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寻有效的新型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多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偕二甲基环丙烷的4-甲基-1,2,4-三唑硫醚衍生物,通过UV-Vis,FTIR,NMR,ESI-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有2个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此外,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有4个化合物对油菜胚根生长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为了开发出更有效的抗苹果轮纹病菌化合物,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苹果轮纹病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建立了一个合理有效的3D-QSAR模型(r~2=0.985, q~2=0.509).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新型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桃金娘烯醛基2-酰基-1,2,4-三唑-3-硫酮衍生物,通过FTIR,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初步的离体抑菌和除草活性测试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在浓度为50 mg/L时,桃金娘烯醛基2-对甲基苯甲酰基-1,2,4-三唑-3-硫酮(7i)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菌率分别为83.7%和72.5%,桃金娘烯醛基2-(3',5'-二甲基苯甲酰基)-1,2,4-三唑-3-硫酮(7j)对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菌率为72.5%(阳性对照百菌清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菌率分别为90.4%和75.0%).此外,绝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油菜胚根生长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 mg/L时,有15个目标化合物的相对抑制率在80.2%~99.1%之间,显示出比阳性对照丙炔氟草胺(相对抑制率为63.0%)更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药物分子设计的活性基团组合原理,通过在1,2,4-三唑环的5位引入吡啶基,同时在4位芳基亚甲氨基的苯环上引入氟或三氟甲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吡啶和哌嗪基团的1,2,4-三唑Mannich碱和双Mannich碱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油菜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化合物2a,2d和2f(50 mg/L)对苹果轮纹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三唑酮活性相当;化合物2a,2b,2d和2i(180 mg/L)对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酶)表现出了显著的离体抑制活性(抑制率51.7%~88.7%).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2,4-三唑-3-硫醚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1H NMR、~(13)C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E)-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氨基)-5-乙基-4H-1,2,4-三唑-3-丙硫醚(1c)的晶体结构.目标化合物体外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 H1N1)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NA抑制活性,其中(E)-4-(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氨基)-5-乙基-4H-1,2,4-三唑-3-乙硫醚(1b)和1c的NA抑制活性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6.86±2.08)和(9.1±1.56)μg/m L.  相似文献   

5.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及三唑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及生物活性叠加原理, 将邻羟苯基和1,2,4-三唑分子片断有机结合, 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3-取代硫基-5-(1-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 首先, 水杨酸甲酯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水杨酰肼, 水杨酰肼再与硫氰酸铵和盐酸反应, 生成5-(1-羟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3), 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化合物3与取代苯乙酮、氯苄和碘甲烷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 1H NMR及IR等表征确认. 抑菌测试结果表明, 当化合物质量分数为0.01%时, 目标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0%, 具有强抑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高达80%, 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4-氨基-5-甲基-1,2,4-三唑-3-硫酮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2-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2a~2e),4-N-取代苄基氨基-5-甲基-1,2,4-三唑(3a~3e)和2-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N-取代苄基氨基-5-甲基-1,2,4-三唑(4a~4e).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4b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明显优于市售抗菌药物氟康唑,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同时,与三氯生相比,所有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小于或等于32μg/mL,亦表现出较好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Hantzsch反应合成了13个N-芳基-4-(吡啶-2-基)-5-(1H-1,2,4-三唑-1-基)噻唑-2-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研究发现,溶剂对不同取代基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影响很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c对番茄早疫和苹果轮纹、化合物6g对番茄早疫、化合物6h对黄瓜黑腥及化合物6i对苹果轮纹均显示80%以上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3-甲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为原料,在乙醇/氢氧化钠体系中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3-甲基-4-氨基-5-乙氧羰基甲硫基-1,2,4-三唑,再与取代芳醛合成了6种(A1~A6)新型乙氧羰基三唑席夫碱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等确证。对烟草赤星病、马铃薯干腐病、小麦赤霉病、西瓜枯萎病4种植物病原菌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A3的抑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原药三唑酮。  相似文献   

9.
姚明星  安悦  闫杰  田星  魏诗 《有机化学》2013,(5):1015-1021
以4-氨基-5-巯基-1,2,4-均三唑的衍生物和5-吡唑甲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设计合成21个未见报道的新的3-取代-6-吡唑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通过IR和1H NMR及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小麦芽鞘法对目标化合物生长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活性;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g和3h的活性最好,与氯霉素相似.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3g达到6.25和3.13 mg/L,3h达到12.5和6.25 mg/L.  相似文献   

10.
在氢氧化钾溶液中,取代苯甲酰肼2与CS2生成钾盐3,然后3在水合肼作用下经过环化,得到3-巯基-4-氨基-5-取代芳基-1,2,4三唑(4),在氢氧化钾的丙酮溶液中,与溴代乙酰化α-D-吡喃型葡萄糖反应合成了9个3-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氨基-5-取代苯基-1,2,4-三唑(5a~5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确认.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g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16,64,2μg/m L,效果接近或优于对照药物(三氯生、氟康唑)的抑菌效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利用Autodock Vina程序研究了目标化合物(5a~5i)与大肠杆菌Fab I受体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自由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1,2,4-三唑为核心结构的杂环分子,因其优良而广泛的生物活性,已成为药物筛选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为了研究其构效关系,针对1,2,4-三唑结构中3个位点分别进行不同的结构修饰,并将其与哌嗪和均三嗪分别偶联,首次合成了两类共28个双三唑多杂环目标分子[TM1TM3(af)]和[TM4TM5(ae)]。 为了比较三唑中4-氨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还与化合物6-吗啉-2,4-(5-硫醚基-4-氨基-3-正戊基1,2,4-三唑)-1,3,5-三嗪(C)和6-吡咯-2,4-(5-巯基-4-氨基-3-正戊基-1,2,4-三唑)-1,3,5-三嗪(D)进行了比较。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核磁共振谱(1H NMR)和高分辨率质谱仪(HRMS)等技术手段对28个目标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21个目标分子表现出优良的抑制活性,9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参照物,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先导物。  相似文献   

12.
以硝基胍、醛和卤代烷烃为原料,通过肼解、缩合、烷基化和酸催化分子内环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1,3-二取代-1H-1,2,4-三唑-5-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以及HRMS等方法确证.初步离体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在50 mg/L药剂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相对于其他目标化合物,1-正丁基-3-(4-氯苯基)-1H-1,2,4-三唑-5-胺(6y)表现出较广谱的抑菌活性,对五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在53%以上.该类化合物合成简单,易于衍生化,可作为抑菌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与冰醋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1);在弱酸性条件下,1与取代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中间体5-甲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2a~2c);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N-取代苯基-2-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15种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3a~3o),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时,3a~3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3-(3,4,5-三甲氧基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取代苄氯反应合成了九个新型3-(3,4,5-三甲氧基苯基)-4-氨基-5-取代苄巯基-1,2,4-三唑(2a~2i),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3,4,5-三甲氧基苯基)-4-氨基-5-对氯苄巯基-1,2,4-三唑(2b)对半夏立枯病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1,2,4-三氮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Gewald反应、Wittig反应和成环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含氟噻吩并嘧啶酮类衍生物——2-二烷氨基-3-对氟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6a~6g),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对棉花枯萎菌、水稻纹枯菌、黄瓜灰霉菌、小麦赤霉菌、苹果轮纹及棉花炭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二异丁氨基-3-对氟苯基-5-甲基-6-(1H-1,2,4-三唑-1-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6f)的抑菌活性最好,在用药量为5×10-5g·L-1时,对棉花枯萎菌的抑制率为85%。  相似文献   

16.
以3-甲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芳醛和4-氯喹唑啉为原料,经席夫碱和硫醚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含1,2,4-三唑席夫碱单元的喹唑啉类化合物6a~6n,通过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在50μg/mL浓度下,化合物6g对辣椒枯萎菌、苹果腐烂菌及马铃薯晚疫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72%和58%.  相似文献   

17.
以2,4-二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肼解、成盐、闭环、缩合反应合成了4-(取代苯次甲亚胺基)-5-(2,4-二氯苯基)-2H-1, 2, 4-三唑-3(4H)-硫酮;以2-氨基-3-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化、胺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2-(2-氯乙酰氨基)-N-甲基苯甲酰胺。以1%KOH溶液为溶剂,4-(取代苯次甲亚胺基)-5-(2,4-二氯苯基)- 2H-1,2,4-三唑-3(4H)-硫酮与2-(2-氯乙酰氨基)-3-甲基-N-甲基苯甲酰胺于50℃反应4 h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2, 4-二氯苯基1,2,4-三唑1,3,4-噻二嗪喹唑啉类化合物(9a~9m),收率59%~7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9F NMR和MS表征。采用浊度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Xac)、烟草青枯病菌(Rs)、水稻百叶枯病菌(Xo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50 μg/mL时,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j和对照药剂噻菌酮和叶枯唑的抑制率相当,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为56.4%,对水稻百叶枯病菌的抑制率为48.5%,具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4-氨基-5-(吡啶-3-基)-1,2,4-三唑硫醇(1)为原料,经与碘甲烷硫醚化得3-甲硫基-4-氨基-5-(吡啶-3-基)-1,2,4-三唑中间体2,中间体2再与芳香醛缩合得相应目标化合物3a-3g.合成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的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7个新化合物中,化合物3c、3e、3f对上述2种细胞株均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抗癌活性,其IC50(μmol/L)值分别为3.8、2.0、1.3和2.5、2.5、1.1.  相似文献   

19.
杜海堂 《化学通报》2019,82(9):831-836,854
为寻找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将香豆素环和硫醚结构单元引入到三唑类化合物分子中,合成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香豆素环和硫醚结构的三唑类衍生物。经~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试验浓度下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高活性的1,2,4-三唑席夫碱化合物,本文以二氨基硫脲与取代羧酸为原料,回流反应生成中间体5-取代-4-氨基-1,2,4-三唑硫酮,再与2-氯-6-氟苯甲醛在冰乙酸催化下合成了一系列三唑席夫碱类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IR、元素分析、1H NMR、ESI-MS进行表征。采用室内平皿法初步测定了标题化合物对烟草赤星病、马铃薯干腐病、小麦赤霉病、西瓜枯萎病4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