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AMT在青铜-柠檬酸体系中的缓蚀行为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AMT(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青铜 -5%柠檬酸体系中的缓蚀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AMT能有效抑制青铜在柠檬酸中的腐蚀,属 混合型缓蚀剂.红外反射光谱表明,膜的最外层结构为Cu(Ⅰ)AMT,AMT中-NH2参与一价铜的络 合反应,环上离氨基最近的N参与配位. 缓蚀机理归因于成相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以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氯乙酸乙酯为原料,水相快速合成中间体(5-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酸乙酯,该中间体再与芳氧乙酰氯反应,高产率得到6种目标化合物[5-(芳氧乙酰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酸乙酯(5a-5f)。所有这些化合物都经过了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采用离体平皿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除草活性试验,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除草活性,而小麦对其耐受。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5-巯基-2-氨基-1,3,4噻二唑(AMT)和5-甲基-2-氨基-1,3,4噻二唑(MATD)在硫-乙醇溶液中对金属铜的缓蚀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缓蚀剂的加入有效降低了铜电极的腐蚀电流密度,抑制了铜电极的腐蚀,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为AMTMATD。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和在铜(111)面的吸附形态。两种缓蚀剂的缓释效率的理论评价与电化学测试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1G(d, p)和Müller-Plesset微扰理论的MP2/6-31G(d)方法,优化了AMT(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各种异构体和过渡态结构的几何构型,并对它们的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键性质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AMT异构体的互变机理,提出了AMT异构体abcda的循环式互变途径.进一步完成了对AMT异构体成键方式的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酰基叠氮化物与2-氨基噻二唑或5-氨基-2-巯基噻二唑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N-取代苯基N′-(1,3,4-噻二唑-2-基)脲,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测活性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2c,2d具有良好的细胞分裂素活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簇合效应原理,以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为母体,二溴烷烃或二酰氯为连接体,设计并合成了15个新的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簇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硫醇、硫脲、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等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含1,3,4-噻二唑的二硫醚衍生物,并利用IR,~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CCK-8法测试了目标产物对人体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肺癌细胞A549等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肿瘤细胞,大多数试验化合物显示了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且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尤其是正丙基(2-氨基-1,3,4-噻二唑-5-基)二硫醚(3b)和正丁基(2-氨基-1,3,4-噻二唑-5-基)二硫醚(3d),对SMMC-7721细胞显示了高效的增殖抑制效果,IC50值分别为1.68和1.93μmol/L.4-氯苄基(2-氨基-1,3,4-噻二唑-5-基)二硫醚(3i)对MCF-7细胞表现了显著的抗增殖活性(IC50值为1.78μmol/L),且对A549细胞展现了最好的抑制效果(IC50值为4.04μmol/L).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采取6-31+G* *基组对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简称AMT)的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全参数优化了异构化过程中反应物、产物的几何构型,找出了异构化途径中的过渡态,并通过振动分析加以确认,同时进行零点能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异构化过程存在六种不同的异构化通道,有六个过渡态,相对而言, A→C之间的异构化反应最易发生,C是最稳定的异构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新药剂,合成了16个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Ⅰ)(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11个O,O-二苯基-N-(5-烷基-1,3,4-噻二唑-2-基)磷酰胺(Ⅱ)及4个O,O-二烷基-S-(N-1,3,4-噻二唑)胺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Ⅲ)。对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和桃冠瘿病原菌进行了离体药效试验,结果表明Ⅰ、Ⅱ类化合物均有活性,且活性的大小与5-位正烷基的碳原子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Ⅰ)分别和芳酰肼(Ⅱ),2-氨基-5-烷基/芳基-1,3,4-噻二唑(Ⅲ),3-烷基/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Ⅳ),O,O-二烷基(硫代)磷酰肼(Ⅴ,Ⅵ)反应,制得了目标物1a~1c,2d~2e,3f~3i,4j~4k和5l等12种新化合物,IR,^1HNMR和MS分析结果证明产物为β构型。  相似文献   

11.
以环十二酮为起始物合成的一系列N-取代环十二酮缩氨基硫脲(Ⅰ)经二氧化锰氧化环合为2-(1,11-十一亚甲基)-5-取代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Ⅱ)。Ⅱ的结构得到IR,13^CNMR和元素分析的确证。反应中同时分离到一个副产物,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为2-(1,11-十一亚甲基)-5-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Ⅲ)。据此提出了Ⅰ经二氧化锰氧化环合为Ⅱ的两步反应机制,此机制可以合理地解释Ⅱ和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杜海堂  桑维钧  王慧 《有机化学》2012,31(8):1539-1542
以4-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3-巯基-1,2,4-三唑为原料,环化得到6-巯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再与取代苄氯反应,得到9个6-取代苄硫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类衍生物3a~3i.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为起始原料,对其2-位的巯基、5-位的氨基及杂环上3-位N原子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24个新型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2-巯基-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经硫醚化、肼解、腙化反应合成了9个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基乙酰腙化合物,其结构由1H NMR,13C NMR,IR,MS表征和元素分析,并初步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具有优良的抑菌活性,芳香醛-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基乙酰腙(4a~4h)比2-丁烯醛-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基乙酰腙(4i)有更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 对银电极上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和植酸钠混合自组装单层结构和缓蚀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 SERS光谱表明, 银电极表面形成AMT膜后, 再组装植酸钠分子能够弥合AMT膜的缺陷. 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实验表明, 形成的混合自组装层比单一AMT自组装层表现出更好的缓蚀性能. AMT膜层的等效电路为R(Q(R(Q(RW)))); 混合膜层电路图为LR(Q(R(Q(R)))).  相似文献   

16.
在K2CO3存在下利用聚乙二醇-400 (PEG-400)作相转移催化剂, 于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 通过5-芳亚甲基氨 基-2-巯基-1,3,4-噻二唑与氯乙酰芳胺的硫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衍生物. 经元素分析, FT-IR,1H NMR和13C NMR确证了其结构.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含杂环的Schiff碱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植物生长激素的活性[1],近十几年来受到化学家的重视.前文[2]已报道了三唑类Schiff碱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已发现含噻二唑环的化合物具有高的生物活性,1,3,4-噻二唑的衍生物可以作为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3~6],连有巯基(-SH)的噻二唑的席夫碱目前还未见报道.我们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与芳醛或杂环醛作用,合成了12个新的Schiff碱化合物,发现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植物激素活性,合成的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18.
将5-取代胺基-2-巯基-1,3,4-噻二唑引入苯并[4,5]呋喃[3,2-d]嘧啶中,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的4-(5-N-取代-1,3,4-噻二唑-2-巯基)-苯并[4,5]呋喃[3,2-d]嘧啶类衍生物(3a~3j),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确认。用MTT法测定了3a~3j对人胃腺癌细胞体(MGC)的体外增殖活性。结果表明,3a~3j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MGC的活性,其中4-(5-N-2’-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2-巯基)-苯并[4,5]呋喃[3,2-d]嘧啶(3j)在10μmol·L-1的浓度下对MGC的抑制率为86.4%。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苯并咪唑环的2,5-二取代-1,3,4-噻二唑酰胺衍生物.利用IR, ~1HNMR, ~(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的抑制活性,讨论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化合物对PTP1B的抑制活性超过高度同源的TCPTP的抑制活性,其中2-(9-咔唑基亚甲基)-5-(3-氯苯甲酰氨基)-1,3,4-噻二唑(5c)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_(50)=(2.43±0.43)mg/mL], 2-(9-咔唑基亚甲基)-5-(4-甲基苯甲酰氨基)-1,3,4-噻二唑(5b)和化合物5c对PTP1B的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齐墩果酸.对目标化合物5c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子对接结果表明,5c与PTP1B酶通过形成氢键、疏水和p-p等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20.
曹蕾  汪焱钢  宋新建  刘国华 《有机化学》2005,25(8):1007-1010
以5-氨基-2-巯基的席夫碱与亚磷酸二乙酯反应, 合成了15个新的α-(1,3,4-噻二唑-5-基)氨基烃基膦酸酯,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其中2,4-二氯苯甲醛、呋喃甲醛和吲哚甲醛的席夫碱生成的α-氨基烃基膦酸酯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