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欣  翟立鹏  冯晓颖 《化学通报》2012,(11):1052-1056
叶峤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化学界的一位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在理论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中草药化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对中国化学会、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我国近代化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延续。本文介绍了叶峤的生平简历、科学成就及其贡献,借此向大家展示一个较为全面、真实的叶峤。关于叶峤的系统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化学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括与化学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诸如石油、食盐、炼铜、炼铁等化学知识,其中,还渗透着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的思想,他所研究的部分内容对现代化学仍然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琎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化学史家与化学教育家。回顾了王琎教授的一生并着重介绍了王琎教授从事中国化学史研究、化学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及他所开创的运用实验分析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研究中国化学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细荣 《化学教育》2016,37(19):77-81
虞和钦是清末和民国时期脱胎于中国传统士人、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介绍了虞和钦编译化学教材的背景,分析了由他编译的、现留存于世的几种化学教材的特点,指出其化学教材促进了近代化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孟庆金 《化学进展》2011,23(12):2412-2416
戴安邦先生是中国化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化学会最早主办的刊物《化学》的创办者,长期任该刊总编和总经理,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对中国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繁荣有重大贡献。戴安邦先生认为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化学家首先应热爱化学,有为事业为国家的献身精神。化学家对科学发展应有责任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具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戴安邦先生一生根据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事了多个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胶体化学及多酸多碱、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配合物固相反应研究、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研究和新功能配合物设计与合成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他是中国配位化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建立了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配位化学的繁荣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乌志明 《化学通报》2023,86(4):505-511,475
柳大纲(1904-1991)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卓越的科研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硅酸盐化学、盐湖化学和光谱学等方向的先驱,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推动前科学向科学质变的代表人物。他的早期科研经历和成长过程显示,他不仅推动了传统手工业陶瓷、制盐等向现代工业的革新,还使用完善的科学范式与方法来研究陶瓷、玻璃和制盐过程。以上这些积累,使他于1958年以“赛马式”研发模式推动了盐湖钾肥和硼砂生产由手工业跃进到现代工业。他参与筹建并领导中科院化学所,规划和发展其研究领域,进而以中科院化学所为孵育基地,抽调该所力量,建设了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他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发展中国化学会和期刊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美国斯坦福化学公司研究发展部主任、美籍华人化学协会主席华家熙先生于4月25日至5月5日来我国访问。华家熙先生曾多次来我国访问,积极促进中美两国化学家的科技交流活动。去年,他专门组织了美籍高分子科技代表团来我国讲学访问,受到各有关单位的欢迎。返美后,他在美国组纵了美籍华人化学协会(Chinese Amorican Chemical Association,简称CACA),被推选为该协会主席。华先生  相似文献   

8.
陈騊声,福州人,1899年生,北京国立工业大学毕业,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理学士。历任山东溥益酒精厂工程师、上海中国酒精厂总化学师,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校教授,上海微生物工业研究所顾问,中国化学会理事,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年过九旬,仍为本刊撰稿,介绍了他对酒精发酵的贡献及其治学精神。编辑在发稿时得知他不幸去世,在此表示对他的敬意和悼念。  相似文献   

9.
化学史学家、化学教育家、书画家、诗人曹元宇从研究中国古文献《道藏》中的化学开始,发表了《中国古代金丹家的设备和方法》,开创了中国炼丹术研究的先河;出版了《中国化学史话》,对中国化学史研究及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化学会相继成立。我国在欧、美、日攻读化学的留学生看到学会活动对促进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也纷纷倡议建立我国的化学团体。1907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化学团体。1907年夏,在法国的留学生李景镐首先组织中国  相似文献   

11.
李晓霞  白欣 《化学通报》2022,85(8):1016-1023
虞宏正是我国著名的胶体化学与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他扎根西北,融汇世界思想,形成了颇具价值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精髓与主导思想。他毕生致力于胶体化学、热力学研究,建立了新的分支学科,开创了土壤科学研究所,培育了几代化学科学家,为中国化学学科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贺天伟 《化学教育》2021,42(8):111-113
关实之是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是大同大学化工系的创建者,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奠基人之一,并一手创建了无机化学学科。介绍了关实之的生平简历及其为中国化学和化工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某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44名高中生的化学价值观现状,采用比喻的形式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并对不同性别、年级和化学选考倾向的学生进行化学价值观的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学生选择的食物比喻十分丰富,化学价值观的总体情况较为良好;男女生的化学价值观整体上基本一致;高一学生的化学价值观相较于高二学生更加积极;对于化学选考倾向不同的学生,选考化学的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化学价值观,但没有选考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学科同样也持认可态度。  相似文献   

14.
《合成化学》2015,(3):273
<正>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综合评定,《合成化学》首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2014版)。此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是对《合成化学》办刊成绩的高度肯定和对刊物未来发展的极大鼓舞。在今后的办刊工作中,《合成化学》将继续通过广泛展开与各大数据库的电子发行合作,积极扩大与高校和高新企业的联络宣传,稳步提升刊物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学会是适应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主要任务在于团结广大化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积极促进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四十五名爱国的化学工作者为共图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1932年8月在南京发起组建了中国化学会。这五十年的历程尽管艰难、曲  相似文献   

16.
刘培 《化学通报》2023,86(2):249-255
杨承宗(1911—2011)是我国著名的放射化学家、教育家,我国核燃料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放射化学学科奠基人。目前关于杨承宗的学术贡献多散见于一些回顾和介绍其生平事迹的文献之中,尚乏深入讨论。本文系统梳理了杨承宗不同时期的主要学术工作,认为他对我国放射化学的贡献有二:一是在放射化学学科的建立和长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带领科技人员解决了天然铀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放射化学及其工艺问题,为我国铀工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最后,结合中国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对杨承宗的学术生涯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辉  赖秋怡  张丹  席振春 《化学教育》2019,40(11):88-95
新中国化学题材邮票是化学史的重要文献和化学教育的可用资源。在对新中国化学题材邮票进行界定、分类及内容解读的基础上,阐述了化学题材邮票在化学史专题教育、教材插图、课堂教学和高考试题编制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化学题材邮票的发行和后续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松寿教授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及化学动力学专家。年近九旬的他如今仍然锲而不舍地在学习、研究,把握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他在催化集团结构适应性及无机化合物溶解度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重要的成就是发现了选择性分子间力并用以阐释物性如溶解度、吸附、色谱中的反常现象,还可以解释溶媒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相似的选择力后来被外国科学家在超分子研究中得到证实和发展。他还推动了控制论化学的应用,对化学中的许多疑难繁琐的现象给出清晰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唐睿康 《化学进展》2009,21(6):1080-1084
金松寿教授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及化学动力学专家。年近九旬的他如今仍然锲而不舍地在学习、研究,把握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他在催化集团结构适应性及无机化合物溶解度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重要的成就是发现了选择性分子间力并用以阐释物性如溶解度、吸附、色谱中的反常现象,还可以解释溶媒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相似的选择力后来被外国科学家在超分子研究中得到证实和发展。他还推动了控制论化学的应用,对化学中的许多疑难繁琐的现象给出清晰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徐寿(1818—1884),字雪村,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和杰出的开拓者。他的卓越贡献之一,是介绍和翻译了十几部重要的西方科技著作,其中大约一半是化学著作,这些著作将西方近代化学系统介绍到中国,对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