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原题: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标准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2)溶有SO2的品红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我们认为(2)的答案还可是稀NaAc或NaH-CO3的酚酞溶液,因加热Ac-、HCO-3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  相似文献   

2.
李毅群 《大学化学》2004,19(1):48-50
推荐在水、离子液体绿色溶剂中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无溶剂条件下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 (包括常规加热、微波辐射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条件下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 )作为大学绿色化学的基础实验。这些实验涉及了目前绿色溶剂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并具有操作简便 ,重现性好等特点。对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感性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董旭刚 《化学教育》2018,39(3):48-48
正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疑难实验,大家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原料的用量比、装置的改进及加热方式的优化上,而忽视了一氧化碳对整个实验的影响~([1-2])。对此实验改进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过程(1)将1cm×5cm的铜片加热至红热状态,然后自然冷却,铜片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铜。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个使用喷墨打印法加工微流控纸芯片的实验,在经烷基烯酮二聚体(AKD)的正己烷溶液浸泡过的滤纸上,以三乙醇胺溶液为打印墨水,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设计好的芯片图案。滤纸加热后,打印区域呈现亲水性,非打印区域为疏水性,从而制备出纸芯片,用该纸芯片通过数字比色法实现了亚硝酸根离子的定量测定。该实验不使用昂贵仪器设备,易普及。通过实验,促使学生了解微流控芯片这一前沿科学技术,锻炼学生细致、灵巧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吴琴媛 《大学化学》1991,6(3):41-42
在现有的一些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配合物Co(NH_3)_6Cl_3中钴含量的测定采用碘量法,其实验结果常因“重蓝”现象而偏高,学生操作越慢或越细致,其结果越偏高,因而影响教学效果。经我们试验,在酸性介质中,用H_2O_2或盐酸羟胺做还原剂将Co(Ⅲ)还原为Co(Ⅱ),采用配位滴定法(返滴或直接滴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传统水热及微波辐射法合成AlPO4-5型分子筛及其表征。实验分别通过传统水热加热晶化及微波辐射加热晶化制备了AlPO4-5型分子筛,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红外光谱(FT-IR)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产物的晶体形貌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并用吸附/脱附等温线对产物的氮气吸附/脱附性能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方式下甲苯的裂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生物质焦油含量,探索达到最优焦油脱除效果的操作条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微波加热(MH)与常规加热(EH)方式下温度、反应气氛、停留时间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裂解的影响及气固产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甲苯转化率随裂解温度升高而升高;700℃下N2、水蒸气、CO2气氛下微波加热甲苯转化率为92.7%、97.8%、93.9%,常规加热条件下为59.2%、59.7%、59.4%;停留时间对甲苯裂解影响较小。甲苯裂解主要气体产物为H2,两种加热方式下H2选择性有较大差异,600℃~800℃微波加热比常规加热均高出约15%。甲苯裂解的主要固体产物为碳,常规加热下均为无定型裂解碳,微波加热下有少数特殊碳形态生成,电镜扫描发现为碳纳米管。另外,生物质焦的XRD分析表明,微波加热裂解甲苯的过程中存在"热点效应"。  相似文献   

8.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4,25(10):53-53,56
试管里倒人2mL CuSO2溶液,再加入几滴NaOH溶液,立即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再将沉淀加热会分解生成黑色的CuO。这既是初三化学的一个演示实验,又是高一书后的一个学生实验。可是不少教师按此步骤进行实验,所得到的沉淀物外观看上去不是蓝色,而是像碱式碳酸铜一样的浅绿色;将此沉淀物(浊液)加热直至煮沸,都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生成CuO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钢中硼的测定。实验发现,分析线在硼182.64nm处无硼铁基体空白值低于纯试剂(无铁)空白值。样品分析时,应进行无硼铁基空白实验,结果计算只能用此空白值。对普通玻璃烧杯和聚四氟乙烯烧杯的酸溶样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结果和空白值相近且都很低,无硼普通玻璃烧杯也能满足钢中低含量硼的测定需要。通过对实验与报道结果比较分析表明,硝酸或王水加热溶解样品得到的溶液中硼没有损失,此溶液可测定钢中酸溶硼;用高氯酸发烟处理后,样品中酸不溶硼可能会溶解,但硼会挥发损失。因此,高氯酸发烟处理不能测定硼。  相似文献   

10.
2-(5-溴-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HL)或2-(2-苯并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H_2L’)与钴(Ⅱ)反应和氧化形成的Co(Ⅱ)L_2和CO(Ⅲ)L_2·Cl或Co(Ⅱ)L_2’·(TBA)2和Co(Ⅱ)L_2’·TBA在C_(18)硅氧烷键合相和乙醇-氯仿或乙腈-水流动相之间分配。不同实验条件下取得的HPLC图上的不同色谱峰表明,最初形成的是不稳定的钻(Ⅱ)配合物,但很快被溶液中的氧氧化为稳定的钴(Ⅲ)配合物,KIO_4等强氧化剂和加热均可加速氧化。与迅速制备钴配合物所得的可见吸收光谱相比,放置一段时间或加热或加入强氧化剂所得的吸收光谱明显红移,由此确证配合物中不稳定的钴(Ⅱ)型体和稳定的钴(Ⅲ)型体的存在。电泳实验中配合物向正或负电极的移动也确证了两种钴型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化学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旨在训练学生有机合成基本实验技能。本文以三苯甲醇的制备和重结晶实验为例,讲述了笔者在多年教学中获得的一点感悟和经验:1)将实验步骤分解成片断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过程和操作目的;2)重要的基本操作应反复练习,即"学习、复习、提高",通过三次重复练习来实现巩固和熟练掌握该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干宁  杨倩 《大学化学》2019,34(6):38-45
本综合性实验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2D MOFs)和MicroRNA (miRNA)分析等前沿研究领域引入化学(材料)本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2DMOFs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基于2DMOFs的荧光核酸探针构建以及将探针用于miRNA荧光分析等,共10个学时。所需掌握的实验技能包含溶剂热法、离心分散和外标法等基本材料合成和分析化学操作以及荧光、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等材料表征和分析方法。我们在实验中实施了一种新型的"赛学结合、三位一体评价"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分组开展团队作业、实验和汇报,不仅要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还需对实验过程录像并总结做成PPT。各组间通过"PPT答辩、实验报告和录像"等进行比赛,三位一体决出成绩。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学习了大量实验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展了学术视野;而且通过比赛和教学相结合,激发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该实验和教学模式也适合推广至其他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for seni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ate coefficient for the reaction of oxygen atoms with hexafluoropropene, is presented. This reac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not having any important secondary reactions. This laboratory experiment introduces th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chemistry student to advanced kinetic techniques and provides a test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hemical kinetic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结合我院多年来开展《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实践经验,对其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改革。在实验讲义的编写过程中,把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进行提炼,设计出符合本科教学要求的实验内容,在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将几个简单的高分子物理实验进行有机串联,同时建立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对我校研究生全校公选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了满足研究生分类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基于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本科基础来组织实施教学和考核,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课程适应两类研究生和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选用氢氧化镁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行悬浮聚合反应,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水和单体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珠粒大小、均匀程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目前高分子实验教材普遍选用的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的悬浮聚合反应相比,以氢氧化镁为分散剂,具有操作简单、聚合时间短、体系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代替原有的悬浮聚合反应实验,作为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培养高校本科生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课程按部就班的"验证模式"亟待转变。如何改进和发展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改变实验条件,辩证看待实验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观察、了解实验的本质和核心。这种兼看则明的"辨证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我们将该种模式应用到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其铁(Ⅲ)的限量分析实验中。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可观察到三种不同颜色、光泽度、尺寸的晶体,这些实验结果的差异反过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验条件与结果的深入讨论。实验课堂效果评价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其辩证性的实验思维,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适当地扩展到其他实验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于2009年开始实施"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致力于培养化学领域领军人才。在化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学院立足本专业特点、依托校院两级资源,从师资、课程、学生、办学等多方面构建拔尖学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做出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在对现有国际化建设策略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强拔尖学生全球胜任力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雪岩  吕燕  郭继玺 《大学化学》2022,37(1):158-163
介绍一个涵盖有机合成、药物化学与仪器分析等学科的研究探索型综合实验,本实验选择具有抗癌、抗菌、抗糖尿病和抗病毒活性的喹喔啉酮类烯胺酮分子作为合成与研究对象,首次使用可循环的酸性树脂Amberlyst15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可见光的协同催化下,利用Mannich反应一步合成喹喔啉酮类JNK3 (c-Jun N-terminal kinase 3)抑制剂。本实验取材于学科前沿热点且已有较多验证的研究前沿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可以学习到经典Mannich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巩固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紧跟时事,学习非均相催化和光催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拓展阅读,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建议纳入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低年级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20.
Green chemistry can strongly attract students to chemistry. We, therefore, developed a 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al game that motivates students at the undergraduate and advanced high school levels to consider green chemistry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rns as they design a hypothetical, chemical product. The game is intended for incorporation into any chemistry course for majors and non-majors that teaches sustainability and/or the Principles of Green Chemistry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The game is free of charge an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think like professional chemical designers and to develop a chemical product with respect to function and improved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This computer simulation has been assessed by educators and can be seamlessly integrated into an existing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