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591篇
化学   599篇
晶体学   68篇
力学   703篇
综合类   105篇
数学   855篇
物理学   216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析了二组分混合物的3种混合/分离状态及在完全混合时发生连续相转变的极限组成。提出一个判别非等密度体系混合/分离状态的法则与确定混合物空隙率简易可行的随意松散堆积方法。  相似文献   
82.
冷态德士古气化炉流场与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德士古气化炉的冷态速度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德士古气化炉内在轴向2.5~3.0倍直径范围内存在回流,最大回流量为射流量的3.5倍左右;在平均停留时间之前,已有50%左右的物料逸出炉外。本文指出,德士古气化炉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渣、耐火砖寿命短、有效气体成分偏低均与炉内流场有关。  相似文献   
83.
根据郯庐断裂带鲁皖段早第三纪、中新世以及更新世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应用稀土判据探讨了区内玄武岩的形成机制。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相关关系显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3个阶段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其形成机制应该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通过多种稀土元素联合协变关系也同样反映了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机制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同时也显示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继承了其源区物质的稀土元素特征。这一结论与区内Sr,Nd同位素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4.
朱珍 《高分子学报》1995,(3):284-290
利用等温和非等温方法详细研究了芳香族聚酯──热致型聚合物对,对’-联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晶相和液晶相形成机理,并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介晶相开始的结晶过程是二维异相成核、三维线性增长的,而从各向同性液相开始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则是二维异相成核二维线性增长的.对两个晶化过程的表面自由能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液晶相形成过程的相转变表面自由能比结晶过程小得多,预示了它将具有更大的晶化速率.研究还发现,该聚合物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具有比结晶过程大得多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85.
余正坤  王世华 《有机化学》1993,13(6):579-589
本文述评了最近几年来钯催化的有机锡化合物与有机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用于碳-碳键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直接交叉偶联反应,CO或烯键插入的交叉偶联反应和机理。  相似文献   
86.
钴(II)与色氨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92,50(1):39-43
对钴(II)离子与色氨酸在H~3BO~3-NaOH(pH=9)缓冲底液中的极谱催化前波进行了形成条件、吸附性能和电极还原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
对有机液体化学试剂馏程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加热源选择、蒸馏速度控制、温度计选择、蒸馏收率以及同一样品不同特性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等进行了分析,为正确测定馏程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88.
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动态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crude oil emulsions from ASP flooding production well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a stirred tank. The demulsifying of crude-oil emulsion by different demulsifying agents is discussed. The breakage of the crude oil emulsions from the well PO11 by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emulsifying agents is also discussed. The breaking mechanism of the demulsifying agent is described microscopically.  相似文献   
89.
对硅酸聚合机制反应级数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胶凝法研究酸化了的不同摩尔比 (Si O2 /Na2 O)的硅酸钠溶液的胶凝速度 ,发现在恒盐条件下 ,硅酸胶凝速度常数是 2 ,这个结果和我们过去所提出的硅酸聚合机制符合一致。  相似文献   
90.
铂电极对非电对离子的瞬时响应机理可用沉淀基离子选择电极对K_(XY)<<1的干扰离子瞬时响应的“混合相形成”模式解释。瞬时讯号峰高度与M(OH)_2的溶解度和M~(2+)的水合能有关。Pb~(2+)和Cd~(2+)的瞬时讯号正峰高度与lga_M呈Nernst关系,而Ca~(2+)和Mg~(2+)不是这种情况。所有离子的平衡电位不是Nernst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