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Fe3O4/Au复合微粒制备条件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纳米级Fe3O4作为种子, 过量的盐酸羟胺为还原剂的条件下, 将Au3+在分散于水相中的Fe3O4胶态种子表面还原为Au0, 得到核壳结构, 粒径为170 nm左右的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 并对磁性复合微粒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通过激光粒度散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磁性复合微粒的粒径分布及形貌, 结果表明: Fe3O4种子的磁响应性、悬浮稳定性以及种子表面Au3+的还原条件等是得到单分散性、粒径均一、磁响应性和悬浮性能好的胶态Fe3O4/Au复合微粒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Fe3O4/Au复合微粒的扫描分析发现, 磁性复合微粒在可见光区域呈现与胶体金类似的特征吸收峰, d (0.5) =168 nm的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的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625 nm处.  相似文献   

2.
Fe3O4/Au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光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量Fe3O4种子的存在下, 通过盐酸羟氨对四氯合金酸的还原, 制备得到了100 nm以下核壳结构Fe3O4/Au磁性复合粒子, 体系中未反应的Fe3O4种子可通过稀盐酸的处理去除. Fe3O4/Au复合粒子表现出特有的纳米光学效应, 可见光区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最大波长与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掺合的种子量以及分散介质的离子强度等有关. 随着纳米复合粒子粒径的增大和分散介质离子强度的增高, 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 并出现峰形展宽的情况. 以水作为分散介质, 种子去除得愈彻底, 体系纳米粒子粒径就愈均一, 特征吸收峰会变窄. 这种纳米复合粒子的光学性质对生物分子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216nm紫外光激发下, LnBaB9O16︰Pr3+中的Pr3+离子可以发生双光子发射;稀土离子在LnBaB9O16中处于非中心对称格位,Pr3+离子的4f5d能态高于1S0能级,可以发生从1S0能级到中间能态及基态的双光子跃迁发射;LaBaB9O16中与稀土离子近邻的硼酸根离子为BO4,相应的B—O振动频率较低,3S01D2之间的无辐射跃迁几率比较小,可以出现从3S0能级的发射.在YBaB9O16中,Pr3+的4f5d能态低于1S0能级,不能发生双光子发射.  相似文献   

4.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纳米粒子,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Fe3O4纳米粒子,再原位复合上Au纳米粒子,制得Fe3O4/PEI/Au纳米颗粒微球。再将Fe3O4/PEI/Au纳米颗粒与巯基乙酸修饰的量子点CdSe/CdS连接,成功制备了Fe3O4/PEI/Au@CdSe/CdS多功能复合微球。经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的表征。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微球的粒径在4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剩磁,矫顽力近似等于零,饱和磁化强度为28.83A·m2·kg-1,同时兼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和金纳米粒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纳米粒子,通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Fe3O4纳米粒子,再原位复合上Au纳米粒子,制得Fe3O4/PEI/Au纳米颗粒微球。再将Fe3O4/PEI/Au纳米颗粒与巯基乙酸修饰的量子点CdSe/CdS连接,成功制备了Fe3O4/PEI/Au@CdSe/CdS多功能复合微球。经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的表征。结果表明:多功能复合微球的粒径在4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剩磁,矫顽力近似等于零,饱和磁化强度为28.83 A·m2·kg-1,同时兼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和金纳米粒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 并用SEM, XPS, FT-IR和XRD对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纳米碳管有效承载了Y2O3, Y2O3连续均匀地负载在纳米碳管的表面, 负载量为19.53%. FT-IR 和XPS证明了Y2O3粒子和纳米碳管表面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 用三种方法将相同比例的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与高氯酸胺(AP)进行混合, 采用差热分析(DTA)研究了三种混合样品中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三种混合样品中的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都能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其中通过水溶剂混合的样品中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的催化效果优于另外两种. 与纯高氯酸铵相比, 其样品中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168.5 ℃, 表观分解热由371 J•g-1提高到1410 J•g-1. 并用不同样品中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龙梅  侯立权  刘宏英  李凤生 《化学学报》2006,64(15):1548-155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 并用SEM, XPS, FT-IR和XRD对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纳米碳管有效承载了Y2O3, Y2O3连续均匀地负载在纳米碳管的表面, 负载量为19.53%. FT-IR 和XPS证明了Y2O3粒子和纳米碳管表面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 用三种方法将相同比例的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与高氯酸胺(AP)进行混合, 采用差热分析(DTA)研究了三种混合样品中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三种混合样品中的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都能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其中通过水溶剂混合的样品中Y2O3/纳米碳管复合粒子的催化效果优于另外两种. 与纯高氯酸铵相比, 其样品中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168.5 ℃, 表观分解热由371 J•g-1提高到1410 J•g-1. 并用不同样品中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怀特池中用原位FTIR考察了COS在紫外光辐照下的氧化反应以及大气气溶胶典型氧化物SiO2, Al2O3和Fe2O3对反应的影响, 并使用GC-MS和XPS等技术确证了反应的气相和固相产物组成. 结果表明, 紫外光照下COS + O2体系的光氧化反应产物为SO2和CO2, 其中SO2可进一步氧化形成SO42-; COS的紫外光氧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表观速率常数约为9.30×10-4 s-1; 大气气溶胶典型氧化物SiO2和Al2O3对光氧化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 Fe2O3则对反应进程无明显影响, 不同氧化物存在条件下反应速率顺序为: UV + SiO2 > UV + Al2O3 > UV, UV + Fe2O3; 氧化物对COS光氧化反应的这种促进作用, 有助于认识大气气溶胶对大气中COS光氧化反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采用季铵盐化壳聚糖(HTCC)对Fe3O4进行表面改性, 成功制备在模拟生理环境中悬浮稳定的超顺磁性Fe3O4/HTCC复合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磁共振等手段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其细胞相容性及磁共振造影性能。结果表明: 该方法所制备的超顺磁性复合纳米粒粒径均一, 模拟生理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体外实验表明该磁性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大鼠体内肝脏磁共振造影实验表明Fe3O4/HTCC纳米粒注入后, 大鼠肝实质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因此Fe3O4/HTCC纳米粒有望作为潜在的阴性造影剂应用于肝磁共振造影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季铵盐化壳聚糖(HTCC)对Fe3O4进行表面改性,成功制备在模拟生理环境中悬浮稳定的超顺磁性Fe3O4/HTCC复合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磁共振等手段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细胞相容性及磁共振造影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制备的超顺磁性复合纳米粒粒径均一,模拟生理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体外实验表明该磁性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大鼠体内肝脏磁共振造影实验表明Fe3O4/HTCC纳米粒注入后,大鼠肝实质信号强度明显下降,因此Fe3O4/HTCC纳米粒有望作为潜在的阴性造影剂应用于肝磁共振造影检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易的超声法以及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了负载型可再生Au/Fe3O4催化剂。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有机桥键,将Au固定在Fe3O4的表面,得到单分散磁性Au/Fe3O4。Au0在氨基的作用下不会团聚,因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XRD、HRTEM、EDS和XPS等测试结果表明Au/Fe3O4已被成功制备。将其用于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得到4-氨基苯酚,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速率常数可达0.225 6 min-1。重复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反应9个循环之后,催化还原反应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4%。  相似文献   

12.
系统阐述了非对称陀螺分子光谱的标识分析工作涉及的一些关键理论问题,包括有效Hamilton量、表象和基矢、能级识别、跃迁选择规则、相对强度和Zeeman调制率等,并在有效Hamilton量中引入高阶离心畸变项,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使高转动量子数跃迁的标识分析成为可能.作为应用实例,对14N16O2基振动态的零场和磁共振谱进行了统一分析(global analysis),获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完整的14N16O2基振动态分子结构参数,并对Curl和Brown等人过去未能标识的14N16O2高转动量子数跃迁远红外激光磁共振谱线进行了成功标识.  相似文献   

13.
组装型金磁微粒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化学共沉淀和柠檬酸还原法分别合成纳米级Fe3O4和Au粒子, 将经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形成的Fe3O4聚集体与纳米金粒子相互作用, 制备得到组装型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简称金磁微粒), 并对其形成过程、形貌特征、磁学性质等进行表征. 此外, 对金磁微粒作为新型免疫学检测载体的特性包括抗体固定化、质量控制及其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结果表明: 组装型金磁微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 平均粒径约为2~3 μm; 具有超顺磁性, 比饱和磁化强度达41 A·m2/kg; 1 mg金磁微粒最多可固定人IgG的量为330 μg, 以含有500 ng人IgG的金磁微粒为一个检测单位, 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的每批5个重复特异性反应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 5批特异性反应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以每批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符合免疫学检测载体的质量要求; 将抗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和抗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分别固定于金磁微粒表面,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乙肝表面抗原和白介素-8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结果表明金磁微粒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学检测载体.  相似文献   

14.
新型Ca2+探针用于5-HT诱导细胞钙动员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分别进行了新型Ca2+荧光试剂STDIn与Fluo-3对胃底平滑肌细胞的标记及其对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的响应等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Fluo-3不同, 新型Ca2+荧光试剂STDIn对胞浆Ca2+具有靶向性, 是一种真正的胞浆Ca2+荧光探针, 对5-羟色胺(5-HT)诱导的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的响应更灵敏迅速. 应用STDIn对5-HT诱导胃底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动员的机制研究发现, L型钙通道拮抗剂Mn9202对5-HT升高[Ca2+ ]i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用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C, PKC)抑制剂D-Sphingosine孵育后, 再加入5-HT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升高, 而以磷脂酶(phospholipase C, PLC)抑制剂Compound48/80孵育后, 5-HT则不再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 表明5-HT通过促进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使[Ca2+ ]i升高; 在胃底平滑肌5-HT升高[Ca2+]i是通过5-HT2受体介导的IP3/Ca2+和DG/PKC双信使途径; 5-HT通过L型钙通道促进外钙内流; Mn9202亦能通过拮抗5-HT受体而起到抑制5-HT促胞内钙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Sm2O3, HClO4, NaOH和α-K8SiW11O39·nH2O等为原料合成了组成为K3{[Sm(H2O)7]2Na[α-SiW11O39Sm(H2O)4]2}·14H2O的三维无限伸展结构稀土配合物, 并经IR, UV光谱, ICP原子发射光谱, TG-DTA, 循环伏安, 变温磁化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1.2462(3), b = 1.2652(3), c = 1.8420(4) nm, α = 87.45(3), β = 79.91(3), γ = 82.57(3)°, Z = 1, R1 = 0.0778, wR2 = 0.1610. 结构分析结果显示, Sm3+(1)配离子镶嵌在[α-SiW11O39]8−的空缺位置形成[α-SiW11O39Sm(H2O)4]5−亚单元, 两个[α-SiW11O39Sm(H2O)4]5−亚单元通过两个Sm(1)-O-W桥互相连接形成标题化合物的二聚体结构单元[α-SiW11O39Sm(H2O)4]210−, 相邻的二聚体结构单元又通过两个Sm3+(2)配离子和一个Na+(1)离子桥连成一维链状结构, 链与链之间通过K+(1)离子连接成二维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又通过K+(2)离子构筑成新奇的三维无限伸展结构. TG-DTA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阴离子骨架分解温度为554℃. 循环伏安行为测试表明, 标题化合物阴离子在pH = 3.1的水溶液中存在两步氧化还原过程. 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 在较高温度(110 ~300 K)时, 标题化合物磁性遵循居里-外斯定律, 在较低温度(2~ 110 K)时, 存在较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pH = 4.0的水溶液中, NiCl2·6H2O, NH4Cl与Na27[NaAs4W40O140]·60H2O反应, 得到了新的杂多砷钨酸盐(NH4)20[Na2(H2O)2Ni(H2O)5{Ni(H2O)}2As4W40O140]·61H2O单晶,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其晶胞参数为: a = 1.33135(18), b = 1.9722(3), c = 3.6430(5) nm, α = 78.010(2)°, β = 82.145(2)°, γ = 74.385(2)°, V = 8.978(2) nm3, Z = 2, R1 = 0.0512, wR2 = 0.0684 (I > 2σ). 在聚阴离子[Na2(H2O)2Ni(H2O)5{Ni(H2O)}2As4W40O140]20-中, 2个Ni2+和2个Na+分占大环配体[As4W40O140]28-内的4个S2空位, 每个S2位提供4个Od向金属离子配位, 2个Ni2+的配位数为6, 两个Na+的配位数分别为5和6, 另一个Ni2+处于环外, 与[As4W40O140]28-的一个端基氧(Od)桥连成键, 其配位数为6.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Li+,Mg2+/SO42-,B4O72-—H2O四元交互体系25℃时的溶解度和溶液的密度及折光率.四种原始组份未发生脱水作用,体系中也没有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体系25℃溶解度等温线由五段组成,有四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四种原始组份,其中以MgB4O7·9H2O的结晶区最大.溶解度等温线上有两个零变量点,其一为MgB4O7·9H2O,MgSO4·7H2O,Li2SO4·H2O三盐共饱点,另一为MgB4O7·9H2O,Li2B4O7·3H2O,Li2SO4·H2O三盐不相称共饱点.  相似文献   

18.
Na+/Ca2+交换调节的La3+跨淋巴细胞膜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荧光浓度指示剂fura-2研究了La3+能否利用Na+/Ca2+交换系统进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La3+Na+/Ca2+交换的影响. 并首次用此方法研究了La3+能否在细胞器(主要为内质网和线粒体)中蓄积. 实验结果表明, 用乌本苷预处理细胞并在无Na+介质中测试, 可明显观察到La3+跨膜进入淋巴细胞, 而且胞内La3+的浓度与胞外的La3+浓度成正比. 但当胞外La3+浓度大于0.4 mmol/L时, 不再观察到340/380 nm荧光比值的变化, 此时细胞内La3+浓度约为1.5×10-12mol/L. 当La3+浓度较大时(0.1 mmol/L)抑制Na+/Ca2+交换操纵的Ca2+的进入, 而较低浓度(0.01 mmol/L)时却刺激Ca2+进入. 另外从实验结果可推测La3+可以被依赖ATP的质膜钙泵泵出胞外. 胞内钙库用离子霉素耗竭后, La3+内流过程中再次加入离子霉素后, 可明显观察到340/380 nm荧光比值增大, 说明La3+在细胞器中有一定程度的蓄积. 在模拟胞内离子组分的缓冲液中(pH = 7.05), fura-2对La3+的检测限为10-12mol/L, 对Ca2+的检测限为10-8 mol/L, 并测得fura-2-La3+的络合比为1∶1, 表观离解常数为1.7×10-12 mol/L.  相似文献   

19.
杨频  薛绍武 《中国科学B辑》2004,34(6):460-464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了La3+对蚕豆气孔保卫细胞质膜内向钾通道(K+in)电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La3+对K+in电流都产生抑制作用, 说明在保卫细胞质膜K+in通道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存在La3+的结合位点; 在细胞外La3+对K+in电流的阻断常数Ki为(2.56±0.25) mmol/L, 在细胞内La3+对K+in电流的阻断常数Ki为(1.18±0.11)×10−15 mol/L, 可见La3+在细胞内比细胞外对K+in电流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 也说明在蚕豆保卫细胞质膜K+in通道, 细胞膜内侧比外侧存在更强的La3+结合位点. 离子通道的活性变化与植物叶片上的气孔运动和植物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这提示稀土对于调节植物的水分散失, 增强植物耐旱性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Au/Al2O3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u/Al2O3纳米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Au/Al2O3纳米复合薄膜是由纳米微晶组成的颗粒膜, 复合薄膜均匀、致密、无裂纹,Au以纳米晶核形式镶嵌于Al2O3基体中,纳米Au晶核的粒径为23~26nm;复合薄膜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吸收峰位置与烧结温度有关,吸收强度随烧结温度和金添加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