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尿毒症患者血清中中分子物质的提取及性质的初步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尿毒症患者血清及腹透液中得到的中分子量物质,具有相同的凝胶色谱行为及紫外、红外吸收行为,它们在206和235nm处,有特征紫外吸收峰;在波数为3246,1516,1122和613cm~(-1)处,有特征红外吸收峰。中分子物经离子交换色谱进一步分离,发现起决定紫外及红外吸收行为的成分集中于第3子峰;其自由氨基酸和肽类物质含量均低于3%。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制备了两种新颖的取代噻吩基修饰吡啶酰胺分子吡啶-2,6-二[N-(2'-噻吩基甲基)甲酰胺](L1)和吡啶-2,6-二[N-(2'-噻吩基乙基)甲酰胺](L2),其合成过程无需溶剂,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IR及UV等表征手段对目标化合物L1和L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确认,对化合物的核磁谱线、红外特征吸收峰及紫外最大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分析,丰富了吡啶酰胺类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热分析(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质谱分析(MS)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XRD检测到一组新的特征衍射峰,2θ分别为10.66、12.43、19.40、20.88、22.67、27.06、31.42°;DTA反映出包合物与原料的吸/放热峰发生了明显变化;IR检测到包合物出现了不同于β-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UV测定表明包合物与β-胡萝卜素有共同的紫外吸收峰;MS检测到包合物的部分碎片离子来自于β-胡萝卜素和β-环糊精。β-胡萝卜素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有望改进β-胡萝卜素理化性质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23个2,3-二取代苯骈-1-氧-2-硫化磷-3-氮杂环已-4-酮(化合物Ⅰ)和3个2,3-二取代苯骈-1-氧-2-氧化磷-3-氮杂环已-4-硫酮(化合物Ⅱ)新的有机环磷化合物,并用红外吸收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23个化合物Ⅰ的红外吸收光谱,发现它们在指纹区1290—1319cm~(-1)范围内均有强吸收峰.经综合分析各光谱数据和实验结果,肯定了此强峰与P=O基因吸收峰的区别,并确认为不饱和碳原子C—N键伸缩振动所造成的特征吸收。 在合成上述化合物的过程中,往往在反应溶液中得到“正常产物”Ⅰ及其同分异构体“异常产物”Ⅱ 的混合物.通过选择适宜的缩合条件,可使其中某一异构体成为主要产物,并可在合适的溶剂中经多次重结晶将它们分离.本文提供了三对此类同分异构体的融点、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等方面的数据,并对各谱图作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氨基-5-氰基-3-甲基-4-(3-硝基苯)-1-苯基吡唑[3,4-b]并吡啶(6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6A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观测到生理pH7.4条件下6A使H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猝灭。Stern-Volmer曲线显示,6A对HSA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并且得出18℃和37℃时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 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可求出6A与HSA作用距离r=3.73 nm;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判断6A和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观测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考察了新化合物N, N'-二-[3-羟基-4-(2-苯并噻唑)苯基]脲(4-DHBTU)的红外、核磁与紫外吸收光谱性质.与单体2-(4-氨基-2-羟苯基)苯并噻唑(4-AHBT)相比, 4-DHBTU的实验紫外吸收强度显著增强,最大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红移,并呈现出双吸收峰特征.结合实验光谱数据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表明, 4-DHBTU分子最稳定的基态异构体为cis-C11trans-C11,而导致上述紫外光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4-DHBTU样品中cis-C11, trans-C11, cis-C22, trans-C22等多种异构体共存.此外, 4-DHBTU与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间氢键作用使得核磁实验中4-DHBTU的15H、16H氢谱化学位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2-苯基吡啶(ppy)为主配体, 2-(2-吡啶)苯并咪唑(pybiH)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室温蓝绿色磷光发射材料二(2-苯基吡啶)( 2-(2-吡啶)苯并咪唑)合铱(III) ((ppy)2Ir(pybi)),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质谱(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曲线, 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模拟计算研究了(ppy)2Ir(pybi)的光物理特性及能级结构, 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性能. (ppy)2Ir(pybi)的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50, 295, 346和442 nm, 与理论模拟计算吻合得很好;(ppy)2Ir(pybi)为蓝绿光发射, 发光峰分别位于495 和518 nm; (ppy)2Ir(pybi) 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分别为-6.11和-3.43 eV, 光学带隙为2.68 eV; 以(ppy)2Ir(pybi)为掺杂剂, 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为主体材料, 制备电致磷光器件, 电致发射峰位于508 nm, 最大亮度为8451 cd·m-2, 最大电流效率为17.6 cd·A-1. 这些研究为(ppy)2Ir(pybi)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氨基酚和马来酸酐反应制取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HPM),并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PM在甲醇、四氢呋喃及二氯甲烷3种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结果发现,在这3种溶剂中,HPM在210~250 nm范围内的吸收峰对溶剂极性及溶液浓度敏感;而275 nm左右的吸收峰在各种极性不同溶剂中位置...  相似文献   

9.
利用缩合反应合成了(E)-2-(2-(1-(4-氯苯基)-3,5-二甲基-吡唑-4-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利用质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及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其结构;并测定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合成的8-羟基喹啉化合物在253.5 nm、303 nm和338.5 nm处出现紫外吸收峰;当激发光波长为225 n...  相似文献   

10.
依碳氯替泼诺的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依碳氯替泼诺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氢-氢相关谱(^1H-^1HCOSY)、碳谱(DEPT-45、DEPT-90、DEPT-135)、碳氢相关谱(HMQC)数据和解析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对所有的^1H NMR、^17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的可能裂解方式和红外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形式、紫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不饱和共轭体系电子跃迁能量。  相似文献   

11.
分别通过苯胺的化学氧化以及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与对二溴苯格氏试剂在Ni(Ⅱ)配合物催化下共聚等两种方法合成了聚苯胺。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在60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而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的聚合物最大吸收峰出现在443nm。两种聚合物都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其氧化峰分别出现在0.26eV和0.49eV处。  相似文献   

12.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 nm.以CO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CO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T)吸附在Au-Pt纳米粒子上,在2110 cm-1和2063 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 CV研究结果指出Au-Pt/GC电极对CO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Pt电极提前了0.45 V,峰电位提前了0.11 V.  相似文献   

13.
赵丹  于泓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1):112-116
研究了不同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对无紫外光吸收的烷基磺酸盐检测的影响。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间接紫外检测法,以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分离烷基磺酸盐。研究不同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对分离检测烷基磺酸盐的影响规律和分离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测定烷基磺酸盐的色谱峰类型不同。阳离子型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测定烷基磺酸盐时,样品峰均为正峰;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时,样品峰均为倒峰。比较不同的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发现采用阳离子型紫外吸收试剂测定烷基磺酸盐的色谱峰更好,其中以咪唑离子液体最佳,检测响应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
分别通过苯胺的化学氧化以及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与对二溴苯格氏试剂在Ni(Ⅱ)配合物催化下共聚等两种方法合成了聚苯胺。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在60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而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的聚合物最大吸收峰出现在443nm。两种聚合物都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其氧化峰分别出现在0.26eV和0.49eV处。  相似文献   

15.
在一定pH值范围内,甲基红(MR)水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是酸式甲基红(HMR)最大吸收峰((530±15)nm)与碱式甲基红(MR-)最大吸收峰((435±20)nm)叠合在一起.本文用高斯多峰拟合技术实现了HMR和MR-叠合峰的分峰拟合计算.拟合计算输出两个吸收峰的积分面积即峰强度A1和A2,A1和A2之比与MR-和HMR浓度之比.进而计算甲基红水溶液酸离解平衡常数pKa.用本方法测量298.15K时的pKa值为4.76.拟合优度高,拟合度R2、拟合优度χ2分别达到0.998和10-5以下.深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集行为对甲基红pKa的影响.与传统分光光度测量方法相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高斯多峰拟合技术结果更可靠,测量步骤和数据处理过程更简单,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将配体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与苦味酸稀土盐[RE(pic)-3]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9种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稀土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为REL(pic)3·nCH3OH·H2O(RE=La, Ce, Pr, Nd, Sm, Eu, Gd, Tb, Er; n=1或2; pic为苦味酸根)。并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游离配体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加入稀土金属离子后,L中216 nm处吸收峰消失,202 nm处吸收峰明显增强且红移至213~218 nm处,表明配体对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4,6-二烷氧基-1,3-苯二磺酰氯和8-羟基喹啉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丙酮为溶剂,合成了4,6-二烷氧基-1,3-二苯磺酸喹啉-8-酯(DBDADE)。合成产物的结构采用红外(IR)光谱和核磁共振(1 H NMR)技术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DBDAD E对一些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发现:DBDADE对Sn2+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由于Sn2+和Bi 3+的协同作用,在DBDADE-Sn2+体系中加入Bi 3+后,紫外吸收光谱在324nm左右形成强烈吸收峰,说明DBDADE对Bi 3+显示出优于Sn2+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1-二茂铁基-3-芳基-2-丙烯酮紫外光谱的取代基和溶剂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 6个 1-二茂铁基 - 3-芳基 - 2 -丙烯酮在 11种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光谱 ,其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峰频率νuvmax与哈密特亲电取代基常数σ+ p 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与溶剂的极性参数XR 之间也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  相似文献   

19.
新药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有机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核磁共振波谱(NMR)、电子轰击质谱(EIMS)、紫外(UV)、红外(IR)吸收光谱等技术确证新药甲磺酸帕珠沙星的分子结构;解释了该结构在NMR、EIMS、IR、UV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共振峰及特征离子的一一对应归属。  相似文献   

20.
稀土离子尤其是Sm,Eu,Tb,Dy因为其良好的荧光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2]。吡啶二甲酸和氧化三苯基膦这两种配体有较大范围的共轭π键,在近紫外区又都有较宽的吸收带和较强的吸收峰,与稀土离子配位后可以构成有效的能量传递体系,将它们在近紫外区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