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前已报道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鳞茎土贝母中四个三萜皂苷土贝母苷甲、乙、丙、丁的提取与分离以及土贝母苷甲的结构研究.本文继续报道其余三个皂苷的结构研究. 土贝母苷乙(1),白色粉末,C_(63)H_(98)O_(30),[α]_D—6.0(c0.32,吡啶),M_r1334(SIMS: m/(?)1335[M+H]~+).苷元为远志酸(2),所含的糖为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摩尔比为1:1:2:1.1的~(13)C NMR谱中显示五个糖端基碳信号(δ106.4,104.8,103.2,100.8和94.3  相似文献   

2.
土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III: 土贝母苷甲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的鳞茎中分得五个苷类化合物: 土贝母苷甲、乙、丁和戊. 通过对土贝母苷甲及其各选择性水解产物的NMR分析确定了它的结构, 为一新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3.
土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IV: 土贝母苷乙, 丙, 丁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n]Franquet)鳞茎中分离到三个土贝母苷乙, 丙, 丁. 用光谱分析和化学降解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土贝母乙, 丙是二个新的大环三萜皂苷, 土贝母丁是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3β, β-18, 20, 26-五羟-(20S)-达马-24-烯, 是从植物假贝母中分离到的仅有四环三萜.  相似文献   

4.
膜荚黄芪苷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文报道从中药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根部分离得到三个皂苷ASI、AS Ⅱ和 AS Ⅲ.AS Ⅰ和 AS Ⅱ分别称为膜荚黄芪苷(astramembrannin)Ⅰ(1)和Ⅱ(2),AS Ⅲ经鉴定为胡罗卜苷(dancosterin)(3).本文报道1和2的结构测定.1为主要成份,具有降压、抗炎、镇静、镇痛和调节代谢的作用.1和2经 Smith 降解均得苷元4~(**),用酸水解经鉴定1含有木糖和葡萄糖,2仅含木糖.  相似文献   

5.
从苦玄参(Picria fel-tarrae Lour)提取的有抗癌活性的B部分,在分离苦玄参苷IA和IB时,还分离到另一少量新苦味苷——苦玄参苷(Picfeltarraenin)Ⅱ(1).本文报道1的结构测定. 1经8%硫酸水解产生苦玄参苷元Ⅱ(2),所产生的糖经定性鉴定为D-葡萄糖和L-鼠李糖.根据1的FDMS所获得的准分子离子峰[M+Na+1]~+及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式为C_(42)H_(66)O_(15),即1含一个葡萄糖和一个鼠李糖残基.1的~(13)C NMR谱中出现两个异头碳(anomeric carbon)信号,也符合上述推定.  相似文献   

6.
傅桂香  徐永珍 《化学学报》1984,42(11):1157-1160
本文报道苦玄参苷类(picfeltarraenins)(1~5)、膜荚黄芪苷类(astramembrannins)(6~8)、雪胆素苷类(hemsamabilinins)(9,10)及其O-乙酰衍生物(11,12)和洋地黄毒苷(digitoxin)(13)的负离子化学电离质谱.用甲烷和二氯甲烷作为混合反应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谱中有特征的M~(?)或[M-1]~-,[M+Cl]~-和一系列脱糖基的碎片离子[M+Cl-nR]~-(R为不同类型的糖基)及糖基碎片离子[R+Cl]~-.乙酰化的糖苷还给出[M+Cl-nCH_2CO]~-或[M+Cl-nCH_3COOH]~-等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7.
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Ⅶ.-苦玄参苷IA和IB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苦玄参(Pic(?)afel-tarraeLour)提取物的 B 部分中分得两个新四环三萜苷——苦玄参苷(picfeltarraenin)ⅠA(1)和ⅠB(2).1和2经酸水解均得苦玄参苷元Ⅰ(3),经稀酸水解分别得次生苷4和5.根据1,2,4,5及它们衍生物的~1HNMR,~(13)CNMR 和 NICIMS 数据,证明1为3的3-O-β-D-[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木糖苷,2为3的3-O-β-D-[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Ⅴ.苦玄参苷元Ⅴ和Ⅵ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报道苦玄参提取物中的抗肿瘤活性部分,经酸水解后又分得两个新四环三萜苷元,苦玄参苷元(picfeltarraegenin)Ⅴ和Ⅵ.根据其UV,1H NMR,13C NMR,MS数据以及化学反应,证明苦玄参苷元Ⅴ和Ⅵ分别具有5和8的结构,5的结构经苦玄参苷元Ⅰ(1)的双乙酸酯(7)氧化成6而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9.
从玄参科的苦玄参植物中分出一系列苦味苷的苷元.苦玄参苷元Ⅰ(1)是其主要成分.通过1及其衍生物的Uv,IR,1HNMR,13CNMR及MS的谱学分析和若干化学反应确定1的结构为具有二氢呋喃酮边链的新型四环三萜.苦玄参苷经药理实验证明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在pH 1.7的氯化钾-盐酸的底液中,得到了芦荟苷良好的氧化峰和还原峰,氧化峰电位(Epc)为-0.386 V,还原峰电位(Epa)为-0.441 V。峰电流(ipa)与芦荟苷浓度在1.195×10-6~2.152×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78×10-7mol.L-1。据此提出了循环伏安法测定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还研究了芦荟苷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芦荟苷的电极过程具有吸附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1.
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VIII: 苦玄参苷II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玄参(Picria fel-tarrae lour)提取的有抗癌活性的B部分,在分离苦玄参苷IA和IB,还分离到另一少量新苦味苷-苦玄参苷II.系四环三萜.径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β-D吡喃葡萄糖苦玄参苷.  相似文献   

1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次数、提取试剂、料液比、超声时间4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树莓花色苷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评估了这些因素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分别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对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树莓中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3次,料液比1∶46g/m L,超声时间44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花色苷的得率为6.79%.花色苷对于DPPH的清除率达到13.68μmol/g,对于ABTS的清除率达到8.37μmol/g.  相似文献   

13.
流感是一种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 在普通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而对于一些年老和高危病人还有较高的死亡率. 研究显示抑制神经氨酸苷酶(NA)可以阻断病毒RNA复制, 因此NA是有效治疗H1N1型流感病毒的重要药物靶标. 通过计算机方法进行虚拟筛选和预测NA抑制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酶活性位点进行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 开发H1N1 病毒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 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相邻法(k-NN)和C4.5决策树(C4.5DT))对已知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NAIs)与非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non-NAIs)建立分类预测模型. 其中227个结构多样性化合物(72个NAIs与155个non-NAIs)被用于测试分类预测系统, 并用递归变量消除法选择与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分类相关的性质描述符以提高预测精度. 本研究对独立验证集的总预测精度为75.9%-92.6%, NA 抑制剂的预测精度为64.3%-78.6%, 非H1N1抑制剂的预测精度为77.5%-97.5%. SVM法给出最好的总预测精度(92.6%). 本研究表明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未知数据集中潜在的NA抑制剂, 并有助于发现与其相关的分子描述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法同步提取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 首先, 通过对氢键供体(HBD)、 氢键受体(HBA)及二者摩尔比和DESs含水量等因素的设计优化, 获得了同步提取红景天苷和酪醇的最佳DES为乙二醇-乙酰丙酸(摩尔比为1∶1), 含水质量分数为40%, 记为LAEG-40. 然后, 以LAEG-40作提取溶剂, 对提取方法、 料液比、 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 获得了最佳提取条件: 采用150 r/min搅拌速率提取, 料液比为1∶12.5(g/mL), 提取温度60 ℃, 提取时间65 min. 在此条件下LAEG-40对红景天苷的提取率可达(18.1268±0.1667) mg/g, 酪醇提取率可达(1.5608±0.0240) mg/g. 而在相同条件下, 以水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红景天苷提取率分别为(15.1221±0.1342)和(16.3425±0.0897) mg/g, 酪醇提取率分别为(1.1120±0.0389)和(1.1923±0.0423) mg/g, 可见LAEG-40的提取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溶剂. 研究结果表明, LAEG-40是一种绿色、 高效的红景天苷和酪醇同步提取溶剂, 可用于替代传统溶剂.  相似文献   

15.
邵文博  安泉林  曹鑫  俞飚 《化学学报》2019,77(10):999-1007
灯盏花甲素(apigenin-7-O-β-D-glucuronide, 1)和乙素(scutellarin, scutellarein-7-O-β-D-glucuronide, 2)是灯盏花素(breviscapine)中的两种主要黄酮苷成分, 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治疗老年痴呆等生理活性; 大波斯菊苷(apigetrin, 3)、车前子苷(plantaginin, 4)、apigenin 7-O-β-D-xylopyranoside (5)、apigenin 7-O-α-L-rhamnopyranoside (6)等黄酮-7-O-糖苷也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生理活性. 本工作针对黄酮苷元(芹菜素7和野黄芩素8)溶解度差、7位羟基酸性强而亲核性较弱以及糖醛酸糖基化给体反应活性较弱的问题, 综合利用使苷元有效增溶的保护基策略、金(I)催化的糖苷化方法和后期糖醛酸氧化策略, 高效构建了黄酮-7-O-葡萄糖醛酸结构, 并经统一的保护基脱除完成了灯盏花甲素(1) (36%)和乙素(2) (7%)的合成. 采用相似的策略, 从苷元出发分别以4~7步完成了天然黄酮-7-O-糖苷3~6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 IR、UV、~1HNMR、~(13)C NMR 和 MS 数据的分析,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 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17.
建立棉子中总黄酮醇苷含量的眦测定方法.样品用V(甲醇):V(25%HCl)=4:1的混合液经90 ℃热水浴处理,采用眦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选用迪马-C18色谱柱,以V(甲醇):V(0.4%H3PO4)=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以槲皮素、山奈素为对照品计算,棉子中总黄酮醇苷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2.6%.方法可用于棉子中总黄酮提取物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 研究了刺五加叶中的主要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金丝桃苷及芦丁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亚型CYP1A2, CYP2C, CYP2E1, CYP2D和CYP3A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化合物对各CYP亚型酶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金丝桃苷和槲皮苷对CYP1A2催化的非那西丁的O-脱乙基反应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46.53和49.75 μmol/L, 金丝桃苷和芦丁对CYP2E1催化的氯唑沙宗的6-羟基化反应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99.87和86.36 μmol/L. 机理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3种化合物对2种亚型酶的抑制作用是随着预孵时间延长而增强的机理性抑制.  相似文献   

19.
以豆腐果苷、2-羟基-1,2-二芳基乙酮(2a~2d)、乙酸铵和脂肪胺为原料,碘单质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豆腐果苷-咪唑类衍生物4a~4h,新化合物4a~4h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确认.并用小白鼠实验对目标化合物4a~4h进行了镇静活性筛选,其中4e(400mg·kg~(-1))与豆腐果苷相比有较强的镇静活性.  相似文献   

20.
卵磷脂反胶束体系中β-1,4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炜  姚松年 《物理化学学报》1999,15(10):930-937
测定了水、醋酸缓冲液和水杨苷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在水 /PC/庚烷 正丁醇反胶束体系中的饱和增溶量 ,利用UV、FT IR和NMR等技术考察了增溶到水 /PC/庚烷 正丁醇反胶束体系中的 β 1 ,4葡萄糖苷酶及水杨苷的结构变化 ,并研究了 β 1 ,4葡萄糖苷酶在水 /PC/庚烷 正丁醇反胶束中的活性 .发现了 β 1 ,4葡萄糖苷酶在水 /PC/庚烷 正丁醇反胶束中遵循米氏反应 ,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 1 .475mg·min-1,是其在水中的 1 1 .8倍 ,米氏常数Km 为 0 .389mg·mL-1,是其在水中的 1 / 2 5 .β 1 ,4葡萄糖苷酶在水 /PC/庚烷 正丁醇反胶束中表现出的低底物浓度下的高催化速度 ,是微乳的界面发生的相互作用改变了 β 1 ,4葡萄糖苷酶的构象 ,增加了底物水杨苷的浓度 ,PC极性头部 -N (CH3 ) 3 正离子作用水杨苷糖苷键的氧有利于糖苷键的断裂等因素造成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