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司帕沙星金属络合物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杜黎明  晋卫军  董川  郑台 《分析化学》2000,28(4):403-406
研究了在金属离子存在下司帕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首次发现锌(Ⅱ)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司帕沙星的荧光有显著的协同增敏作用,据引建立了测定人体尿液中司帕沙星含量的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定量线性范围为0.04~4.0mg/L,检测限为0.04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6%~3.9%。探讨了锌(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司帕沙星荧光的增敏机理。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对金属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史慧明  崔万苍  王如骥 《化学学报》1983,41(11):1029-1037
研究了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铪-栎精、锆-栎精、锡-桑色素、镁-8-羟基喹啉-5-磺酸(镁-H_QS)、锌-H_2QS、镉-H_2QS、铽-EDTA-磺基水杨酸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各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大大增强.确定了在有表面活性剂参与下三元配合物的最佳形成条件;以荧光法测定了这些荧光配合物的组成.用相对法测定了有表面活性剂和没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荧光配合物的量子效率,并计算了在激发波长下各自的摩尔吸光系数.发现在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由于生成了有固定组成的三元离子缔合物,荧光配合物的量子效率和摩尔吸光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大大增强了它们的荧光强度.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荧光反应的影响.指出只有那些分子中带电荷基团与共轭大π键不相邻的表面活性剂才能对荧光反应起增敏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有可能建立一些高灵敏度的金属荧光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在PH=4.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基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对色氨酸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色氨酸的表面活性剂增敏催化动力学荧光新方法.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色氨酸浓度在3.0-25.0 m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Cu(Ⅱ)与头孢羟氨苄生成的配合物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6.2的Tris缓冲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其配合物的荧光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头孢羟氨苄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0.03~1.14μg/mL,检出限为0.03μg/mL,经实际样品测定,其平均回收率为97.3%~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1%~1.3%。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甲睾酮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荧光光谱性质,提出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增敏荧光光谱测量甲睾酮含量的新方法,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增敏作用机理,并证实溶液中溶解氧对本实验体系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该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用于成品药物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利用弱碱性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三聚氰胺荧光强度的增敏作用,在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CTMAB为增敏剂,测定三聚氰胺,线性范围为25~1000μg/L,检出限为1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6%。按国标方法处理样品,采用本法测定,回收率偏高;利用自制固相萃取整体柱对牛奶样品进行预处理后,实际样品检测获得满意结果。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大量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初筛及检测。  相似文献   

7.
(四)光度分析中胶束增敏机理研究的现状自从表面活性剂在光度分析中得到应用以来,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增敏机理曾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表面活性剂究竟以什么形式参与增敏作用这一基本问题至今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目前,主要流行以下三种观点:(1)以胶束形式参与增敏作用,但与染料分子相互作用的是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2)以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形式参与增敏作用,而极性端的电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CMC值以前,表面活性剂以单分子形式增敏,而在CMC值以后则以胶束形式增敏,即单分子和胶束均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pH=6.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对甲氰菊酯的荧光有增敏作用,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及用量、介质pH值、温度及放置时间的探讨,建立了增敏荧光法测定甲氰菊酯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4~2.3ng/mL,检出限为0.042ng/mL。方法可用于蔬菜中甲氰菊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四硼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微乳液混合体系对绿原酸的协同荧光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单独存在的四硼酸钠和CTMAB对绿原酸的荧光强度无显著增敏作用,但四硼酸钠-CTMAB混合体系对绿原酸具有较好的协同荧光强度增敏作用.在优化条件下,绿原酸浓度在0.13~1.32μg·m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吡哌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吡哌酸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吡哌酸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吡哌酸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07-0.36μg/mL,检出限为0.04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6%-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1.1%-1.2%。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胶束介质对邻苯二胺的酶催化氧化产物2,3-二氨基吩嗪的光谱性质的影响,发现胶束介质对其吸收光谱影响很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荧光具有强烈的增敏作用,荧光量子效率可提高近十倍。进一步研究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2,3-二氨基吩嗪的增敏原因在于其增溶作用及给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对铽-钛铁试剂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对铽-钛铁试剂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及络合物的组成比,并与测定铽的七个荧光体系做了比较。测定了稀土合成样中的微量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对金属-桑色素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Zr4+、Hf4+、Al3+、Ga3+、In3+、及Sb(Ⅴ)与桑色素荧光反应的增敏作用。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三元体系的灵敏度成倍增加。利用这种增敏作用,渴望建立这些元素的高灵敏度荧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6种表面活性剂对铽-铜铁试剂-氯化铵极谱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吡啶以及在溶液中不能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外,其它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均能对上述体系产生增敏作用。氯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AC)的增敏作用最强。利用示波导数极谱测定铽的最佳条件为:0.03MNH_4Cl-0.08%铜铁试剂(Cup)-0.005%DTMAC-O.1%NH_4OH,pH~9.铽浓度在4.4×10~(-10)M~4.4×1O~(-9)M之间与波高成线性关系。干扰元素经萃取和色谱分离后,本方法可成功地用于矿石中痕量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Ca2+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四环素(TC)的荧光增敏作用,提出了一种利用Ca2+-TC-CTMAB三元配合物协同增敏体系来测定TC含量的新方法.在Ca2+-CTMAB及TC共存体系中,由于三元配合物的生成使TC的荧光强度急剧增加,其荧光强度与TC浓度在8.0×109-9~1.0×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97×10-9 mol/L.该法用于TC片剂、尿液及牛奶中残留TC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2.4%~98.3%.同时对TC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增敏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8-羟基喹啉和8-羚基喹啉-5-磺酸(H_2QS)用于锌的荧光分析已有报道。史慧明和喜纳兼勇等分别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及Zeph对Zn-H_2QS体系荧光反应的影响,可使灵敏度提高三倍左右。我们用7-碘-8-羟基喹啉-5-磺酸(H_2QSI)作光试剂,试验不同表面活性剂对Zn-H_2QSI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和Zeph的增敏效果最好,灵敏度提高约六倍,达2×10~(-3)μg Zn/ml。本文选择Zn-H_2QSI-CTMAB体系进行试验,找出三元配合物的最佳生成条件,确定  相似文献   

17.
文志明  王怀公 《化学学报》1990,48(3):256-261
本文研究了在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钯与柠檬黄的胶束增敏荧光反应, 测定了金属荧光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量子产率、表观稳定常数和激发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对胶束增敏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确定了测定钯的最佳条件, 钯在0.1-8.0μg/25m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下限达8.0x10^-^4μg/mL. 本文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快速地测定贵金属矿样中痕量钯,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钴对鲁米诺桑色素 (LAM)氧化的催化反应作为指示反应的测定痕量钴的新方法及表面活性剂对该催化反应的增敏作用。LAM在碱性条件下被H2 O2 氧化褪色 ,钴对该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CTMAB对此催化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 ,可将灵敏度提高 4倍。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钴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 ,并测定了该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以探讨表面活性剂增敏的机理。方法的检出限为 7.5n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1 0 - 3%。用该法测定了维生素B1 2 中钴的质量分数 ,与原子吸收测定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表面活性剂极性端在胶束增敏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主要是由荷电中心原子及次碳链所组成。我们认为,一个比较完备的胶束增敏理论,应该能够解释表面活性剂极性端不同时的增敏现象和对实验条件的影响。目前,在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也反映在极性端部分。因此,要解决增敏现象的本质,找出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增敏作用中的异同,有  相似文献   

20.
胶束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土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增敏的酸性降解荧光法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土霉素与浓H2SO4反应,生成强荧光降解物一脱水土霉素,在pH10.0的NH3 NH4Cl缓冲溶液中,CTMAB的存在对脱水土霉素的荧光有较强的增敏和增稳作用,土霉素含量在1.21×10-8mol/L~4.83×10-6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正比,方法的检出限为6 66×10-9mol/L。应用本法测定片剂中的土霉素,平均回收率为99.6%(n=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