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冠华  杨更亮  田益玲  陈义 《色谱》2003,21(1):17-19
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准固定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假峰的起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组分可能出现两个峰。实验表明,被分析物双峰的相对峰面积取决于被分析物与表面活性剂反应的时间、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样品中的浓度。这意味着被分析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反应是一个慢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能够产生一种稳定的物质,并导致假峰的形成。根据实验结果,溶质与胶束之间的快速相互作用机理应被质疑。  相似文献   

2.
林江丽  林娟  李丹  陈鹏  王吉德  徐世美 《化学通报》2011,(12):1131-1134,1139
通过电导法、粒度法、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羧甲基淀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较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静电作用使得羧甲基淀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发生复合,这一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低1个数量级;但随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复合物溶液经历澄清-混浊-澄清过程,说明表面活性剂起到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透射电镜并结合电导率测定分别研究了水中卵清蛋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卵清蛋白可以增加SDS和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但对DTAB的临界胶束浓度没有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卵清蛋白构象完全伸展,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却不具备此种作用。表面活性剂单体与卵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强于表面活性剂胶束与卵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凝胶化正丁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 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 实验发现,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只有在合适的浓度和混合比例下正丁醇才能被有效地凝胶化. 在正丁醇能够形成凝胶的前提下, 固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 体系的粘度随着另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流变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 微观形貌的研究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 厚度相对均一的带状纤维是组成网络的结构单元.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疏溶剂作用、极性头基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对凝胶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面张力法,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乙二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10%和20%)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胶团化行为. 结果表明, 混合体系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存在协同效应, 临界胶束浓度随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利用Rubingh和Maeda模型计算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胶团相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以及自由能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的乙二醇浓度范围内, 发现该非离子/离子混合体系在离子组分摩尔分数约为0.3时, 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有机颜料艳红6B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TiO2光催化降解艳红6B(R6B)的影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与R6B的相互作用,给出了二者与TiO2之间的吸附模型. 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增加R6B的降解褪色速率,但表面活性剂自身并不降解. 在强酸(pH=3.00)和强碱(pH=12.60)条件下,R6B的降解褪色速率较快. pH值相同时,体系中TBAB的浓度变化对R6B降解褪色速率的影响不大,而CTAB浓度的变化对R6B降解褪色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CTAB浓度为0.4 g/L时R6B的降解褪色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7.
采用停流法并结合Aniannson-Wall理论, 研究了联接基为(CH2)2, (CH2)3, (CH2)4和(CH2)6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破坏过程. 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τ2)与联接基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离子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随联接基长度的增加,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缩短. 当温度高于293 K时, 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 1/τ2将出现一个最低值. 根据核化焓结果提出了不同的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链混合体系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模拟了高分子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链构象性质随胶束化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超过临界值后,高分子链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临界聚集浓度(CAC)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比值CAC/CMC随高分子链长的增大和相互吸引作用的增强而减小.在CAC之前,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只有动态的聚集;但在CAC之后,表面活性剂胶束随表面活性剂浓度X的增加而增大,并静态地吸附在高分子链上,形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集体.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加入,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和平均非球形因子先保持恒定;从X略小于CAC开始, 和快速减小,至极小值后又逐渐增大.模拟结果支持高分子链包裹在胶束表面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两亲性阴离子HBPN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络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两亲性阴离子HBPN(高度枝化的聚酯纳米微粒)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缓冲液中的相互作用及HBPN/CTAB络合物的形成.结果表明:在静电作用下,于碱性溶剂中,HBPN与由CTAB分子所构成的胶束形成了核壳结构络合物HBPN/CTAB.络合物粒径的大小和稳定性可以通过溶液的pH值和CTAB浓度来控制.  相似文献   

10.
DNA的亮绿共振光散射法测定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存在下,碱性染料亮绿(BG)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体系结合反应及其共振发光光谱;在pH7.3-7.6范围内,亮绿在核酸分子表面进行长距组装后,在470nm产生共振光散射(RLS)增强峰,其发光强度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有助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在恰当比例时,能基本保持其表面活性;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容易形成接近“理想”的混合胶团;恒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时,随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溶液的浊点也增加;超过临界胶团浓度后浊点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芘作为外源荧光探针,采用牛血清蛋白作为参照,考察了转基因抗虫蛋白Cry1Ac与4种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和Tween 80体系的芘荧光行为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可与蛋白质发生稳定的缔合过程.Cry1Ac蛋白的亲水性和分子极性较强,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时,可导致芘的I1/I3值较高.在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形成后,2种蛋白质的存在均不改变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位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芘的荧光有一定猝灭作用,且在Cry1Ac蛋白介入下不能形成稳定的胶束.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己醇/水的W/O型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Au/Fe2O3催化剂,考察了主要制备参数对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水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rw)、表面活性剂浓度(W)、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催化剂活性组分金的负载量均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250℃,催化活性随着rw和W的增加而降低,由TritonX-100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由CTAB制得的催化剂.当金负载量为3%,水煤气变换反应温度为200℃时,CO的转化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14.
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中孔MCM-41的形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自组装体与无机阴离子硅酸根聚集体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全硅六角中孔相MCM-41的形成,用XRD,FT-IR,~(29)SiMAS NMR,热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胶团与硅酸根聚体作用物经移去可溶性离子后重排形成的结构显示典型的六方晶格衍射,焙烧移去表面活性剂后规整六方骨架的单元结构与硅胶的一致,材料的中孔结构取决于合成条件,水热合成过程改善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骨架硅原子的聚集度,BET比表面积增加87%,BJH法圆柱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材料的中孔体积增加了71%.  相似文献   

15.
按照组分荷电属性的不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三种:中性高分子/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带电高分子/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本文对这三种体系在水相中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在大多数情况下,水相中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共存时都能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其驱动力主要包括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根据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荷电情况及结构性质(如疏水链长度)的不同,上述驱动力可以单独或组合作用。此外,温度、pH值、电解质等外界因素对复合物形成过程及结构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表面活性剂和荧光增白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浊点萃取-同步荧光法测定纸制样品中痕量荧光增白剂VBL的新方法。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荧光发射光谱,当最佳波长差为30 nm时,VBL在402 nm处有一强度高、峰型窄的同步荧光峰。体系的相对荧光峰强度与VBL的浓度在0.001~0.05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3,线性方程为IF=10729.48ρ(μg/mL)+42.36,检测限(3S/K)为8.415×10-4μg/mL。方法用于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0.6%~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5.2%之间。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对海藻酸钠稀水溶液剪切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粘度法考察了不同pH值时, 阴离子聚电解质海藻酸钠(NaAlg)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以及它们的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在酸性条件下, SDS和TritonX-100与NaAlg之间主要是疏水作用,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 体系粘度下降直到基本不变, CTAB与NaAlg主要发生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体系粘度随CTAB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实验条件下, TritonX-100浓度为0.05 mmol·L-1时, SDS的加入, 使得NaAlg/TritonX-100体系的零剪切粘度下降, 而CTAB的加入, 在pH=3.0和5.0时, NaAlg/TritonX-100体系的零剪切粘度出现上升, 在pH=6.4时, 该体系零剪切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在0.01 mol/L HCl介质中,I-3在350 nm处有一吸收峰;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与I-3共存时体系呈红紫色,在550 nm处产生一新的吸收峰.CTMAB浓度CCTMAB在0.0~7.0×10-5 mol/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归方程为A550 nm =0.989×104 CCTMAB+0.0138,相关系数R为0.999 5,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6×104 L/(mol·cm),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并用于合成样品和新洁尔净样品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共振散射光谱研究表明,CTMAB+与I-3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疏水性的CTMA-I3缔合物分子,并进一步聚集形成稳定的 (CTMA-I3)n缔合微粒.由于该缔合微粒在58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故体系呈红紫色.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对驱油聚合物界面剪切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锥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油田现场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M)和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溶液的界面剪切流变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MPAM分子通过疏水作用形成界面网络结构,界面剪切复合模量明显高于PHPAM.SDBS和CTAB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HMPAM分子中的疏水嵌段形成聚集体,破坏界面网络结构,剪切模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明显降低.同时,界面膜从粘性膜向弹性膜转变.低SDBS浓度时,少量SDBS分子与PHPAM形成混合吸附膜,界面膜强度略有升高;SDBS浓度较高时,界面层中PHPAM分子被顶替,吸附膜强度开始减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中和PHPAM分子的负电性,造成聚合物链的部分卷曲,从而降低界面膜强度.弛豫实验结果证实了表面活性剂破坏HMPAM网络结构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用停流荧光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了肌红蛋白(Mb)及其突变体Mb(D60K)分别与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停流荧光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Mb及Mb(D60K)相互作用均为(准)一级反应,虽然Mb(D60K)只是将肌红蛋白表面的60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但二者性质差异显著,说明60位氨基酸对蛋白质性质影响较大.紫外、荧光与圆二色谱的结果也表明在上述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肌红蛋白及其突变体结构与功能均发生变化,其适应性和稳定性有一定差异.综合数据分析得知,肌红蛋白突变体D60K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性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