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光度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光度分析”的第五篇文章,评述了1992.7-1994.6期间我国光度分析的概况,内容包括:学术会议,专著,综述,有机试剂,二元显色体系,多元配合物光度分析,动力学光度法,萃取光度法,浮选和离心光度法,双波长分光江度法,导数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计量学分光光度法,其他光度法,包括这两年我国学者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光度分目录。引用文献1052篇。  相似文献   

2.
光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光度分析”课题的第三篇评述文章,它评述在1988.9~1990.6期间我国光度分析的概况,内容包括:学术会议,书籍与综述,有机试剂,多元配合物光度分析,萃取光度、浮选光度和固相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差示光度法,导数光度法,多波长分光光度,激光在光度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光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光度分析”的第六篇文章,评述了1994.7~1996.6期间我国光度分析的概况,内容包括:学术会议,专著,标准,综述,新试业色体系,动力学光度法,萃取,浮选和离心光度法,双波长光度法,其他新光度法,以及这两年我国学者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光度分析论文目录,引用文献1371篇。  相似文献   

4.
流动注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杂志“流动注射分析”专题定期评述的第五篇,评述了国内学者自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在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流动注射分析的论文。内容包括:会议、基础研究与一般性问题、仪器与装置、分光光度检测、原子光谱检测、电化学检测、化学发光及荧光检测等。共引用参考文献250篇。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专号中“流动注射分析”课题的第二篇评述文章。它评述了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流动注射分析在我国的进展及国际上发展的新动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实验装置与仪器、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光谱、电化学检测和化学发光分析、梯度技术与计算机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由四川大学倡议、发起,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和南京化工学院联办,以不分离分子吸光和分子发光同时测定混合物中多组份为中心议题的“中国化学会全国首届现代光度分析学术会议”于1991年11月1~5日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180篇,录用127篇(含多波长光度法、导数光度法、化学计量学光度法、速差动力学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光度滴定法及其他)。文章经数次审定加工,已正式出版《中国化学会全国首届现代光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学部委员高鸿、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多种仪器分析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流动注射分析法(FIA)与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化学发光法(CL)、荧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法等联用在最近两年中的新进展作了评述,引述文献42篇.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国内铋的光度法测定的状况作了评述,主要涉及自2000年到2010年间各类显色剂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以及铋的光度测定在阻抑动力学、催化动力学及荧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中的应用等内容(引用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9.
光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光度分析”的第七篇文章。评述了1996.7-1998.6期间我国光度分析的概况。内容包括:学术会议,标准,专著及综术,有机试剂,二元显色体系,多元络合物,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萃取,浮选及固相光度法,其它光度法。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光度分析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近5年来稀土光度分析的某些进展,涉及吸光光度法、固相光度法、导数光度法、计算光度法和流动注射光度法等经典及现代光度分析法在稀土分析中的应用,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11.
流动注射激光诱导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流动注射与CCD阵列检测激光诱导荧光装置联用 ,形成连续自动荧光光谱分析系统 ,建立了在 1× 1 0 -3 mol L的HCl溶液中 ,Fe3 催化H2 O2 氧化罗丹明B(RhB)的催化荧光光度测定铁的新方法 ,对反应条件及流动注射各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 ,用于食品样品中铁的测定 ,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一致性 ,方法的相对标准差不大于 8.0 % ,加标回收率为 95 .9%~ 1 0 6%。  相似文献   

12.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Cr(Ⅲ)和Cr(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 Cr( )和 Cr( )的二苯基碳酰二肼 ( DPC)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将含 Cr( )和 Cr( )的水样及用 KMn O4 氧化后的水样 ,分别注入到 H2 SO4 溶液和 DPC溶液的混合流中 ,在λmax=5 4 0 nm处对反应形成紫红色螯合物用分光光度测定 Cr( )和 Cr( )。线性范围为 0 .0 3~ 1 .80mg/L,检出限为 0 .0 1 4mg/L,测定频率为 1 0 0次 /h。可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Cr( )和 Cr( )  相似文献   

13.
光度分析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述了1986年3月—1988年8月期间我国光度分析的概况,内容包括多元络合物、多波长及导数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浮选光度法、差示光度法及计算数学光度法。参考文献425篇。  相似文献   

14.
催化动力学-流动注射停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分光光度自动分析系统的硬、软件 ,利用汞 ( )对藏红 T-碘化钾体系的催化褪色作用 ,建立了微量汞的催化动力学 -流动注射停流分光光度自动测定方法。Hg( )含量在 0~ 6.0 μg/m 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检出限为 3.5×1 0 -7g/m L,分析频率为 2 0 s/h。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及污水中汞的测定 ,回收率为95.6%和 98.5% ,相对标准偏差为 5.1 %和 4.5% ( n=9  相似文献   

15.
使用流动注射(FIA)-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氰化物的含量,并与传统分光光度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实验证明流动注射(FIA)-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线性好,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都能符合分析工作要求。检出限为0.2μg/L,适用于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检测。分析频率为每小时30个样品,特别适合大批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钒光度分析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典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及计算光度法综述了近年来钒的光度分析进展,引用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7.
钼的光度分析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国内钼的光度分析近况。内容包括新高灵敏试剂法、普通光度法、动力学光度光、荧光及化学发光光度法、计算光度法及其它。共引用文献60篇。  相似文献   

18.
铬(Ⅵ)可干扰很多重要的酶的活性,损害肝脏和肾脏,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因此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铬(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测定铬(Ⅵ)的方法主要有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而流动注射分析法又分为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相似文献   

19.
用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FISP)测定了作为杂质与2,5-二羟基苯磺酸钙共存的对苯二酚。专门设计并制作了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单元组合在一起的在线萃取流路,对苯二酚用乙醚萃取进入有机相并在此相中于其吸收峰297.5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通过萃取基体成分,即2,5-二羟基苯磺酸钙的干扰,由于其在乙醚中不溶解而得以消除。对苯二酚的吸光度与其相应浓度在3.5×10-6~5.0×10-4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 4。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3×10-6mol.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来自不同批次的3个试样,所得结果的RSD在0.69%~1.65%之间,且其值与药典法所测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且高精度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用于研究天然产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此方法基于一定介质条件下L-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生成棕褐色多巴醌,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75 nm处,而酪氨酸酶抑制剂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减少多巴醌形成的量,从而降低475 nm下的吸光度值,形成倒峰。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半抑制浓度的曲酸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10)为0.036%,与分光光度法和酶标仪微量法相比,精密度提高了10倍以上。咖啡酸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对二酚酶相对激活率达到50%时的浓度(IC50)为0.170 mmol/L;薰衣草花水相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0.96 mg/m L。与分光光度法及酶标仪微量法相比,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天然产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