、颗粒度大小、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兰溶液为目标物,对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Eu3+离子的掺杂能有效抑制纳米TiO2的晶型的转变进而减小晶粒尺寸、提高分散度;稀土Eu3+离子的掺杂使TiO2光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有一定的蓝移,并在可见区有一定的吸收峰;稀土Eu3+离子的掺杂有效提高了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并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掺杂原子摩尔比为1%、退火温度500℃时,对甲基兰溶液的光催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1 mol%Nd3+、Eu3+、Tb3+的TiO2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粒子的生长,进而增大比表面积,并且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带边都有一定的红移;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优于未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其中Eu3+/TiO2的光催化活性为最强。  相似文献   
6.
杨传钰  郭敏  张艳君  王新东  张梅  王习东 《化学学报》2007,65(15):1427-1431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方法, 在未经修饰的ITO导电玻璃基底上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纳米ZnO结构, 而在经过ZnO纳米粒子膜修饰后的ITO导电玻璃基底上, 制备出透明、高取向、粒径小于30 nm的ZnO纳米棒阵列.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透射光谱对制备出的ZnO纳米棒阵列的结构、形貌和透明性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ZnO纳米棒阵列的平均直径为21 nm, 粒径分布窄, 约18~25 nm, 择优生长取向为[001]方向, 垂直于基底生长. 当入射光波长大于400 nm时, ZnO纳米棒阵列的透光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7.
β-Sialon及其复合材料热力学与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β-Sialon及其复合材料合成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采用金属还原氮化法一步制备合成了不同温度、不同Z值的β-Sialon以及β-Sialon-SiC与β-Sislon-Al2O3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以Si、Al、Al2O3和Si、Al2O3粉末为原料,用Si3N4做埋粉,在高温、常压下都可以合成较纯的β-sialon.通过改变Z值和控制烧结温度等试验发现,当Z=0.6、温度T=1450口时合成的β-sialon杂质相最少.在一定温度下,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随着Z值增加,β-sialon结构由晶粒间析出部分晶须转变为明显棒状交织结构,从而可望大幅度提高其强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极性晶体的晶面能理论,不添加任何辅助添加剂,本论文仅通过调节水热结晶条件实现了对ZnO纳米管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通过晶体表面能计算表明,具有Zn终端的[0001]面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属于不稳定晶面。因此,随着生长结晶过程的进行,为了最终达到系统的低能量稳定状态,ZnO纳米棒的顶面[0001]面会逐渐优先溶解,并最终形成管状结构。其中,与晶面能紧密相关的溶解结晶平衡浓度是影响管状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论文通过确定水热生长条件下,ZnO纳米棒向纳米管结构转变的临界浓度,成功验证了由棒状结构向管状结构的自转化机理并缩短了管状结构的转化时间。由于ZnO纳米管阵列优秀的传导性能和可填充性,以及对基底材料的广泛适用性等特点,本研究进一步将其应用在相变材料的封装领域。实验结果表明,ZnO纳米管阵列薄膜封装相变材料表现出更好的热传导性能和储放热性能,在恒温器件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在新型陶瓷材料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在陶瓷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验证了刚玉/莫来石-ZrB2、β-SiAlON-AlON复相陶瓷材料存在的可行性,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证明了这二种材料是亚稳材料,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将发生分解.对AlON-BN的可行性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种材料没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助剂材料NiO-CeO2和Bi2O3-CeO2二元纳米化合物.首先,对NiO-CeO2二元材料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显示颗粒平均尺寸在11~12 nm,这一结果与高分辨电镜结果观察的颗粒尺寸相吻合,同在12 nm左右.同时,对NiO-CeO2二元化合物进行BET比表面积分析,结果显示:水热合成材料的比表面积在54~75 m2/g.另外,对Bi2O3-CeO2二元化合物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显示合成材料的晶粒尺寸在8~11 nm.最后,我们分别对两种材料进行了氧化还原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