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N(A)Drell–Yan过程K因子的非常数性和核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扰QCD αs 阶(NLO)近似和核(A)的部分子分布函数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DQ2RM)下,讨论了p-N(A)Drell-Yan过程中K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K因子不能近似当作常数.它随靶核子中部分子相关的运动学变量xT(A)显著变化.在ISR和SppS能区,当2×10-3≤xT(A)<1时,K因子随xT(A)减小而显著减小;而xT(A)<2×10-3 时随xT(A)继续减小又显著增加.K因子对核(A)也有一定依赖性,这也是在xT(A)小时较为明显.这种认识对于在超高能对撞区利用Drell-Yan过程(或其类似过程)精确检验某些模型或物理量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线性响应理论的基础上, 推导得出惯性张量的微观计算表达式; 取尼尔逊单粒子态[1], 对236U核裂变的惯性张量进行了数值计算; 观察了惯性张量随核温度T和形坐标δ2、δ4的变化; 分析了惯性张量的对效应和壳效应; 对惯性张量在能级交叉处和通过临界温度Tc时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压力光谱技术在低温下观测到了Mn2+离子的4T16A1跃迁,该谱线在Zn0.83Mn0.17Se和ZnSe/Zn0.84Mn0.16Se超晶格样品中有不同的压力行为,体材料中其压力系数为-42.4 peV/Pa,超晶格中为-29.5 peV/Pa。用晶体场理论计算得到体材料Zn0.83Mn0.17Se中Mn2+离子4T16A1谱线的压力系数为-38.3 peV/Pa,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合材料中发光峰积分强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证实Mn2+离子的发光性质主要与其近邻的晶体场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曾谨言 《中国物理 C》1983,7(1):101-108
实验证据分析表明: 大变形区的核电荷方均根半径常数rp无例外地比相邻球形核大一些. 这可以用形变效应来说明. 中子数在下列壳层中1p3/2(N~3—6), 1d5/2(N~9—14), 1f7/2(N~20—28), 1g9/2(N~40—50), 1h11/2(N~70—82)的各同位素的电荷半径的变化(随A的增大半径反而变小等)与A1/3律完全抵触. 在Z1/3律基础上, 考虑形变效应后可给予较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通过反应128Te(19F,5n)142Pm研究了双奇核142Pm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建立了142Pm核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根据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识别了四个两准粒子态. 根据经验壳模型计算建议了几个新建的关键能级的组态. 67微妙同质异能态被指定为一个全顺排四空穴态(πg7/2-1d5/2-2ν h11/2-1)13.  相似文献   

6.
用生态坐标方法(GCM)[1]a考虑集体3态与非集体粒子空穴对(ph)l+耦合模型计算了铅(208)3集体态的电四极知Q[3-]、电八极约化跃迁几率B(E3)和跃迁密度ρtr3-随核的径向距离r的变化曲线. 结果是:Q[3-]=-0.098eb1),B(E3)=38w.u.2). 计算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假设一个有效核子电荷而是在GCM框架下考虑核心激发进行微观计算, 其结果与实验符合, 说明GCM能够对核元激发的耦合作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伟 《中国物理 C》1986,10(4):505-507
借助价子模型, 讨论了原子核中的质子电形状因子GP(Q2)和π衰变常数fπ. 联系准弹性峰附近56Fe上的(e,e')反应, 我们证明核介质对GP(Q2)和fπ有影响, 而且它们的修正同结构函数的畸变(EMC效应)一样, 均是由于强子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8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带、单声子γ振动带和一个二准粒子带分别得到了确认和扩展, 同时识别了一个新的边带, 初步认定为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08Ru核具有三轴形变,其形变参量为β2~0.29, γ=-22°.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08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二准粒子带的组态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Hartree-Fock方法计算了Λ超核5ΛHe与9ΛBe的Λ的结合能及粲Λ(Λc)核5ΛHe与9ΛBe的Λc的结合能. 在使前两者的Λ结合能之比与后两者的Λc结合能之比相等时, 定出Λc与核子的相互作用约为Λ与核子的相互作用的4/5. 用此相互作用计算了1p壳Λ超核和Λc核的结合能, 结果表明核芯A≥4的Λc核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49Sm(35Cl,5n)179Au和159Tb(29Si,5n)183Au研究了179,183Au的高自旋态. 首次建立了179Au的1/2[660](πi13/2)转动带和183Au的πi13/2转动带的能量非优先带. 结合已有的实验数据, 讨论了奇A Au核中1/2[660](πi13/2)转动带的形变随中子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Glauber多次散射理论和相干涨落核模型,计算了能量在(3,3)共振区的π+介子在16O和18O靶核上引起的双电荷交换反应截面。理论计算的18O(π+-18Neg.s.16O(π+-16Neg.s.反应截面的比值,很好的符合实验值。理论预言了18O(π+-18Neg.s.微分截面角分布在角度为23°附近有极小值,实验表明了这个极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处理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CSM)的粒子数守恒方法(PNC)研究了脱耦合项对正常形变奇A核171Yb的[521]1/2转动带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影响. 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单极对力和Y20四极对力, 实验结果在PNC方法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重现.  相似文献   

13.
π核光学位中的泡利修正项与密度矩阵密切相关. 本文分别用均匀费米气体模型、定域费米气体模型、修正的定域费米气体模型和壳模型谐振子波函数计算了O18的密度矩阵, 并由此研究了在Δ33共振区(π分子动能为50~300MeV的区域)二级π核光学位中的泡利修正项. 对四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高压下FexN化合物的相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室温下压力对FexN化合物相分解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压促使氮原子从FexN化合物的晶格中脱溶出来,引起相分解,形成母相与α-Fe。这种相分解现象随压力增大而加强。通过分析不同压力下母相FexN与α-Fe的相对含量,研究了氮从FexN中脱溶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出激活体积。对于Fe3N和Fe4N化合物,其激活体积分别为2.24×10-5 m3/mol和1.62×10-5 m3/mol。本实验还指出,通过对FexN化合物的高压处理以及适当条件下退火,可以获得Fe16N2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The spin polarized β-emitting mirror nuclei 12B(Iπ=1+,T1/2=20.18 ms) and 12N(Iπ=1+,T1/2=11 ms) are produced by the low nuclear reactions 11B(d, p) 12B and 10B(3He,n) 12N and by selecting the projectile energy and the recoil angle. Their magnetic moments are measured by the β-NMR technique. The magnetic moments obtained after Knight shift correction are μ(12B)=1.001(17) μN and μ(12N)=0.4571(1) μN. The calculation using the existing shell model could not reproduce the measured magnetic moments for 12B and 12N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6.
王元  庄勤 《中国物理 C》1985,9(5):618-621
本文采用中心力加两体自旋轨道耦合力作剩余相互作用, 用纯组态壳模型计算了1f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43Sc,44Ti,52Fe,53Fe,53Co等能谱.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从而表明两体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于1f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能谱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 we tentatively assign the charmed mesons DJ(2580), DJ*(2650), DJ(2740), DJ*(2760), DJ(3000) and DJ*(3000) observed by the LHCb collabor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spin, parity and masses, then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ir strong decays to ground state charmed mesons plus pseudoscalar mesons with the 3P0 decay model. Based on these studies, we assign the DJ*(2760) as the 1D(5/2)3- state, the DJ*(3000) as the 1F(5/2)2+ or 1F(7/2)4+ state, the DJ(3000) as the 1F(7/2)3+ or 2P(1/2)1+ state in the D meson family. As a byproduct, we also study the strong decays of the states 2P(1/2)0+, 2P(3/2)2+, 3S(1/2)1-, 3S(1/2)0- etc, which will be valuable in searching for the partners of these D mesons.  相似文献   

18.
Yb:YAG晶体的晶胞参量及Yb3+分凝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应用提拉法生长出不同Yb3+浓度的Yb3xY3(1-x)Al5O12晶体.Yb3+离子的分凝系数1是1.08±0.01,与Yb3+离子掺杂浓度无关.研究了Yb3xY3(1-x)Al5O12晶体的晶胞参量,推导出联系晶胞参量、密度与Yb3+离子掺杂浓度的关系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最近对于偶偶核 68,70,72Ge,70,72,74Se,74,76,78,80Kr 以及65Ga,74Br 能级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不同的集体带结构.其中包括建立在近球形基态以及有较大变形(可能包括三轴形变)的激发态之上的带,建立在同样的(g9/2)2轨道上的中子对和质子对的转动排列(RAL)带,具有奇自旋和偶自旋的 RAL 负宇称带以及偶偶核中ΔI=1的γ型振动带.直到1974年,一篇关于 Ge 和 Se 偶偶同位素的综述指出高于4+态的能级(例如见文献[1]的图1和2),还知道得很少.除了在70,72Ge 核中有异常低的0+激发态(最初是于1948年在范德毕尔特大学在72Ge 中发现的)之外,对于这些核,理论上起先只限于按一些振动模型来处理.但是最近以来,关于这个区域的核涌现了大量的信息,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崭新的特征.对于0+激发态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重离子反应在束γ射线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多重、独立、高集体性的带结构.本文将要介绍我们在关于68,70,72Ge[3-6],70,72,74Se[7-13]74,76,78,80Kr[14-18]诸核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的集体带结构(例如在我们关于68Ge,74Se 和76Kr 能级的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带,见图1—3)的证据和理论解释.这种多重结构包括:1)建立在近球形态上的基态带和以0+′态为带头的大形变态上的激发带的共存;2)以8+态为带头,被解释为建立在中子和(或者)质子的(g9/2)2准粒子组态上的 RAL 带和基态带的同时存在;3)中子和质子的 RAL 奇宇称带,来自于一个 g9/2准粒子一个 P1/2,P3/2或者 f5/2准粒子与核实的耦合;4)△I=1偶宇称带,它可很好地被认为是γ振动带;以及5)目前还不清楚其性质的其它带.  相似文献   

20.
推广Glauber理论中的元振幅,采用高能α-α散射振幅fα作为元振幅来研究高能核-核碰撞。在本文中,详细计算了1.37GeV的α粒子在C12上的弹性散射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