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种菊花茶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及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义钧 《光谱实验室》2009,26(4):959-962
按照传统的花茶饮用方法对杭白菊茶、野菊花茶、贡菊茶3种菊花茶中钙、镁、铁、锰、铜、锌6种元素进行浸取;用0.45μm微孔滤膜分离浸取液中的可溶态和悬浮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此3种菊花茶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菊花茶中6种元素的提取率在12.4%—80.4%之间,可溶态在水浸液中的比率在74.3%—96.5%之间。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对柴胡中铜、锌、铁、锰、钙、镁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0.45μm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和悬浮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柴胡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柴胡中6种元素的提取率在21.1%-45.8%之间,悬浮态在水煎液中的比率在4.3%-12.0%之间.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6.7%-10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  相似文献   

3.
许寒雷  张勇 《光谱实验室》2011,28(3):1347-1349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草药透骨草中铜、锌、铁、镁4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4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透骨草中4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4.03%—63.15%之间,浸留比在79.46%—188.80%之间,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药土鳖虫中4种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雪梅  张勇 《光谱实验室》2010,27(3):1200-1203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土鳖虫中铜、锌、铁、镁4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4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土鳖虫中4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5.04%—63.20%之间,浸留比在98.56%—245.1%之间,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铜、锌、铁、镁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171.8%—487.1%之间。  相似文献   

5.
对一中药复方参术汤以及组成该复方的4种单味药水煎液中8种元素进行初级形态分析,探讨了复方与单味药中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复方中铁、锌、钙的含量分别是单味药中元素含量之和的2.44、2.27、1.26倍;锰为0.84倍;镁、铜、钠、钾相差无几(0.97—1.04倍)。对于可溶态亦具有同样的规律。说明复方水煎液中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有些元素形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灯台叶中铜、锌、铁、镁、钙、铬、锰和镉8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8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灯台叶中8种元素的总提取率为9.84%~89.07%,浸留比为10.96%~903.4%,悬浮态颗粒吸附率为3.44%~23.37%。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4.5%~111.6%;相对标准偏差在0.29%~2.47%之间,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杨艳  吕磊  任树林 《光谱实验室》2012,29(3):1459-1462
对鸡血藤中铁、锰、铜、锌、钙、镁和锶7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分别用0.45μm微孔滤膜、LSA-10大孔吸附树脂、正辛醇-水萃取体系,将鸡血藤中各元素分离为可溶态与悬浮态、有机态与无机态、醇溶态与水溶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7种元素的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鸡血藤中7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高低依次为:钙、镁、铁、锰、锶、铜和锌,水煎液中锌和镁的提取率大于50%,其次是铜为45.2%;铜的颗粒吸附率最高为26.3%;镁的KOW参数在肠、胃液酸度下均大于1,铁和锰的KOW参数均小于1,元素的KOW值受pH影响。  相似文献   

8.
样品经微波消解仪消化,超声波提取,微孔滤膜过滤,D101大孔树脂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对黄芪中的Fe、Ca、Mg、Cu、Zn、Mn、Ni7种元素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a元素在黄芪中含量及提取率最高,Cu元素的含量最低;Mn的提取率最低;7种元素的可溶态均大于悬浮态;且采用超声波提取比常规水浴提取效果好。该方法检出限在2.1—38ng·mL-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用于标准样品分析,结果与参考值吻合。  相似文献   

9.
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黄芩中不同化学形态的Cu、Zn、Fe和M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黄芩水煎液中Cu,Zn,Fe和Mn化学形态的分析方法.水煎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组分试样;对于可溶态组分试样,采用LSA-10大孔树脂将其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条件下,将水可溶态中4待测元索分离为醇溶态和水溶态,然后用AAS测定上述各组分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即可给出比现有的仅测量中药黄芩中上述各待测元素总量为多的信息.该法待测元素Cu,Zn,Mn的检出限(3倍空白标准差)为0.01μg·mL-1,Fe为0.02μg·mL-1,精密度(RSD,n=11)为1.5%~3.6%,对可溶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进行加标测定的回收率为96.7%~105.0%.所得结果对黄芩的综合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茶和红茶中微量元素初级形态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沸水浸泡法对茶叶的初级形态进行分离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绿茶和红茶初级形态中 8种微量元素含量 ,计算并讨论了微量元素初级形态分析参数 ,获得茶叶中微量元素初级形态的有关信息。结果表明 ,绿茶和红茶中 8种微量元素初级形态含量各有差异 ,初级形态分析参数自符合程度为87.2 0 %— 10 3.73% ,样品的回收率为 87.1%— 10 2 %。  相似文献   

11.
ICP-OES测定奶茶粉中的常量、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谢灵芝  李健 《光谱实验室》2011,28(1):179-182
采用干法灰化法处理奶茶粉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奶茶粉中常量、微量元素的方法.该方法以钪作为内标以补偿仪器波动,采用不同标准系列分组以消除光谱干扰.方法检出限为0.02-8.77μg/g,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回收率为93.9%-109.4%.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2.
FAAS测定高山绿茶中金属元素含量及溶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法消解处理和去离子水浸泡后处理高山绿茶样品,采用FAAS测定Fe、Mn、Cu、Zn、Ni等金属元素的含量。金属元素含量为:Mn〉Fe〉Zn〉Cu〉Ni;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5.32%—101.63%;相对标准偏差为1.67%—3.83%,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不同浸泡时间茶水中金属元素含量不同,30min浸泡液含量较高,且第一次浸泡液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因此,FAAS测定高山绿茶中金属元素含量及溶出特性的方法可行,实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树国 《光谱实验室》2011,28(6):3125-3128
以双硫腙为显色剂,利用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锌在pH4.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Zn2+与双硫腙形成稳定配合物,其λmax=528nm,方法的线性范围0.2-1.0μg·mL-1,回收率96.50%-102.50%.结果表明,该法可用于茶叶中痕量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ICP-AES测定青岛崂山绿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NO3-H2O2混合酸,密闭微波消解样品,应用ICP-AES测定青岛崂山绿茶中Al、Ca、Cd、Co、Cr、Cu、Fe、K、Mg、Mn、Na、Ni、Pb、Se、Sr、V和Zn等17种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50%,对17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0.0%—110.2%之间,采用该方法测得的茶叶标准物质(GBW10016)的17种元素的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方法准确度高。实验结果表明青岛崂山绿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包括Ca、Co、Cr、Cu、Fe、K、Mg、Mn、Na、Ni、Se、Sr、V和Zn等,另外也检测到含有Al,Cd和Pb等有毒、有害元素,但是含量很低,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采用HNO3-HClO4-HF消解体系对茶叶进行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去除有机成分,保留待测元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茶叶中15种稀土元素Sc、Dy、Er、Eu、Gd、Ho、La、Lu、Nd、Pr、Sm、Tb、Tm、Y、Yb的含量.稀土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0.2%-102.1%,检出限在0.000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