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本文介绍基于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物理教学实践和物理学术竞赛在国内的中学和大学的开展情况,该活动不仅推动了物理教学在方法、内容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并推动开设了系列化开放互动课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促进了中学和大学物理教育的有机衔接,是一种培养综合性物理创新人才的有益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学光学与大学光学的教学问题与特点,并就大学与中学光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处理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吴双双  金伟 《物理通报》2022,(8):126-129
物理实验不仅是中学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理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大学物理中对于实验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与高中学习阶段相比存在较大变化,教师容易在这两个阶段形成断崖式教学.着眼于实验中实验数据处理部分,找到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和大学实验数据处理要求的衔接点,基于马扎诺评价理论编写能够提升中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贴合度的量规,促进中学和大学实验数据处理教学的平滑衔接.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物理教育课程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面临着如何与中学物理课程进行有效衔接的问题.在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大学物理课程、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调研基础上,探究了教学目标差异引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衔接、基础教育的初等思维方式惯性带来的学习障碍、教育和成长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性学习障碍等一系列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衔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与中学物理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学和大学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教育改革的特点,对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脱节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强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琳  胡南  周密 《物理通报》2022,(4):12-16
在新高考背景下,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成为有效衔接大学与中学物理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调查本校学生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学情差异,指出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学习驱动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有效衔接.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大学物理预修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物理预修的大学物理课程新体系的构建思路,主要包括物理预修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评价的升级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新的时期,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紧扣教育部《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合高中和大学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就大学物理课程中的近代物理部分与中学物理课程脱节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学衔接的对策,希望为顺利实现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物理素养的重要性,期望学生根据兴趣和实际情况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相应地,高中物理课程应当使传统常规课程与丰富的选修课相结合,并建立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桥梁,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此可以考虑在中学和大学之间合作开设相关的大学先修课程,从而为物理学习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供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可能。电磁学先修课在人大附中高中物理选修课程体系中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实践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一定要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目前师范大学对物理实验课程重视不够、研究不够、与中学脱节,已经影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在探索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结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和大学一年级新生实验能力现状,实施了预备实验教学,树立了课程衔接的理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教育部制定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中关于光学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在光学部分内容衔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衔接的建议,希望为顺利实现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目前高校物理教学现状出发,对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文章从理工科后备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要认真审视中学物理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带来的不衔接问题;强调中学阶段科学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建议高校加强人才选拔功能,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选择适合本专业学习的学生进入相应专业以此来解决衔接问题;建议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为优秀中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以作者开设的先修课《电磁学》为例说明建设这种提高平台的必要性.这些思考纯属个人观点,文责自负.  相似文献   

12.
高考背景下不同省份的高中物理授课重点内容不同,导致同一所大学的新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这对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课堂学习和心理压力.我们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的挖掘,教学模式上采用研讨式圆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大学与中学物理教育衔接起到促进作用.在对学生物理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更具吸引性和内涵,提高教学育人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帮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一直以来,高中与大学两个学习阶段的不连贯性,使两者的物理课程难以统一规划、有效衔接,造成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知识"碎片化"现象.本文基于这一物理教学的难点问题,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和学生学情出发,分析不同知识点在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存在不良衔接的原因,并针对两类物理领域,分别提出开设大学先修课和高中特色选修课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了这两种课程的授课方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物理与工程》新栏目"大学与中学物理衔接"于2016年7月在第4期正式开栏.首期文章共6篇: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王稼军教授:关于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思考清华大学张留碗教授:中国大学物理先修课的现状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朱广天老师:现行高中选修选考模式下的大、中学物理课程衔接中国农业大学陈奎孚教授:中学物理教育应该强基础重通适——一位大学教师视角河南大学杜明荣老师: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的物理学知识基础分析为了探讨开设新栏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天津市物理学会、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与工程》编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好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关系是民族院校大学物理学科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对北京、重庆两地6所高校558名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采用中央民族大学(简称U1)和其他5所高校(简称U2)进行分组对比的方法,对大学与中学的物理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U1学校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U1学校学生认为大学物理知识抽象的比例要比对照组U2学校的高出7%,但是U1学校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态度要比U2学校的学生更积极。为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笔者提出民族院校需要关注大一新生的数理基础和实验背景,注重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探索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3+3”新高考制度下,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新高考制度下,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需要在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有效衔接,同时,需要解决中学的应试教育向大学的科学思维过渡的问题,并提高学生在无监管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大学物理教研室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选课机制、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解决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展开,使大学课程的受众群体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与以往有了较大差异。本文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通过对基础课程改革主要理念的简单介绍,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四方面阐述大学课程应该如何改革,做好与基础课程的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等院校开设的大学物理学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工程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工程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模式为指导,结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在应用型大学中大学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融为一体的应用大学物理学课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校进行特优生初升高的衔接教育,进行了物理教育教学的衔接教育研究和实践.通过问卷摸底了解学生情况,并大胆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培养真正快乐主动、善于探索的具有自主思想和特点的人才.物理教育教学也应结合学科自身特点,紧紧围绕这一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20.
周金旺 《物理通报》2022,(5):112-113+116
构建高质量的拔尖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的需要,为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了示范性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高中资优生来说,物理竞赛与大学先修课程是两门重要的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在能力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以两个经典的物理问题为例,对比处理相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探讨高中物理竞赛与大学先修(CAP)物理力学在高中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为广大物理教师对高中物理资优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