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 苏糖酸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可使金属离子易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和利用[1]。本文以L 苏糖酸与Cu2(OH)2CO3·xH2O反应后的溶液浓缩加无水甲醇制得水合物Cu(C4H6O5)·0 5H2O(经HPLC分析,纯度>99 9%),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IR光谱、TD DTG和量热法进行了表征。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仪器L 抗坏血酸(Vc)、B.R.(东北制药总厂);H2O2、CaCO3、H2C2O4和Cu2(OH)2CO3·xH2O均为A.R.(西安化学试剂厂);2400型元素分析仪(PE公司);Cu2+含量用Na2S2O3滴定法测定;TG 7型热重分析仪(PE公司);BRUKEREQUINOX 5…  相似文献   

2.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初级碘化反应阶段,在一定酸度的条件下催化进行,是一个与碘浓度无关的二级反应[1]。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丙酮碘化反应在不同的离子强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在小于2·1mol·dm-3的范围内,呈正盐效应。1实验部分1·1仪器和试剂UV-7502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级恒温槽(±0·1°C);容量瓶(50mL);移液管(5mL,10mL)。1·9980mol/dm-3丙酮溶液;0·9975mol/dm-3HC l溶液;0·009982mol/dm-3碘溶液;KC l,分析纯。1·2实验原理和方法丙酮初级碘化反应式为[2]CH3 CO CH3+I2H+CH2I OC CH…  相似文献   

3.
A three-dimensional Cu2+ supramolecular complex [Na2Cu(BTA)2(H2O)8]·H2O 1 (H2BTA = bistetrazolylamin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CuSO4·5H2O and H2BTA under stirr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1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1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space group P1,with a = 7.0518(2),b = 12.2692(2),c = 13.8583(3) ,α = 115.7260(10),β = 93.2440(10),γ = 98.3610(10)o,Mr = 573.90,V = 1059.01(4) 3,Z = 2,Dc = 1.800 g·cm-3,μ(MoKα) = 1.155 mm-1,F(000) = 586.0,S = 1.074,the final R = 0.0273 and wR = 0.0744 for 433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Ⅰ > 2σ(Ⅰ). The Cu2+ ion is five-coordinated with a N4O1 donor set with τ = 0.153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Addison et al. And the Na+ ions form an infinite main chain through bridging O atoms from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In 1,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is formed by O-H···O,O-H···N,N-H···O and N-H···N hydrogen bonds.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法测定铁基非晶合金中硼元素时,因合金试样难溶性及硼的某些特性,存在试样分解难的问题。利用H2O2强氧化性及硼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了用H2O2(30%)与HCl(密度约1.19g/mL)分解试样,试样溶解完全。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硼质量分数大于0.5%的铁基非晶合金中的硼,测定结果与ICP-AES法测定结果相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n=10)。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持续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受到极大关注.在众多光催化材料中,p型半导体氧化亚铜(Cu2O)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见光光电分解水材料之一.理论上,它的光能转换为氢能的效率可达到18.7%.然而,目前所报道的Cu2O光转换效率远远低于此值;同时,纯Cu2O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差.研究表明,Cu2O与其它半导体复合可以增强其光电转换效率和提高稳定性.如Cu2O和能带匹配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复合后,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都有较大提高.但目前所报道的Cu2O/g-C3N4复合物几乎都是粉末状催化剂,不便于回收和重复使用.本文首先采用电化学方法在FTO导电玻璃上沉积Cu2O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g-C3N4纳米颗粒材料,然后采用电化学法在Cu2O薄膜表面沉积一层g-C3N4纳米颗粒,得到了Cu2O/g-C3N4异质结膜.分别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光电化学分解水实验分析了Cu2O/g-C3N4异质结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光吸收性能及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XRD和HRTEM表征显示,本文成功合成了Cu2O/g-C3N4异质结材料,SEM图表明g-C3N4纳米颗粒在Cu2O表面分布均匀,大小均一.可见光光电化学分解水结果显示,异质结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比纯的Cu2O和g-C3N4薄膜材料有极大提高.当在Cu2O表面沉积g-C3N4的时间为15 s时,得到样品Cu2O/g-C3N4-15异质结膜,其在–0.4 V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光电流密度达到了–1.38 mA/cm2,分别是纯Cu2O和g-C3N4薄膜材料的19.7和6.3倍.产氢速率也达到了0.48 mL h–1 cm–2,且产氢和产氧的速率之比约为2,说明此异质结材料在可见光作用下能全分解水.经过三次循环实验,光电化学分解水的效率仅降低10.8%,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根据UV-Vis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对比,Cu2O/g-C3N4-15的光电性能最好,但其光吸收性能并不是最好,说明光电化学性能与光吸收不是成正比关系,主要是由于Cu2O和g-C3N4两个半导体相互起到了协同作用.机理分析表明,Cu2O/g-C3N4异质结薄膜在光照下,由于两者能带匹配,Cu2O的光生电子从其导带转移到g-C3N4的导带上,g-C3N4价带上的空隙转移到Cu2O的价带上,从而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隙的复合,提高了其光催化性能.由于g-C3N4的导带位置高于H2O(或H+)还原为H2的电势,Cu2O的价带位置低于H2O(或OH–)还原为O2的电势,所以在外加–0.4 V偏压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Cu2O/g-C3N4能全分解水,光生载流子越多,光电化学分解水的速率越大.综上所述,在Cu2O薄膜上沉积g-C3N4后得到的异质结薄膜具有高效的光能转换为氢能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NH4)6[MnMo9O32]·8H2O为前体原料,与CuCl2及吡啶反应得到了2个Waugh型钼酸盐[Cu(H2O)4]3MnMo9O32·6H2O(1)和[Cu(H2O)4][Cu(C5H5N)(H2O)2]2(C5H5N)MnMo9O32·4H2O(2),并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固体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化合物1的磁性质。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2;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化合物1中Cu2+与[MnMo9O32]6-连接形成了三维二重穿插的α-Po拓扑结构。化合物2中单核铜"Cu(H2O)4"和双核铜建筑块"[Cu2(C5H5N)2(H2O)4]"作为桥连接阴离子[MnMo9O32]6-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其中化合物2是首例有机配体参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的Waugh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Zn3(OH)2V2O7·2H2O的微米花结构,其分子式可表达为Zn3-3xM3x(OH)2V2O7·2H2O(其中M=Cu,Co,Ni,Mn;0.001≤x≤0.20)。应用XRD、SEM、TEM、UV-Vis DRS、EDX和BET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显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产物仍保持Zn3(OH)2V2O7·2H2O的六方晶体结构,微米花由主晶面为(0001)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带边吸收红移,其中以Cu的掺杂产物Zn3-3xCu3x(OH)2V2O7·2H2O最为明显,带边吸收扩展到可见光区。首次对Zn3(OH)2V2O7·2H2O及其不同金属离子掺杂产物Zn3-3xM3x(OH)2V2O7·2H2O进行了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产物相比掺0.1at%Cu的Zn2.997Cu0.003(OH)2V2O7·2H2O对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对掺杂离子种类、掺杂离子浓度对产物可见光催化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十二烷基二硫代-4-苯基-1,3,4-噻二唑-5-硫酮(DPTT),用元素分析、IR1、H NMR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动态旋转挂片法考察了DPTT和苯并三唑(BTA)复配时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单一DPTT在浓度为3.0 mg/L时缓蚀效果最佳;DPTT与BTA复配使用时显示出较好的协同效应,1.0 mg/L DPTT和1.0 mg/L BTA复配时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锯齿链状的有机-无机杂化杂多钨酸盐[Cu(en)2(H2O)]{[Cu(en)2(H2O)][Cu(en)2](α-SiW12O40)}(OH)2·H2O(记作1;en=1,2-乙二胺);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格参数为:a=1.297 6(6)nm,b=1.473 5(7)nm,c=1.909 9(9)nm,α=86.736(8)°,β=88.833(8)°,γ=74.840(8)°,V=3.519(3)nm3,Z=2.就分子结构而言,化合物1由一个常见的Keggin型多阴离子[α-SiW12O40]4-、两个不同的铜配位阳离子[Cu(en)2(H2O)]2+和[Cu(en)2]2+、一个游离的铜配位阳离子[Cu(en)2(H2O)]2+、两个氢氧根离子和一个结晶水组成;相邻的[α-SiW12O40]4-多阴离子通过两个配位阳离子[Cu(en)2)]2+相连,形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多钒氧酸盐[NH3(CH2)4NH3][H2pip]2[V10O28].6H2O(1,pip=哌嗪),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1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229 85(10)nm,b=1.075 10(9)nm,c=1.496 71(12)nm,β=93.947 0(10)°,V=1.974 3(3)nm3,Z=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是由[V10O28]6-阴离子簇、质子化的1,4-丁二胺和哌嗪阳离子以及结晶水构成。有机阳离子和结晶水通过O-H…O和N-H…O氢键相互作用将阴离子连接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SOD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2个三元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sly)(DPPZ)]·2H2O(1)和[Cu(Gly-gly)(TATP)]·2H2O(2)(Gly-gly=甘氨酰甘氨酸,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照还原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Cu(Gly-gly)(Phen)]·3H2O(3)(Phen=1,10-邻菲咯啉)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8 × 107,1.11×107和1.20×107L/mol·S.  相似文献   

12.
江岚  段昌平 《化学教育》2015,36(9):70-71
对H2O2与铜反应的条件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H2O2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铜,铜在加热时能催化H2O2分解,铜离子(Cu2+)在酸性条件并且加热的情况下能催化H2O2分解.  相似文献   

1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试样用V(乙腈)∶V(H2O)=1∶1溶液,提取,高速离心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定性定量分析。流动相为V(乙腈)∶V(H2O)=80∶20混合溶液。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定性离子对为127.2/85.2和127.2/68.2;定量离子对为127.2/85.2。在添加了0.5~10.0 mg/kg的三聚氰胺标准品时的回收率为92.6%~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2.0%;检出限为0.2 mg/kg。  相似文献   

14.
在非离子型微乳液(OP/n-C5H11OH/n-C7H16/H2O)存在下,Cu2+与硫氰酸盐形成络阴离子[Cu(SCN)4]2-,在pH 3.6乙酸盐缓冲溶液中,该络阴离子再与乙基紫(EV)形成吸附型离子络合物,该络合物的组成为[Cu(SCN)4]2-:EV=1:2,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60为1.08×l05L.mol-1.cm-1,Cu2+含量在1.7~18.0μg/5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5μg/50 mL,用该方法测定了钢中的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5.
TATP-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  林庆斌  乐学义 《化学通报》2007,70(6):450-455
合成了三种新的配合物[Cu(TATP)(L-Val)(H2O)]ClO4.0.5H2O(1)、[Cu(TATP)(L-Ser)(H2O)]ClO4(2)、[Cu(TATP)(L-Arg)(H2O)]2ClO4.0.5H2O(3)(TATP=1,4,8,9-四氮三联苯,L-Val=L-缬氨酸,L-Ser=L-丝氨酸,L-Arg=L-精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率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用改进的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了上述配合物以及配合物[Cu(TATP)(L-Tyr)(H2O)]ClO4.H2O(4)(L-Tyr=L-酪氨酸)对O2-.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在0.2~0.9μmol.L-1浓度范围内抑制率达到50%以上,活性大小按1>3>2>4排列。  相似文献   

16.
Schiff碱有机配合物有抗肿瘤活性[1]。牛磺酸是名贵中药“牛黄”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2],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3]。合成了[Cu(C12H8N2)(NC2H6SO3)(CH3CO2)]·2H2O[4],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量化计算。1 实验部分牛磺酸(生化试剂);Cu(Ac)2·H2O、KOH、CH3OH均为分析纯;美国产NICOLET360FT IR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德国NETZSCH公司的TG209热重分析仪和德国布鲁克公司的VECTOR22红外光谱仪,空气气氛,样品用量7 27mg,升温速度10℃/min。牛磺酸缩 2 噻吩甲醛席夫碱…  相似文献   

17.
Cu/V2O5-TiO2的光催化丙烯和二氧化碳合成MAA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长松  钟顺和  肖秀芬 《分子催化》2005,19(3):161-166,i001
用IR、TPD、UV-Vis和微型光反应器技术研究了CO2和C3H6在Cu/V2O5-TiO2表面上的吸附特性和光催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u/V2O5-TiO2催化剂表面存在金属位Cu、Lewis酸位V^5 和Ti^4 以及Lewis碱位V-O-Ti的桥氧和V=O的端氧三类活性中心;在金属位Cu和Lewis酸位Ti^4 (或V^5 )协同作用下.CO2形成活性较高的卧式吸附态Cu-(CO)-O→Ti^4 (或V^5 ).C3H6的β-H和β-C分别吸附在Lewis碱位V=O与金属位Cu上形成Cu-C(CH2CH3)-H→O=V吸附态;Cu/V2O5-TiO2催化剂的吸光阈值红移和光吸收量的提高均有利于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担载10%V2O5的光催化剂催化活性优于其它含量的催化剂,其光量子效率达到15.1%;C3H6转化率为5.5%,MAA选择性超过95%.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光促表面催化合成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4-甲基-2,6-二甲酰基苯酚和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为原料合成了能同时识别Cu2+和水合肼的螺吡喃双功能探针L,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FT-IR和 H RMS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和质谱研究了探针L在pH=7.40的Trus-HCl-乙醇溶液(1∶1, V/V)中与19种金属离子、18种阴离子及9种胺类化合物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在pH=7.40的Trus-HCl-乙醇溶液(1∶1, V/V)中,相对于其它干扰离子,L对Cu2+和水合肼具有特异选择性和专一性,制成试纸能够实现肉眼识别检测含μmol/L Cu2+的水样。尤为重要的是,制备的含L的TLC板能实现在紫外灯下对液体和气体水合肼的肉眼识别。将L应用于水样和药物中Cu2+或水合肼测定的回收率在83.5%~1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4%,说明L适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药物分析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有机硼化合物进行质谱分析,考察不同种类仪器对样品分析的影响,确定使用电喷雾质谱仪效果最好。进一步考察了流动相、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离子化试剂及其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发现:样品浓度为1×10-4mol/L,使用V(甲醇):V(H2O)=1:1的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正离子检测,0.1mol/LNa 为离子化试剂条件下可得到满意的谱图。  相似文献   

20.
在25℃,I=0.10 mol/L KNO3的实验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吲哚-3-乙酸(IAA)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质子化常数,讨论了有机溶剂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溶剂甲醇含量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呈线性关系.确定了二元体系M(Ⅱ)-IAA(M=Fe、Co、Ni、Cu、Zn和Cd)在甲醇含量为50%(V/V)的混合溶剂中主要存在的配合物物种,并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数据的处理运用计算机程序Hyperquad、Glee和Hyss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