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补骨脂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GC-MS)联用技术对补骨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认出65种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质量分数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3.30%。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1.61%)、芳樟醇(3.56%)、反-石竹烯(26.8%)、白菖油烯(4.48%)、α-律草烯(3.28%)、1s,顺-卡拉烯(3.16%)、石竹烯氧化物(9.83%)和异补骨脂素(3.02%)。  相似文献   

2.
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马鞭草的挥发油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马鞭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鉴定出64个组分,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组分峰面积的97.76%.主要成分是乙酸(3.55%)、芳樟醇(4.41%)、反-石竹烯(9.30%)、反-β-金合欢烯(3.99%)、律草烯(5.61%)、α-姜黄烯(8.50%)、十五烷(8.48%)、γ-芹子烯(3.75%)、β-没药烯(5.66%)、β-杜松烯(3.57%).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红松松塔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晓雨  王静  杨鑫  曹维强 《分析化学》2006,34(Z1):217-2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红松松塔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研究,最佳蒸馏时间5.5 h,挥发油提取率1.2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44.258%)、D-柠檬烯(23.426%)、β-蒎烯(8.674%)、石竹烯(3.462%)、β-月桂烯(3.018%)等.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松塔挥发油中富含α-蒎烯、D-柠檬烯、石竹烯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因此,红松松塔是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天然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火炬松枝条和针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枝条中分离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月蒎烯、反式-石竹烯、β-杜松烯、大根叶烯-D;针叶中分离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异长叶烯、反式-石竹烯、α-律草烯、大根叶烯-D、双环吉马烯和双环榄香烯。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RI)对高良姜水蒸气蒸馏法(SD)、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UA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所制备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51,46和60个挥发性组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的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D法≈SFE法UAE法,UAE法虽耗时少、能耗低,但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难去除,所得挥发油品质较差。SFE法可得到部分SD法无法得到的化合物,如2-羟基-1,8-桉叶素、二苯基庚烷类等。另外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γ-杜松烯等高沸点组分比例,SFE法所得高于另两种方法;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樟脑和α-松油醇等低沸点组分比例,SD法所得最高。同一批药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似,但部分成分与组分比例因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存在差异,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功效需求选择不同提取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茵陈中挥发性成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茵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鉴定了其中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素(15.27%)、(–)-斯巴醇(6.64%)、石竹烯(4.89%)等。GC–MS法适用于茵陈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研究泽兰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中药泽兰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人工解析质谱图及计算机谱库检索相结合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SFE法提取的产率为0.78%,共鉴定75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植醇、石竹烯氧化物、十六酸、亚油酸、葎草烯等,比文献报道的该挥发油成分多且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松香芹醇、蒲勒烯、马鞭烯酮、香芹酮、十六酸、亚油酸、葎草烯、十六酸乙酯、亚麻酸等多种成分未见报道。与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泽兰挥发油进行比较,后者提取的产率为0.12%,从中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柠檬烯、α-蒎烯、葎草烯、月桂烯等。SFE与SD得到的成分仅有31种相同,其它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分析仙鹤草挥发油成分的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仙鹤草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保留指数双重定性,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测出67个组分,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48个主要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87.35%;含量较高的组分为雪松醇(17.50%)、α-蒎烯(11.60%)、伽罗木醇(6.29%)、α-萜品醇(4.90%)和乙酸龙脑酯(4.37%)。方法定性结果更为准确,能为进一步研究仙鹤草化学组分和质量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西产湿地松松针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湿地松针叶挥发油的油相部分,用乙醚萃取法提取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性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湿地松挥发油油相部分的得油率为0.277%,共分离出86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49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2.12%,油相部分的主要成分有β-蒎烯(14.29%)、吉马烯(12.87%)、α-蒎烯(6.79%)、β-石竹烯(6.15%)、α-石竹烯(1.58%);水溶性部分的得油率为0.0682%,鉴定了其中的6种化合物,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60.72%,α-松油醇(24.61%)为水溶性部分的主要成分。由于增加了水溶部分精油的提取,湿地松松针挥发油总的产油率提高到0.3452%,提高率达24.6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香樟籽的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6种组分,鉴定出47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4%。主要挥发成分为樟脑(57.89%)、柠檬烯(12.68%)、α-蒎烯(4.42%)、莰烯(2.69%)、香橙烯(2.34%)、伞花烃(2.26%)及β-蒎烯(2.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方红豆杉种子中的挥发油,测得南方红豆杉种子挥发油的收率为2.5%。通过GC-MS技术分析了南方红豆杉种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按照GC/MS通用法则,初步确定了24种化合物的结构。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在挥发油中的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酸类占挥发油总量的81.28%.其次的烷烃类化合物为12.74%,醛类化合物为1.80%,不饱和烷烃类化合物1.44%,醇类化合物占0、89%,酯类化合物为0.52%,胺类化合物为0.34%。这几类物质占种子中挥发油总量的99.01%。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oils from the aerial parts (CBA) and roots (CBR) of Centaurea bracteata Scop. and aerial parts of C. pannonica (Heuffel) Simonkai subsp. pannonica (CPA), two Asteraceae growing wild in Croatia.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analysis. The yields (w/w) of the dried oils were 0.10% (CBA), 0.22% (CBR) and 0.09% (CPA),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9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91.1%, 93.3% and 87.9% of the total oil for CBA, CBR and CPA, respectively. All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hydrocarbons (7.1-34.1%), fatty acids (9.7-45.9%), and oxygenated sesquiterpenes (15.2-16.6%).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samples were hexadecanoic acid (8.1-31.1%), nonacosane (0.6-13.4%) and caryophyllene oxide (4.5-11.9%). Monoterpenes, both hydrocarbons and oxygenated, were either absent or present in low amounts in all the oils. The similarity in the oil conten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wo species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section, Jacea.  相似文献   

13.
柽柳实中挥发油和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研究了维药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s Bunge)实中挥发油和脂肪酸的化学成分。 分别采用药典中的挥发油提取法和索式取提法提取柽柳实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获取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2011标准谱库检索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两种方法分别鉴定出48种挥发油和19种脂肪酸。 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芳香类化合物(43.71%)、芳香性醛酮类(20.58%)、脂肪酸类(13.03%)、酯类(17.36%)和醇类(4.19%)等。 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5.61%)、亚油酸(27.26%)和油酸(11.33%)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65%。 维药细穗柽柳实中富含丰富的挥发油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产西洋参花蕾中挥发油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祥颖  李向高  张宏  韩宇 《分析化学》2001,29(5):542-54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分析了国产西洋参花蕾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鉴定了39个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总含量占52.78%,令人惊奇的是β-金合欢烯独自占了总挥发油的48.675,经与文献中测得不同部位的西洋参及同科属植物人参中的挥发油成分作对照分析,发现都共同的含有唯一相同又恰是所有测定中相对含量最高的β-金合欢烯,这一结果为阐述人参皂苷的生源合成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万寿菊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不同部位万寿菊挥发性化学成分,为万寿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不同部位万寿菊挥发油,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结果表明万寿菊花、叶、茎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3.7%、3.5%和2.9%.在花、叶和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0、33和35种化学成分.万寿菊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万寿菊花挥发油的含量最高,万寿菊花、叶、茎挥发油中柠檬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环己基-2.甲基-丙烯-2-酮和3-甲基-6-(1-甲乙基)-2-环己烯-1-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卫强  刘洁 《应用化学》2016,33(6):719-726
研究了大叶黄杨叶、茎、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体外抗病毒作用。 共鉴定133个化合物,大叶黄杨叶挥发油中主要有2-乙氧丙烷(41.92%)、(E)-2-己烯-1-醇(17.8%)、 (E)-香叶醇(7.86%)、甲基环己烷(6.60%)等;大叶黄杨茎挥发油中主要有甲氧基苯基肟(33.10%)、二十八烷(14.34%)、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2.48%)、甲苯(11.88%)、二十一烷(7.74%) 等;大叶黄杨果挥发油中主要有苯甲醛(15.52%)、甲苯(15.03%)、甲基环己烷(14.76%)、(Z)-3-己烯-1-醇(10.98%)等。 大叶黄杨叶、茎、果的环己烷、乙醚萃取挥发油对特定病毒有显著抑制效果。 大叶黄杨叶、茎、果中挥发油萃取部位成分差异明显,有特定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对烘烤前后南瓜籽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比。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南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采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南瓜籽油脂,并将其分为酸、碱、中性三个部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中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南瓜籽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烘烤后产生了大量的烷基吡嗪,其在碱性部分中的相对含量比烘烤前提高14倍多,不饱和醛类化合物含量也有明显提高。南瓜籽油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其酯类。还含有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如植物甾醇、角鲨烯和维生素E等。烘烤后除角鲨烯含量有所降低,维生素E、植物甾醇、亚麻酸等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酸枣仁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提取酸枣仁中挥发性物质,测得酸枣仁挥发油的含量为10.40%,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酯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12%,其次为酸类化合物为7.65%,醇类化合物为3.43%,醚类化合物为2.16%,烷烃化合物为4.61%,其它类化合物仅占4.85%。共占酸枣仁中挥发油总量的98.82%。  相似文献   

19.
分析野生和栽培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为羌活药材的引种栽培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羌活药材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6份药材样品挥发油含量范围为1.60~7.98 mL/100g,6份羌活药材挥发油成分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57个化合物,共有成分12个;基于挥发油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的聚类分析显示了羌活药材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种间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挥发油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野生和栽培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野生羌活药材的挥发油含量高于栽培种;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酸枣果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挥发性物质,测得两种方法提取的酸枣果肉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80%和2.30%。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43种和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酸枣果肉挥发油总检出量的95.62%和94.88%。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