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的氨基反应,制备出叶酸-壳聚糖偶联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该偶联物的化学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壳聚糖上叶酸的接枝量。通过溶血实验、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比较了壳聚糖、叶酸-壳聚糖对人体红细胞的影响。结论:成功制备出叶酸-壳聚糖偶联物;与壳聚糖相比,接枝叶酸的壳聚糖对血红细胞的形貌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用DSC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已内酯型聚氨酯在各种退火温度下的退火诱导吸热峰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对于软、硬段都会结晶的样品,其硬段退火诱导有序受软段热行为的牵制;而对于只有硬段结晶的样品,在较低温度退火时,其退火诱导有序和软段的存在无关,而在较高退火温度时,软段的分子运动会对硬段的有序排列产生影响,同时退火诱导有序的平衡,比其样品的硬段结晶过程快得多。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初步研究了聚已内酯型聚氨酯(PU—PCL)硬段本体结晶过程及其结晶动力学。提出 PU—PCL 的结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棒晶,第二阶段才形成球晶。  相似文献   
4.
5.
该文简述了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现代电子显微镜的新功能。针对生物纳米材料理化性能与功能应用的特殊性,结合研究实例,重点阐述运用电子显微结构表征与原位分析测试技术指导构建新颖纳米结构、揭示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并发挥功能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子显微技术在生物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大尺寸图像拼接、三维重构、动态原位实时成像)。  相似文献   
6.
用溴化钾-溴酸钾滴定法测定双键含量,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讨论了HEMA-NVP-St三元共聚体系在不同反应程度时共聚物组成的变化,以及在此三元共聚体系中引入均化剂后,少量均化剂对共聚体系组成均一性的影响。发现在HEMA-NVP-St三元共聚体系中加入均化剂,对共聚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影响不大,但对共聚物的组成均一性有较大影响。它的加入使三元共聚物中的链节比分布(即不同反应程度时,产物的累积平均组成)向较均一的方向发展。结合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等实验证据,从微观结构上探讨了约化剂的作用。阐明均化剂改善了反应体系的相容性,从而得到组成分布较为均一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一种在低成本下实现线阵CCD输出信号快速采集以及与PC通信的方法。讨论了线阵CCD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工作流程。采用VHDL语言编写了驱动程序,实现了CCD的正确工作。利用DSP实现了对下位CCD的控制,在控制程序中利用"乒乓原理"实现了线阵CCD的数据采集,并同时给PC快速上传数据。基于Visual C++6.0平台编写了PC机控制软件,实现了对硬件电路的控制和对CCD输出信号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8.
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微流控芯片应用的3种主要检测手段:质谱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光学检测器。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人们在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制出了多种微型化、集成化的芯片,而与微流控芯片配套的高灵敏度微型检测系统更是研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纳米材料使用的日益增多要求我们仔细评估其难以预料的毒性(细胞毒性、溶血毒性、血液毒性和免疫毒性)和生物学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研究旨在探索纳米材料与人的细胞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临床应用中,有些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常通过静脉注射、渗透、溶解和扩散等方式引入到血液组织中。血液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组织,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是一个复杂的体液,它包含超过3700种不同的蛋白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这些纳米材料将不可避免地会与丰富的血浆蛋白(或其他血液成分)发生某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然而,纳米材料和血浆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决定纳米材料的毒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纳米材料与血浆蛋白(或其他血液成分)在分子水平会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本文主要综述了典型的三类高分子纳米材料(包括聚阳离子,高分子胶束和药物(基因)/载体复合纳米粒子)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相关的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这些内容对体内使用的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和血液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字积分和单纯形调优法根据Alfrey-Goldfinger共聚方程微分式,从HEMA-NVP—St三元共聚高转化率体系的转化率一组成数据,直接求算了各单体的表观竞聚率,用求得的表观竞聚率计算的转化率一组成曲线,与实验值符合很好。讨论了单体部分互溶对表观竞聚率的影响。发现在此三元共聚体系中,引入少量的均化剂,可以明显改善St与其它单体的互溶程度,使相应的表观竞聚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