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吖啶橙-罗丹明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B12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5·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介质中,AO-R6G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6G荧光大大增强。维生素B12(VB12)的加入使AO-R6G体系的荧光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B12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维生素B12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3·0×10-5mol·L-1;检出限为:4·8×10-7mol·L-1;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64%;回收率为98·40%~103·62%。该方法的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牛血清白蛋白与锌试剂作用机理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锌试剂(ZCN)作用的机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80 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45 nm的荧光(即λex=280 nm,λem=345 nm)。当BSA中加入适量的锌试剂(ZCN),B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由Stern-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曲线Lineweaver-Burk方程获得了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静态猝灭常数,并对猝灭的类型做出了推断。通过计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ZCN)间距离r=5.07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67。证实了该体系的荧光猝灭是通过能量转移机制产生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pH 5.5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吖啶橙(A0)与PAR-钒(V)络合物之间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吖啶橙526 nm处的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能量转移荧光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5.5的3.0×10-5mol·L-2AO-4.0 mg·L-1PAR体系中,钒的含量c在0.12~0.5μg穖l-1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F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165.4c+2.5,方法检出限为0.004 5.μg穖L-1,相对标准偏差为0.6%.该荧光猝灭反应15 min内完全,其相对荧光强度在2.5 h内基本保持不变.用该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钒的含量,相对误差小于5%,结果满足痕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N-(1-萘基)-乙二胺(NED)与亚硝酸根的反应。基于NED的荧光强度被亚硝酸根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NO-2的新方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NO-2在1.07~214.0 μg·L-1范围内与NED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69 μg·L-1。该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尼古丁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尼古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起BSA 345 n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Stern-Volmer 方程分析pH 5.0,pH 7.4和pH 11.0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pH 5.0体系属动态猝灭,而pH 7.4和pH 11.0体系为静态猝灭。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 7.4和pH 11.0体系在温度为20和37 ℃条件下尼古丁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20 ℃=140.15 L·mol-1 ,k37 ℃=131.83 L·mol-1 (pH 7.4)和k20 ℃=141.76 L·mol-1,k37 ℃=27.79 L·mol-1(pH 11.0),表明结合常数在pH 7.4条件下受温度的影响要比pH 11.0条件下小,推测是由于不同pH下尼古丁存在的不同形态所致。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pH 7.4条件下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BSA在210 nm处吸收峰吸收强度减小且红移,说明BS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即螺旋结构变松散;紫外二阶导数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Δλ=λemex=15 nmΔλ=λ<i>em-λex=60 nm)分析尼古丁对BSA芳香性氨基酸(Trp, Tyr和Phe)残基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尼古丁使所有这些芳香性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由疏水环境转变为亲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研究CdTe量子点(供体)和罗丹明B(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新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pH 6.00的Tris-HCl缓冲液中,Cu2+能对能量转移体系中罗丹明B荧光峰强猝灭从而测定铜的含量.Cu2+浓度在1.3×10-4~3.1×10-2 μg...  相似文献   

7.
在有KI存在的乙酸钠-HCl酸性缓冲溶液中,用520 nm光激发罗丹明B(RhB),在580 nm处有一个荧光峰。当有亚氯酸根(ClO-2)存在时,罗丹明B荧光峰发生猝灭。亚氯酸根浓度在0.021 8~0.51 μg·mL-1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简便灵敏的亚氯酸根荧光分析新方法,用于测定合成水样中(ClO-2)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以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为例讨论了胶束介质中碱性荧光染料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吖啶橙与罗丹明6G染料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有效能量转移。在不同温度下,通过对能量转移体系研究,初步证明吖啶橙与罗丹明6G间发生能量转移引起吖啶橙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通过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得出能量转移体系的结合力主要为静电引力。同时也对转移体系的能量转移效率,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
环丙沙星-铽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性条件下,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DNA测定方法,并优选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25 ℃,λex/λem =325/545 nm,Tb3+浓度5.0×10-5 mol·L-1,环丙沙星浓度1.0×10-6 mol·L-1,Tris-HCl缓冲溶液,pH 7.0。结果表明,在4.3×10-7~3.0×10-5 mol·L-1浓度范围内DNA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F1-F0=107c+48.00(r=0.998 8, n=8),检出限为2.8×10-9 mol·L-1。此法同时用于临床近20例全血DNA提取样本的检测,经t检验,两组在545 nm所得的荧光强度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罗丹明染料荧光猝灭法测定超痕量辣根过氧化物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AC-NaAC缓冲液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氧化KI生成I2,过量的I-可与I2结合形成I-3,而I-3分别与罗丹明S(RhS), 罗丹明G(Rh6G), 罗丹明B(RhB)和丁基罗丹明B(b-RhB)反应导致四体系在580,580,554和554 nm处的荧光强度降低。在选择条件下,对于RhS,Rh6G,RhB,b-RhB四体系,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浓度分别在8~6 400,40~4 000,32~3 200,40~6 400 pg·mL-1范围内与其荧光猝灭强度成线性关系,其检出限分别为3.2,3.0,2.4,3.7 pg·mL-1。其中RhS催化体系较好,用于酶联免疫乙肝试剂盒中辣根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 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33~ 1 33mg·L- 1 ,0 33~ 3 33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1 6 3× 10 - 3mg·L- 1 ,1 5 2× 10 - 3mg·L- 1 。对 1 0 0mg·L- 1 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4 %和 2 0 %。  相似文献   

12.
培氟沙星胶束包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胶束增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培氟沙星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形成胶束包合物的荧光性质 ,对影响荧光的不同变量和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 ,在pH 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 ,SDS胶束对培氟沙星有强的增敏作用 ,培氟沙星胶束包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λex =2 78nm和λem =4 32nm 。其线性范围为 0 0 6~ 1 2 0 μg·mL- 1 ,方法检出限为 0 0 6 μg·mL- 1 ,回收率为 98 5 %~ 10 0 8%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4 %~ 2 3%。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片剂和血浆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令人满意。本文采用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血浆中的培氟沙星 ,其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可有效地消除血浆中荧光背景的干扰 ,降低了检测限。  相似文献   

13.
吖啶橙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在测定蛋白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染料吖啶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牛血清白蛋白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以吖啶橙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生成的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讨论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采用荧光呈现法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反应灵敏,速度快,线性范围为0~4.17×10-7 mol·L-1, 相对标准偏差为1.9%, 检出限为8.73×10-10 mol·L-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断续流动-无色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硫磺样品中的微量砷含量。采用一系列单一变量优化了酸度、还原剂浓度、共存元素以及载流流速对氢化物发生的影响,本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0μg/L,检出限为为0.519μg/L,回收率为91.4%-99.2%。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中药中As(Ⅲ),As(Ⅴ),Sb(Ⅲ)和Sb(Ⅴ)的方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和锑的检出限分别为0.090 3和0.057 8 μg·L-1,RSD分别为2.01%和1.39%。将本法成功应用于中药样品的形态分析,As(Ⅲ)和As(Ⅴ)的回收率分别为90.8%~98.2%和89.2%~102.0%,Sb(Ⅲ)和Sb(Ⅴ)的回收率分别为89.7%~102.0% 和90.3%~110.0%。  相似文献   

16.
盐酸丁卡因与赤藓红的荧光猝灭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0的弱酸性介质中,盐酸丁卡因(TA·HCl)与赤藓红(ET)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赤藓红溶液荧光猝灭。当分别于最大激发/最大发射(λexem)525 nm/556 nm进行测量时,荧光猝灭值(ΔF)与TA·HCl浓度在0.28~4.8 μg·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83 μg·mL-1。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简便快速测定微量TA·HCl的新荧光分光光度法。该法用于人血清及尿样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文章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性,并结合量子化学AM1计算对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铽-EDTA-槲皮素荧光体系及槲皮素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铽-EDTA-槲皮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三元络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分子内能量传递,槲皮素能敏化Tb3+的发光,铽的荧光强度与槲皮素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快速、灵敏、简单的分析血清、尿液和芦丁与槲皮素混合物中槲皮素含量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7~1.0×-5mol·L-1,检测限为5.1×10-8mol·L-1,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未经处理的血清、尿液中槲皮素的测定,其回收率在103%~96%。同时利用其方法的高选择性测定了芦丁和槲皮素双组分中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锑精矿中痕量砷、汞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锑精矿中痕量砷汞的分析方法,并对溶样方法及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发现用王水溶解样品完全,砷汞溶出量最大;加入硫脲-抗坏血酸后,锑精矿中干扰元素的干扰基本消除;通过加入酒石酸抑制基体锑的水解,从而不需通过化学分离,直接测定锑精矿中的痕量砷汞,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砷0.220 ng·mL-1, 汞 0.002 ng·mL-1, 相对标准偏差(RSD% n=11)分别为1.47%和0.52%,回收率分别为94.0%~103.0%和98.7%~102.8%。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