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领头阶和αs 修正阶 ,用QCD因子化方法 ,并对它的软胶子效应用光锥QCD求和规则分析D+ → K0 K+ 衰变过程 ,我们分析发现朴素因子化方法的结果远离实验结果 ,QCD因子化方法结果靠近实验结果 ,但是 ,在QCD因子化方法中 ,若考虑软胶子效应 ,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另外 ,计算发现 ,软胶子效应在该衰变道中有相当大的贡献 ,因此不能被忽略  相似文献   

2.
李营  吕才典 《中国物理 C》2003,27(12):1062-1066
在标准模型中,稀有衰变道B+→D+sK*0只有通过纯湮没图才可以发生.这样这个衰变道的分支比很小.利用基于kT?因子化的微扰方法给出分支比的预测,发现它在10-8的量级上.这个衰变道估计在将来的LHC上得到测量,对检验标准模型以及探寻新物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琳  吴向尧  黄涛 《中国物理 C》2003,27(8):678-682
应用光维QCD求和规则研究了B→KK衰变的软胶子交换修正,虽然QCD因子化方法已经计算了领头阶的因子化和硬胶子交换的αs阶辐射修正部分,然而系统地估算所有树图和企鹅图的非因子化软胶子贡献是有价值的,我们的结果表明在B→KK衰变中软胶子效应总是使分支比值减小,约为几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在模型Ⅲ下, 仅考虑来自于中性规范玻色子H0, h0和 A0产生的树图阶味改变中性流的贡献, 并利用QCD因子化方法, 对Bd0→φK*0衰变过程的极化反常和 Bd→φKS衰变过程的CP不对称进行了研究, 经过计算发现, 在147<|λbsλss|<165的参数范围内, 这两个过程中存在的反常现象能够同时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5.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0→πl+νl衰变过程, 首先计算D→π跃迁形状因子, 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 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阮同泽  陈时 《物理学报》1965,21(4):779-786
本文利用色散关系方法,假设普适V-A弱相互作用和奇异矢量流不守恒,从而对形状因子f0,f1的色散关系进行一次减去,计算了Kμ3+、Ke3+衰变中的π0能谱,Kμ3+衰变中的μ+能谱和μ+的纵向极化。计算中只考虑了K1*(m*=888MeV)中间态对色散积分的贡献。参数σ取为+2.1的结果和实验在误差范围内相符合。放弃奇异矢量流部分守恒假设与实验符合的程度比保持这一假设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7.
刘波  姜焕清 《中国物理 C》1994,18(2):180-185
用程函近似分析在高能核碰撞中次级作用对K++比的影响.计算表明,在K++比中次级碰撞效应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KK的强相互作用单介子交换势, 发现当考虑动量平方项时, 仅由单介子(ρ,ω,φ)交换势, 不足以构成束缚态. K+K在库仑势的作用下可以形成束缚态, 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单介子交换势对K+K库仑势束缚态能级的影响以及K+K束缚态衰变到ππ和ηπ的宽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参加者-旁观者模型,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各种次级碰撞对K++比值上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认仅考虑次级碰撞不足以解释实验观测的K++比值上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北京谱仪(BES)上取得的ψ(2S)数据,对ψ(2S)→π+πJ/ψ,J/ψ→1+1和J/ψ→任意末态两个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到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e+e)=(5.90±0.07±0.16)%和B(J/ψ→μ+μ)=(5.96±0.08±0.16)%,由此给出Be/Bμ的值为0.990±0.018±0.024.假定Be=Bμ,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1+1)=(5.93±0.05±0.16)%.上述结果可用来估计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αs和QCD减除参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 并采用具有质量的有效胶子传播子来消除端点发散, 计算了纯湮没衰变BS→ππ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并对该过程的CP破坏进行了具体研究. 结果表明: 该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为1.24×10-7, 同时企鹅图对该过程起着主要贡献; BS→ππ过程中直接CP破坏参数Cππ估算为-0.05, 混合CP破坏参数Sππ比较大,可达到0.18. 该过程在未来的LHC-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被测量到的, 通过对该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B介子无璨衰变的动力学机制和胶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用含再散射效应的简单的强子输运模型,研究了AGS能量(14.6AGeV/c)下p+p、p+Au和Si+Au反应的K++比值,再现了该比值由P十P到Si十Au不断增长的实验事实.CERN能量(200AGeV/c)和AGS能量下,K++比值相近的实验事实也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刘波 《中国物理 C》1993,17(5):455-461
π介子与周围核子发生次级碰撞可以改变K++比.本文用Glauber模型计算在质子-核和核-核碰撞中的K++比.计算表明,末态相互作用对K++比的效应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罗辽复  徐行 《物理学报》1962,18(6):291-297
本文用塔姆-唐可夫近似解K+介子和核子的弹性散射问题,得到了K介子实验室动能400Mev以下的相移截面和能量的关系,并和实验及前人的理论结果作了比较。计算中较严格考虑了核子反冲效应,指出了在考虑了反冲效应后能使理论曲线在高能端更与实验曲线接近。同时就Λ-K和∑-K的各种可能的宇称情况进行了分析,排斥了相对宇称皆正的可能,并指出Λ-K和∑-K的相对宇称选取不同的符号和二者皆取负号一样,能符合K+-p散射实验,但在分析K+-n散射时仍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5.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K++比例的显著升高被认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的一个可能信号.基于参加者核子模型和次级粒子形成时间的概念,本文对Si(14.5A GeV/c)与Au的中心碰撞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计算.在计算中考虑了如下次级碰撞过程:πN→K+Y、ππ→KK以及πN的单电荷交换反应.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由这些次级碰撞过程导致的末态的K++比例的升高不足以解释BNL的E802组观测到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陈炎发  宋燠 《物理学报》1960,16(5):247-251
本文应用标准微扰方法计算π介子衰变过程中π+→e++v+r对π+→μ++v的分枝比。文中应用了V-A型普适费米弱作用及沙拉姆提出的强作用,计算结果与目前实验结果没有矛盾。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个研究相对论性核碰撞中K++增强的简单的强子输运模型,指出了核子热运动和多次再散射效应的重要性.考虑了多次再散射,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T~150MeV),可得到与实验相符合的K+/π+比值(~0.20).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包含瞬子效应的QCD求和规则计算了0++胶球的质量上限,结果为1.3GeV.还探讨了变动瞬子参量时对QCD求和规则的影响,发现包含瞬子修正的QCD求和规则在瞬子大小为1/3fm时变得很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用色等效哈密顿研究了e+e→W+W→h's过程中部分子阶段的色重组几率,并与Gustafson和Sjostrand等人的结果作了分析比较,发现色重组几率不能被忽略,并指出研究色重组对发展强子化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用JETSET事例产生器对e+e→qq+ng→hadrons反应中,末态部分子(qq+ng)以色分离的联接方式进行强子化时,各种强子产额及π+,K±,p/p的动量谱进行了计算;与传统的色中性流联接方式强子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T权重确定的色分离单态和色中性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色联接方式强子化得到的强子产额及π+,K±,p/p的动量谱,与实验符合的程度相同,有些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