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高镍负载量的13%Ni/SiO2(13Ni/Si)催化剂和低镍负载量的7%Ni-2%Ce/SiO2(7Ni-2Ce/Si)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附、XRD、FT-IR、TEM、H2-TPR/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结果表明,在7Ni-2Ce/Si催化剂中NiO、CeO2和SiO2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改变了Ni-O-Si键的化学环境,促进了氧化镍物种的分散和还原,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比表面积,同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中等强度的CO吸附中心.与高镍负载量的13Ni/Si催化剂相比,低镍负载量的7Ni-2Ce/Si表现出更高的CO吸附能力和甲烷化活性.常压下,在CO体积分数1%和空速7 000 h-1的反应条件下,低镍负载量的7Ni-2Ce/Si催化剂上CO完全甲烷化最低温度为230 ℃,比高镍负载量的13Ni/Si低了30 ℃.  相似文献   
2.
以3-对溴苯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trans-[CuL2(ClO4)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29 29(15)nm,b=0.854 48(16)nm,c=1.502 7(3)nm,α=83.517(2)°,β=89.200(2)°,γ=73.064(2)°,V=1.011 9(3)nm3,Z=1,R1=0.041 2。单晶结构表明,铜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高氯酸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10℃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3.
以N,N′-二(2-吡啶甲酰)肼为配体(H2L),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的双核钴(Ⅲ)配合物[Co2L3]·8H2O(1),对其进行了紫外、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c,a=1.636 40(11)nm,α=48.52°,V=2.255 6(3)nm3,Z=2,R1=0.062。每个钴(Ⅲ)离子处于八面体[CoN6]中,每个L2-配体通过N-N桥连2个钴(Ⅲ)离子,双核钴的距离为0.349 7(2)nm。配合物分子间通过羰基和吡啶环间的氢键形成一维长链,链之间由晶格水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表明1在90℃失去结晶水,500℃以上分解。变温磁化率显示1为抗磁性(1.8~375 K)。  相似文献   
4.
朱敦如  齐丽  程慧敏  沈旋  卢伟 《化学进展》2009,21(6):1187-1198
自旋交叉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分子双稳态,可用作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器件。本文对近三年来Fe(II)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的Fe(II)自旋交叉配合物以及具有光致激发自旋态捕获(LIESST)效应和多功能的Fe(II)自旋交叉分子材料,并对Fe(II)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心蕊  程慧敏  唐丽萍  李丽  闫东鹏 《应用化学》2018,35(10):1166-1173
二维层状离子型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界面性能,使其在透皮吸收、防晒、活性物的靶向传递、构建稳定的纳米微胶囊等功效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在化妆品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该类化合物根据层板电荷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型粘土材料和阴离子型水滑石类材料。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二者的研究报道和实验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二维离子型纳米材料的特点、性能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展望了该类材料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自旋交叉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分子双稳态,可用作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器件。本文对近三年来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的Fe(Ⅱ)自旋交叉配合物以及具有光致激发自旋态捕获(LIESST)效应和多功能的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并对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N,N’-二(2-吡啶甲酰)肼为配体(H2L),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的双核钴(Ⅲ)配合物[Co2L3]·8H2O(1),对其进行了紫外、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c,a=1.63640(11)nm,α=48.52°,V=2.2556(3)nm3,Z=2,R1=0.062。每个钴(Ⅲ)离子处于八面体[CoN6]中,每个L2-配体通过N-N桥连2个钴(Ⅲ)离子,双核钴的距离为0.3497(2)nm。配合物分子间通过羰基和吡啶环间的氢键形成一维长链,链之间由晶格水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表明1在90℃失去结晶水,500℃以上分解。变温磁化率显示1为抗磁性(1.8~375K)。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水滑石类插层材料(LDHs)特有的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可调控性,采用离子交换法成功合成了邻、间、对硝基苯甲酸阴离子(o-、m-、p-NBA-)插层的锌铝水滑石,并研究了插层产物的光敏性能。插层后这3种异构体化合物都在紫外光照射下表现出不同的光响应程度,即光敏作用:m-NBA-LDHo-NBA-LDH≈p-NBA-LDH。用PXRD、FTIR、UV/Vis和理论计算研究了光敏性能,并提出了可能的光敏机理,为其应用于新型感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凹凸棒土(APT)作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u/APT催化剂,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CO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N2-物理吸附、XRD、TG、FT-IR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升高,Pd-Cu/APT中载体逐步脱水,进而引起催化剂结构和织构变化,其中,Cu物种由Cu(OH)Cl逐渐向CuO转变,同时,高分散的Pd物种与Cu物种间相互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经300℃焙烧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Cu物种以Cu(OH)Cl形式存在,且具有良好的分散状态,与Pd物种之间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其还原性能。在空速6 000 h-1、CO体积分数0.5%、水蒸气体积分数3.3%的反应条件下,常温可将CO完全转化800 min以上。焙烧温度高于或低于300℃均引起CO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