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配体1,2-环己二胺缩邻香兰素(H2L)和不同的镱盐反应,合成了4个镱稀土配合物[Yb(H2L)2](ClO43·2CH3OH·H2O(1),[Yb4(L)4(NO32(H2O)2](PF62·4CH3CN(2),[Yb4(L)4(H2O)2Cl2](PF62·2CH2Cl2·2H2O(3)和[Yb4(L)4(NO32(H2O)2][Yb(NO33(H2O)2(CH3OH)](NO32 ·4CH2Cl2·6CH3OH(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4均为四核结构。研究了4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四氯合铂酸钾分别与邻、间、对磺基苯甲酸在乙腈和水中利用水热合成获得了3个铂的N-(1-亚氨基乙基)乙脒配合物:[Pt(NIA)2]·(2-sb)·2H2O(1),[Pt(NIA)2]·(3-sb)·3H2O(2)和[Pt(NIA)2]·(1,4-dsb)·2H2O(3)(NIA=N-(1-亚氨基乙基)乙脒,2-sb2-=2-磺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3-sb2-=3-磺基苯甲酸二价阴离子、1,4-dsb2-=1,4-二磺基苯二价阴离子)。合成过程中发生了乙氰三聚以及4-sb2-转变为1,4-dsb2-的反应。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个配合物为阳离子-阴离子物种,阳离子为[Pt(NIA)2]2+,中心金属离子四配位平面构型;阴离子与阳离子、水形成氢键,组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但3个配合物的氢键模式不同。配合物在热稳定性、荧光性质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配体1,2-环己二胺缩邻香兰素(H2L)和不同的镱盐反应,合成了4个镱稀土配合物[Yb(H2L)2](ClO43·2CH3OH·H2O(1),[Yb4(L)4(NO32(H2O)2](PF62·4CH3CN(2),[Yb4(L)4(H2O)2Cl2](PF62·2CH2Cl2·2H2O(3)和[Yb4(L)4(NO32(H2O)2][Yb(NO33(H2O)2(CH3OH)](NO32·4CH2Cl2·6CH3OH(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4均为四核结构。研究了4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表征了2个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L1)Cl2]·CH3CN(1)和[Cu2(L2)Br2]·CH3CN·H2O(2)。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粘度实验,圆二色谱和凝胶电泳实验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2×105和7.2×105,圆二色谱的实验表明配合物能与DNA较好的结合,粘度实验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为非典型的插入模式,凝胶电泳实验显示配合物通过氧化机理对DNA有较强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系列新配合物:[Cr2(tpc)2(HCOO)2(OH)2] ·4H2O (1)、[Ba(tpc)2(H2O)2]n (2)、[Zn2(tpc)2(NO3)2]n (3)、[Pb(Htpc)(NO3)2]·2H2O (4)和[Rh(Htpc)Cl3]·CH3OH·H2O (5)(Htpc=2,2''∶6,2″-三联吡啶-4-羧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有机配体呈4种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5通过C—H…O/N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新颖的超分子网络。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辐射下,晶体2~5分别呈现绿色、蓝色、蓝紫色和金色。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2]·2CH3OH(1),[ZnL2]·CH3OH(2),[CdL2]·CH3CH2OH(3)和[Cu2L2Cl2](4)(HL为喹啉-8-甲醛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3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硫醇化脱质子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而配合物4中Cu(Ⅱ)离子与1个中性配体HL和3个氯离子配位,其中2个氯离子为μ2桥联。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尤其是4与DNA的相互作用能力明显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7.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2-吡啶甲醛肟(HL)为主配体,Zn(OAc)2·2H2O和NiCl2·6H2O为金属盐,合成了一个Ni2Zn2簇配合物[Ni2Zn2(L)4Cl2(CH3O)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磁性及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其分子中包含2个Ni离子,2个Zn离子,4个L-配体,2个Cl-离子和2个CH3O-离子。磁性研究表明Ni…Ni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光催化降解染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甲基橙和罗丹明B有较好的降解活性,降解率分别达到83.9%和71.1%。进一步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染料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2种配体去甲基斑蝥酸钠(Na2DCA=7-氧杂二环[2.2.1]庚烷-2,3-二甲酸钠)和咪唑(IM),分别与镍(Ⅱ)和镉(Ⅱ)的醋酸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2种配合物[Ni(IM)(DCA)(H2O)2]·2H2O(1),[Cd2(IM)4(DCA)2]·2H2O(2)。应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的中心离子分别与咪唑的亚胺氮原子、去甲基斑蝥酸根的羧基氧原子和醚键氧原子配位,配位数均为6,分别为单核(1)和双核(2)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能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Kb:5.51×103(1)、1.01×103(2)L·mol-1)。同时,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配合物能与BSA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KAM:1.91×105(1)和6.17×105(2)L·mol-1),结合位点数均为1。测试了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乳腺癌(MCF-7)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对不同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镍配合物(1)对SMMC7721的抗癌活性较去甲基斑蝥酸钠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柔性酚胺类配体N,N'-二甲基-N,N'-(2-羟基-4,5-二甲基苄基)乙二胺(H2L)与Cu(Ⅱ)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酚氧桥联多核Cu(Ⅱ)配合物[Cu3II(L)2(CH3OH)2](ClO4)2(1),[Cu3II(L)2(CuICl2)2](2)。配合物1~2中,3个Cu2+之间通过2个酚氧桥连接,形成线性三核结构。两边的铜离子分别被配体L2-上的N2O2螯合配位,轴向与甲醇分子的氧(配合物1)或[CuCl2]-的氯(配合物2)配位,形成四方锥配位构型。中间铜离子与两侧L2-上的4个酚氧原子以平面四边形配位。CuII-O-CuII键角为100.14°~101.79°。对配合物1~2进行变温磁化率测量表明,铜离子之间通过酚氧桥存在强的反铁磁耦合,磁耦合常数J分别为-277(9)cm-1(配合物1)和-299(3)cm-1(配合物2)(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Ŝ1·Ŝ2+Ŝ2·Ŝ3)。J值与酚氧桥桥联键角有一定相关性,即Cu-O-Cu桥联键角越大,反铁磁耦合越强。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2]·2CH3OH(1),[ZnL2]·CH3OH(2),[CdL2]·CH3CH2OH(3)和[Cu2L2Cl2](4)(HL为喹啉-8-甲醛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3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硫醇化脱质子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而配合物4中Cu(Ⅱ)离子与1个中性配体HL和3个氯离子配位,其中2个氯离子为μ2桥联。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尤其是4与DNA的相互作用能力明显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2种含能配合物[Cu4O2(C4N6O5H2)2(CH3COO)2(DMF)2]·DMF(1)((C4N6O5H2)2- 为配体LLM-105失去2个H+)和[Co(C4N6O5H3)3]·7H2O(2)((C4N6O5H3)- 为LLM-105失去1个H+),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R3。用DSC,TG-DTG技术对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放热峰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同时研究了2种配合物对AP热分解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提前117.42和71.85℃,分解放热量增加1916.97和1433.76J·g-1,对AP热分解具有非常显著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2,2''-(1,4-亚苯基)二(亚苯基)二(硫基)苯二羧酸(H2L1)和2,2''-(2,3,5,6-四甲基-1,4-亚苯基)二(亚甲基)二(硫基)苯二甲酸(H2L2)2个柔性二羧酸分别与镧系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NH2(CH3)2][Nd(L1)2(DMF)]·2DMF}n(1)和{[Ln(L2)1.5(H2O)(DMF)2]·2DMF}n[Ln=Ce(2),Pr(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3个配合物均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并且2个配体在配合物中表现出不同的构象。(L1)2-在配合物1中表现出顺式和反式2种构象,(L22)2-在配合物23中仅表现出反式构象。此外,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型一价铜配合物[Cu2(ophen)2]·H2O的类同质多晶结构()和一个混合价的铜配合物[Cu2(obpy)2(NO3)]·H2O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显现出于无水的类似物[Cu2(ophen)2]相同的堆积方式,则形成出新奇的空间堆积。混合价化合物2是完全离域的,通过氢键集聚体[(H2O)2(NO3-)2]将两个[Cu2(obpy)2]+单元连接起来形成哑铃状的四核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个以1, 1, 2, 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bipyCu)(bipyCuH2O)TAE](ClO4)2·2H2O(Ⅰ)和(bipyCu)2TAE(PF6)2·3H2O(Ⅱ)及1个多核铜配合物[CuTAE·2H2O]n(Ⅲ)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以1, 1, 2, 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TAE2-)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bipyCu)(bipyCuH2O)TAE](ClO4)2·2H2O(Ⅰ)和(bipyCu)2TAE(PF6)2·3H2O(Ⅱ)及1个多核铜配合物[CuTAE·2H2O]n(Ⅲ)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六亚甲基四胺分别与苯氧乙酸、Cu(NO3)2·3H2O及2,4-二氯苯氧乙酸、Zn(NO3)2·6H2O反应,得到了2个新的一维配位聚合物,{[Cu2(pa)4](μ2-hmt)}n(1)和{{{[Zn3(dcpa)4(OH)]2(μ2-dcpa)2}(μ2-hmt)}·5H2O}n(2)(Hpa=苯氧乙酸,Hdcpa=2,4-二氯苯氧乙酸,hmt=六亚甲基四胺)。2个配合物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4个苯氧乙酸根桥联2个Cu2+形成[Cu2(COO)4]双核结构,相邻的[Cu2(COO)4]双核单元由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的"zigzag"链;在配合物2中,6个2,4-二氯苯氧乙酸根和2个OH-桥联6个Zn2+形成六核{[Zn3(dcpa)4(μ3-OH)]2(μ2-dcpa)2}结构单元,然后相邻的六核单元由2个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系列二氰根铬与[Cu(cyclam)](ClO4)2反应合成了3个氰根桥联Cr-Cu-Cr三核配合物[Cu(cyclam)][Cr(bpmb)(CN)2]2·4H2O(1)(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bp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甲基苯),[Cu(cyclam)][Cr(bpdmb)(CN)2]2(2)(bpd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5-二甲基苯)和[Cu(cyclam)][Cr(bpClb)(CN)2]2·4H2O(3)(bpCl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氯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是结构类似的中性三核配合物,均含有氰根桥联的Cr(Ⅲ)-CN-Cu(Ⅱ)-NC-Cr(Ⅲ)连接;磁性研究表明:氰根桥在Cr和Cu离子间传递弱的铁磁耦合作用,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CrCuŜCuCr1Cr2)拟合得到它们的磁耦合常数分别是JCrCu=1.53(2) cm-1(1),0.45(1) cm-1(2)和0.73(2) cm-1(3)。  相似文献   

18.
通过2-(2’-羟基-3’-甲氧基)萘咪唑(HL)和Ln(NO)3·6H2O反应,合成了4种单核稀土配合物[Ln(HL)2(NO33]·CH2Cl2(Ln=Sm(1),Eu(2),Tb(3))和[Ln(HL)2(NO32(CH3OH)]NO3·CH3OH(Ln=Yb(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4均通过配体萘环间的π-π作用呈现蝴蝶状结构。荧光性质表明仅有配合物4显示Yb3+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光,固态和在乙腈溶液中的荧光寿命分别为8.27 μs和4.40 μs。  相似文献   

19.
cis-[Ru(dpq)2Cl2]·2H2O(dpq=二吡啶[3,2-d:2',3'-f]二氮萘)为原料与5,5'-二(1-(三乙胺)甲基)-2,2'-联吡啶阳离子(L)合成钌(Ⅱ)配合物[Ru(dpq)2L](PF6)4,并研究了该配合物与G-四链体DNA的作用:FRET实验表明,配合物对人端粒DNAh-telo具有选择性,其作用能力要强于同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四链DNA,如c-myc和bcl2;CD光谱表明,在Na+和K+都不存在的情况下,配合物能诱导h-telo形成平行结构;此外,紫外和发射光谱都显示,配合物在K+溶液中与h-telo的作用力要大于在Na+溶液中的。  相似文献   

20.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 (HNU-9)、{[Co(dien)2][La2(C2O4)4(H2O)2xH2O}n (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 (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的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