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农  孟庆络 《应用化学》2015,32(5):597-603
绘制了一系列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CaCl2水溶液)拟三元体系相图,分别研究了助表面活性剂正辛醇的添加比例和CaCl2水溶液的浓度对微乳区域的影响,发现在OP-10+正辛醇+环己烷+水拟三元体系相图中,随着正辛醇/OP-10的质量比逐渐增大,微乳区的面积逐渐增大,当正辛醇/OP-10质量比为1:2.5时微乳区的面积最大,之后微乳区面积随着其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适量地加入助表面活性剂正辛醇有利于微乳区的形成;但过多地增加正辛醇的量反而不利于微乳相的形成。 确定正辛醇/OP-10的质量比为1:2.5,改变CaCl2的浓度,发现OP-10+正辛醇+环己烷+CaCl2水溶液拟三元体系相图中,CaCl2浓度为0.1 mol/L时微乳区面积最大。分别配制总浓度为0.1 mol/L的5种不同摩尔比的Ca2+/Ba2+微乳液,并与等摩尔的碳酸钠水溶液反应制备共沉淀碳酸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当微乳液为钙离子盐时,主要形成大的立方形颗粒;掺入钡离子,Ca2+和Ba2+摩尔比为3:1、1:1和1:3时,形成的沉淀分别为四棱锥形、球形和玉米棒形;当微乳液为钡离子盐时,沉淀主要为不规则多面体。  相似文献   

2.
CTAB反相微乳液的稳定条件与纳米WO3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钨酸钠水溶液构制反相微乳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电导率的方法确定相点并绘制反相微乳区拟三元相图。考察了该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组成范围,选取实验最佳条件制备出纳米WO3。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钨酸钠溶液的浓度对该反相微乳体系稳定区域的影响较大,当m(CTAB)∶m(正丁醇)=1∶2,钨酸钠浓度为0.05~0.08 g/mL时,体系有较大的反向微乳区,且当m(CTAB 正丁醇)∶m(正辛烷)=2∶3时,体系有最大溶水量;温度对该体系稳定区域的影响不大。在最适宜条件下,以0.08 g/mL的钨酸钠微乳液与盐酸微乳液,在40℃的水浴中反应7 h,制备出平均粒径约30 nm的WO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正丁醇(n-butanol)/苯胺/水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考察了恒定磁场(0.4T)和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mn-butanol/mSDBS)对苯胺微乳液聚合体系的相行为、电导行为以及微乳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醇含量的增加,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Km值为1.0时,形成的微乳区最大;外加磁场可以增大微乳区面积.通过对外加磁场条件下溶液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印证了拟三元相图的表征结果.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磁场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颗粒比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颗粒小.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研究及其在纳米氟化物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绘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n-C4H9OH)/正辛烷(n-C8H18)/水[或NH4F溶液、或Ba(NO3)2溶液、或KNO3-Mg(NO3)2混合溶液]四组分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观察了电导率随水(或盐溶液)含量变化的规律,很好地印证了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选取相图中微乳区点作为最佳条件,制备了KMgF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系统绘制了CTAB/正丁醇/环己烷/硝酸盐水溶液(或铵盐水溶液)微乳体系的相图,用稀释法计算了该体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并研究了不同的w/s值、盐溶液浓度对微乳液稳定区域、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s值的增加,微乳液区域、微乳液滴总数Nd减小;醇转移自由能△G^*o→i值、水内核半径Rw界面层厚度1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微乳液区域、界面层厚度1、微乳液滴总数Nd减小;醇转移自由能△G^*o→i值、水内核半径Rw、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为制备尺寸可控的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粒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绘制了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和Al(NO3)3(或Na2WO4)盐水拟三元体系的35℃相图.用电导法并结合电解质理论讨论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将整个微乳液单相区分为W/O微乳区、O/W微乳区和B.C.双连续区,并且用渗滤理论确定了一个分散相质点为W/O球状结构的反胶团微乳液区.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功能离子液体1-(胺乙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NH_2ebim][PF6]),制备了水/[NH_2ebim][PF_6]/Triton X-100/正丁醇/环己烷微乳液体系,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微乳液的粒径分布和分散相浓度,通过电导率仪测定体系电导率的变化,由这两种分析方法确定微乳液类型,微乳液类型被分为表面活性剂与水的互溶相包油型(O/S+W)和水包油型(O/W),并绘制出拟三元相图;通过耗散动力学(DPD)模拟不同水含量时微乳液体系中的聚集行为,模拟结果呈现出的微乳液类型与实验测定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相图绘制的正确性;文中还考察了Triton X-100与正丁醇的比例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riton X-100与正丁醇的比例增加微乳液区域增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因素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结构及结构转变, 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讨论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摩尔分数、电解质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各类型微乳区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随着SDBS摩尔分数增大, W/O型微乳区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BC和O/W型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②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大, W/O、BC和O/W型微乳区面积均先增大后减小; ③随着温度升高, W/O型微乳区面积增大, BC和O/W型面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9.
李缨  黄洁玲  梁玉婷  赵孔双 《化学学报》2001,59(9):1351-1356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n-C4H9OH)/正庚烷(n-C7H16)/水(H2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n-C4H9OH)/正庚烷(n-C7H16)/水(H2O)体系的微乳液正四面体相图,并用电导法划分了AS/CTAB/n-C4H9OH/n-C7H16/H2O体系微乳液的结构(W/O,B.C.和O/W);同时研究AS/CTAB/n-C4H9OH/n-C7H16/H2O/盐类(NaCl,CaCl2或AlCl3)体系和SDS/CTAB/n-C4H9OH/n-C7H16/H2O/盐类(NaCl,CaCl2或AlCl3)体系形成中相微乳的盐宽,从中得出上述两体系中相微乳的盐宽随盐类阳离子价态的增大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 绘制出25 ℃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3的前驱体, 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TG-DSC), 确定了得到纳米Sm2O3产物的适宜焙烧温度为900 ℃, 并考察了微乳液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NSA)、荧光光谱(FS)仪等分析方法对Sm2O3产物的形貌、晶形、粒径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25 益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 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Sm2O3粒子, 粒径约20 nm左右, 且表现出较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纳米Sm2O3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3的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TG-DSC),确定了得到纳米Sm2O3产物的适宜焙烧温度为900℃,并考察了微乳液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NSA)、荧光光谱(FS)仪等分析方法对Sm2O3产物的形貌、晶形、粒径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5℃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Sm2O3粒子,粒径约20 nm左右,且表现出较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制备了β-胡萝卜素的Tween80/乙醇/丁酸乙酯/H2O的O/W型微乳液。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油-水双连续型)区域;对相同浓度β-胡萝卜素的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进行了光、热稳定性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β-胡萝卜素的残存率。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pH降低使微乳区稍有减小,盐度对微乳区基本无影响;微乳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大于61·5%时形成O/W型微乳液;β-胡萝卜素在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中对光和热都比较敏感,但在微乳液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链长烷基芳基磺酸盐形成微乳液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insor相态图法和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自制的3种不同链长烷基芳基磺酸盐在多组分体系中形成的微乳液的性质, 并考察了分子结构、无机盐和短链醇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辛烷/NaCl/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由WinsorⅠ→ WinsorⅢ→ WinsorⅡ型转变; 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的长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 耐盐能力减弱, 增溶能力提高; 随着醇碳链的增大, 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当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结构固定时, 最大微乳液区域醇的选择依据符合Bansal理论. 醇的链长一定时, 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的长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 微乳液的区域变小.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酸性条件下,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为复配乳化剂, 制备SDBS/TX-100/正丁醇(nBA)/苯胺(An)/盐酸(HCl)微乳液体系, 并通过该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考察了恒定磁场(0.4 T)、助表面活性剂(nBA)与复配乳化剂的质量比(KmmnBA/mSDBS/TX-100)及SDBS与TX-100的质量比(SmmSDBS/mTX-100)对复配乳化剂/苯胺微乳液聚合体系相行为和电导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Km的增加, 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当Km=1.0时, 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随着Sm的减少, 微乳区面积逐渐增大|外加磁场可以增大微乳区面积, 且随着Sm的减小, 磁场对微乳液体系的作用逐渐减弱. 循环伏安的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法制备的聚苯胺, 其循环伏安性能优于单组分乳化剂(SDBS或TX-100)微乳液法制备的聚苯胺.  相似文献   

15.
醇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结构结构及结构转变。在表面活性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环己酮溶液、醇相对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当醇为乙醇时,微乳液经历了由W/O到双连续最后到O/W型的变化;当醇为正辛醇时,微乳液经历了由W/O到液晶、双连续最后到O/W型的变化。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醇种类、醇含量对各类型微乳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碳链的增大,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醇(正辛醇)固定时,随着醇含量增加,微乳区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6.
拟三元相图的研究可为获得制备纳米材料的微乳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通过实验绘制了4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法进行了验证,说明电导的测定结果与相图吻合的很好。其次,绘制了45℃及65℃下,SDS/正戊醇-环己烷-水、SDS/正戊醇-环己烷-硝酸锌水溶液和SDS/正戊醇-环己烷-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对6个相图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碱(NaOH)和盐(Zn(NO_3)_2)对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拟三元体系相图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锌及碱的加入使SDS/正戊醇-环己烷-水拟三元相图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区域明显的缩小。45℃时,SDS/正戊醇-环己烷-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中的O/W区域甚至消失;65℃时,O/W和W/O区域均存在,且3个相图的W/O和O/W区域有重叠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备纳米Zn O的微乳液的条件,即SDS/正戊醇-环己烷-硝酸锌水溶液和SDS/正戊醇-环己烷-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中W/O区域的重叠区(各相图中的Ⅱ区)。制备的纳米氧化锌为多晶结构,平均粒径为80 nm。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丙烯酰胺对水/IsoparM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对水溶液中非离子性乳化剂Tween85的助溶效果,并深入探讨了丙烯酰胺对Span80-Tween85/IsoparM/AM-H2O拟三元体系相行为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能够提高Tween85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而能够扩大Span80-Tween85/IsoparM/AM-H2O拟三元相图的反相乳液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8.
微乳液法制备YF3:Er纳米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乳液[1~2]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和水(或电解质水溶液)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中,微小的水池被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单分子层界面所包围而形成微乳颗粒,其大小可控制在几至几十纳米之间.微小的"水池"尺度小且彼此分离,因而构不成水相,通常称为"微反应器".本文采用了CTAB、正丁醇、正辛烷和水等组成的微乳液体系[3].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醇类(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和正癸醇)、油类(正十八烷、正十六烷、正十四烷、正十烷、正癸烷和正辛烷)、正十八烷含量以及NaCl浓度对Tween80/醇/油/水体系相图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对Tween80/正辛醇/正十八烷/水体系相图的影响不明显;醇类随着炭原子数目的增加,O/W微乳液区面积增大,W/O微乳液区面积减小,微乳液区总面积增大;不同的油类形成的微乳液区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正十六烷≈正十四烷>正十二烷>正癸烷>正十八烷>正辛烷;随着正十八烷含量的增加,微乳区面积减小。用2277热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石油菌B-2分别在非微乳液和助表面活性剂分别是正戊醇、正辛醇,油是正十八烷所形成的微乳液中生长的功率-时间曲线。结果表明微乳液培养基更适用于B-2利用高碳烷烃进行生长;正辛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培养基比正戊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培养更为有利;O/W型微乳液比W/O型微乳液对B-2的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影响反相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 与正己烷、正己醇和水构成反相微乳液. 研究了水相H+浓度、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水相H+浓度可大幅度提高反相微乳液的导电能力, 当H+浓度由1.0 mol•L-1增加到10 mol•L-1时, 微乳液的电导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 当水相H+浓度为10 mol•L-1时, 微乳液的电导率随溶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水油体积比为3:10时, 两种体系的电导率均达到3200 μS•cm-1. Triton X-100浓度对微乳液的电导率影响较大, 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而CTAB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较小, 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略有减小;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使非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下降, 而使阳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先增大, 然后减小, 呈骆峰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