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托卡马克装置反馈稳定区(Ⅱ)——实验部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仲卿  郑少白  王龙 《物理学报》1986,35(9):1126-1133
本文给出在CT-6B托卡马克装置上同时用两套快速反馈系统,加热场反馈系统和垂直场反馈系统,所得的各种反馈稳定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的稳定区稍小于理论值。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用于对干涉系统进行闭环控制的反馈系统,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在麦克尔逊干涉仪中对该反馈系统进行了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证明了该反馈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有限β极小能量反场箍缩位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给出有限β极小能量RFP位形,并用Suydam条件和充分稳定性判据检验了这个位形。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β增加时,出现反场的临界值增加;弛豫螺旋态的临界值也随着增加。当β增加时,Suydam和Robinson稳定区向增加方向移动。有限β的RFP理论结果与当前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石秉仁  隋国芳 《物理学报》1984,33(11):1546-1555
本文导出了可用于研究含第二稳定区的环流器微观气球模的本征方程,其中保留了各种最重要的动力效应。对圆截面环流器,相应的本征方程中保留了对第二稳定区中模的特性有重大影响的磁面位移效应及极向场曲率效应。采用数值打靶法求解本征方程,详细分析了各种位形参数对模的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与理想磁流体理论结果对比,发现在第二稳定区参数范围内,存在一类新的弱不稳定模式。此外,在各种参数范围内都存在临界稳定模式。详细考察了这些模式的存在形式及结构,以及剪切和极向场参数对它们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为了抑制BEPCⅡ产生的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提高储存环中的流强, 研制了一套逐束团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的样机并在BEPC上做了实验, 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当束团不稳定时, 频谱仪上可以观察到横向边带, 此时将反馈系统闭环工作于阻尼状态时, 横向边带立即消失. 本文介绍了样机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童林夙 《物理学报》1964,20(8):761-776
本文讨论了强流电子束通过周期性静电场和静磁场的稳定性。说明了圆柱形电子束通过简谐电磁场和周期性非简谐场例如锯齿形,矩形,等腰梯形等静电场的稳定和不稳定区域。将各种场的主要不稳定区进行比较,表明锯齿形场的主要不稳定区宽度最小。指出当空间电荷效应不可略去时,电子束在稳定区内并不是无条件稳定而是有条件稳定的。这与空间电荷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束的振幅有关。  相似文献   

7.
合肥光源逐束团横向反馈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 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用于滤除反馈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以及回旋频率分量,节省反馈功率;激励条带的研制。初步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反馈系统开启后不稳定性振荡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一维大振幅驻波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验研究,介绍了实验研究系统,着重讨论二次谐波的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谐波的量值在基波产压级为定值的条件下是驱动频率的函数.其变化曲线可用一简谐函数近似描述之。大振幅驻波场在频域内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在称之为“稳定区”内,其二次谐波最小值可用马大猷教授所提出的“大振幅驻波理论”求得。理论与实验符合良好。用更进一步发展的理[8],能定性地对二次谐波的变化趋势作出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利用四反射镜环形反馈系统对二灰阶物和连续灰阶物进行消乘积工作的原理;讨论了一些影响系统消乘积能力的有关因素;给出了一部分曲线和实验结果照片.  相似文献   

10.
固体激光器热透镜效应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广源  郭靖  焦中兴  王彪 《物理学报》2012,61(9):94217-094217
利用工作腔的热透镜模型, 分析了有激光发射下固体激光器的谐振腔配置对热透镜效应和稳定区的影响, 论述了通过改变谐振腔配置调控热效应的可行性.实验上, 使用一台Nd: YAG激光器对理论作了验证, 实现了对热透镜光焦度及稳定区分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一台商业化的前端电子学RFTF(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for transverse feedback system)用于BEPCII横向束流反馈系统, 这是跟进世界先进加速器技术的具体实施。在BEPC同步运行模式下对RFTF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RFTF可以得到理想的波形,能够满足BEPCII横向反馈系统的需要,但是,当储存环出现不稳性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这就要求BEPCII纵向不稳定很小或者用纵向反馈系统来抑制存在的纵向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HL—1装置等离子体密度反馈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HL-1装置用反馈脉冲补充送气方式控制等离子体密度的方法及实验结果。给出了在固有的物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反馈方式,实现了对密度的有效控制及反馈。讨论了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几种反馈方式及反馈系统尚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一、引 言 利用垂直场反馈控制等离子体位移是所有托卡马克装置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人们曾倾向于用大功率晶闸管作反馈系统的调节器。它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有:第一需要有一个较大功率的中频电源。无论是中频发电机或者是逆变器都需要有较大的投资。另一方面受到中频电源的频率及晶闸管的关断时间的限制使反馈系统的时间响  相似文献   

14.
马文骐  杨国健  胡岗 《物理学报》1989,38(3):414-421
本文根据半经典Maxwell-Bloch方程单模光学双稳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在Δ-θ参数平面上描绘该系统不稳定区的整体分布(这里Δ和θ分别正比于原子与腔相对输入场的失谐度)。在已知的不稳定区中,具体讨论了系统的分岔与混沌性质。在双稳曲线的上、下支上同时发现混沌现象,找到了与稳定定态解共存的新的非定态解。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选择了一台商业化的前端电子学RFTF(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for transverse feedback system)用于BEPCII横向束流反馈系统, 这是跟进世界先进加速器技术的具体实施。在BEPC同步运行模式下对RFTF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RFTF可以得到理想的波形,能够满足BEPCII横向反馈系统的需要,但是,当储存环出现不稳性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这就要求BEPCII纵向不稳定很小或者用纵向反馈系统来抑制存在的纵向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注入束流的积累,抑制由于注入系统误差所引起较大的β残余振荡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合肥光源(HLS)抑制注入β振荡反馈系统的设计思想、原理和线路,并提供了它的初步实验结果.作为原理论证和预研,我们使用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模拟滤波器和移相器对Kicker过程激发的β振荡进行反馈,看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以后研制低频和高频反馈系统,研究抑制束流的横向和纵向不稳定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康俊  陈绍和  朱健强  韦辉 《光学学报》2006,26(4):11-615
为了实现光参变放大抽运光源高稳定输出的目的。通过对倍频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倍频中存在“稳定区”的概念,在基频光强一定的条件下(小于倍频晶体破坏阈值),通过非共线双程倍频的方式或串联倍频的方式可有效延长倍频晶体的有效作用长度,保证倍频工作区能够被控制在“稳定区”内,从而实现高稳定高转换效率的倍频输出。实验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实验中,利用非共线双程倍频的方式使得倍频工作区在“稳定区”内,对波动±5.7%的1064 nm高斯脉冲基频光,倍频光波动小于±2%,脉冲形状为高阶高斯脉冲,转换效率大于70%,实验结果表明,倍频光的稳定性指标相对于基频光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8.
D—^3He聚变动力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首先简要地讨论D-3He聚变的物理要求并与D-T聚变作相应的比较,然后运用目前的约束定律和第一稳定区β极限,对计划的近期ETR规模装置(如CIT,TIBER,FER,NET)进行D-3He得失相当和点火实验的可行性研究,并对高径比第二稳定区D-3He托卡马克堆进行参数学研究,最后指出潜在的缩短商用化进程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J-TEXT 装置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数字式峰值检测电路,该电路先对负载电流进行模数(AD)转换,再经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进行数字滤波,然后用峰值算法获取电流峰值,最后经数模转换器(DA)输出电流峰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扰动场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峰值反馈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动态性能好、检测精度高,能很好满足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反馈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J-TEXT 装置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数字式峰值检测电路,该电路先对负载电流进行模数(AD)转换,再经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进行数字滤波,然后用峰值算法获取电流峰值,最后经数模转换器(DA)输出电流峰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扰动场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峰值反馈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动态性能好、检测精度高,能很好满足交流电源负载电流反馈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