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瑞  郑长龙  白玉琴 《化学教育》2009,30(10):76-78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被誉为“化学之父”,但其后百余年,化学一直在燃素学说的影响下徘徊发展。探讨波义耳和燃素学说对燃烧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厘清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刘劲生 《化学教育》1982,3(2):61-62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的名字是与近代化学密切相联的。他在1627年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曾游学欧洲大陆,受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日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在波义耳时代,化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经院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李怀强  钱胜 《化学教育》2012,33(2):79-80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也是居里夫人获得化学诺贝尔奖10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主题鲜明、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庆祝活动.为此,笔者反复研究讨论,共同撰写了一篇演讲稿:近代化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在《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元素概念,明确把化学看成是认识自然的一门学问.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是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从那以后,化学脱离了世俗和宗教的樊篱,走上了一条快速而科学的发展道路.在近几百年的岁月里,涌现出大批闪耀着思维理性、智慧光芒的化学巨人.拉瓦锡、李比希,星光熠熠;波义耳、诺贝尔,如雷贯耳;门捷列夫、居里夫人,更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学习化学史的时候,对于自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近代化学诞生时期,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三位化学先驱者的科学工作和理论成就是很熟悉的。可是,这三位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近代德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青川 《大学化学》1999,14(1):60-63
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最初始于17世纪[1]。英国科学家波义耳首先建立的化学元素的概念,为日后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从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英国的化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布拉克、卡文迪许、普里斯特利等人的气体化学研究,戴维的电化...  相似文献   

6.
毛立新 《大学化学》2005,20(5):56-59
众所周知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所依据的概念,是经过了许多世纪的努力才得到的。由公元前500年认为万物皆由“水、空气、火、土”四元素生成的四物质元素学说一直到18世纪末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被称之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波义耳(R.Boyle)于1661年给元素下了一个定义,并且通过实验证明四元素不能称为元素或要素,他把元素定义为:“元素不能用任何其他物体造成,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所谓完全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终分解成的要素。”[1]虽然波义耳在著述中对于化学元素的讨论作了相当长的论证,但是在他那个时代没有达到像…  相似文献   

7.
张贻侗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化学教育家。他对北京师范大学、北平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西北大学的化学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也积极投身科学普及工作。本文介绍了张贻侗的生平简历、科学成就及其思想,以纪念这位对中国化学高等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化学家。  相似文献   

8.
山岡 望先生是日本现代著名化学史家和化学教育家。他在研究中注意化学、化学史和化学教育的结合,著述了《化学史传》、《化学史谈》、《化学史尘》和《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等多部具有特色的化学史巨著和化学科学专著,并在通过化学史进行化学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此,他在1975年荣获了日本二级瑞宝勋章,1977年荣获了日本化学会的第一次化学教  相似文献   

9.
化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草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1661年,波义耳在其著名论文《怀疑派的化学家》中提出“元素”的概念,从而把化学确定为一门学科。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1860年康尼查罗提出了原子-分子论,经历了这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到1870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奠定了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相继建立,这种分工大大推动了化学研究的深化。进入20世纪后,量子力学的诞生,近邻学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及精密仪器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25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天扬 《大学化学》2005,20(6):11-18
1中国大学化学教育历史1.1萌芽时期(1865~1910年)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形成了许多成功的化学工艺,如陶瓷、酿造、炼丹、医药、火药、造纸、纺织等,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丰富的化学知识和成功的化学工艺并没有上升为理论而形成化学学科。化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17世纪的西欧,其标志为1661年波义耳对“元素”提出了科学定义,继而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60年康尼查罗提出原子分子论,1870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至19世纪中,化学已发展成一门具有坚实理论的基础学科,化学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罗勤慧 《化学进展》2011,23(12):2405-2411
戴安邦先生(1901-1999)是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配位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一生长达70年之久为我国培养无数高质量科教人才,在教学上提出“启发式八则”和“全面教育理论”,影响深远。他在国内开拓配位化学研究领域,建立配位化学研究所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了众多学术人才,使我国配位化学和无机化学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倡“基础理论应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应用研究储备资料和积累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是他的科研思想。“崇实,贵确,求真,创新和存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高尚品德。他身体力行,不辞劳苦,从实际中找课题,在科研和教书育人方面贡献了一生。他的品德高尚,为后人作出了榜样。为表彰其功绩,被国家授予奖项约20余项。并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2.
路甬祥 《化学通报》2011,(12):1067-1073
2011年,是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也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怀疑派化学家》发表350年,科学史上常以这部书的发表作为化学创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李晓霞  白欣 《化学通报》2022,85(8):1016-1023
虞宏正是我国著名的胶体化学与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他扎根西北,融汇世界思想,形成了颇具价值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精髓与主导思想。他毕生致力于胶体化学、热力学研究,建立了新的分支学科,开创了土壤科学研究所,培育了几代化学科学家,为中国化学学科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应礼文 《化学教育》1983,4(6):55-56
对于所有的具备化学知识的人来说,“指示剂”这种物质可以说是人所共知的,或许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第一次接触的化学实验就是观察石蕊试纸是怎样改演颜色的。如果要了解指示剂发展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十七世纪。古老的化学家将植物的汁液浸渍在一小片纸上,然后再在这种试纸上滴一滴他们所研究的溶液,以此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某些性质。就目前已有的知识来看,波义耳(R.Boyle)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科学家,在这些指示剂中,有的被配成溶液,有的则做成试纸的形式,几乎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方法一模一样。波义耳也是最早  相似文献   

15.
乌志明 《化学通报》2023,86(4):505-511,475
柳大纲(1904-1991)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卓越的科研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硅酸盐化学、盐湖化学和光谱学等方向的先驱,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推动前科学向科学质变的代表人物。他的早期科研经历和成长过程显示,他不仅推动了传统手工业陶瓷、制盐等向现代工业的革新,还使用完善的科学范式与方法来研究陶瓷、玻璃和制盐过程。以上这些积累,使他于1958年以“赛马式”研发模式推动了盐湖钾肥和硼砂生产由手工业跃进到现代工业。他参与筹建并领导中科院化学所,规划和发展其研究领域,进而以中科院化学所为孵育基地,抽调该所力量,建设了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他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发展中国化学会和期刊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田昭武教授,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化学家。他现任厦门大学校长,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布莱克(J.Black)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突出的成就是:发现“固定空气”(二氧化碳),开拓了对气体化学的研究;建立“比热”和“潜热”学说,为热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许多国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科学人材。  相似文献   

18.
白欣  翟立鹏  冯晓颖 《化学通报》2012,(11):1052-1056
叶峤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化学界的一位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在理论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中草药化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对中国化学会、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我国近代化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延续。本文介绍了叶峤的生平简历、科学成就及其贡献,借此向大家展示一个较为全面、真实的叶峤。关于叶峤的系统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化学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邢进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0,83(3):282-287
波义耳微粒哲学与道尔顿原子论是原子论思想发展历程上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通过对比二者的思想基础及其时代动因、方法论基础以及对万物本原、物质层次和物质变化原因等的解释,可以发现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理论发展的进路,科学进步亦显示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大煜是我国化学界的一位老前辈,是我国催化科学、胶体化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五十余年,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张大煜教授1905年2月15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29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德,1933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1941年底,他抱着发展工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