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模拟U在Gd2Zr2O7烧绿石中的固溶,在低浓度U掺杂时,Gd2Zr2O7烧绿石保持烧绿石结构;随着U掺杂浓度增加,Gd2(Zr{2-y}Uy)O7和(Gd{2-y}Uy)Zr2O7体系的晶格常数发生线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总能较低,U原子更偏向于替代无序换位后Gd2Zr2O7晶格中B位的Gd原子.  相似文献   

2.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Al2O3Hx(x=1—3)分子的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给出了它们可能基态结构的总能量(ET), 零点能(Ez), 摩尔热容(Cv), 标准熵(S), 原子化能(ΔEm), 垂直电离能(IP)及垂直电子亲和能(EA). Al2O3H和Al2O3H2分子可能的基态的几何构型都为平面结构. Al2O3H3的两个可能为基态的几何构型都是在立体Al2O3(D3h)的几何结构基础上加三个氢原子构成. 这三个分子的能量最低结构为Al2O3H(2A′)Cs, Al2O3H2(1A′) Cs, Al2O3H3 (2A) C1.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束波长为36055nm的激光,通过(3+1)共振多光子电离方法制备纯净的且处于X2Π1/2,3/2(000)态的N2O+离子,用另一束激光激发所制备的离子到第一电子激发态A2Σ+的不同振动能级,然后解离,通过检测解离碎片NO+强度随光解光波长的变化,得到了转动分辨的N2  相似文献   

4.
张彩霞  郭虹  杨致  骆游桦 《物理学报》2012,61(19):193601-1936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本文对小尺寸团簇Tan(B3N3H6)n+1 (n ≤ 4)的磁性和量子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此类体系采用三明治结构作为其基态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体系的磁矩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当把Tan(B3N3H6)n+1团簇耦合到Au电极上时, 形成的Au-Tan(B3N3H6)n+1-Au体系在有限偏压下展示出了较强的自旋过滤能力, 因而可以被看做是一类新型的低维自旋过滤器.  相似文献   

5.
高潭华  刘慧英  张鹏  吴顺情  杨勇  朱梓忠 《物理学报》2012,61(18):187306-18730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广义梯度近似(GGA)和GGA+U方法下对尖晶石型LiMn2O4及其Al掺杂 的尖晶石型LiAl0.125Mn1.875O4晶体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采用GGA方法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是立方晶系结构, 其中的Mn离子为+3.5价, 无法解释它的Jahn-Teller 畸变. 给出的LiMn2O4能带结构特征也与实验结果不符. 而采用GGA+U方法得到在低温下的LiMn2O4和其掺杂 体系LiAl0.125Mn1.875O4的晶体都是正交结构, 与实验一致. 也能明确地确定Mn的两种价态Mn3+/Mn4+的分布并且能够说明Mn3+O6z方向有明显的Jahn-Teller 畸变, 而Mn4+O6则没有畸变. LiMn2O4的能带结构与实验比较也能够符合. 采用GGA+U方法对Al掺杂体系的LiAl0.125Mn1.875O4的研究表明, 用Al替换一个Mn不会明显地改变晶体的电子性质, 但可以有效地消除Al3+O6 八面体的Jahn-Teller畸变, 从而改善正极材料LiMn2O4的性能, 这与电化学实验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谭丛兵  钟向丽  王金斌  廖敏  周益春  潘伟 《物理学报》2007,56(10):6084-6089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Nd掺杂Bi4Ti3O12(Bi4-xNdxTi3O12, x=0.00,0.30,0.45,0.75,0.85,1.00,1.50)铁电薄膜样品.研究了Nd掺杂对Bi4Ti3O12薄膜的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d掺杂未改变Bi4Ti3O12薄膜的基本晶体结构.在掺杂量x<0.45时,Nd3+只取代类钙钛矿层中的A位Bi3+.当x=0.45时,样品剩余极化强度达最大值,在270kV·cm-1的电场下为32.7μC·cm-2.掺杂量进一步增加时,结构无序度开始明显增大,Nd3+开始进入(Bi2O2)2+层,削弱其绝缘层和空间电荷库的作用,导致材料剩余极化逐渐下降.当掺杂量x达到1.50时,掺杂离子最终破坏(Bi2O2)2+层的结构,材料发生铁电-顺电相变.  相似文献   

7.
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叠加态|Ψn(2)>q=Cn(R)|{-iZj*}>q+Cn(0)|{Oj}>q;并首次详细地研究了此量子态的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表明:态|Ψn(2)>q是一种多模典型的非经典光场;还发现了"相似压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Fe1-xMnxO3 (x= 0-0.20)陶瓷样品, 研究了不同Mn4+掺杂量对BiFeO3陶瓷密度、物相结构、显微形貌、 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Fe1-xMnxO3 陶瓷样品的钙钛矿主相均已形成,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 且在掺杂量x=0.05附近开始出现结构相变.随着Mn4+添加量的增加, 体系的相结构有从菱方钙钛矿向斜方转变的趋势,且样品电容率大幅度增大, 而介电损耗也略有增加;在测试频率为104 Hz条件下, BiFe0.85Mn0.15O3 (εr=1065)的 εr是纯BiFeO3 (εr=50.6)的22倍; 掺杂后样品的铁电极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能是由于Mn4+稳定性优于 Fe3+,高价位Mn4+进行B位替代改性BiFeO3陶瓷, 能减少Bi3+挥发,抑制Fe3+价态波动,从而降低氧空位浓度,减小样品的电导和漏电流.  相似文献   

9.
利用脉冲激光溅射-超声分子束载带方法制备气相硼羰基络合物正离子. 采用红外光解离光谱研究了B(CO)3+、B(CO)4+ 和B2(CO)4+的振动光谱. 研究结果表明B(CO)3+具有非常强的B-CO键,无法直接获得其红外光解离光谱. 对B(CO)4+的光解离光谱研究表明该离子是一个B(CO)3+和CO之间弱相互作用络合物. 其中B(CO)3+核具有平面D3h对称性结构,中心硼具有稳定的8电子组态. B2(CO)4+具有平面的D2h对称性结构,其中的B-B键包含一个σ键和半个π键. 自然轨道能量分解分析(EDA-NOCV)表明在B(CO)3+和B2(CO)4+中的B-CO成键作用中OC→B(σ)要比B→CO(π)反馈作用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Er1.0P5O14铒非晶玻璃的红外量子剪裁现象. 从吸收谱和激发光谱的计算比较中肯定了Er1.0P5O14非晶 玻璃的1537.0 nm红外荧光为多光子量子剪裁荧光. 从Er1.0P5O14非晶玻璃的可见和红外荧光发射光谱中发现激发2H11/2, 4G11/24G9/2能级所导致的4I13/24I15/2量子剪裁红外荧光很强;基于自发辐射速率、无辐射弛豫速率和能量传递速率等参数的计算,对其量子剪裁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起源于基态的强下转换能量传递{2H11/24I9/2,4I15/24I13/2},{4G11/24I13/2, 4I15/22H11/2},{4G9/24F7/2,4I15/24I13/2}和{4G9/24I13/2, 4I15/22H11/2}是导致Er1.0P5O14非晶玻璃具有强的三光子和四光子量子剪裁红外荧光的原因.研究结果对改善太阳能电池效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荣  黄桂芹  刘楣 《物理学报》2007,56(8):4960-4964
应用线性响应的线性糕模轨道方法计算AlB2型结构的新超导体CaAlSi的电子能带、声子谱及电子-声子耦合常数,并讨论了它们的超导电性.通过比较两种结构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若CaAlSi中Al,Si原子沿c轴方向以—Al—Al—Al—(或—Si—Si—Si—) 排列,低频B1g模式的声子频率沿A-L方向出现虚频, 使得这种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电子-声子耦合表现异常增大;若Al,Si原子沿c轴  相似文献   

12.
Pt单原子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单原子在还原性TiO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与CO和O2分子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在80 K低温下,TiO2表面的氧空位缺陷是Pt单原子的最优吸附位. 将CO和O2分子分别通入Pt单原子吸附后的TiO2表面,研究相应的吸附构型. 实验表明在低覆盖度下,单个Pt原子会俘获一个CO分子,CO分子同时与表面次近邻的五配位Ti原子(Ti5c)成键,进而形成非对称的Pt-CO 复合物构型. 将样品从80 K升温到100 K后,TiO2表面的CO分子会迁移到Pt-CO处形成Pt-(CO)2的复合结构. 对于O2分子,单个Pt原子同样会吸附一个O2分子,O2分子也会与最近邻或次近邻的Ti5c原子成键形成两种Pt-O2构型. 这些结果在单分子尺度上揭示了CO和O2与Pt单原子的相互作用,呈现了CO与O2反应中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制备了纳米CoFe2O4/SiO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oFe2O4中阳离子的占位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减小,比饱和磁化强度增大。通过计算结果可以推断,压力的升高导致CoFe2O4中的部分Fe3+从A位移向了B位,而部分Co2+则从B位移向了A位。  相似文献   

14.
玻璃的最大声子能量决定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但本研究发现:Yb3+/Er 3+共掺锗碲酸盐玻璃在980nm LD抽运下,上转换荧光强度随着Bi2O 3对PbO的取代和碱 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而明显增强.而Raman光谱显示基质玻璃的最大声子能量并不随Bi 2O3对PbO的取代和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变化,但玻璃的最大声子密 度随着Bi2O3对PbO 取代和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而降低.从玻璃无辐射跃迁概率的角度,通过分析表明,最大 声子密度的降低是玻璃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心梅  阮亚平  钟志萍 《物理学报》2012,61(2):023104-223
本文在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MQDT)框架下,利用相对论多通道理论(RMCT),分别在冻结实近似、 考虑Δl=-1的偶极极化效应、Δl=+1的偶极极化效应、Δl=± 1的偶极极化效应、伸缩模效应以及同时考虑偶极极化效应和伸缩模效应等不同层次近似下,系统地计算了碱金属Li, Na, K, Rb, Cs和Fr七个里德伯系列的能级,即ns2S1/2, np2P1/2, np2P3/2, nd2D3/2, nd2D5/2, nf2F5/2nf2F7/2.计算结果表明,电子关联效应对碱金属原子的里德伯能级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偶极极化效应比伸缩模效应重要,而在偶极极化效应中, Δl = + 1的偶极极化效应比Δl = - 1的偶极极化效应重要.但对于Na的ns2S1/2,(nd2D3/2,nd2D5/2)里德伯系列的能级,和Li的(np2P1/2,np2P3/2)里德伯系列的能级,是伸缩模效应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光控热电效应开关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木文提出用YBa2Cu3Ox薄膜制作光控开关,并测试了在液氮温度下薄膜开关在不同激光波长下的特征参数,测试的最好结果是响应度Rv(632.8nm,10kHz,1Hz)为217V/W,归一化探测率D*(632.8nm,10kHz,1Hz)为2.3×1011cm.Hz1/2/W,响应时间τ为0.21ms.  相似文献   

17.
张秀荣  包虹璐  李扬 《物理学报》2012,61(4):43601-0436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 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 优化了C19M(M=Cr,Mo,W)团簇的几何结构, 得出了它们的基态构型, 并研究了基态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的M原子替换后, C19M的动力学稳定性相差不大, 而热力学稳定性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通过对C19M的前线轨道分析发现, M原子对各个轨道均有一定的贡献, M原子对各个轨道的贡献大致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C19M中金属原子M(M=Cr,Mo,W)上集中了大量的正电荷; C19M的芳香性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8.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金红石TiO2结构在高压下的不稳定性及热力学性质. 计算的高压下结构参数和零压的声子色散曲线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 进一步模拟了在不同压力下的声子曲线,在压力下,声子曲线不断软化,?点附近的振动频率不断减小直至虚频,意味着结构的不稳定,根据计算的不同压力下的弹性常数获得了其力学不稳定性,结果表明金红石结构TiO2在压力高于17.7 GPa时变得不稳定. 根据准谐近似,获得了金红石TiO2结构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与现有  相似文献   

19.
蒲红斌  贺欣  全汝岱  曹琳  陈治明 《中国物理 B》2013,22(3):37301-03730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near-infrared p-type β-FeSi2/n-type 4H-SiC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with semiconducting silicide (β-FeSi2) as the active region for the first time.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otodetector are simulated using a commercial simulator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detector has a good rectifying character and a good response to the near-infrared light. Interface states should be minimized to obtain a lower reverse leakage current.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β-FeSi2/4H-SiC detector, which consists of a p-type β-FeSi2 absorption layer with a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1×1015 cm-3 and a thickness of 2.5 μm, has a peak of 755 mA/W at 1.42 μm.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SiC side obtains a higher responsivity than that of the β-FeSi2 side.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β-FeSi2/4H-SiC heterojunction can be used as a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compatible with near-infrared optically-activated SiC-based power switching devices.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SiO2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离解极限,采用B3P86方法,在6-311G**水平上,优化出SiO2基态分子稳定构型为单重态的C2V构型,其平衡核间距Re=RSi—O=0.1587 nm,∠OSiO=111.2°,能量为-440.4392 a.u..同时计算出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B2)=945.4cm-1,弯曲振动频率ν(A1)=273.5 cm-1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A1)=1362.9cm-1.在此基础上,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SiO2分子的全空间解析势能函数,该势能函数准确再现了SiO2(C2V)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