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280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4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用于连翘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连翘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测定分析方法 ,为含连翘中药制剂制定指纹图谱奠定基础。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连翘的挥发油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其指纹图谱 (GC FPS) ,并选用模糊聚类法分析比较。该方法灵敏度高 ,谱图有较好的重现性 ,样品稳定性好 ,1 1种连翘色谱峰重叠率 >97%。聚类分析法使谱图分析更为快速、准确 ,适用于连翘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2.
同时蒸馏萃取GC-MS分析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黔产刺异叶花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共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柠檬烯为19.31%,里哪醇为15.26%,桧烯为13.60%。  相似文献   
83.
宋文东  王浩  张夏娟 《分析试验室》2007,26(Z1):353-35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分析测定了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叶子中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油中分离出24个峰,鉴定出8种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含量丰富,占挥发油总量的20.60%;脂肪酸中分离出16个峰,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有十六酸(棕榈酸,16.17%)、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5.73%)、9-十八碳烯酸(油酸,41.52%)等.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采用水蒸汽蒸馏的方法,从大蒜中提取出一种浅黄色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了挥发油中至少含有15种以上个组分。根据这些组分的质谱特征,定性识别了其中10种成分,它们都是有机硫化合物,文中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质谱图和结构式,讨论了其中二种物质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85.
为鉴定紫茉莉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紫茉莉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紫茉莉根中提得0.12%的挥发油,鉴定了其中23种化合物,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紫茉莉根中分离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紫茉莉根的化学成分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6.
张峻松  姚二民  王建民  徐如彦 《色谱》2007,25(3):422-42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树兰花中提取挥发油,得油率为2.6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树兰花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54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8种成分,其中有18种萜烯类化合物和12种酯类物质等成分,如α-蛇麻烯、亚麻酸乙酯、大根香叶烯-D、β-榄香烯、古巴烯、石竹烯、茉莉酮酸甲酯、β-蛇麻烯-7-醇和棕榈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87.
包结物晶析法选择分离辛夷挥发油中1,8-桉叶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客体化学的分子识别在同分异构体选择分离、外消旋异构体光学拆分中已有广泛研究[1~3].我们利用中草药挥发油中化学组分的分子形状、几何拓扑性质、官能团数量和键力性质的不同,选定主体分子对挥发油中某一组分进行分子识别,并以结晶的形式从挥发油体系中离析出来,达到选择分离单一挥发油化学组分的目的[4~7].本文利用主体分子1,1,6,6-四苯基-2,4-己二炔-1,6-二醇(A)作为主体分子[8],以辛夷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成分1,8-桉叶素(B)为分子识别的客体分子,与化合物A形成稳定的包结物晶体(A+B),并从辛夷挥发油中析出,得到纯度为100%的…  相似文献   
88.
王晓春  王涵文  马继平  徐烨  关亚风 《色谱》2004,22(2):101-105
首次将填充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在线联用技术(μ-HPLC-CGC)用于分离分析八角茴香果实的挥发油成分。液相色谱选用氰基分析柱(250 mm×0.32 mm i.d.),正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体积比为80∶8∶12)为流动相,对挥发油样品做族组分分离,得到的5个族组分被依次存放在多位储存接口内,然后不分流分别转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做详细分析。气相色谱柱由10 m×0.53 mm i.d.保留间隔柱和30 m×0.53 mm i.d.×1.0 μm SE-54分析柱组成。采用了不分流柱内进样模  相似文献   
89.
白术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白术挥发油成分,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出超临界流体萃了的挥发油中22个化合物。最佳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压力22.0MPa,温度60℃,0.5mL乙醇作改性,先静态萃取10min(CO2用量2.0mL),再动态萃取40min(CO2流速为0.3mL/min)。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水蒸气蒸馏进行对比,水蒸气蒸馏5h的油收率仅为超临界流体萃取1h油收率的10.32%,证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替代传统萃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0.
以总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金属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评价2%柳叶蜡梅叶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总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82.58、89.66、53.42μL。挥发油总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于1mg/mL维生素C,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明显高于1mg/mL维生素C和0.5mg/mLEDTA。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