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8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2263篇
化学   3618篇
晶体学   189篇
力学   673篇
综合类   95篇
数学   101篇
物理学   12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贺鹤勇  邹艳  马卓娜  岳斌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Z1):1024-1031
结合实验研究,介绍了13C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包括温和条件下丙烷在镓改性H-ZSM-5上的活化研究,SO2-4/ZrO2、CsxH3-xPW12O40和H-MOR催化剂上正丁烷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以及利用原位13C MAS NMR测定催化剂超强酸性.  相似文献   
92.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
朱珍 《高分子学报》1995,(3):284-290
利用等温和非等温方法详细研究了芳香族聚酯──热致型聚合物对,对’-联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晶相和液晶相形成机理,并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介晶相开始的结晶过程是二维异相成核、三维线性增长的,而从各向同性液相开始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则是二维异相成核二维线性增长的.对两个晶化过程的表面自由能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液晶相形成过程的相转变表面自由能比结晶过程小得多,预示了它将具有更大的晶化速率.研究还发现,该聚合物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具有比结晶过程大得多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94.
余正坤  王世华 《有机化学》1993,13(6):579-589
本文述评了最近几年来钯催化的有机锡化合物与有机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用于碳-碳键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直接交叉偶联反应,CO或烯键插入的交叉偶联反应和机理。  相似文献   
95.
1964年Fischer等报道了第一个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以来,为数众多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已被合成和鉴定。最近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异构化的π-丁二烯二羰基(乙氧基芳基卡宾)铁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本文报道这类新型配合物的低分辨电子轰击电离(EI)质谱,探讨其可能的断裂途径。它们的EI质谱表明,存在一系列具有结构信息的特征离子,相应的特征峰有助于配合物的结构鉴定。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这些新型配合物具有下面两种结构类型,其中3为B型结构,其它均为A型结构。  相似文献   
96.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芳香有机物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种吸附树脂AmberliteXAD-4、AM-1和JX101对芳香化合物苯胺、苯酚和苯甲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特征,利用前线轨道理论进行了合理解释。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进行适当的修饰,可以改变吸附剂的LUMO或HOMO,使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的功能基产生化学作用,从而产生额外的化学吸附量,为优化设计吸附剂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
W/O型微乳液活化能和导电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导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自Lagourette和Lagues发现了W/O型微乳液电导渗透(Percolation)现象后,人们开始了微乳液导电机理的研究。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界面层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阴离子在微乳颗粒碰撞时发生跃迁而使W/O型微乳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98.
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多种对称或不对称的4,4'-双(二烷氨基)苯偶酰.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定.其中伯胺与4,4'-二氟苯偶酰的反应得到了一边取代、另外一边形成亚胺结构的产物,并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本文用内禀反应坐标(IRC)法对甲胺的1,1-和1,2-脱氢反应途径进行了微观动力学解析.在RHF/4-31G水平上确定了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势能变化曲线,得到了活化能、反应热、频率因子和活化熵等物理量.模式选择研究表明:1,1-和1,2-脱氢反应过程的反应坐标(IRC)分别与反应物中频率为1057和1348cm~(-1)的两个变形振动模式相联结.在每条反应途径上都存在正则坐标间的振动耦合.本文的计算为激光诱导和模式选择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
在中、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非酶褐变反应的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等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底物消耗、无色中间体及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褐色物质生成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溶液越偏向碱性环境,越有利于L-抗坏血酸的自降解及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生成。生成褐色物质动力学研究表明:褐色物质的生成只与L-抗坏血酸的降解有关;通过建立褐色物质生成动力学方程发现,褐色物质的生成符合准零级动力学特征。不同pH环境,生成褐色物质的活化能不一样。当溶液pH值为9.5时,褐色物质的生成活化能为27.62 kJ·mol~(-1),均小于其它pH值下的生成活化能。根据L-抗坏血酸降解过程,对L-抗坏血酸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中、碱性条件下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