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2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发现3-位稠杂环取代喹诺酮衍生物新的生物活性, 以环丙氟氯喹诺酮羧酸(1)为起始原料, 经3步反应得到3-(4-氨基-5-巯基-均-三唑)氟氯喹酮(4). 在常温加热和微波辐射条件下, 4与异烟酸缩环合反应得到中间体3-[6-吡啶-3- 均三唑[3,4-b][1,3,4]噻二唑]氟氯喹诺酮(5). 喹诺酮环上的氯原子与取代哌嗪在聚乙二醇和无机碱催化作用下发生选择性亲核取代反应, 形成相应的3-(6-吡啶-3-均三唑[3,4-b][1,3,4]噻二唑)氟喹诺酮哌嗪游离碱, 与盐酸反应得相应水溶性盐酸盐6. 同时也发现, 用1的酯化物却不能得到中间体2, 而仅得到环丙氟氯吡唑并喹啉酮(3). 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表征, 用MTT和二倍试管稀释方法评价了它们体外对CHO, HL60和L1210 3种癌细胞株及S. aureus和E.coli 2种菌株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 在合成的9个新化合物中, 化合物3和 6具有潜在的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 其中6的IC50均在50 mmol/L以下, 尤其是化合物6a和6d对L1210的IC50值达到8.0×10-6 mol/L以下, 显示良好的选择性和体外活性; 目标化合物体外抑菌试验有意义的发现, 虽然抑菌活性不及对照环丙沙性, 但对革兰阳性菌活性显著高于对阴性菌的活性, 这与喹诺酮药物的抗菌活性相反. 以上结果表明,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的3位稠杂环取代衍生物作为新结构抗肿瘤或抗菌先导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为原料,合成了5个邻苯二甲酰亚胺-多胺缀合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过^1H NMR、^13C NMR、MS、元素分析确认,并评价了它们对K562(人慢性原白血病细胞)、MB231(乳腺癌细胞)、LnCap(前列腺癌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5个目标化合物均不具备抗肿瘤活性,提示多胺衍生化不能提高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均-三唑;噁二唑;肟醚;席夫碱;合成;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均三唑;吡唑;均三唑并噻二唑;哌嗪;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取代基对苯甲酸氮芥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以对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目标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MS等确证.采用MTT法对白血病细胞HL-60、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了体外的抗肿瘤活性筛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长链醇和胺修饰苯甲酸氮芥后,目标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未得到提高,均弱于参照药物美法伦.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9个新的萘酰亚胺-多胺缀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经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对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B-231)和肝癌细胞(7721)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作用,尤其是化合物5a的抗肿瘤活性优于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药物氨萘非特(Amonafide).化合物5a与鲱鱼精DNA-EB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提示:DNA-EB与萘酰亚胺-多胺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机制属于静态淬灭,DNA与萘酰亚胺-多胺物结合模式是扦插结合.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8-黄酮甲基氮芥和6种8-黄酮甲基多聚异戊二烯胺类化合物, 产物结构经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合成的7个化合物与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美法仑一起对白血病细胞(K562)、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黑色素瘤细胞(B16)等3种肿瘤细胞进行了初步的体外生理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对3种受测细胞, 8-黄酮甲基氮芥的体外活性均与美法仑接近; N,N-二(8-黄酮甲基)香叶基胺则表现出比美法仑更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双氨基三唑硫醚及其与胡椒醛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氨基三唑硫醚及其与胡椒醛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均三唑;硫醚;席夫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芳香氮芥N,N-二(2-氯乙基)-1,4-苯二胺为药效基团,不同链长的萜醇和饱和醇为载体,通过氨基甲酸酯的联接方式,设计合成了6个芳香氮芥衍生物,收率在66%~90%之间,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对K562(白血病细胞),B16(黑色素瘤)和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3种细胞模型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的活性较N,N-二(2-氯乙基)-1,4-苯二胺有明显提高,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相当,其中法尼基修饰的化合物6e在浓度为0.1~10 μmol/L范围内,对B16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优于美法仑.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双(均三唑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新结构的水溶性抗癌先导化合物, 采用氨基均三唑硫代苯丙酮(1)与氨基均三唑硫醇(2a2e)缩合得双均三唑单席夫碱化物3a3e, 接着依次与氨基氯乙烷和水杨醛进行亲核取代和缩合反应, 分别得到含碱性侧链的单席夫碱4a4e和非对称双席夫碱5a5e. 所合成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表征, 用甲基四噻唑蓝比色法(MTT)对新化合物进行了对于CHO, HL60和L1210 3种癌细胞株的体外活性试验. 在合成的15个新化合物中, 双席夫碱结构的抗癌活性最强, 其IC50值在20.0 μmol•L-1以下, 尤其是均三唑环连有双供电子取代基时(如化合物5c), 表现出潜在的活性, 其抗癌活性与上市药物比生群相当, 具有侯选药物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