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纳米粒子,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Fe3O4纳米粒子,再原位复合上Au纳米粒子,制得Fe3O4/PEI/Au纳米颗粒微球。再将Fe3O4/PEI/Au纳米颗粒与巯基乙酸修饰的量子点CdSe/CdS连接,成功制备了Fe3O4/PEI/Au@CdSe/CdS多功能复合微球。经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的表征。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微球的粒径在4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剩磁,矫顽力近似等于零,饱和磁化强度为28.83 A·m2·kg-1,同时兼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和金纳米粒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易的超声法以及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了负载型可再生Au/Fe3O4催化剂。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有机桥键,将Au固定在Fe3O4的表面,得到单分散磁性Au/Fe3O4。Au0在氨基的作用下不会团聚,因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XRD、HRTEM、EDS和XPS等测试结果表明Au/Fe3O4已被成功制备。将其用于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得到4-氨基苯酚,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速率常数可达0.225 6 min-1。重复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反应9个循环之后,催化还原反应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4%。  相似文献   

3.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纳米粒子,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Fe3O4纳米粒子,再原位复合上Au纳米粒子,制得Fe3O4/PEI/Au纳米颗粒微球。再将Fe3O4/PEI/Au纳米颗粒与巯基乙酸修饰的量子点CdSe/CdS连接,成功制备了Fe3O4/PEI/Au@CdSe/CdS多功能复合微球。经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的表征。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微球的粒径在4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剩磁,矫顽力近似等于零,饱和磁化强度为28.83A·m2·kg-1,同时兼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和金纳米粒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Fe3O4/Au复合微粒制备条件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纳米级Fe3O4作为种子, 过量的盐酸羟胺为还原剂的条件下, 将Au3+在分散于水相中的Fe3O4胶态种子表面还原为Au0, 得到核壳结构, 粒径为170 nm左右的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 并对磁性复合微粒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通过激光粒度散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磁性复合微粒的粒径分布及形貌, 结果表明: Fe3O4种子的磁响应性、悬浮稳定性以及种子表面Au3+的还原条件等是得到单分散性、粒径均一、磁响应性和悬浮性能好的胶态Fe3O4/Au复合微粒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Fe3O4/Au复合微粒的扫描分析发现, 磁性复合微粒在可见光区域呈现与胶体金类似的特征吸收峰, d (0.5) =168 nm的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的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625 nm处.  相似文献   

5.
在超顺磁性Fe3O4微粒存在下,以羟胺还原Au3+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Au复合微粒,探讨了Fe3O4/Au复合微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还原剂过量的情况下,Fe3O4/Au复合微粒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开始的表面反应控制过程和后续的扩散控制过程,而且这2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因反应体系中加入Fe3O4微粒的量或Au3+初始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这为合成这种新型超顺磁性微粒提供了理论依据.X射线电子能谱研究表明,随金包覆程度的增加,微球表面金的特征能谱峰逐渐增强,相应铁的特征能谱峰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激光粒度仪测定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80nm.  相似文献   

6.
利用液相沉淀法可控合成了均匀的棒状CuFe4Ox催化剂。通过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表征其晶相结构、形貌和还原性能。通过还原棒状CuFe4Ox获得Cu0/Fe3O4纳米棒,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用于确定Cu0/Fe3O4表面的相组成。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棒状CuFe4Ox,在120℃保持3 h后加入Na2CO3溶液至pH等于9时所得棒状形貌最为规整。以异戊醇脱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比较了Cu0/Fe3O4纳米棒和Cu0/Fe3O4纳米颗粒的催化反应性能,发现Cu0/Fe3O4纳米棒比Cu0/Fe3O4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活性和稳定性,表明棒状Fe3O4担载的Cu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半胱氨酸(Fe3O4/Cys)磁性纳米微球,随后对Fe3O4/Cys进行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得到Fe3O4/Cys/IDA磁性双功能化纳米微球。研究发现Fe3O4/Cys中的L-Cys是通过—SH基团接枝到Fe3O4表面的,随后IDA分子中的羧基与Fe3O4/Cys中的—NH2形成酰胺键,最终形成多支链多羧基的Fe3O4/Cys/IDA磁性纳米修复剂。基于修复剂表面短支链-长支链交替的多羧基结构,实现了羧基基团的高密度接枝。同时,Fe3O4/Cys/IDA磁性纳米微球对Pb2+、Cd2+、Cu2+、Co2+、Ni2+、Zn2+为专性吸附,而对Hg2+属于非专性吸附,且吸附重金属后得到的钝化产物均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另外,Fe3O4/Cys/IDA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层均相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49.05 mg·g-1。  相似文献   

8.
利用液相沉淀法可控合成了均匀的棒状CuFe4Ox催化剂。通过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表征其晶相结构、形貌和还原性能。通过还原棒状CuFe4Ox获得Cu0/Fe3O4 纳米棒,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用于确定Cu0/Fe3O4 表面的相组成。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棒状CuFe4Ox,在120℃保持3 h后加入Na2CO3溶液至pH等于9时所得棒状形貌最为规整。以异戊醇脱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比较了Cu0/Fe3O4 纳米棒和Cu0/Fe3O4 纳米颗粒的催化反应性能,发现Cu0/Fe3O4 纳米棒比Cu0/Fe3O4 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活性和稳定性,表明棒状Fe3O4 担载的Cu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魏世勇  杨小洪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2):2615-2622
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铁矿(Fe3O4)及Ni2+掺杂磁铁矿(NixFe3-xO4,x=0.1,0.3,0.6),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4种样品对Pb(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及吸附模型。结果表明,Fe3O4和3种NixFe3-xO4均为近似球形的单相晶质纳米颗粒;与Fe3O4比较,NixFe3-xO4的颗粒尺寸变小、表面电荷零点和pH=5.0时的表面正电荷量降低;样品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度以及表面羟基含量都随产物中Ni2+掺杂量的增加而升高。4种样品对Pb(Ⅱ)的等温吸附数据均适合用Langmuir模型拟合(R2=0.9942~0.9858),其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现为: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Ni0.6Fe2.4O4;Freundlich模型对样品等温吸附Pb(Ⅱ)的实验数据拟合度较低(R2=0.981 3~0.947 7),4种样品的Freundlich相关系数的大小关系与Langmuir相关系数相反。初始pH=5.0时,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和Ni0.6Fe2.4O4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02,6.68,7.29和8.34 mg·g-1。可见,NixFe3-xO4(尤其是Ni2+掺杂量较高的产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Pb(Ⅱ)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Fe3O4。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铁矿(Fe3O4)及Ni2+掺杂磁铁矿(NixFe3-xO4,x=0.1,0.3,0.6),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4种样品对Pb(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及吸附模型。结果表明,Fe3O4和3种NixFe3-xO4均为近似球形的单相晶质纳米颗粒;与Fe3O4比较,NixFe3-xO4的颗粒尺寸变小、表面电荷零点和pH=5.0时的表面正电荷量降低;样品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度以及表面羟基含量都随产物中Ni2+掺杂量的增加而升高。4种样品对Pb(Ⅱ)的等温吸附数据均适合用Langmuir模型拟合(R2=0.9942~0.9858),其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现为: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Ni0.6Fe2.4O4;Freundlich模型对样品等温吸附Pb(Ⅱ)的实验数据拟合度较低(R2=0.9813~0.9477),4种样品的Freundlich相关系数的大小关系与Langmuir相关系数相反。初始pH=5.0时,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和Ni0.6Fe2.4O4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02,6.68,7.29和8.34mg·g-1。可见,NixFe3-xO4(尤其是Ni2+掺杂量较高的产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Pb(Ⅱ)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Fe3O4。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纳米和块状氧化铁为载体,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Nano-Fe2O3和Au/Bulk-Fe2O3,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催化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对于Au/Nano-Fe2O3,5nmAu颗粒被尺寸相当的Nano-Fe2O3所包覆,形成新颖的类似核壳结构;对于Au/Bulk-Fe2O3,3nmAu颗粒高度分散于Bulk-Fe2O3的表面。在1-苯乙醇的氧化反应中,Au/Nano-Fe2O3显示出比Au/Bulk-Fe2O3更好的催化活性。活性的增强主要与小尺寸的Nano-Fe2O3以及Au和Nano-Fe2O3更大的接触界面有关。相比于广泛受到重视的Au的尺寸效应来说,对于Au/Nano-Fe2O3而言,Fe2O3尺寸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尖晶石晶体结构信息,本文采用热力学三亚晶格模型,将材料热力学计算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研究了ZnxMn1-x Fe2O4和NixMn1-xFe2O4立方相中的Zn2+、Ni2+、Mn2+以及Fe3+在8a和16d亚晶格上的占位有序化行为。结果表明:在锰铁氧体中,室温下Mn2+完全占据在8a亚晶格上,Fe3+完全占据在16d亚晶格上,属于正尖晶石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在1 273 K达到热处理平衡时的占位构型为(Fe0.093+Mn0.912+)[Fe1.913+Mn0.092+]O4,在热处理温度升至1 473 K时,达到热处理平衡时的占位构型为(Fe0.113+ Mn0.892+)[Fe1.893+Mn0.112+]O4,均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锌铁氧体中,室温下Zn2+完全占据在8a亚晶格上,Fe3+完全占据在16d亚晶格上,属于正尖晶石结构;在热处理温度较高时,Zn2+和Fe3+发生部分置换,符合实验结果。在镍铁氧体中,半数的Fe3+在室温下占据在8a亚晶格上,Ni2+与剩下另一半的Fe3+共同占据在16d亚晶格上,仅在热处理温度较高的时候发生微弱变化,亦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吻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热力学预测建立了立方相尖晶石结构的ZnxMn1-xFe2O4、NixMn1-xFe2O4复合体系中阳离子占位行为与热处理温度对占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冬妹  王飞  韩敏  李红变  徐正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128-2132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using palmitic acid as surfactant, then a uniformly dispersed system of Fe3O4@Polymethylmethacrylates(PMMA)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obtained. Furtherm-ore, polymethylmethacrylates(PNIPAM) was encapsul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e3O4@PMMA core-shell nano-structure to get Fe3O4@PMMA@PNIPAM double shell-core composite structure. After that, the Ag nano-particles were assembled on the surface of Fe3O4@PMMA@PNIPAM taking advantage of coordination reaction between Ag+ and nitrogen atom on the amide group of PNIPAM. The magnetism of composites is convenient for the catalyst separation from th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磁性纳米粒子为核,聚合物为中间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外层的三层结构磁性复合材料(Fe3O4@PAA@ZIF 8)。首先利用溶剂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聚丙烯酸(PAA)层,最后通过原位沉积法在PAA外部包覆ZIF 8。在对Fe3O4@PAA@ZIF 8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对孔雀石绿(MG)的吸附性能。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 Fe3O4@PAA@ZIF 8 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Fe3O4的平均粒径为 117nm,PAA 层厚度约为 17 nm,ZIF 8层的厚度约为 14 nm。Fe3O4@PAA@ZIF 8对 MG 的吸附量随着 pH 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此外,Fe3O4@PAA@ZIF 8还表现出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8次循环利用后对MG(500 mg·L-1)的最大吸附量仍可达982 mg·g-1。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g@Fe3O4磁性纳米颗粒,然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对Ag@Fe3O4进行包覆,再利用酰胺化反应成功的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到Ag@Fe3O4@C表面,最后以N-Au共价键的方式将Au纳米粒子组装到Ag@Fe3O4@C表面。以4-巯基苯甲酸(4MBA)为拉曼活性探针分子来考察该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性能。通过控制Au纳米粒子的加入量,来调节Ag@Fe3O4@C-Au复合纳米材料的SERS活性。通过实验测试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得出不同纳米金用量包覆的Ag@Fe3O4@C磁性纳米颗粒对4MBA的SERS效果依次为Ag@Fe3O4@C-Au-40 > Ag@Fe3O4@C-Au-10 > Ag@Fe3O4@C-Au-60 > Ag@Fe3O4@C,其中Ag@Fe3O4@C-Au-40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11 A·g-1,其对4MBA的检测限为1×10-9 mol·L-1。这种功能性复合材料既具有良好的SERS活性,又可通过外加磁场的方式实现对待测分子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16.
磁性核P型沸石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微细粉末状沸石产品与所处理溶液难以分离的问题,采用水热法进行磁性P型沸石的制备研究。按照传统P型沸石制备的方法,配制Na2O∶Al2O3∶SiO2∶H2O物质的量的比为3∶1∶2.3∶185料液,室温下先搅拌老化反应3 h,然后加入磁性Fe3O4在95 ℃下静态晶化6 h,合成了一系列包覆Fe3O4的磁性核P型沸石。通过晶化过程中对固相进行XRD、SEM、IR及能谱表征等分析,及对液相组成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了磁性核P型沸石的形成机理。合成的磁性核P型沸石显示良好超顺磁特性,并具有很好的磁稳定性,其磁化率随所包覆Fe3O4量的增加而增大,钙、镁离子离子交换吸附性能随包覆Fe3O4量的增加而有小幅下降,但是仍保持了较高的值。四氧化三铁质量含量为0.176 3%的磁性P型沸石,其钙镁离子的交换吸附量分别为315.6 mg CaCO3·g-1 和86.94 mg MgCO3·g-1。  相似文献   

17.
Fe2O3填充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碳纳米管与硝酸铁水热反应和随后烧结处理合成了Fe2O3填充多壁碳纳米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Fe2O3多数填充入碳纳米管管腔内,在碳纳米管外壁极少发现有附着物,碳纳米管中Fe2O3颗粒具有γ-Fe2O3结构,这与水热法制备的的纺锤状Fe2O3(α-Fe2O3相)明显不同。这是因为硝酸将管壁及管端腐蚀,Fe3+由于毛细管作用进入管腔。文章初步研究了Fe2O3填充多壁碳纳米管、水热法合成的纳米Fe2O3颗粒和硝酸纯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研究发现,Fe2O3填充多壁碳纳米管具有Fe2O3的高的放电容量和碳纳米管的低放电电位特征。由于碳纳米管的限定作用,缓解了碳纳米管空腔内γ-Fe2O3在反复锂嵌/脱过程中的结构应变,该复合材料表现出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洪石 《中国科学:化学》2010,40(5):455-460
本文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合成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功能化磁性荧光Fe3O4/Py(芘)/ PAM(聚丙烯酰胺)纳米粒子. 利用其磁性, 能够对该粒子进行简单有效的分离纯化, 并可以对待测粒子进行富集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利用Cr(VI)对该复合粒子水溶液的荧光猝灭, 建立了测定Cr(VI)的荧光分析法, 讨论了反应机理.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的线性区间为0.1~14.0 μg mL−1, 检测限为0.02 μg mL−1. 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 该方法可用于环境废水中Cr(VI)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磁载光催化剂TiO2/SiO2/Ni0.5Fe2.5O4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磁载体(SiO2/Ni0.5Fe2.5O4),溶胶-凝胶法得到易于磁分离回收的磁载光催化剂TiO2/SiO2/Ni0.5Fe2.5O4。用XRD、SEM、IR和UV-Vis等进行表征。研究了太阳光下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太阳光下,磁载光催化剂TiO2/SiO2/Ni0.5Fe2.5O4可使亚甲基蓝溶液迅速脱色;3次循环使用后脱色率仍为95%以上,回收率为98.8%。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壳聚糖的多染料吸附性能并使其便于固液分离,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磁铁矿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复合磁性吸附剂(CS/Fe3O4/GO)。系统的结构表征显示,C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GO的表面。CS/Fe3O4/GO具有高达42.5 emu·g-1的室温铁磁性,因此可在外加磁场中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研究表明,CS/Fe3O4/GO对亚甲基蓝(MB)、甲基橙(MO)和刚果红(CR)等多种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溶液的pH、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其多染料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CS/Fe3O4/GO对MB、MO和CR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10.6、258.6和308.9 mg·g-1。CS/Fe3O4/GO具有优异的循环利用性能,经5次循环后仍能保留90%以上的原始吸附量。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对CS/Fe3O4/GO的多染料吸附性能进行了拟合分析,并详细讨论了其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