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热氧化法制备γ-Mn2O3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本强 《应用化学》1999,16(2):60-64
研究了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铂微粒修饰的聚2,5二甲氧基苯胺电极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用SEM、XPS表征了这种电极材料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电极对甲酸在酸性介质中电化学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较之裸铂电极其催化电流提高100多倍.循环伏安法制备的铂微粒较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上,其粒径大约为300nm.研究了铂微粒载量、阴离子种类、反应温度和浓度等因素对电极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复合与组装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总结了有关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制备,复合与组装及性能研究等工作,对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尺寸大小,粒度分布,表面修饰,复合过程及组装维数等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新的方法将PbS纳米微粒复合在聚苯乙烯光学塑料中,并利用吸收光谱、小角X-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复合的硫化铅(PbS)纳米微粒粒度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H2S的量和初始含铅聚合物浓度对纳米微粒的粒度影响很小,但对其粒度分布影响较大;当H2S与Pb2+的摩尔比及初始含铅聚合物浓度均较大时,纳米微粒的粒度分布变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于聚苯乙烯中的PbS的粒度分布是由溶液中反应决定的,本体聚合反应时对PbS微粒的粒度分布影响很小.因此控制适当反应条件,可以得到粒度分布均一、分散均匀且透明性好的PbS纳米微粒复合有机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纳米粒子的应用中,确定溶液中纳米微粒的含量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含有纳米微粒的水溶液体系中纳米微粒的分析,如纳米复合镀溶液、纳米复合化学镀溶液、纳米浆料等基本采用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存在操作工序多、费时、无法实现适时监控等缺点,而且由于纳米微粒悬浮性很强,在多次清洗、分离过程中难免丢样,实验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dTe@TiO2复合纳米微粒.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复合微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通过对复合微粒的光谱性质研究发现, 与TiO2复合后, CdTe纳米微粒的荧光有减弱的趋势, 但却具有相似的荧光寿命, 其荧光寿命都短于原CdTe纳米微粒水溶液中的荧光寿命, 说明该材料作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基)丙酯(MPS)修饰的SiO2胶体粒子为种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iO2/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核壳复合微粒。微粒经水解后形成具有pH敏感性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研究了影响核壳复合微粒形态结构的因素,结果发现,控制SiO2种子乳液的质量分数在1.5%~2%,可避免聚合过程中生成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乳胶粒子;反应体系中乳化剂SDS的用量超过质量分数0.3%时,易形成纯聚合物乳胶粒子;SDS用量低于质量分数0.15%时,生成的核壳复合微粒易产生团聚;单体和交联剂用量升高,核壳复合微粒的壳层厚度增加,用量过高会导致核壳复合微粒出现团聚现象,并且有纯聚合物乳胶粒子生成。采用TEM、NMR和FTIR及接触角测试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微粒是由SiO和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组成的核壳结构微粒。  相似文献   

7.
使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自由基引发剂,改变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阳离子功能单体的量与苯乙烯进行乳液聚合获得不同粒径的阳离子乳胶粒,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阴离子聚合物乳胶粒.采用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异凝聚法将以上2种带有相反电荷的乳胶粒组装,获得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复合微粒.对异凝聚过程中复合液透光率和微粒大小及分布进行跟踪测试,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阳离子微粒、阴离子微粒以及复合微粒的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控制阴离子乳胶粒与阳离子乳胶粒的复合比例改变单个复合微粒表面阳离子小微粒的数目.  相似文献   

8.
镍-碳化钨微粒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普通镀镍溶液中导电性微粒碳化钨与基质金属镍形成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导电性的WC微粒在与Ni共沉积形成Ni-WC复合镀层的过程中,也遵循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机理,只是在电极表面,WC微粒的弱吸附覆盖度与强吸附覆盖度的比值,较非导电性微粒的复合共沉积体系的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功能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功能微球过程中,乳化剂、电解质、油水比、溶剂等因素对共聚胶乳微粒的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生成胶乳微粒的粒径有很大影响,且胶乳微粒的粒径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以及油水比的减小而减小,加入溶剂可明显提高所得微粒的粒径。  相似文献   

10.
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UV-vis,FT-IR,XRD,XPS,Raman等手段研究了Ti/Si,Fe/Ti,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研究表明:Ti/Si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2微粒,TiO~2微粒以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相高度分散在SiO~2网络中,粒径约为10nm;并与SiO~2形成Si-O-Ti桥氧结构;提高了TiO~2微晶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有利于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及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Fe/Ti复合微粒具有Ti-O-Fe网络结构,粒径约为12nm,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和金红石混晶形式,这种结构有利于促进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与活性.OH基团的生成;并能在半导体TiO~2中形成杂质中间能级,扩大光响应范围及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但是,杂质Fe^3^+的掺入促进了TiO~2微粒的晶格畸变,晶粒增大。所研究的复合微粒中,Fe/Ti/Si体系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种体系兼有Ti/Si,Fe/Ti复合微粒的优点,包含Si-O-Si,Si-O-Ti,Ti-O-Ti,Ti-O-Fe多种网络结构的Fe~2O~3,Fe~3O~4,FeO多种物种,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复合纳米微粒;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γ-Fe2O3纳米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12.
杨聪仁  周孟锋  谢淑惠 《电化学》2001,7(2):203-209
研究无电镀镍镀层加入钻石微粒或PTFE微粒的均匀分散相 ,所得之复合镀层在 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 ,浸渍试验与临雾试验 ,皆显示复合镀层之耐蚀性低于不含微粒之无电镀镍镀层 .由SEM ,AES ,XRD ,EPMA分析镀层微观组成 ,复合镀层之磷含量分布呈差异性变化 ,磷量较多区域为微阴极 ,磷量较少区域为微阳极 ,复合镀层存在众多微电池组合 ,容易引起电化学伽凡尼腐蚀 ,造成复合镀层耐蚀性降低 ,当镀层微粒含量增加时 ,微粒的惰性保护效果超过微电池效应 ,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质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超声合成Fe3O4@SiO2复合纳米磁性粒子用于质粒DNA的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合成了Fe3O4@SiO2复合纳米磁性粒子, 并用于质粒DNA的提取. 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震动样品磁场计(VSM)、X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方法对合成的复合磁性粒子的表面形貌、结构、磁性质等进行了表征, 合成的复合磁微粒粒径分布均匀, 在15~20 nm, 磁响应性好. 用该复合磁微粒提取DNA的纯度能达到A260/A280= 1.8±0.1, 琼脂糖电泳证明质粒DNA结构基本没有被破坏, 主要为超螺旋结构, 能满足PCR等后续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复合微球及其表征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在制备超细Fe3O4 磁性粒子的基础上 ,以 3种低分子量聚合物Disperbyk 1 0 6、Disperbyk 1 0 8和Disperbyk 1 1 1为Fe3O4 微粒在单体相中的分散稳定剂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3 40nm的PS Fe3O4 磁性复合微球 .详细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对细乳液聚合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影响 ,并采用XRD、TGA和TEM等手段对磁性复合微球的形态、结构及磁响应性等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证明分散剂的选择对磁性复合微球的成功制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兼具酸性和碱性功能基的分散剂Disperbyk 1 0 6具有更好的分散和稳定效果 .TEM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具有一些缺陷 ,而缺陷处往往是Fe3O4 磁性粒子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核/壳型Fe_3O_4/Au超顺磁性微粒的制备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顺磁性Fe3O4微粒存在下,以羟胺还原Au3+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Au复合微粒,探讨了Fe3O4/Au复合微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还原剂过量的情况下,Fe3O4/Au复合微粒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开始的表面反应控制过程和后续的扩散控制过程,而且这2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因反应体系中加入Fe3O4微粒的量或Au3+初始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这为合成这种新型超顺磁性微粒提供了理论依据.X射线电子能谱研究表明,随金包覆程度的增加,微球表面金的特征能谱峰逐渐增强,相应铁的特征能谱峰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激光粒度仪测定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80nm.  相似文献   

16.
“核-壳”结构微交联聚苯乙烯微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复合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粒径70—160nm的窄分散、微交联聚苯乙烯微粒,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该微粒具有核-壳结构。用薄层色谱、透射电镜结合凝胶色谱、粘度等方法对该微粒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探讨了影响微粒结构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双烯A用量为苯乙烯单体Ⅰ重量的1—4%,第一阶段聚合两小时后,滴加苯乙烯单体Ⅱ进行壳层聚合,合成的微粒含8.0—15.0%的线性聚苯乙烯,壳层主要由与核连接的聚苯乙烯链构成。  相似文献   

17.
Fe3O4/Au复合微粒制备条件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纳米级Fe3O4作为种子, 过量的盐酸羟胺为还原剂的条件下, 将Au3+在分散于水相中的Fe3O4胶态种子表面还原为Au0, 得到核壳结构, 粒径为170 nm左右的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 并对磁性复合微粒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通过激光粒度散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磁性复合微粒的粒径分布及形貌, 结果表明: Fe3O4种子的磁响应性、悬浮稳定性以及种子表面Au3+的还原条件等是得到单分散性、粒径均一、磁响应性和悬浮性能好的胶态Fe3O4/Au复合微粒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Fe3O4/Au复合微粒的扫描分析发现, 磁性复合微粒在可见光区域呈现与胶体金类似的特征吸收峰, d (0.5) =168 nm的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的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625 nm处.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对硫化铅钠米微粒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含铅聚合物微凝胶与H2S气体反应制得PbS纳米微粒/聚合物复合体系,利用小角X光散射方法对复合在聚合物中的PbS纳米微粒的粒度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粒度及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ZHANG Hua  PENG Ming-Li  CUI Ya-Li  CHEN Chao   《中国化学》2008,26(9):1737-1740
羟丙基-β-环糊精因具有内部疏水和外部亲水锥形圆筒空腔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磁性药物载体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将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在超顺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表面制备磁性复合微粒,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振动磁强计,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等方法对该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体外载药与释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粒的粒径大小在10-20nm,饱和磁化强度59.9 emu/g,铁含量55.4%。对阿霉素的载药量为87.8 μg/mg。体外释药结果显示载药复合粒子在PBS中1天,4天,10天的累积释药量分别为35.5%, 49.3%, 76.5%,表明该载体具有一定的药物缓释功能。由此可知,羟丙基-β-环糊精磁性复合微粒可作为磁性靶向给药系统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以溶液还原法对聚乙烯亚胺(PEI)和Cu2+形成的配合物进行还原,制备了金属Cu微粒。扫描电镜对微粒的分析表明,低浓度Cu2+配合物制备的微粒形态规则、分布均匀,粒径约0.98μm。红外光谱、X-衍射对微粒组成的分析表明,PEI键合地包覆Cu微粒,没有Cu的其他氧化物存在,PEI包覆量占微粒质量的14.6%,形成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