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林相 《数学之友》2023,(11):36-39
结合省级公开课应用题教学设计过程的心得体会,浅谈高中应用题教学“三读两模”设计的具体做法,对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瓶颈问题加以感悟,从三个“注重”予以反思,期待让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应用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也是最能体现学科综合素养的题型.笔者首先从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然后探究数学建模与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数学建模视角下的应用题教学研究,并总结出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由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很难提取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遇到某些数量复杂的应用题,往往不知该从哪里人手,所以教师把应用题的求解过程讲透、讲清楚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探讨了几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讲解过程,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出发,借助于各种图形、表格,把单一的语言文字化为条理清楚又直观的图示,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合理地选取自变量是求解应用题过程中 的一个关键步骤,以“角”为自变量建立函数关 系也是应用题中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5.
排列组合应用题变化多,解题无一定方法可循.对于一道条件排列组合应用题,学生对自己作出的答案往往半信半疑,因为他们在埋头作题的过程中,尝到了“要么重复、要么遗漏”的苦头.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在“理论指导”这一教学原则的启发下,我利用“整体部分观”这个观点,认识基本原理与基本公式,也用它来指导求解应用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应用题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但正因应用题源于实际问题,追求创新性,所以学生有些想法与出题人本意有差异,即应用题“Bug”.“Bug”一词的原意是“臭虫”或“虫子”,现在多指在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作为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想法,并从学生出发,帮助其发散思维.笔者通过教学中一些应用题“Bug”,探讨学生思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中,对于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经常需要将其进行“等价转化”(如,转化为函数或方程问题等)。然而,有些转化过程看似“等价”,实则不然,若不能正确地加以甄别,则会导致似是而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型求解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三门问题”通俗易懂却反直觉,通过分析“三门问题”建模过程,提炼出建模的关键在于构造出抽奖盒子、策略1和策略2三个主要模拟函数,基于分析设计了“三门问题”数学建模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对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主题案例较少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问题仿真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数学“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应用题 80年代,国际数学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口号,但对于什么是数学中的“问题解决”,观点不尽相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就是综合地、创造地应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非常规问题,或者是将原有概念和原理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学习过程.中学数学应用题往往具有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多数属于非常规问题,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并能够习得解决应用题的高级规则和方法.据此断言,中学数学应用题的解决实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应用题在数学中的教学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要想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就必须把所面临的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求解,这就是数学建模所关心讨论的内容.目前,我国数学教育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学生学了数学而不会用数学.即应用数学的能力太差.实际上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建模训练所造成的,虽说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数学.就在解应用题.然而,书本上的应用题纯粹是人为编造的,所有的数据都是经过加工的,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差别.若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教材中有关应用题的编写必须改革创新,要贴近生活,要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12.
正态分布是加盟高中数学的“新成员”,给命题提供了新颖的背景,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分布问题都可以用它来描述,自然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虽然难度不大,但也不可忽视.对于正态分布问题的求解,主要从“数”与“形”两个基本方向去思考,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求解.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本文介绍以生产与生活实际为背景的一类最优价格、最佳促销方案、分期付款、依法纳税、运输成本和检票方面等应用问题,对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何解题作些说明,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4.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教材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题型多变,难找通法;得数偏大,不便检验。因此,初学者觉得困难。对于这个问题,个人在教材中作了如下试探:一、明确指出分析、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应抓住的三个要点;二、借助于一些辅助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一、分析、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三要点: 我在开始教这部分时,向学生明确指出,拿到一道排列组合应用题,必须首先考虑三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是  相似文献   

15.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是各个省市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很广,既有求什么时候面积最大?也有求什么时候用料最省?那么我们怎样来把握呢?若以是否必须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划分,我认为二次函数的应用题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恒成立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热点,而不等式更是高考的重点,有人说“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的兴奋点,这不无道理.但此类问题解法灵活、综合性强,部分考生常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实际上只要紧紧“抓”住这类问题求解中的几个“抓手”,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试对这类问题作一些归纳和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新题型、新创意——简评2002年全国高考数学(21)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君 《数学通讯》2002,(19):34-34
自从 1 995年全国高考增添了大应用题以来 ,应用题的考查大多在函数、不等式、数列等章节里做文章 ,今年高考应用题 ( 2 1 )跳出了这个框框 ,考了个跟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有关的剪拼图问题 ,与高中数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直接挂钩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试题的背景材料熟悉公平 .剪拼图 ,在小学幼儿园就玩过 ;背景源于新教材《数学》第一册 (上 ) 2 .9练习 2 (类同《代数》(下册必修 ) 6 .1 1的例 5)“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铁皮 ,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 ,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新教材《数学》第二册 (下 )习题 9…  相似文献   

18.
范围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一类重要而典型的问题.其主要呈现形式为:求变量或代数式的范围,求函数值域或最值等,涉及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数学内容和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数学思想,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因此,常常出现在各种考试之中.解决范围问题主要策略有:转化为函数值域问题求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视作“规划型问题”求解等.笔者拟从两道绍兴市调测题的评析说起,论述高中数学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 于现实."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数 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而 实用几何题就是应用几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一类应用型试题,也称几何应用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众多的中学数学报刊都曾介绍过求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但要使学生能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能找到一个问题的载体,使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等都包容其中,做到"一叶知秋",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然会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