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烟草(品种革新一号)单倍体花粉植株的叶和茎产生的愈伤组织,结合悬浮培养,获得的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12小时后原生质体开始变为卵圆形,细胞壁明显可见,24小时后完成第一次细胞分裂。以后继续分裂形成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在培养四星期后可达1毫米大小,再放到转床上进行旋转培养18天左右,愈伤组织可达3—4毫米大小。当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后,分别分化出苗及根,长成完整的植株。 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不仅受不同器官来源的愈伤组织及其年龄的影响;还受分化培养基的基本成份及所用细胞分裂素的类型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在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中雄核发育的过程。一些单核花粉经过一次均等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它们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球。多细胞球进一步发育成为外形不规则的愈伤组织块。花粉愈伤组织中幼芽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所用的培养基,还与花粉愈伤组织的细胞的状态有关。在某些培养基上花药产生胚状体,然后长成幼苗。已检查的花粉植株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21个,是单倍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A辑》1977,20(1):30-37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贻贝养殖事业又获得了迅速发展。根据生产需要,我们开展了人工育苗的研究工作。现已能在容积3.2米3的水泥池中育出420万个苗,平均100万个/米3水体以上,在烟台沿岸移至海上养育的保苗率约为60%,显示了人工育苗向生产过渡的可能性。育苗条件为:前期喂褐指藻,平均每日约8000个细胞/毫升池水;后期喂扁藻,约6000个细胞/毫升池水;水温11.0—17.5℃;海水通过细沙过泸,每天换水量前期约为培育总水体的10%,后期约15—40%;光强在100米烛以下。受精卵经两次水洗后,在1250粒/毫升水体密度情况下发育至担轮幼虫期,以23+个/毫升池水的密度投入池中,至21天开始出现眼点幼虫,29天开始附苗,41天附苗结束。根据面盘幼虫有游向育苗池表层及降至底部的特性,特设计了管形换水器,将它平悬于池水的中下层排水。用煮沸和浸泡过的棕绳帘做采苗器,有利于幼虫的附着。人工苗附着后有逐渐上移的行为,因此采苗后的苗帘应按时倒置,以免幼苗过度集中。开始附苗后20—30天为采苗帘移到海上养育的适宜时间,再经1—2个月便可分苗养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及其与抗炎活性成分(积雪草苷、姜黄素、茶多酚)的组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刺激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和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材料和ox- LDL刺激RAW264.7细胞24h形成泡沫细胞为模型,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mRNA水平,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原花青素及其与积雪草苷、姜黄素、茶多酚组合物可明显降低泡沫细胞内的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显著抑制泡沫细胞的IL-1β和TNF-αmRNA表达,其中原花青素与姜黄素的组合物作用最强。结论原花青素组合物通过降低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含量,减轻细胞泡沫化程度和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丹 《中学数学》2023,(2):85-86
<正>数学概念是指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一旦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产生了认识,就会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概念.于数学学科而言,概念就是它的基础或构成细胞,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性因素,学生只有形成了相应的概念,才能进行较好的思维.缺乏概念的支撑,不仅无法思维,更无法准确判断.1 趣味导入,激发灵感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若没有事先从直觉上接触过概念,贸然将概念以正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珠算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技能,并不是每一个学生一开始就能对学习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必须是通过一系列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才能逐步形成、巩固和提高。下面是我们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珠算的几点偿试。  相似文献   

7.
以林县粮食中常见的霉菌,如串珠镰刀菌、黄曲霉菌等,接种于玉米面饼,培养数日后,加一定量的亚硝酸钠,其提取物经GC-MS证实能产生DMNA,DENA与MBNA,这些致癌亚硝胺化合物能诱发动物的肝癌或食管癌.在霉变食物中,霉菌除产生毒素外,还能促进化学致癌物的形成,这为肿瘤病因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朱金土  刘波  车菲  尚兴红  高寿松 《应用数学》2013,35(19):1715-17,171,772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在体外三维培养下的成骨活性。方法取行脂肪抽吸术患者的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进行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3。成骨诱导后复合珊瑚继续培养,以未诱导的ADSCs复合物为对照,进行生长曲线、DIO染色后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蛋白(OCN)生物化学定量检测。结果7~8d后ADSCs在材料上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ADSCs复合珊瑚7d后生长良好。诱导ADSCsAKP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而且在检测的各个时间点,诱导ADSCsAK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诱导ADSCs(均P〈0.05)。诱导ADSCs在珊瑚支架上第7天后检测到OCN表达,并一直增高,且从第7天开始OCN表达均明显高于未诱导ADSCs(均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复合珊瑚支架在三维培养下能够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双绝热磁流体方程组阐明新星爆发后主壳层向赤道面运动的规律,当主壳层在强偶极磁场作用下向外抛射时,由漂移电流产生平行于赤道平面的等离子体电流环,它们在磁场作用下向赤道面逐渐靠拢形成赤道带;在极冠区由于等离子体流速与磁场平行,不能产生电流环而形成单独的极冠凝块,极冠凝块与赤道带速度的差异是由于等离子体流横越磁场时感应电场能量的消耗。根据本文提出的电流环模型,对于新星DQ Her作了估算:新星爆发时的磁场约为106—107高斯,赤道带形成的时间约为4—6年,与观测大致相符,文中还提供了观测上进一步检验模型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朱平天同志“复合对称群构造”一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 S_(m,l)~*,A_(m,l)~*的既约生成系,并得出了几个新的既约生成系.  相似文献   

11.
孙吉君  宋宗明 《应用数学》2013,35(20):1856-1859
细胞维持正常增殖需要体内复杂而精密的调控,其中细胞内信号转导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若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调控失调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就会形成肿瘤。众多研究表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与正常细胞及癌变细胞的增殖、迁移密切相关。大多数肿瘤细胞都可产生12-HETE,在肿瘤发生时,较高的12-HETE浓度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并在多条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现就12-HETE与细胞增殖及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从两例男性和一例女性肝癌患者获得的临床手术标本,经离体培养建成三系细胞,分别定名为:BEL-7402,BEL-7404和BEL-7405,在建系过程中(从第2代起),陆续对它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细胞群体的倍增时间为20—26小时,动物异种移植能形成肿瘤结节,它们不仅在形态上均为上皮样细胞,且在电子显微镜下亦均显示上皮细胞所具有的桥粒和张力原纤维,它们的超显微结构显示与正常人肝细胞不同,而与临床肝癌细胞相似,三系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不足三倍体值,均有一个异常长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但在BEL-7405系细胞中尚有微小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的存在,免疫荧光间接法检测三系细胞内的AFP均显示阳性反应,LDH同功酶谱显示与成年人肝不同,而与人胚肝和临床肝癌相近似,即趋向于以LDH-1(H-型)比LDH-5(M-型)的酶活力高,上述几方面观察的结果,表明三系人肝癌均属生长迅速、分化较差的上皮样恶性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HDLEC)体外三维培养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HDLEC体外培养淋巴管生成模型,随机分为NCTD组(加1/3IC50NCTD40nM)与空白对照组,作用24h,观察两组淋巴管生成的形态变化;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试验和qPCR技术测定比较两组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NCTD组的HDLEC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很少形成管状结构,时间延长后细胞出现变圆、离壁、浮起、死亡;且NTCD组淋巴管生成(10.9±2.3)个,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68.4±5.2)个(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NCTD对HDLEC三维培养淋巴管生成中的VEGF-C和VEGF-D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qPCR检测显示,NCTD对VEGF-C、VEGF-D和VEGFR-3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NCTD对通过下调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产生抗淋巴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加大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丰富,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改革目标,以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发展为核心,加强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基于此,文章列举了几方面体验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中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学以致用.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以实际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应用到解题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突破、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深化高等农业院校数学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提出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改思想,然后从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开设数学实验课和数学建模教育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数学系列课的教学改革方向,并介绍了数学课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轻质多孔材料,碳气凝胶是一类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优异环境稳定性的碳质多功能固体材料,这些独特性能的结合使得它们在柔性传感器、能源设备、声学设备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现有多孔材料中普遍存在着机械鲁棒性和稀疏三维网络结构间的矛盾.良好的鲁棒性可以确保气凝胶在应用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和性能稳定性,而稀疏三维网络结构则是确保气凝胶材料轻质多孔的结构前提,这一矛盾是材料科学、固体力学和设计应用等诸多领域研究者面临的共同挑战.该文综述了常见的国内外超轻碳气凝胶的鲁棒性增强策略,包括细胞壁(cell wall)增强、细胞壁取向调控、细胞壁拓扑结构设计和结点强化(joint reinforcement).此外,该文总结了在不引入高分子弹性体的情况下实现超轻全碳气凝胶的拉伸弹性的设计原则,简要概述了高鲁棒性碳气凝胶的新应用,并对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患者树突状细胞对Th1/Th2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14细胞,联合应用rhGM- CSF、rhIL-4和rhTNF-α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成熟。在培养的第9天,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剂盒分析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的表达。诱导的成熟树突状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共培养5d后,佛波酯+离子霉素+莫能霉素刺激培养4h,进行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及胞质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的比例。结果 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其CD1a的表达降低(P<0.05),HLA- DR、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HLA- DR、CD80、CD86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也有所差异(P<0.05)。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和IL-10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h1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Th2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增加,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IL-12降低,IL-10升高。SLE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Th1细胞分化不足,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上海高考数学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通过从命题的理念、试卷的框架结构、构思布局和试题设计等各个方面的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从实践和理论上对高考数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初步形成了上海高考数学命题新的格局 .1 命题的理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要通过课程教材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程波  徐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2021,42(10):1074-1080
细胞外基质由大量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这些基质蛋白形成复杂的交联网络状结构,具有黏弹性力学特性.研究表明,黏弹性基质能显著影响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行为,还能影响癌症转移和组织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然而,细胞感知细胞外基质黏弹性力学特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该文通过建立细胞黏附力学模型,从分子层次揭示细胞黏附在细胞响应外界黏弹性力学微环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胞能通过调控细胞黏附动力学(包括黏附周期和黏附形成时间)响应细胞外基质的黏弹性力学特性.通过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细胞黏附力学模型将为组织工程中细胞力学微环境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