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成了具有一定空阻的配体α-萘硫酚及其铜的配合物[α-C~1~0H~7SCu]~n。它在PPh~3存在下与CS~2反应,获得了CS~2在其Cu-S键中的插入产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为[Ph~3P)~2Cu(α-C~1~0H~7SCS~2)]·CS~2(1)。由此单核插入产物与混合溶剂CH~2Cl~2/CH~3OH反应,培养出产物的晶体,测定结构为(Ph~3P)~2Cu(α-C~1~0H~7S)~2Cu(PPh~3)(2)。化合物(1)是以铜原子为中心的配合物,铜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α-C~1~0H~7SCS~2^-的两个S原子和两个Ph~3的P原子配位。化合物(2)为中性双核铜配合物,2个萘硫酚配体的硫原子桥连2个铜原子,组成了四边形。2个铜原子配位情况不同,Cu(1)采用平面三配位构型,分别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1个PPh~3的磷原子配位,而Cu(2)则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2个PPh~3的磷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2.
18-冠-6与Na2[M(mnt)2](M=Cu,Ni)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Na2[M(mnt)2][M=Cu,Ni;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Na(18-C-6)(H2O)]}[Cu(mnt)2](1),[Na(18-C-6)(H2O)]2[Ni(mnt)2].(18-C-6)(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97(19)nm,b=1.22780(19)nm,c=1.5665(3)nm,α=95.083(3)°,β=101.534(3)°,Υ=91.007(3)°,V=2.3016(6)nm^3,Z=2,Dcalcd=1.350g/cm^3,F(000)=976,R1=0.0726,wR2=0.184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20(17)nm,b=1.22054(18)nm,c=1.27939(18)nm,α=111.647(2)°,β=29.792(3)°,Υ=103.201(2)°,V=2.5461(4)nm^3,Z=1,Dcalcd=1.304g/cm^3,F(000)=642,R1=0.0459,wR2=0.100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含ONN席夫碱配体N-水杨醛基-2-氨乙基苯并咪唑(HL),并在甲醇体系中合成了它的配合物ICu(L)(bipy)]ClO4(bipy为2,2'-联吡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u(L)(bipy)lClO4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585 5(8)nm,b=1.4355(5)nm,c=1.6242(5)nm,β=124.434(5)°,Z=8.在配合[Cu(L)(bipy)lClO4中,每个铜离子的配位数为5,分别和配体L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及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配合物[Cu(L)(bipy)]ClO4巾的氧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Cu(L)(bipy)]ClO4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Cu(L)(bipy)]ClO4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Br]·DMF (1),[Cu(L)Cl]·2H2O (2)和[Cu2(L)2(SO4)]·H2O·CH3OH (3)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体的N2S给体及1个卤素阴离子配位(1和2中分别为溴离子和氯离子),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3中,2个Cu(Ⅱ)中心由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硫原子桥联形成Cu2S2簇,Cu…Cu距离为0.318 0 nm。每个Cu(Ⅱ)离子还与来自同一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处于外轴向位置η2-SO42-的1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μ-i-C3H7S)(μ-PhCH2S)Fe2(CO)6和三苯膦在甲苯中回流反应6h, 制得了三苯膦双取代配合物(μ-i-C3H7S)(μ-PhCH2S)Fe2(CO)4(PPh3)2(1), 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得其单晶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I. 晶胞参数: a=10.268(4),b=20.289(1), c=22.799(5)埃; a=94.73(1)°, β=102.98(2)°, γ=89.93(1)°;V=4610.5埃^3, Z=4, Dc=1.36g/cm^3. 晶体结构用直接法(MULTAN 82)测定, 采用块矩阵最小二乘法进行最终结构精化, 最后偏离因子R=0.059, Rw=0.068. 单晶X射线分析表明, 配合物1的簇核是由两个铁原子和两个硫原子组成的蝴蝶式结构; 两个三苯膦配体处于铁-铁弯键的反位; 异丙基和苄基分别以6键与硫相连.  相似文献   

6.
胡娟  汤桦  何水样  赵建社  孙杰  刘建宁 《化学学报》2001,59(7):1158-1163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的Cu(Ⅱ)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铜(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下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铜(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87(2)nm,b=1.0543(1)nm,c=0.70403(5)nm,α=91.557(8)°,β=96.711(10)°,γ=94.45(1)°.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振动光谱用HyperChem5.11软件包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测光谱比较,初步结果帮助解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振动光谱。  相似文献   

7.
刘飞  贺佑丰  罗志福 《化学学报》2002,60(9):1716-1721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ReO(MPMEP)(BMPBA)][ReO(MPMEP)(BMPBA)]配合物,其 中MPMEP = 1-(2-甲氧基苯基)-4-(2-巯基乙基)哌嗪,BMPBA = N,N-二(2-巯 基乙基)苄胺,并在适当的溶剂中培养出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单晶结 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 = 0.93604(19) nm,b = 1.1044(2) nm,c = 1.3823(3) nm;α = 89.19(3)°,β = 74.50(3)°,γ = 75.04(3)° ;Z = 1,V = 1.3281(5) nm~3,μ = 4.836 mm~(-1),F(000) = 677,R = 0. 0403,wR = 0.0673。配合物的两个[ReO(MPMEP)(BMPBA)]部分均采取扭曲的三角双 锥几何结构,基底面由三齿配体的两个硫原子与氧原子构成,三齿配体的一个氮原 子和单齿配体的一个硫原子分别占取两个顶角位置,硫原子的离子化致使配合物呈 电中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1个新的铜双核配合物[(CuI)(PMN)]2.2CH3CN(PMN=2、4-二氨基-5-氯苯基-6-乙基嘧啶),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荧光、热重和单晶X-射线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100(16)nm,b=0.96950(19)nm,c=1.2049(2)nm,α=97.88(3)°,β=93.31(3)°,γ=94.14(3)°,V=0.933 8(3)nm3,Z=1,R=0.037 1。在配合物中,每个Cu(Ⅰ)离子与PMN配体的1个N原子和2个I原子配位,展示出三角几何构型。相邻的2个Cu(Ⅰ)离子通过碘原子相连形成双核铜配合物,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和I…I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 L(HL)](OAc)(1)和[Zn L(OAc)]n(2)的结构(HL=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的Ni髤离子与来自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其中一个配体为阴离子。而配合物2中,五配位的Zn髤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2个μ-OCO桥联的醋酸根,一个三齿配位的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位,形成沿a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半刚性四足配体H4L(H4L=1,1,1,1-(间羟基苯甲酸-氧甲基)甲烷),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其Cu(Ⅱ)配位聚合物[Cu(H2L)(Py)2]n(Py=吡啶),并进行了常规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943 0(7)nm,b=0.926 4(3)nm,c=2.784 9(9)nm,β=96.763(3)°,V=4.978(3)nm3,Z=4,F(000)=1 724。配合物中的金属铜离子与2个相邻1,1,1,1-(间羟基苯甲酸-羟甲基)甲烷上的羧基及2个吡啶四配位而堆积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配体中另外两臂未参与有效配位。Platon计算表明每个晶胞的溶剂可及体积约为1.397 nm3(扣除表面原子的范德华半径),占晶胞体积的28.1%,TGA分析表明该框架在236.9℃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配合物[Cu(HL)(H_2O)(NO3)]NO3(1)和[Zn(HL)Cl2](2)(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缩氨基脲配体,1个水分子和1个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配合物2中Zn(Ⅱ)离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为N2OCl2,其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甲醇溶液中,配合物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而配合物1由于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略有红移。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以N-氧化-2-吡啶膦酸(H2L)为主配体,4,4′-联吡啶(bpy)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Cu(L)(bpy)0.5(H_2O)]·2H_2O}n(1),{[Cu(HL)2(bpy)]·4H_2O}n(2)和{[Cu2(L)2(bpy)]·3H_2O}n(3)。配合物1中,相邻的铜离子由2个膦酸根连成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bpy桥联成一维链。配合物2中,单核[Cu(HL)2]被bpy连接成一维链。配合物3中,四聚体[Cu2(L)2]2被bpy连接成"砖块状"结构的二维层。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3中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4.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HL)](SO_4)_(0.5)·3CH_3OH (1)和[Cu_2(L)_2SO_4]·1.5CH_3OH (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Ni(Ⅱ)中心离子与2个酰肼配体的[ONN]配位原子组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的最小非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独立的双核Cu(Ⅱ)配合物分子,它的2个Cu(Ⅱ)中心由2个酰肼配体中的2个O原子桥联。每个Cu(Ⅱ)离子还与L-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和η_2-SO_4~(2-)阴离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和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5.
以2-苯甲酰苯甲酸(HL)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Ⅱ)配合物{[Cu2(Phen)4(NO3)][Cu(Phen)2(L)]2(L)2(NO3)3}·2H2O(1)。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38 57(5)nm,b=1.193 49(7)nm,c=2.615 31(13)nm,α=89.428 0(10)°,β=82.753(2)°,γ=74.537 0(10)°,V=3.3968(3)nm3,Dc=1.408 g·cm-3,Z=1,μ(Mo Kα)=0.700 mm-1,F(000)=1 480,最终偏离因子R1=0.057 1,wR2=0.133 4。在标题配合物分子中,有2个单核阳离子[Cu(Phen)2(L)]+和1个双核阳离子[Cu2(Phen)4(NO3)]3+,中心铜(Ⅱ)离子的配位数都是五。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电化学、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在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Cu(Ⅱ)/Cu(Ⅰ);当激发波长为488 nm时,配合物在494 nm附近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300~52 K,配合物具有抗磁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温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金属铜配位聚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和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bipy=联吡啶,C8H4O4=1,3-间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及相关性能表征.配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1)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3314(4)nm,b=1.08350(3)nm,c=1.15826(4)nm,α=83.104(2)°,β=84.609(2)°,γ=66.125(2)°,Z=1.配合物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6979(3)nm,b=1.09209(3)nm,c=1.47887(3)nm,α=91.795(2)°,β=93.2460(10)°,γ=118.6170(10)°,Z=2.通过使用不同的有机碱配体(2,2′-联吡啶和4,4′-联吡啶),并调节不同有机碱配体的用量,得到了结构不同的两个目标晶体产物相.产物均可稳定到3...  相似文献   

17.
以3-甲基-4-对溴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作为配体(L),合成了1个新的锰配合物[MnL2(NCS)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6480(2)nm,b=0.90707(13)nm,c=2.1919(3)nm,β=97.454(2)°,V=3.248 8(8)nm3,Z=4,R1=0.043 9。单晶结构表明,锰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硫氰根离子呈顺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1个氮原子和吡啶上1个氮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柔性含咪唑基配体1,3,5-三(咪唑-1-甲基)苯(L)与硫酸钴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o(L)(EG)0.5(H2O)(SO4)]·EG·H2O}n(EG=乙二醇),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30(9)nm,b=1.17042(13)nm,c=1.31161(14)nm,α=83.830(2)°,β=78.004(2)°,γ=73.938(2)°,V=1.2598(2)nm~3,Z=2。配合物中配体L连接Co(Ⅱ)形成一维链状结构,EG分子在配合物中连接链内的两个Co(Ⅱ)金属中心,硫酸根离子作为端基配体与Co(Ⅱ)配位。固态配合物中相邻的一维链通过分子间氢键O-H···O作用进一步构建为二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   

19.
简单的锇起始物OsHCl(PPh_3)_3(1)或OsCl_2(PPh_3)_3(2)与3-氯-3-甲基-1-丁炔反应可分别得到锇的烯基卡拜配合物OsHCl_2(≡CCH=CMe_2)(PPh_3)_2(3)和OsCl_3(≡CCH=CMe_2)(PPh_3)_2(4).化合物3与二苯基(苯乙炔基)膦反应可转化为三个二苯基(苯乙炔基)膦配位的锇烯基卡宾配合物OsCl_2(=CHCH=CMe_2)(Ph_2PC≡CPh)_3(5),而化合物4与二苯基(苯乙炔基)膦反应得到膦配体取代产物OsCl_3(≡CCH=CMe_2)(Ph_2PC≡CPh)_2(6).二苯基(苯乙炔基)膦配体较弱的供电子能力及较小的空间位阻是促成化合物3发生锇上的原子氢配体到卡拜碳的1,2-迁移而转化为卡宾配合物5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3-对溴苯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trans-[CuL2(ClO4)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29 29(15)nm,b=0.854 48(16)nm,c=1.502 7(3)nm,α=83.517(2)°,β=89.200(2)°,γ=73.064(2)°,V=1.011 9(3)nm3,Z=1,R1=0.041 2。单晶结构表明,铜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高氯酸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10℃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