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HEMA)和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PSAm)。利用DSC,IR方法研究了PSAm/PHE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观察到不同组成的PSAm与PHEMA等重量比混合时,只有Am含量在47-57mol%范围内的PSAm与PHEMA的共混物相容,即共混体系表现出一个“miscibility window”。应用平均场理论计算了上述共  相似文献   

2.
对聚碳酸酯(PC)/苯乙烯 丙烯腈无规共聚物(PS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元共混物,运用平均场理论,通过二元链段相互作用参数χij计算了其中三个二元对共混组成的相互作用参数χblend,并计算了三元共混体系的spinodal曲线.由此预测了三元共混物相容的条件,讨论了PSAN组成,各聚合物分子量对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共聚组成和分子量,PSAN可以作为PC和PMMA共混物的增容剂,并可以通过仅改变PSAN在共混物中的比例来改善体系的相容性,直至得到完全均相的三元共混物.  相似文献   

3.
LLDPE/EAA共混体系结晶行为及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DMA、DSC、偏光显微镜(PLM)、WAX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共混体系的研究表明,LLDPE与EAA的非晶相可部分相容,结晶相不能形成共晶;共混物结晶时,两组分相互影响,LLDPE的结晶速度高于EAA,两者结晶没有进入对方晶胞中.还发现LLDPE与EAA力学性能上相容.低含量EAA共混体系显示出较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DMA和TEM系统研究了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物(PBD-b-PMMA)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问题。结果表明:PVC/PBD-b-PMMA共混体系具有部分相溶性。相容的程度与共混体系的组成、组分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共聚物中PBD和PMMA嵌段的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制样过程对聚β-羟基丁酸酯(PHB)/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DSC、SAXS、POM等实验结果表明,PHB/PVAc共混物经溶液成膜后处于分相的状态,PVAc对PHB的结晶能力影响不大,而经熔融处理后,PHB/PVAc共混物则处于相容的均相状态,随PVAc在共混物中含量的增加,PHB的冷结晶温度升高,球晶增长速率下降,织态结构变得不规整。当PVAc的含量高于80%时,PHB失去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烯烃高分子共混物的初始相形态及相间界面张力的改变对退火热处理条件下共混物分散相尺寸分布梯度形态形成速度的影响.通过控制共混物共混过程中Brabender转子的转速来控制共混物所受的剪切力大小,可达到控制共混物初始相形态的目的.通过SEM电镜观察相形态,并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仪得到分散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转子转速越大,即共混物所受的剪切力越大,分散相初始粒径越小,且分散也越均匀.初始粒径较小的样品退火后形成梯度的速度相对较快.选用体系聚丙烯(PP)/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乙烯(PE)/EVAc及改变EVAc中的醋酸乙烯酯(VAc)含量与PE共混对比研究了不同相界面张力对梯度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体系退火热处理后均可形成梯度相形态,且相间界面张力越大.高分子共混物中梯度相形态形成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7.
为了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后对聚酰胺的相容作用,本文研究了聚酰胺1010(PA1010)/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PE-g-MAH)共混物在不同MAH接枝量下的结晶性与力学性能。研究表明,MAH的存在导致PE-g-MAH-co-PA1010共聚物的形成,而该共聚物在标题共混物中起着相容剂的作用。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变化显示了共混组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溶性。在一定的MAH含量内,标题共混物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马宇  王军佐 《应用化学》1996,13(5):25-28
用WAXD、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热致液晶/PEEK/嵌段共聚物三元共混体系形态、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的加入,使体系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较好的界面粘接,共混物的强度、模量有一定的提高,对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当热致液晶含量高时,基材与液晶两相间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即“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DSC、DMA、TEM和XPS对[PSF-PDMS-PHS]n/PSF共混物的相容性及表面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DMS在共混物表面的富集与PSF均聚物和[PSF-PDMS-PHS]n中硬段的相容性有关;PDMS在相容的共混物体系表面的富集与对应的多嵌段共聚物组成基本相近;不相容共混物体系表面PDMS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当共混物本体中有机硅含量从1%增至5%,表面层PDMS的含量迅速增加,可达到嵌段共聚物中PDMS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用DSC和WAXD方法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丙烯辛烯-1)(HDPE/EPO)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共混物的DSC曲线皆呈单峰,表明共混体系形成了共晶。晶胞参数a及结晶度随共混物组成而变,进一步证明HDPE/E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PET/PEN共混物的相容性与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用1H-NMR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2,6-萘甲酸乙二酯(PEN)、PET/PEN共聚物的共混物酯交换反应的研究,测得了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诱导期.根据酯交换反应程度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诱导期探讨了酯交换反应与相容性的关系,认为PET与PEN的相容导致或增强了酯交换反应,即相容性是酯交换的必要条件;同时酯交换的发生又促进了PET与PEN的相容.酯交换和相容是聚酯共混物熔融时相互关联的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PPEKK/PEI共混物的相容性及拉伸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相容体系 ,聚芳醚酮与聚醚酰亚胺 (PEI)共混物体系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1~ 4] .由于现在已商品化的聚芳醚酮基本上都是半结晶型聚合物 ,所以有有关无定型聚芳醚酮与聚醚酰亚胺共混物的研究鲜见报道 .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酮酮 (PPEKK)是一种新型耐高温聚合物 ,相比于已经商品化的各种聚芳醚酮 ,PPEKK除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外 ,它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PPEKK耐热性突出 ,玻璃化转变温度 (Tg)为 2 4 5℃左右 ,远高于各种商品化的聚芳醚酮 ;PPEKK为无定型聚合物 ,易溶于多种有机极性溶剂 ,大大的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废弃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世界各国竞相研制开发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其中,有关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的研究尤其活跃.然而,由于商品价格较高,材料本身抗冲击性能较差、加工窗口较窄等限制...  相似文献   

14.
聚(L-丙交酯)/聚(DL-丙交酯)的结晶性能及相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 丙交酯 ) 聚 (DL 丙交酯 )共混物 (PLLA PDLLA)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3 2mm的棒材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相溶性 .结果表明 ,PLLA组分在共溶液沉淀过程中可生成结晶 ,共混物中PDLLA含量直到 30 %时 ,PLLA组分的结晶熔融温度和结晶度与纯PLLA相同 ,但PDLLA含量为 5 0 %时 ,PLLA组分的结晶熔融温度和结晶度明显下降 .由于加工成型条件的不一致性 ,共混物棒材中的PLLA组分的结晶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呈较大的分散性 .共混物从熔体降温 ,在其后的升温DSC扫描中出现分别相应于PDLLA和PLLA的玻璃化转变 ,表明PDLLA与未结晶的PLLA形成的非晶相是不相溶的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MMA MAA))与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PPSQ)的共混物经原位聚合法制成.用光学透明法、荧光光谱、DSC等技术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转变.结果表明,当PPSQ含量较小时,由于PPSQ与P(MMA MAA)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该共混体系在一定配比下相容,且低分子量PPSQ与P(MMA MAA)间的相容性较好.当PPSQ的含量≤1%时,PPSQ的加入对该共混物的Tg影响不大,但其Tf随PPSQ含量增加而增大.此外,还测试了P(MMA MAA)/PPSQ原位共混物的硬度及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二氧化碳活化并与环氧丙烷共聚而成的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是一类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高分子弹性体。研究它与其它高聚物的混容性及混容机制对于开拓这一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和不同链长酯基的聚苯醚羧酸酯[E(x)-CyPPO][3],探索了PPC与各聚苯醚狡酸醋的混容性,讨论了聚苯醚梭酸酷的取代度及侧基链长对PPC/E(x)-CyPPO共混体系混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环氧乙烷/脂肪族聚碳酸酯共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差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和新型聚合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共混热行为和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熔点下降方法给出 PEO/PPC 混合体系在320K 下相互作用参数为-0.46,FTIR 谱表明 PPC 大分子链和 PEO 大分子链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EO/PPC 共混形态随 PPC 含量增加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The miscibility of poly (styrene-co-4-vinylphenyldimethylsilanol) (ST-VPDMS) and poly (n-butyl methacrylate) (PBMA) blen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SC and FT-IR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miscible blends were formed only for the copolymers containing 9–34 mol % 4-vinylphenyldimethylsilanol (VPDMS). The glass transition behavior of the miscible blends was analyzed by recently proposed equations in terms of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fitting parameters. The results of FT-IR study were found to be fully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miscibility window obtained from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in the carbonyl stretching vibration region of the miscible blends was obtained by curve-fitting method.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9.
嵌段高聚物、均聚物共混体系相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工作以光学显微镜、DSC、FT-IR为手段,研究了三嵌段高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SBS-48、SBS-30,SBS-28与聚乙烯基甲基醚共混体系的相容性。DSC结果表明,随SBS中PS含量的升高,体系相容性变好,PS段分子量增大,也有助于体系相容。FT-IR结果表明PVME中COCH_3在1100cm~(-1)附近呈现的双峰的相对强度对体系的相容性十分敏感,而由于苯环C—H振动产生的698cm~(-1)峰位却不象PS/PVME体系那样随相容性的改变而有显著的改变。总而言之,嵌段高聚物SBS/均聚物PVME共混体系中,体系的相容性依赖于嵌段高聚物在体系中的组份含量及嵌段高聚物中PS的重量百分含量,PS段分子量的大小对体系相容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DSC方法研究了羧化聚苯醚(CPPO)/磺化聚苯乙烯(SPS)、以及它们对应的碱金属离子(Li+、Na+、Cs+)中和的离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这一体系具有较宽的相容范围,金属离子的引入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变化,Li+和Cs+能促进相容性,而Na+则使相溶性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