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凯  林佳依  陈博 《化学教育》2021,42(17):76-84
美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2020年版)》针对《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推行而修订,立足于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尤其突出学科内容知识的重要性,补充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文化的要求,强化对工程和技术、交叉概念、学科观念的理解,突出学习进阶规律在科学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此外,在学科教学法、学习环境、安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维度做出相应的改动。该标准启示我国:借鉴国际改革趋势出台中国特色的科学教师培养标准,但科学教师培养也要本土化;学科内容知识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科学教师的培养应立足于学习进阶的规律;职前科学教师培养需要注重学习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庆华 《化学教育》2022,43(11):81-87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深入学科本质的教学模式。“四重四步”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四步教学”和学生的基础性认知、本质性认知、结构性认知、价值性认知的“四重认知”实现了由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转变,达成学科育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承印  马丽梅 《化学教育》2017,38(20):46-50
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本,针对参加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人群提出备考建议。以样本院校化学专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出该学科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学科教育类课程比例,调整课程开设时间,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科教育课程,促进化学专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能与“国考”有效对接,以适应制度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提高化学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胡恺岩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2,33(9):123-125,136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为开启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框架》采用“核心学科概念”“交叉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3大维度来建构其结构,将“工程与技术、科学应用”纳入核心学科领域,突出科学的实践本质,并通过“学习进程”来描述科学学习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框架》的解读,开拓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7年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水平层次、化学思想、化学学科能力、化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化学教学和竞赛指导的有益启示:问题导学,突出化学综合性;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化学思想;应用实践,培养迁移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结构生成,教给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浅析 2 0 0 2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考查双基、重视综合、体现创新。总体上说今年化学试题难度适中 ,与去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从结构上看 ,虽然今年化学的知识点覆盖面要比去年广 ,增加了去年没考到的电解质溶液和物质结构 ,但是试题不完全拘泥于教学大纲。计算量比去年大且主要体现学科内综合 ,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 ,突出考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并体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大学化学》2021,36(7)
量子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开展"量子世界探秘"通识教育时,采用了类比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以概念类比、文化类比等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有效解决了学生物理基础弱、课程专业性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学习难度,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深奥理论知识时产生的排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意识。  相似文献   

8.
周鑫荣 《化学教育》2011,32(3):13-15
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可以丰富课程资源,充实学科课程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教材的拓展与优化可以通过史实还原、文本升华、背景再现、角度拓展、体验应用等方式完成,需遵循相应原则,在理解新课程理念、解读教材、熟悉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2021,36(9)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经。本文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和实践思考。根据分析化学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化学知识点对接至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构建思政案例库,挖掘学科前沿中的思政元素,开展灵活多样的全覆盖思政教学等具体措施与手段。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使思政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深化学生在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健全人格等各方面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俏  崔广瑾 《化学教育》2022,43(3):10-15
化学学科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依据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评价模型,对区域初中化学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命题评价研究,分析统计了学科能力的占比、得分率以及与5大主题知识点的匹配情况,并从学科认识方式考查的角度对例题进行分析阐述.针对学生部分层级能力表现欠佳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两性一度”的科学理解,认为“卤族元素”课程设计的改革应将“如何切实体现‘两性一度’”作为重点突破方向较为合理。比较旧教材,这里应在注重核心内容主线突出、进行内容结构重组、发展学科融合作用和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等4个方面下功夫。新的讲授内容应是以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视角为出发点,突出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以教师好使用、学生好自学为努力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为目标实施“两性一度”。改革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卤族元素后,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学到些许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艳  赵成吉 《化学教育》2022,43(2):27-29
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研究方法”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课程。此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教师在授课时若平铺直叙,将影响教学效果。结合高分子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吉林大学此专业的历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调整,将德育培养和专业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国庆 《化学教育》1998,19(6):41-45
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化学竞赛跟其他几秒不同:一是有一份竞赛大纲,二是有一份预备题。竞赛大纲以举例的形式把知识点分成三个等级。一、二级水平的知识是参赛选手必须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或参赛的优秀中学生可以通过中学课外活动掌握的知识。三级知识点则是过去历届竞赛涉及的属于大学化学甚至超过大学本科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显然,每次竞赛涉及的三级知识差别是很大的,因此,国际竞赛指导委员会要求,赛前由竞赛主办单位出一份预备题,以明确大纲中哪些三级水平的知识点在即将举行的竞赛中将会涉及到。若预备题中未给出的三级水…  相似文献   

14.
为给学生呈现化学学科全貌,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知识地图教学法的应用实践:精心准备绪论课内容;详细分析教材目录,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有清晰的了解;授课过程中,注意剖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整个大学化学课程建立整体印象。在掌握关键知识点的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相似文献   

15.
范廷国 《化学教育》2007,28(4):47-47,53,F0003
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又是化学学科或理科综合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如何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背景下,探讨了化学教学论学科面临的新使命:为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基础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引领和指导。分析了达成新使命所面临的新挑战:增进对化学学科内容的理解,提升化学专业对话的能力;融通化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科学哲学等领域,明晰化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度反思与融通国内外化学教育研究成果,明晰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学术性及独特优势;融通化学教育研究与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弥合二者之间的隔阂;加强化学教育研究成果与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外部认同等。  相似文献   

17.
康逸  陈博殷 《化学教育》2021,42(1):83-87
针对晶体结构教学的抽象性,运用Mercury软件辅助教学,该软件具有读取晶体信息文件、显示或编辑多种样式的晶体结构图等功能,能实现晶体配位数、晶体堆积方式、晶胞模型建构、晶胞微观结构分析等知识点的可视化教学,使教学有据可依,有助于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8.
姜佳丽  麦焱桐 《化学教育》2019,40(20):80-85
以涂料配方设计课程为例讲述了知识点碎片化及项目导向下系统化重建过程,知识碎片化包括厘清课程内容、知识碎片化、配备合适资源及打标签等4个过程,既要保证碎片化知识点的精细性,又要保证各知识点的独立性及完整性;系统化重整包括确定项目、知识点分类及构建知识网络等过程,其中思维导图在知识网络的构建中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对象、问题情境、学科认识、学科能力等4方面聚焦核心素养,确立化学作业设计的目标,编制具有基础性、情境性、开放性、分层性、实践性的化学课外作业。现以“烃的衍生物”的课外作业设计为例,按“感知生活、类比结构、迁移应用、实验探究、情境实践”等5个水平维度进行设计,突出作业的素养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霄  于婧  丁邦平 《化学教育》2016,37(16):77-81
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作为划分依据,将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理论建构、物质研究、反应机理、发现与合成新物质、创造新方法5个部分。统计、分析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的嬗变,得出对我国化学教学的有益启示:注重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化学的学科价值与社会价值;注重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