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明春  颜世申  刘宜华  黄佶 《物理学报》1997,46(7):1420-1426
Co-Zr/Pd多层膜由高频溅射方法制得.磁性合金Co-Zr层厚度固定为1.8nm,改变Pd层厚度0.5—6nm.由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发现随Pd层厚度增加,磁化强度发生周期性振荡变化,周期约为1nm,这是由Pd层的极化振荡引起的.经X射线衍射测得Pd层厚度超过1.3nm时,磁性合金Co-Zr层发生晶化,而厚的Co-Zr单层膜是非晶结构.X射线大角衍射图中的超晶格峰表明,在Co-Zr层和Pd层之间存在相关生长.而且还发现,随Pd层厚度增加,样品在垂直膜面方向的晶粒尺寸及fcc(111)面的面间距发生周期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极紫外多层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超 《中国光学》2010,3(6):554-565
在极紫外波段,任何材料都表现出极强的吸收特性,因此,采用多层膜实现高反射率是构建正入射式光学系统的唯一途径。本文总结了极紫外多层膜的发展进程,叙述了制备极紫外多层膜的关键技术(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离子束溅射)以及它们涉及的相关设备。由于多层膜反射式光学元件主要应用于极紫外光刻与极紫外天文观测,文中重点讨论了极紫外光刻系统对多层膜性能的要求,镀膜过程中的面形精度和热稳定性等问题;同时介绍了极紫外天文观测中使用的多层膜的特点,特别讨论了多层膜光栅的制备技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崔宏滨  刘文汉 《光学学报》2001,21(8):004-1007
用X射线运动学理论对软X射线多层膜光栅的衍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衍射规律与多层膜的布拉格衍射和普通光栅衍射有本质的区别,可将衍射能量集中于某一衍射级上,同时它又保持了多层膜的高反射率和光栅的高分辨本领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熊刚  刘文汉  吴自勤 《物理》1999,28(5):285-289,313
对目前的几种软X射线光学元件的性能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综合介绍了多层膜作为软X射线光学元件的新进展。同时对多层膜光栅这种新型软X射线光学元件的原理、性能、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用电子束蒸镀工艺制备了自旋阀型[NiFe/Cu/Co/Cu]N多层膜.研究了工艺过程及磁层、非磁层厚度和矫顽力对磁电阻的影响.还研究了磁电阻的稳定性和降低中心磁场等问题.用较优化的方法,制备了中心磁场为(10—20)(103/4π)A/m,优值大于0.2%((103/4π)A/m)-1的多层膜.实验表明,磁电阻随磁场的变化在中心区内是可逆的.经200℃退火15min,中心磁场略有减小,磁电阻稍有增加.一些样品经一年多老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7.
纳米磁性多层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峰  范毓殿 《物理》1993,22(9):526-530
纳米磁性多层膜具有许多体材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的出现为理论工作者研究物质的磁学性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它将作为一种有巨大潜力的信息存贮介质而走上磁记录和磁光记录的舞台,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是对纳米磁性多层膜出现近十年来各主要研究领域工作的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郭屏  郑舒颖 《光学学报》1989,9(8):46-751
已知对称膜堆[A2BA]~m的大体结构和基底反射率,通过反射率圆图技术和简单算术运算,可得到膜堆的确切结构和定值监控的参数.并给出了监控模式的设计步骤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磁控溅射制备横向梯度分布的Mo/Si周期多层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Si基板上镀制了横向梯度分布的Mo/Si周期多层膜。以X射线掠入射反射测量了横向梯度多层膜的膜系结构,在基板65 mm长度范围内,多层膜周期从8.21 nm线性减小到6.57 nm,周期梯度为0.03 nm/mm。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反射率计的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横向梯度分布周期多层膜上不同位置,能反射在13.3~15.9 nm波段范围内不同波长的极紫外光,反射率为60%~65%。  相似文献   

10.
周广朋  韩奎 《光学学报》1997,17(1):1-96
用光学线性和非线性方法研究了Y型半花菁/花生酸交替LB多层膜的光致光学各向异性。在纳秒紫外偏振脉冲激光照射下,LB多层膜中半花菁分子发色团长轴向紫外光偏振方向重新取向。加热可以使LB多层膜平面内各向异性消失及H-聚集体分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稳态和时间分辨芝光研究了不同类型的LB多层膜中分子聚集特性。在半花菁/花生酸交替膜中,花生酸层的隔离使得半花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同一层中,形成H形成H聚集体,荧光光谱蓝移;在纯半花菁Y型和Z型膜中,较强的层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形成J聚集体,导致荧光光谱发生显著红移。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由电子模型,考虑到不同膜厚和不同磁化排列的费密能的不同,自洽地给出费密能。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材料铁磁层和非磁层电子密度对层间耦合振荡周期的影响,并比较了我们所得结果与他人按巨势法得到的结果的异同,发现振荡周期随着电子密度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当铁磁层和非磁层的电子密度不同时,将出现不等周期的振荡。这一新的理论结果与最近的实验相符。此外,还计算了极化强度和由于能带不匹配造成的接触势对耦合强度及振荡相位的影响:前者是决定耦合强度的主要因素,后者则会影响振荡相位,甚至周期。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冯仕猛  易葵  邵建达  范正修 《光学学报》2000,20(9):208-1212
在用小角射线衍射研究离子束溅射法制备的多层膜基本结构时,提出了一个可以计算界面过渡层厚度公式。由实验曲线和文中提出公式得到过渡层厚度,并与用实验曲线和理论曲线进行拟合所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过渡层厚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富硅氮化硅/富氮氮化硅多层膜,并以此氮化硅基多层膜作为有源层构建电致发光器件,在室温下观察到了较强的电致可见发光.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层膜结构中作为势垒层的富氮氮化硅层对器件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势垒层的Si/N组分,调制其势垒高度,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可得到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极紫外多层膜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占山  马月英 《光学技术》2001,27(6):532-534
介绍了用平面磁控溅射方法制备极紫外多层膜的研究工作。围绕极紫外多层膜技术 ,重点探讨了多层膜膜厚定标和工艺过程对多层膜结构和内部成分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多层膜制备工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研究了Pt1-xCux/Co多层膜的结构与磁性.除了特定的x=0.10—0.15区间外,在Cu浓度区间x=0.04—0.30内,随着中介Pt层内Cu浓度的增加,导致各向异性Ku和剩余磁化强度Mr⊥的单调下降.这可能是由于Cu原子在Pt层中的无序造成的,使Pt的晶面场对称性发生局域畸变,从而引起上述参数的下降.在特定区域内,可能是形成了PtCu合金的有序相,此时晶场对Co原子的作用就像只有Pt原子一样.这是Cu掺入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富硅氮化硅/富氮氮化硅多层膜,并以此氮化硅基多层膜作为有源层构建电致发光器件,在室温下观察到了较强的电致可见发光.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层膜结构中作为势垒层的富氮氮化硅层对器件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势垒层的Si/N组分,调制其势垒高度,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可得到显著地提高.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多层膜 氮化硅  相似文献   

18.
磁控溅射材料沉积速率的定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磁控溅射制备多层膜速率的定标方法。用高精度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在同一块基片上先后镀制了两种周期的多层膜,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掠入射衍射测量,测量数据经线性拟合,可同时求得两种多层膜的周期,进而得到镀膜速率。与常用的定标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与常用定标方法相同的实验结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100)取向的LaAlO3基片上制备了系列多层膜: La0.67Ca0.33MnO3-δ/La0.67Sr0.33MnO3-δ/La0.67Ca0.33MnO3-δ (LC/LS/LC).并采用标准四探针方法对所制备样品的阻温关系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在零场下,当上下两层厚度一定时,随着中间层(LS)厚度增加,多层膜的电阻率减小,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M-I)向高温方向移动.在中间层(LS)厚度保持一定时,随着上下两层(LC)厚度增加,其电阻率和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M-I)出现同样的变化规律.基于双交换理论,我们对以上结果给出了尝试性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极紫外波段,利用帽层材料来减少多层膜反射镜因外部环境干扰而造成的反射率降低,使多层膜光学元件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计算了在139nm波长处Mo/Si极紫外多层膜反射镜在表面镀制不同帽层材料时的理论最大反射率,利用单纯形调优法,对帽层和多层膜的周期厚度进行优化,同时把分层理论用于多层膜帽层优化,可使多层膜的反射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分析了在加入帽层前后多层膜外层电场强度的分布变化情况. 关键词: 多层膜 反射率 帽层 极紫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