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原位氧化还原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LixMn2O4尖晶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Mn2O4尖晶石是新一代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1], 其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影响很大[2].常规合成大多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 此法具有反应温度高, 反应时间长, 容易产生缺陷和产物不纯净等缺点, 导致所合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较差. 目前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电池正极材料Li xMn2O4尖晶石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在常规水热合成法的基础上采用原位氧化还原沉淀水热合成法 [3]制备前驱物, 该法合成条件更温和, 而且使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  相似文献   

2.
新型含磷酰基的脂溶性自由基捕捉剂的合成及其E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最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由其诱导产生的各种活性氧 ( HOO· ,HO· 和 H2 O2 )与许多病理过程有关 ,如发炎 [1] 、缺血再灌综合症 [2 ] 、 DNA损伤[3] 和神经死亡疾病 [4 ] 等 .自旋捕捉技术是检测自由基最有效的方法 [5~ 9] ,近年来在生物体系活性氧自由基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10 ,11] ,大力推动了生物自由基领域的研究 .合成新型自由基捕捉剂及改善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捕捉性能一直是人们追逐的热点 ,我们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12 ] .其中提高自由基捕捉剂的脂溶性 ,扩大自…  相似文献   

3.
稀土配合物能使极性和非极性单体聚合[1].虽然目前已测定了几乎所有的三(环戊二烯基)稀土配合物及部分三(取代环戊二烯基)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但有关三(茚基)稀土配合物的报道较少. 第一个三(茚基)稀土配合物是无水三氯化稀土与3倍物质的量的茚基钠C9H7Na在四氢呋喃中反应而得, 但未报道其晶体结构 [2]. 后来用同样的反应却分离出以氯为桥的二聚体离子对配合物 [Na(THF)6] [Ln(η5-C9H7)3μ(Cl)Ln(η5-C9H7)3](Ln=Nd, Sm) [3]. 无水三氯化稀土与Mg(C9H7)2或C9H7K等物质的量反应则生成非溶剂化的(C9H7)3Sm[4], 而与茚基钠和环辛四烯钾(C8H8K)以1∶2∶1物质的量比反应时, 则得到(C9H7)3Ln(THF)(Ln=Nd, Gd) [5]. Bottomley [6]曾用(C9Me7)K(七甲基茚基钾)与LnCl3(物质的量比3∶1)反应制备(C9Me7)3Nd(THF)5和(C9Me7)3Er@(THF)3, 但未报道晶体结构. 因为取代茚的空间阻碍比茚的大, 三(取代茚基)稀土配合物较难合成. 迄今未见有关单晶结构报道. 本文首次报道三(环戊基茚基)钐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模板技术制备单块介孔分子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板技术与溶胶-凝胶过程结合是合成介孔分子筛的有效方法. 模板通常采用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形成超分子结构, 在不同条件下, 此超分子结构具有不同聚集形态, 合成出的介孔分子筛也具有不同的孔道排列方式 [1~4]. 溶胶-凝胶过程是通过硅源体的水解缩合并缓慢蒸发除去溶剂实现的. 此过程及产物受体系的pH值影响很大. 在碱性体系中制备的介孔材料通常为粉末状, 不利于实际应用, 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合成具有规则外形的介孔材料 [5]. 目前报道大多是在酸性体系中制备不同形状的介孔材料 [6~12]. 有关合成单块介孔分子筛的报道较少 [13]. 最近, 王策等 [14,15]改进了通常的溶胶-凝胶过程, 预先将溶胶中的有机溶剂通过萃取加以除去, 然后实现凝胶过程. 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技术能显著地加快凝胶过程, 从而制备出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氧化物单块, 并有无裂纹、透明性好等特点. 所以,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技术能高效地制备出高质量的氧化物单块. 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植物类囊体膜的研究表明,易于损伤生物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可以在其光系统Ⅱ(PSⅡ)中大量生成,并且可能是导致光系统的光抑制和光破坏现象的主要根源之一[1-3].然而,由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化学性质活泼,而且生物体中含量很低,因此受物理检测手段的局限,对于PSⅡ中O2-的生成机制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6.
自Chiang等[1]发现富勒醇可以清除*OH以来, C60衍生物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备受关注[2,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氧自由基, 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它自由基, 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4]. 及时清除过剩的O-*2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光荣  李熙灿  曾和平  Zeng  Heping 《化学学报》2009,67(9):974-982
设计合成了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N-对甲苯基咔唑(8)和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N-对甲氧苯基咔唑(9)两个新的化合物, 用IR, MS,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 并利用DPPH•方法,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法, 羟基自由基HO•法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分别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调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作用. 结果表明, 这两种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化合物9在低浓度时对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桑色素 (Morin)是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1] .前文 [2 ] 以桑色素为配体合成了 6种过渡金属的配合物 ,并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配体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 ,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高于配体 ,桑色素合铜 ( )和桑色素合锌 ( )配合物对 Hep- 2 ,BHK- 2 1和 HL - 6 0癌细胞瘤株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体 .配合物具有比单一有效成分更显著的药效 [3 ,4 ] .本文采用荧光方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桑色素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桑色素合铜 ( )、桑色素合锌 ( )与 DN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试图…  相似文献   

9.
碱性二苯基萘基甲烷染料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素(Heparin, Hep)由葡萄糖胺磺酸、葡萄糖醛酸和艾杜糖醛酸组成, 在水溶液中由于其酸性基团的离解而成为带多个负电荷的大阴离子[1].肝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在人体内由肥大细胞分泌而自然存在于血液中, 在体内外均有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肝素或其衍生物还可用于调血脂、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等, 是重要的生化药物之一 [2]. 对不同的疾病, 肝素有不同的最适剂量, 临床上常采用生物方法 [3]来进行监控. 但由于受生物个体的影响较大, 故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此外, 分光光度法 [1,4,5]、荧光法[6]、HPLC法[7]、细管电泳法[8]及电化学传感器[9]已用于肝素的测定, 其中分光光度法由于操作简便、快速、仪器价廉和灵敏度较高等优点而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生命体系中的氧自由基,Spin trapping-ESR方法是公认的特征分析手段[1].然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而言,其自由基加合物稳定性差.对此,人们通过改变硝酮的取代基团,设计出更为有效的O2-·捕获探针[2,3].另外,Zweier研究组[4,5]还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影响五元环状硝酮  相似文献   

11.
杨新林  王自强  黄成  姚璐  宋高广 《有机化学》2008,28(6):1061-1064
自由基清除是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一种重要特性. 首次制备了1种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膦酸酯衍生物(bis-methanophosphonate [60]fullerene, BMPF)的纳米颗粒水悬液(n-BMPF), 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结合分光光度法, 测定了n-BMPF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结果显示, 制备的n-BMPF溶液较稳定, 适合生物学实验. 同时, 它表现出很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当n-BMPF的终浓度为12 μmol/L时, 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1.96%. n-BMPF的活性远大于已报道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富勒醇. 这些数据表明n-BMPF可能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TATP-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O2-的重要防卫,它能有效地催化O2-歧化成O2和H2O2,从而消除O2-对生物体的危害[1-4]。由于天然SOD在稳定性、膜穿透性、生物利用度和免疫原性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限制应用的因素[5],因此模拟SOD活性部位结构且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功能的小  相似文献   

13.
将酯基锡MeO2CCH2CH2SnCl3(1)与Schiff碱(2-HOC6H4CHNC6H5)(2)反应合成配合物MeO2CCH2CH2SnCl3·(2-HOC6H4CHNC6H5)(3), 在其反应混合液放置过程中发生分解生成酯基锡与无机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eO2CCH2CH2SnCl4-·H+ (4)和酯基锡与Schiff碱的酚氧负离子取代生成的配合物MeO2CCH2CH2SnCl2·(2-OC6H4CHNC6H5)(5). 用元素分析、 IR及NMR对配合物3, 4, 5进行了表征, 并对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 配合物4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P2 cn, a=0.785 2(2) nm, b= 1.223 6(10) nm, c=1.695 2(4)nm, α=β=γ=90°, V=1.628 7 nm3, Z=4, Dc=1.79 g/cm3, F(000)= 860, μ=22.2 cm -1(Mo), R=0.044 9, ωR=0.038 2. 配合物4的空间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中心锡原子的配位数为6. 配合物5为Schiff碱中的酚氧负离子取代配合物1中的一个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锡原子的配位数为5.   相似文献   

14.
对生命体系中的氧自由基, Spin trapping-ESR方法是公认的特征分析手段[1].然而,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而言, 其自由基加合物稳定性差.对此,人们通过改变硝酮的取代基团, 设计出更为有效的O-·2捕获探针[2,3].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EC.1.15.1.1)]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天然清除剂,在机体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对SOD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SOD的存在与生物体抗衰老、抗肿瘤、营养状况、免疫性疾病、炎症及辐射防护[1]有关。许多动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可见光/H2O2体系中产生协同敏化效应的原因. 通过分析苯酚红、 甲基橙、 天青Ⅰ及三者混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现, 三者混合后拓宽了在可见光区的响应范围, 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利用率. 采用邻菲罗啉法、 二苯基卡巴肼法和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分别测试了上述有色物在可见光/H2O2体系中产生光生电子e、 单线态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量, 结果表明, 三者混合物在可见光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量明显比单独有色物的高, 光生电子和单线态氧的产量相差不大, 说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量的提高是产生协同敏化的主要原因. 测试结果还证实光生电子不能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羟自由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纳米化对vitamin E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检测了纳米化vitamin E对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4℃贮存红细胞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乳化vitamin E相比,纳米化vitamin E能显著提高vitamin E总抗氧化能力和保护4℃贮存红细胞SOD活性的能力(P<0.001);在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方面,乳化vitamin E在低质量浓度(<640μg/L)时,能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而在高质量浓度(>1 280μg/L)时,则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而纳米vitamin E表现为其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提示纳米vitamin E在生物学效应方面已发生了某种变化,对纳米化vitamin E的生物学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L-抗坏血酸(VC)为对照组,测定水解珍珠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水解珍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解珍珠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_(50)分别为0.07%和0.14%;而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IC_(50)分别为12.60%和7.65%;其IC_(50)均低于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水解珍珠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都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水解珍珠具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可为珍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巯基乙胺修饰电极法测定植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羟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NO2-,通过检测NO2-的生成量,可间接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基于上述原理,建立了一种用巯基乙胺自组装修饰金电极测定生物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4.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NO2-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NO2-的浓度在5.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a(μA)=3.726C(μmol/L) 0.0257,相关系数为0.9983;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法用于玉米幼苗和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槲皮万寿菊素铜(Ⅱ)、锌(Ⅱ)铁(Ⅲ)三种配合物,采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配位情况,研究了配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并运用紫外光谱滴定实验,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较配体具有更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