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3La2(BO3)3:Sm3+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掺Sm^3 的Na3La2(BO3)2[Na3(La1-xSmx)2(BO3)3]发光,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分析表明它们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Amm2,测量了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观察到在599nm,645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并研究了发光强度与Sm^3 离子浓度(x)的关系,确定了Sm^3 离子在Na3La2(BO3)3基质中发光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2.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3La(BO3)3∶Tb3 发光材料。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研究了Ba3La(BO3)3∶Tb3 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与Tb3 浓度的关系。确定了Ba3La(BO3)3基质中Tb3 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探讨了助熔剂LiCO、敏化剂Ce3 、Bi3 的加入对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及差热分析法研究了两系统的相平衡。确定了RbH_2(IO_3)_3的结构(三斜晶系,点阵常数:a=8.338,b=8.244,c=8.254,α=60.66°,β=85.58°,γ=66.01°,z=2)。密度D_m=4.61g/cm~3。CsIO_3-HIO_3系中有两个化合物:CsH(IO_3)_2(为质子导体)和3CsIO_3·17HIO_2。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3Tb(BO3)3和Ba3Tb(BO3)3:Ce3+两种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Ba3Tb(BO3)2材料呈多峰发射,发射峰位于439,493,547,589和629 nm,分别对应Tb3+的5D3→7F4和5D4→7F1=6,5,4,3跃迁发射,主峰为547 nm;监测547 nm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由4f75d1宽带吸收(200-330 nm)和4f4f电子吸收(330-400 nm)组成,主峰为380 nm.以Ce3+激活Ba3Tb(BO3)3,所得Ba3Tb(BO3)3:Ce3+与Ba3Tb(BO3),材料的发射光谱分布相同,但发射强度明显增强,说明Ce3+对Tb3+产生了很好的敏化作用;监测547 nm最强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为宽带,主峰位于360 nm.改变H3BO3量,Ba3Tb(BO3)3:Ce3+材料的发射强度随之变化,当H3BO3过量15 wt%时,发射强度最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Ba3Tb(BO3)3:Ce3+是一种很好的适于UV-LED管芯激发的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5.
用Newman叠加模型研究了KZnF_3:Cr~(3 )四角对称基态的零场分裂,证实了Zn~(2 )空位和畸变的存在;并指出,空位对晶场的贡献不可忽略。计算得到:KZnF_3:cr~(3 )晶体[0,01]方向的一个F~-配体向Cr~(3 )移动Δ(KZnF_3)=0.0029-0.0043nm。还研究了KMgF_3:Cr~(3 )四角对称的零场分裂,证实实验测得的零场分裂常数D=-0.2167±0.0004cm~(-1),是由于O~(2-)取代了Cr~(3 )最近邻处的一个F~-,形成的CrOF_3基团所产生的;并指出:与Cr~(3 )-O~(2-)轴相垂直的平面上的四个F~-配体,必须向Cr~(3 )-O~(2-)轴收缩δ,零场分裂常数的计算值才能与实验值一致。同时,Cr~(3 )和O~(2-)要相向移动,而Cr~(3 )移动的距离Δ比O~(2-)移动的距离Δ大。  相似文献   

6.
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3La(BO3)3∶Tb3 光致发光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衍射分析仪测定了样品的晶粒形貌及粒径大小分布,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Ca3La(BO3)3∶Tb3 的光致发光特性。确定了在Ca3La(BO3)3基质中Tb3 离子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及其自身浓度猝灭机理;探讨了助熔剂L i2CO3、敏化剂Ce3 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B3LYP/6-311++G(3df)理论水平,对二元叠氮化合物Al(N3)3和P(N3)3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获得其稳定分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以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P(N3)3分子中的磷原子拥有一对孤对电子,给予临近氮原子(Nα)上的孤对电子较大斥力,从而使其表现出三角锥形结构特征,而Al(N3)3表现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特征。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Al–Nα和P–Nα键本质上均属于共价键。与叠氮自由基相比较而言,Al(N3)3和P(N3)3的每个叠氮基内部的总成键度显著增大,从而导致N3基的振动频率发生明显蓝移。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和叠氮自由基键离解能的计算结果均表明Al(N3)3比P(N3)3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EuAl3(BO3)4晶体和Dy3+:EuAl3(BO3)4晶体,并且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EuAl3(BO3)4晶体具有强的红光发射.在Dy3+掺杂的EuAl3(BO3)4晶体中,Dy3+对Eu3+的荧光有很强的敏化作用,提出了敏化作用的机制是能量的共振传递.Dy3+敏化作用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2,高于0.2时,由于Dy3+的浓度焠灭效应,DyxEu1-xAl3(BO3)4晶体中Eu3+的613 nm发射峰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Yb~(3+)和Gd~(3+)共掺杂的Y_2O_3、Lu_2O_3荧光粉,并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和温度敏感特性。在980 nm激光激发下,样品辐射出明亮的绿光、红光和弱的紫外光。并讨论了紫外区Er~(3+)→Gd~(3+)的能量传递。利用荧光强度比方法研究了基于Er~(3+)的~2H_(11/2)和~4S_(3/2)两个热耦合能级在313~573 K范围内的光学温度传感特性,当Gd~(3+)离子掺杂浓度为10%时,样品的灵敏度最大为0.005 91 K~(-1)。  相似文献   

10.
在B3LYP/6-311++G(3df)理论水平,对二元叠氮化合物Al(N3)3和P(N3)3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获得其稳定分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以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P(N3)3分子中的磷原子拥有一对孤对电子,给予临近氮原子(Nα)上的孤对电子较大斥力,从而使其表现出三角锥形结构特征,而Al(N3)3表现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特征.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Al-Nα和P-Nα键本质上均属于共价键.与叠氮自由基相比较而言,Al(N3)3和P(N3)3的每个叠氮基内部的总成键度显著增大,从而导致N3基的振动频率发生明显蓝移.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和叠氮自由基键离解能的计算结果均表明Al(N3)3比P(N3)3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X射线粉末法测定了Li_2K(IO_3)_3与Li_2NH_4(IO_3)_3的晶体结构和原子参数。发现Li_3K(IO_3)_3,Li_2NH_4(IO_3)_3与Li_2Rb(IO_3)_3同晶型,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α,每个单胞含有四个化合式量。室温的点阵常数分别为α=11.198A,b=11.046A,c=8.254A,β=111.53°,及α=11.327A,b=11.078A,c=8.341A,β=111.87°。讨论了二元化合物的形成与离子半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氟化物中Yb3+对Ho3+, Tm3+的直接敏化上转换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掺杂(Yb^3 /Ho^3 )和多掺杂(Ho^3 /Yb^3 /Tm^3 )方式,研究了氟化物中Yb^3 对Ho^3 ,Tm^3 的直接敏化上转换作用,并对它们在980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光谱特性进行了比较,对它们的上转换机理作了详细的讨论分析。观测到两处很强的上转换发光,分别是Yb^3 /Ho^3 共掺杂体系中^5F4^5S2(Ho^3 )→^5Is(Ho^3 )的荧光跃迁和Ho^3 /Yb^3 /Tm^3 共掺杂体系中^3H4(Tm^3 )→H6(Tm^3 )的荧光跃迁。还发现由于添加了Tm^3 ,减弱了Yb^3 /Ho^3 共掺杂体系中Ho^3 在可见光范围的上转换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3.
(LaO)_3BO_3基质中Tb~(3+)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54nm紫外光 (UV)激发下 ,研究了 (La O) 3 BO3 基质中 Tb3 + 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寿命与Tb3 +浓度的关系 ,并探讨了 Tb3 +的 5D3 → 7F4 跃迁发射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在阴极射线 (CR)激发下 ,研究了 (L a O) 3 BO3 :Tb3 + 的发光强度与 Tb3 + 浓度、加速电压及电流密度的关系。发现在 UV或 CR两种激发条件下 ,试样均能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有望成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过程与进一步热处理的方法合成了六方相GdInO_3∶Yb~(3+)/Ho~(3+)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对晶体结构和相纯度进行了检测,结构精修结果表明,获得的样品为纯的六方相GdInO_3∶Yb~(3+)/Ho~(3+)荧光粉。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观察到Ho~(3+)离子的539 nm绿光发射(~5S_2/~5F_4→~5I_8)和665 nm红光发射(~5F_5→~5I_8)。此外,还发现通过改变Ho~(3+)浓度得到了从绿光到黄光的可调发光特性。可调发光是由交叉弛豫(~5F_4/~5S_2+~5I_7→~5F_5+~5I_6)过程引起的。GdInO_3∶Yb~(3+)/Ho~(3+)是一种很好的上转换材料,可用于照明和显示领域。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的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α-Ba_3Y(BO_3)_3∶Dy~(3+)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L)和寿命衰减曲线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包含黄(577 nm)、蓝(488 nm)两个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电子跃迁~4F_(9/2)→~6H_(1 3/2)和~4F_(9/2)→~6H_(1 5/2)。最佳合成温度为1 100℃,该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具有纯相、最大结晶度和最大发光强度。研究了荧光粉的浓度猝灭效应,猝灭机理主要是dipole-dipole interaction,同时exchange interaction无法忽略,临界摩尔分数为0.07。样品的寿命衰减曲线为二次指数型,这与Ba_3Y(BO_3)_3特有的晶格结构有直接关系。α-Ba_3Y(BO_3)_3∶Dy~(3+)荧光粉有应用于荧光转换型白光LED照明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含新结构单元钴化合物:Co3(bdt)3(PBu3)3(Ⅰ),Co3(tdt)3(PBu3)3(Ⅱ),[Co3(bdt)3(PPh3)3][CoBr3(dmf)](Ⅲ)和[Co3(edt)3(PEtB)3]2[Co2Cl4(Et2SO2)2](Ⅳ)(bdt=1,2-S2C6H42-,tdt=4-Me-1,2-S2C6H32-,edt=SCH2CH2S2-)的磁极矩和1H NMR等研究表明:它们均具顺磁性,钴原子之间存在着反铁磁偶合作用,同时还讨论了它们的磁学性质和分子结构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_3P_4O_(13):Ce~(3+),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分析该荧光粉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Sr_3P_4O_(13):Ce~(3+)的发射光谱和Sr_3P_4O_(13):Tb~(3+)的激发光谱在300~400 nm有重叠;在近紫外光(290 nm)激发下,该荧光粉发射出Ce~(3+)的蓝光(300~420 nm)和Tb~(3+)的黄绿光(480~500 nm和530~560 nm);当Ce~(3+)的摩尔分数为0.08,Tb~(3+)的摩尔分数从0.01增大到0.09时,Ce~(3+)的4f→5d电子跃迁将能量传递至Tb~(3+)的~5D_3能级和~5D_4能级,Ce~(3+)的发光强度逐渐降低,Tb~(3+)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Sr_3P_4O_(13)基质中存在Ce~(3+)→Tb~(3+)的能量传递;当掺杂Tb~(3+)的摩尔分数为0.09时,能量传递效率可高达86.46%;样品Sr_(2.61)P_4O_(13):0.24Ce~(3+),0.15Tb~(3+)的色坐标在绿光区域,因此Ce~(3+)和Tb~(3+)共掺杂的Sr_3P_4O_(13)荧光粉可作为绿色荧光材料应用于白色发光二极管。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了在紫外(uv)和阴极射线(cr)激发下,共掺杂Pr~(3 )和/或Tb~(3 )的Y_2O_2S:Eu磷光体发光强度的提高。Pr~(3 )或Tb~(3 )的适当浓度为10~(-4)~10~(-3)原子%,在加速电压为10KV,电流密度为1μA/cm~2的激发条件下,亮度提高超过50%。在254nm光激发下仅提高10%。未掺杂Pr~(3 )或Tb~(3 )的Y_2O_2S:Eu~(3 )的阴极射线发光强度随束电压的增加而饱和,共掺杂了Pr~(3 )或Tb~(3 )的Y_2O_2S:Eu的阴极射线发光强度随束电压的升高而线性增加。对束电压依赖关系的这个差别可用下列假设来解释:Pr~(3 )或Tb~(3 )有效地俘获载流子,以致抑制了在能量漏损处载流子的消失效应,这种效应是引起发光强度饱和的原因。本文还讨论了用紫外激发敏化Eu~(3 )的电荷转移态而产生载流子的作用,这种作用可由Y_2O_2S:Eu陶瓷的光电导激发光谱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文献[1]报道了在 LiIO3-HIO3 体系中存在一个新的化合物2LiIO3·HIO3(Li_(2/3_H_(1/3)IO_3).它与a-LiIO3晶格常数的差异引起了晶格畸变.通过电导的研究,可以揭示离子传导对结构参量的敏感特性,井对这种材料作为固体电解质应用作出估价.本文还研究了文献[2—4]报道的Li_(1-x)Mg_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新形貌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纤维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Y(NO3)3+Al(NO3)3+Er(NO3)3+Yb(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获得了Er3+,Yb3+∶Y3Al5O12(Er3+,Yb3+∶YAG)上转换发光纳米纤维。热分析(TG-DTA)表明,当焙烧温度高于550℃时,PVP/[Y(NO3)3+Al(NO3)3+Er(NO3)3+Yb(NO3)3]复合纳米纤维中水分、有机物和硝酸盐分解挥发完毕,样品不再失重,总失重率为90.2%。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PVP/[Y(NO3)3+Al(NO3)3+Er(NO3)3+Yb(NO3)3]复合纳米纤维为非晶态,经900℃焙烧10 h后,获得了单相石榴石型的Er3+,Yb3+∶YAG发光纳米纤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00℃时,生成了Er3+,Yb3+∶YAG纳米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Er3+,Yb3+∶YAG纳米纤维的直径约75 nm,长度大于100μm。上转换发射光谱分析表明,该纤维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22 nm和554 nm的绿色和650 n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对应于Er3+离子的2H11/2/4S3/2→4Il5/2跃迁和4F9/2→4Il5/2跃迁。对Er3+,Yb3+∶YAG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该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其他稀土石榴石型化合物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