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用复合粒子表象理论对~(31)Si核进行研究计算,求出了~(31)Si核的能谱和波函数。能谱与壳模型能谱完全一致,波函数与壳模型波函数严格等价,因而有力地支持了复合粒子表象理论。  相似文献   

2.
廖继志 《中国物理 C》1986,10(4):486-489
在本文中,s.d.g IBM被用于计算44,46,48Ti核的能谱, 并与纯组态壳模型能谱和实验能谱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在束γ谱学技术、通过反应118Sn(32S,1p3n)研究了146Tb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基于实验测量结果, 建立了激发能达8.39MeV的146Tb核的能级纲图. 双奇核146Tb相对于双满闭壳146Gd核, 多一个质子和缺少一个中子, 它的低位激发态是二准粒子态, 更高的激发态是四准粒子态, 或二准粒子态与其偶偶核芯低位激发态的耦合. 利用经验壳模型对部分全顺排组态的激发能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原子核的α集团独立粒子模型出发,在平面波冲量近似下讨论了质子在12C,16O等轻核上引起的(p,pα)准自由散射。α集团的独立粒子波函数表示成谐振子波函数的叠加,其中的参数用拟合高能电子散射实验测定的核电荷密度分布的数据来确定。结果表明,用这样确定的波函数能给出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准自由散射的理论截面。  相似文献   

5.
拟合1014eV以下初级宇宙线核成份能谱的实验数据, 并将它们一直外推到发生拐折的能量. 按"刚度切割模型", 适当选择拐折能量, 使分成份能谱之和与总粒子谱相符, 来推论1014eV以上初级宇宙线成份. 所得能谱与相互作用模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π核光学位中的泡利修正项与密度矩阵密切相关. 本文分别用均匀费米气体模型、定域费米气体模型、修正的定域费米气体模型和壳模型谐振子波函数计算了O18的密度矩阵, 并由此研究了在Δ33共振区(π分子动能为50~300MeV的区域)二级π核光学位中的泡利修正项. 对四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使用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 在eikonal扭曲波冲量近似下, 对入射能量为100MeV的准弹性敲出反应12C(p, pα)8Be进行了计算. 理论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符合, 从而进一步地检验了独立α粒子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入射能量为69和56MeV时对P、D、T、3He和α五种轻粒子产物所测得的角分布、Ec.mc.m平面双微分截面等高图及在速度表象中的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 用有两个粒子发射源的运动源模型计算可较成功地拟合质子能谱, 所提取快速度和温度与已发现的系统化规律值相符. 将α、3He和D等组合粒子的测量能谱与结合模型(Coalescence model)的计算进行了比较, 这些产物的非平衡组分可满意地被结合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9.
在U(36/24)超对称模型下,讨论了s-d壳核30P,3031P,31Si的低激发能谱,所得结果表明,在轻核中有可能存在动力学超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假定了一个p→Δ0+的一核子模型,在平面波玻恩近似下,把Δ0波函数取为谐振子形式,计算了26Mg(p,π+27Mg 反应的微分截面.为了比较,在同样近似下,对 p→n+π+的一核子模型,也做了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机制给出的角分布,无论大小和形状都有明显的差别.对于Δ0波函数,我们还选取了高动量成分较大的 Eckart 形式,由计算结果看出,它比谐振子波函数有很明显的改进.这表明,(p,π+)反应对束缚态波函数的高动量成分很敏感.  相似文献   

11.
我们测量了31.2MeV的α粒子对10,11B的散射角分布,结果表明在10B核上有反常现象;在11B则无反常现象。我们采用了光学模型加雷奇极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p壳核,诸如α+16O,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很好符合,而对于α+10B则不成功。采用双v次幂光学模型分析时,对于α+16O的符合程度稍次于前者的结果;对于α+10B仅能定性符合。众所周知,上述模型对于α+40Ca的分析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是十分好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s-1d壳核与1p壳核的大角反常散射的机制不同;同时也表明1p壳核的反常散射机制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梯形近似和弱耦合条件下求解了(0—3/2)电磁束缚系统的Bethe-Salpeter方程, 给出了精确到0(α)量级的相对论协变的近似B-S波函数, 进而利用此波函数和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微扰展开理论, 计算了Ω+p→(π+Ω)+n过程中(π+Ω)原子的最大产生截面. 其结果为σmax≈4×10-37cm2.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线性响应理论,在唯粒子表象中导出了考虑对相互作用的粘滞系数的微观计算公式。以?36U裂变为例,用尼尔逊(N?lsson)单粒子能级和波函数讨论了对相互作用对粘滞?量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由单粒子格林函数导出的本征方程, 严格顾及G矩阵的偏离能壳性, 得到的39Ca单空穴谱和41Ca单粒子谱与实验值符合颇好, 其中41Ca的单粒子谱较以往的RBHF结果有明显改进. 取含有能移的等效谐振子表象作为初始近似, 计算了单粒位阱uαβ=Mαββ)(Mαβ(ω)表示质量算符)的本征解, 亦得到颇好结果. 此外, 本文还考查了G矩阵中泡利算符的选取及谐振子能量零点的选取对能谱的影响. 比较Reid软心势与Paris势的计算结果表明Paris势是一个较好的核力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能量为165MeV的32S束流,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118Sn(32S, 1p4n), 布居了145Tb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首次建立了145Tb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根据邻近N=80同中子素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用弱耦合模型对145Tb的低位能级结构进行了解释. 本工作在多粒子壳模型组态基础上对145Tb的更高激发态进行了深入讨论. 为了使实验能级的组态指定更为直接方便, 采用了参数无关的半经验壳模型计算. 其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球形核多准粒子的激发特性.  相似文献   

16.
α粒子模型下的π--12C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在Glauber理论下,计算了共振区内一系列能量(Tπ=-120、150、180、220、260MeV)下的π--12C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理论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在截面对于波函数敏感的低能区域,本文结果比前人同类结果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推转壳模型下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奇奇核194Tl与奇-A193,195Tl中全同带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j闯入轨道的堵塞效应在全同带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文中对单粒子轨道占有几率和各推转单粒子能级上的粒子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8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带、单声子γ振动带和一个二准粒子带分别得到了确认和扩展, 同时识别了一个新的边带, 初步认定为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08Ru核具有三轴形变,其形变参量为β2~0.29, γ=-22°.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08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二准粒子带的组态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测量了69.5MeV 12C轰击12C,27Al,natCa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 用快粒子激子模型理论计算了包含平衡和前平衡出射的α粒子成份. 在这三个反应中它们构成α产额的绝大部分, 其中前平衡发射的α粒子估计分别占11%、14%、16%. 尚有一部分来自其它反应机制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用反射不对称壳模型描述了奇A核221,223Ra的低激发态能谱, 计算结果非常好地再现了221,223Ra基态的自旋、宇称以及具有相反宇称的基态宇称二重带. 基态宇称二重带的存在表明221,223Ra的基态确实具有反射不对称形状, 即八极形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