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晨光 《催化学报》1999,20(6):591-596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在位产生的氢的效果仅比加入的氢气稍好,而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 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 硫芴) 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代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 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 ℃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 , H2/H2O 和CO/H2O(CO 和H2O 经水煤气转换反应( WGSR) 产生原位氢) 的存在下进行. 用GC 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直接氢解和加氢脱硫两个反应途径的硫芴加氢反应网络,并采用最优化法计算了反应网络的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对所研究的9 个反应体系,反应网络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十分吻合; 加氢路径比氢解路径至少快1 倍,硫芴的加氢比联苯的加氢快1 倍,部分加氢的中间产物1 ,2 ,3 ,4四氢硫芴和1 ,2 ,3 ,4 ,10,11六氢硫芴的氢解比硫芴直接氢解快10 倍以上; 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钼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比加入的氢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刘晨光  黄春城 《催化学报》1999,20(6):597-602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代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直接氢解和加氢脱硫两个反应途径的硫芴加氢反应网络,并采用最优化法计算了反应网络的速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的效果仅比加入的氢气稍好,而在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催化剂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远比加入的氢气有效.实验结果还表明:硫化氢能显著提高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在分散型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硫化氢能促进加氢反应而抑制氢解反应.一氧化碳和水均选择性地抑制氢解反应.  相似文献   

5.
刘晨光 《催化学报》1999,20(5):504-509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H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6.
研 究了水/ 甲苯 乳化液 中二苯 并噻 吩( 硫 芴) 在 分散 型钼酸 、磷钼 酸和四 硫钼 酸铵催 化剂 存在下 的加氢脱 硫反应. 反应在 高压釜 中于340 ℃ 及三种 不同 的气 氛 即 H2 , H2/ H2 O 和 C O/ H2 O( C O 和 H2 O 经 水 煤气转换反 应( W G S R) 产生原 位氢) 的 存在下进 行. 用 G C 和 G C M S 鉴定 、分 析了 气 体和 液体 产 物的 组成 . 结果表明: 对硫芴 的加氢 脱硫反应 ,在分散 型钼酸 和磷 钼 酸存 在下 ,原 位产 生 的氢 比加 入 的分 子氢 更 为有 效. 动力学研 究结果 表明: W G S R 反应 比硫芴的 加氢脱硫 反应快 5 ~10 倍, 说明在原 位氢存 在下硫芴 的加 氢脱 硫反应是速 度控制 步骤. 总之,试 验结果证 实,在分 散型催化 剂和 原位 氢存 在 下的 加氢 过 程是 重油 乳 状液 改 质和破乳 的有效方 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比加入的分子氢更为有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WGSR反应比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快5~10倍,说明在原位氢存在下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总之,试验结果证实,在分散型催化剂和原位氢存在下的加氢过程是重油乳状液改质和破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晨光 《催化学报》1999,20(5):499-504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在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经水煤气转换反应产生的原位氢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部分加氢的中间产物1,2,3,4-四氢硫芴和1,2,3,4,10,11-六氢硫芴的浓度相当高,但二联苯的浓度相对较低,说明加氢路径与氢解路径相当。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代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直接氢解和加氢脱硫两个反应途径的硫芴加氢反应网络,并采用最优化法计算了反应网络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9个反应体系,反应网络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十分吻合;加氢路径比氢解路径至少快1倍,硫芴的加氢比联苯的加氢快1倍,部分加氢的中间产物1,2,3,4-四氢硫芴和1,2,3,4,10,11-六氢硫芴的氢解比硫芴直接氢解快10倍以上;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钼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比加入的氢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 了水/ 甲苯 乳化液 中二苯并 噻吩( 硫 芴, D B T) 在 分散型钼 酸和磷 钼酸催 化剂 存在 下的 加氢 脱硫反应 . 反应 在高压釜 中于340 ℃ 及经 水 煤气 转换 反 应( W G S R) 产 生的 原位 氢 存在 下 进行. 用 G C 和 G C M S鉴定、分析了气 体和液体 产物的 组成. 结果表明 : 在 反应过程 中部分加 氢的中 间产物 1 ,2 ,3 ,4四 氢硫 芴(4 H D B T) 和1 ,2 ,3 ,4 ,10 ,11六 氢硫芴(6 H D B T) 的 浓度相 当高,但 二联 苯的 浓度 相对 较 低,说 明加 氢 路径 与 氢解路径相 当. 提出的硫 芴加氢脱 硫反 应 网 络包 含 两个 反 应 途径 : 噻吩 环 先 直接 氢 解脱 硫, 紧 接 着苯 环 加氢 途径; 苯环先 加氢,然 后噻吩环 氢解脱硫 途径. 同时,还 包含环 烷环的异 构化反 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DBT)在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的原位氢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 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部分加氢的中间产物1,2,3,4-四氢硫芴(4H-DBT)和1,2,3,4,10,11-六氢硫芴(6H-DBT)的浓度相当高,但二联苯的浓度相对较低,说明加氢路径与氢解路径相当.提出的硫芴加氢脱硫反应网络包含两个反应途径:噻吩环先直接氢解脱硫,紧接着苯环加氢途径;苯环先加氢,然后噻吩环氢解脱硫途径.同时,还包含环烷环的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担载于Al2O3和ZrO2上的Fe(CO)9络合物的羰基在真空中极易脱附,在Ar或H2中250℃左右也可完全脱羰而成分散型催化剂。以ZrO2为载体者在Ar中低温下易发生表面岐化反应而生成CO2,高温下生成少量CH4。吸附于分散型催化剂上的CO在Ar或H2中均易发生岐化反应,以ZrO2为载体者在H2中发生加氢反应而生成CH4,在CO加氢中其反应物除了大量CO2外还有少量CH物。原位FT-IR谱表明以  相似文献   

13.
炭担载的Mo和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仲钼酸铵和酸钴水溶液浸渍方法将MoO3和CoO担载在少在性炭担体上,制成Mo/C和CoMo/C催化剂。运用DTA,XPS,FT-LRS等手段考察了MnO3在活性炭担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及H2还原能力随MoO3含量的变化,并在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测定了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和环己烯加氢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沥青中间相为原料,氢氧化钾直接活化,获得了比表面达2363m ̄2/g的超高比表面炭分子筛(CMS)。分别以CMS、SiO_2、活性炭和θ-Al_2O_3为担体,制备了负载钼催化剂,并研究其加压甲烷化反应性能,发现活性依下面顺序增加:θ-Al_2O_3<SiO_2<活性炭(AC)<CMS。还分别以钼酸铵和磷钼酸(HPMo)为前驱体,制备了CMS负载钼催化剂,并考察了其煤气甲烷化活性,发现不同的催化剂前驱体对催化剂反应活性影响很大。根据产物中CH_4/CO_2的变化,推测CO在钼催化剂上的甲烷化反应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3H_2+CO→CH_4+H_2O,(2)CO+H_2O→CO_2+H_2。  相似文献   

15.
低镍催化剂上CO和CO_2加氢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O和CO_2对比加氢活性测试,XRD及TPR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Na助剂含量的低镍Ni/Al_2O_3体系的性能。实验发现,在低镍催化剂上CO_2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加氢生成甲烷,而CO则需要更高的温度,CO_2无需先经逆变换生成CO,然后再加氢,它可直接加氢生成CH_4。在同一催化剂上,CO_2加氢生成CH_4的表现活化能要低于CO加氢生成CH_4反应的表现活化能。晶相NiO还原后形成的活性相对CO_2加氢反应的活性明显高于它对CO的加氢活性,非晶相镍氧化物还原后形成的活性相对CO的加氢反应特别有利。Na助剂的含量不同会造成Ni氧化物物种的分配不同,从而导致CO、CO_2的加氢活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也不相同,催化剂对CO、CO_2加氢反应作用的本质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Fe—Silicalite—2催化剂表面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加氢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利用CO2-TPD,CO2/H2-TPSR和CO/H2-TPSR表征手段,考察了铁含量及MnO助剂对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吸附脱附及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表明随铁含量增加可提高催化剂对CO2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反应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TPR、H_2-TPD技术,考察了氢气氛下的Pt-Mo/Al_2O_3和Pt-Co-Mo/Al_2O_3催化体系中物种和电荷交换的现象和规律,揭示了Pt和Co在表面Mo物种还原过程中助剂作用的本质.Pt-Mo/Al_2O_3的TPR、H_2-TPD结果证明,由于微量Pt参与了表面Mo物种还原时的物种和电子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其还原温度.Rt-Mo/Al_2O_3在氢还原过程中,氢和Mo容易形成载有活动氢的氢物种,并储存在催化剂表面,这种活动氢在Ar中,甚至Ar-H2混合气中可以释放出来。Pt-Co-Mo/Al2O3的研究结果表明,Co可以进一步促进Mo的还原.在样品预还原过程中,氢和Co可以形成氢物种,其上的氢具有更强的可动性,很容易溢流到Mo物种的边上促进其还原.根据以上规律可以推测,加氢脱硫催化剂中Co和贵金属的作用是使催化剂更容易形成低价的配位不饱和的钼中心,也就是HDS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二苯并噻吩在CoMoNx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MoO3及沉淀法制得的CoMo氧化物为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中用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系列氮化(钴)钼催化剂;用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⑴二苯并噻吩在氮化钼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有两条反应途径,即噻吩环直接氢解加氢脱硫;苯环先加氢,然后噻吩环氢解脱硫。⑵氮化钼有高的活性和选择C—S键断裂生成联苯的选择性,Co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氮化钼的催化活性。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2Co2/Al2O3上的CO加氢反应.该反应在200℃以上发生,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比的增大而增大.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2Co2/Al2O3上CO和H2的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2Co2/Al2O3的Rh上的孪生和桥式中心及Co上的线式中心上,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桥式CO及Co上的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的孪生、桥式CO及Co上的线式CO向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又向多氢羰基氢化物转化.在CO加氢反应温度下,Rh2Co2/Al2O3的三种吸附中心上只存在多氢羰基氢化物.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动态研究结果相关联,可以认为在Rh2Co2/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经由了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加温加压气固多相催化原位红外光谱反应器,在H2/CO=2:1(mol)、0.5 ̄5.0MPa和20 ̄300℃的接近CO+H2工业反应条件下,考察了还原态和氧化态Rh/Al2O3催化剂表面CO吸附态,关联了吸附态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的Rh/Al2O3催化剂一氧化碳加氢生成烃类,其催化剂表面存在三种CO吸附态:线式Rh(CO),孪生式Rh(CO)2和桥式Rh2CO。在常温常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