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聚氰胺是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的重要前体.本文选取几个典型的二价金属离子与三聚氰胺(L)形成的三聚氰胺金属配合物ML2(OH)2(M=Ca,Mg,Zn,Cu,Ni,Fe),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DFF和概念DFT等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ML2(OH)2的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和反应性质的异同.模拟结果揭示了ML2(OH)2的结构、光谱及其反应性质是一类不同于其前体L,形成ML2(OH)2配合物后,将有较高的亲电指数和较低的化学硬度以及呈现红外吸收峰红移;在这些典型的二价金属配合物中,金属M离子电荷与配体O和N原子之间的电荷、以及与金属M离子和配体原子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配合物最低空轨道能级与其亲电反应指数、最低空轨道能级与化学硬度指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定量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达0.889-0.997;前线分子轨道模拟结果表明,ML2(OH)2体系反应活性的差异源于金属离子对前线轨道贡献有所不同,FeL2(OH)2、CuL2(OH)2、NiL2(OH)2等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贡献较多,共价性成分较多.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人体内三聚氰胺致结石的成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g@Fe3O4磁性纳米颗粒,然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对Ag@Fe3O4进行包覆,再利用酰胺化反应成功的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到Ag@Fe3O4@C表面,最后以N-Au共价键的方式将Au纳米粒子组装到Ag@Fe3O4@C表面。以4-巯基苯甲酸(4MBA)为拉曼活性探针分子来考察该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性能。通过控制Au纳米粒子的加入量,来调节Ag@Fe3O4@C-Au复合纳米材料的SERS活性。通过实验测试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得出不同纳米金用量包覆的Ag@Fe3O4@C磁性纳米颗粒对4MBA的SERS效果依次为Ag@Fe3O4@C-Au-40 > Ag@Fe3O4@C-Au-10 > Ag@Fe3O4@C-Au-60 > Ag@Fe3O4@C,其中Ag@Fe3O4@C-Au-40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11 A·g-1,其对4MBA的检测限为1×10-9 mol·L-1。这种功能性复合材料既具有良好的SERS活性,又可通过外加磁场的方式实现对待测分子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3.
三聚氰胺是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的重要前体. 本文选取几个典型的二价金属离子与三聚氰胺(L)形成的三聚氰胺金属配合物ML2(OH)2(M=Ca, Mg, Zn, Cu, Ni, Fe),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DFT和概念DFT等工具, 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ML2(OH)2的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和反应性质的异同. 模拟结果揭示了ML2(OH)2的结构、光谱及其反应性质是一类不同于其前体L, 形成ML2(OH)2配合物后, 将有较高的亲电指数和较低的化学硬度以及呈现红外吸收峰红移; 在这些典型的二价金属配合物中, 金属M离子电荷与配体O和N原子之间的电荷、以及与金属M离子和配体原子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 配合物最低空轨道能级与其亲电反应指数、最低空轨道能级与化学硬度指数等方面, 存在着一系列定量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2)达0.889-0.997; 前线分子轨道模拟结果表明, ML2(OH)2体系反应活性的差异源于金属离子对前线轨道贡献有所不同, FeL2(OH)2、CuL2(OH)2、NiL2(OH)2等过渡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中, 金属离子贡献较多, 共价性成分较多. 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人体内三聚氰胺致结石的成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MoVTeO/SiO2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MoVTeO/SiO2系列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催化性能,结合XRD,Raman和TeD等表征结果研究了催化剂结构、表面性质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Mo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MoV0.2Te0.1/SiO2)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V,Te组分存在下,Mo物种的分散度和MoO3的可还原性能提高.以表面钼酸盐和多钼酸盐类形态存在的高分散Mo物种有助于提高催化活性,而催化剂较弱的表面酸性对丙烯醛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5.
6.
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g@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然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对Ag@Fe_3O_4进行包覆,再利用酰胺化反应成功的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到Ag@Fe_3O_4@C表面,最后以N-Au共价键的方式将Au纳米粒子组装到Ag@Fe_3O_4@C表面。以4-巯基苯甲酸(4MBA)为拉曼活性探针分子来考察该复合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性能。通过控制Au纳米粒子的加入量,来调节Ag@Fe_3O_4@C-Au复合纳米材料的SERS活性。通过实验测试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得出不同纳米金用量包覆的Ag@Fe_3O_4@C磁性纳米颗粒对4MBA的SERS效果依次为Ag@Fe_3O_4@C-Au-40Ag@Fe_3O_4@C-Au-10Ag@Fe_3O_4@C-Au-60Ag@Fe_3O_4@C,其中Ag@Fe_3O_4@C-Au-40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11 A·g-1,其对4MBA的检测限为1×10-9 mol·L-1。这种功能性复合材料既具有良好的SERS活性,又可通过外加磁场的方式实现对待测分子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7.
先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碳包覆的Ag@Fe3O4核壳型磁性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表面氨基化改性后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反应,将量子点键合到磁性微球上,最后在其表面包覆上一层二氧化硅壳层,制备出具有荧光增强的Ag@Fe3O4@C-CdTe@SiO2磁性荧光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50 nm,磁饱和强度为224 A/g(22.4 emu/g),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其中Ag@Fe3O4@C-CdTe磁性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大于Fe3O4@C-CdTe,其主要原因是内核为45 nm的Ag纳米粒子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作用,能够使其表面或附近的量子点荧光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
先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dTe@C纳米线,然后以钛酸异丙酯(TIP)作为钛源对CdTe@C纳米线进行二氧化钛包覆,最后通过原位还原HAuCl_4的方法将Au纳米粒子组装到CdTe@C@TiO_2表面形成CdTe@C@TiO_2-Au一维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X),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探究了CdTe@C@TiO_2-Au催化剂在模拟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对RhB的光降解率不一样,其效果依次为CdTe@C@TiO_2-AuCdTe@C@TiO_2pure TiO_2,其中CdTe@C@TiO_2-Au能在270 min的模拟太阳光下对RhB的光降解率达95.3%,这主要得益于CdTe、碳层、TiO_2和具有表面等离子效应的纳米Au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dTe@C纳米线,然后以钛酸异丙酯(TIP)作为钛源对CdTe@C纳米线进行二氧化钛包覆,最后通过原位还原HAuCl4的方法将Au纳米粒子组装到CdTe@C@TiO2表面形成CdTe@C@TiO2-Au一维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X),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探究了CdTe@C@TiO2-Au催化剂在模拟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对RhB的光降解率不一样,其效果依次为CdTe@C@TiO2-Au > CdTe@C@TiO2 > pure TiO2,其中CdTe@C@TiO2-Au能在270 min的模拟太阳光下对RhB的光降解率达95.3%,这主要得益于CdTe、碳层、TiO2和具有表面等离子效应的纳米Au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瘦肉精代表性分子特布他林(L)与8种常见的金属离子M(II)形成的配合物ML(M=Mg,Ca,Mn,Fe,Ni,Co,Cu,Zn)的几何构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反应活性的异同.配合物的结合能以及自然键轨道分析显示,L能与M(II)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N,O原子的孤对电子和金属M的空轨道间相互作用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贡献较大.含时密度泛函结果表明,除ZnL基本不变外,其余7种ML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均较其前体L有较大的红移.密度泛函活性指数显示,形成ML后的反应活泼性均要强于L单体.能量分解分析表明,静电效应是配合物ML反应活性增强的主要贡献项,而立体效应或者交换相关能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