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文报道了聚[(苯乙烯)联吡啶]钯(0)催化剂在芳基碘化物乙烯基化反应中的应用,其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连续使用三次后,活性明显降低.本文继续报道能用于芳基碘化物乙烯基化反应的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的合成和应用.据文献报道能用于芳基碘化物乙烯基化的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都是通过多步反应将配体导入聚苯乙烯骨架上合成的,操作比较复杂.为了简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我们探索了用聚(4-乙烯基吡啶)作高分子载体的可能性.将4 乙烯基吡啶与苯乙烯共聚,加入2%二乙烯基苯作交联剂,生成的共聚物用醋酸钯处理后,加氢化铝锂还原,得到每克含钯7.0mg、氮33.7mg的催化剂,并研究了它在芳基碘化物与苯乙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4 乙烯基吡啶 苯乙烯共聚物正离子与十二基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研究郑晓亮曹维孝(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4 乙烯基吡啶 苯乙烯共聚物正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疏水相互作用,胶束交联水溶性聚合体尤其是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将4,4′,4″,4′″-四羧基酞菁钴(Ⅱ)固载在接枝在硅胶上的高分子碱上,合成出双功能高分子催化剂,并结合2-羟基乙硫醇的氧化,初步探索了其催化活性。 用Co~(60)-γ射线液相共辐照方法在硅胶上接枝聚苯乙烯,以及苯乙烯与2-(或4-)乙烯基吡啶的共聚物。并将接枝在硅胶表面的聚苯乙烯氨甲基化。制得了几种接枝有高分  相似文献   

4.
利用NMR技术研究了聚乙二醇-b-聚(4-乙烯基吡啶)(PEG114-b-P4VP107)和聚(N-异丙烯基丙烯酰胺)-b-聚(4-乙烯基吡啶)(PNIPAM53-b-P4VP260)在逐步降低聚(4-乙烯基吡啶)链段质子化程度时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过程.在开始形成胶束时,吡啶环上氢原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急剧减小.结果表明,PEG114-b-P4VP107在质子化程度降为0.54时已有胶束生成;PNIPAM53-b-P4VP260在质子化程度降为0.58时也能观测到胶束生成的信号.将两个嵌段共聚物各自制得胶束的溶液相混合,观测到了发生在高分子链间的2DNOE信号,这表明所制得溶液中胶束与高分子链间有链交换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王雪梅  祁争健 《应用化学》2009,26(6):707-710
通过Heck偶合法合成了四种新型p-/n-交替3-烷基噻吩共聚物: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1,3,4-噁二唑) (P3HT-OXD)、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1,3,4-噁二唑) (P3OT-OXD)、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吡啶) (P3HT-Py)、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吡啶) (P3OT-Py)。利用NMR、GPC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该系列共聚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噻吩环3位取代烷基碳链的增长,聚合物电离能(Ip)减小,带隙能(Eg)也随之变窄,其中,P3OT-OXD的Eg比P3HT-OXD小0.11ev,P3OT-Py的Eg比P3HT-Py小0.19eV;而在3-烷基噻吩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吸电子能力较强的噁二唑单元,可有效提高共聚物电子亲合能(Ea),对提高电子传输能力,改善电子与空穴注入平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乙烯基吡啶的共聚物为高分子载体,用固相合成的方法,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一个高分子钼铁硫原子簇催化剂。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该催化剂的结构,并说明它具有原子簇结构。本催化剂在KBH_4还原剂存在下,对乙炔加氢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结构可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4-乙烯基吡啶)-b-聚环氧乙烷-b-聚(4-乙烯基吡啶)(P4VP-b-PEO-b-P4VP).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该共聚物作为毛细管物理吸附涂层,用毛细管电泳对碱性混合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分离效率随着P...  相似文献   

8.
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eck偶联法合成了4种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1,3,4-二唑)(P3HT-OXD)、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1,3,4-二唑)(P3OT-OXD)、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吡啶)(P3HT-Py)和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吡啶)(P3OT-Py). 用NMR、GPC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系列共聚物光电性能. 结果表明,随噻吩环3位取代烷基碳链的增长,聚合物电离能(Ip)减小,带隙(Eg)也随之变窄. 其中,P3OT-OXD的Eg比P3HT-OXD小0.11 eV,P3OT-Py的Eg比P3HT-Py小0.19 eV,在3-烷基噻吩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吸电子能力较强的二唑单元,可有效提高共聚物电子亲合能(Ea),对提高电子传输能力,改善电子与空穴注入平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硅胶负载的聚(4-乙烯吡啶)或聚(2-乙烯吡啶)-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钯催化剂(P4VP-PSM-Pd/SiO_2和P2VP-PSM-Pd/SiO_2),研究了合成条件、组成等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对丙烯酸甲酯的催化加氢性能。发现,同时含两种高分子的催化剂比只含一种高分子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对丙烯酸甲酯的氢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能重复使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还研究了其它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緒言 在乙烯型高分子單體中,乙烯基吡啶的發現是較早的(1887),但其在工業中的應用却是較晚,至今不過十多年的歷史。雖然在1940年左右即有專利聲稱,乙烯基吡啶在過氧化物引發下,在40℃經6小時生成高聚物,其自聚物或与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本體或乳液法)具有实际用途,但据所知,乙烯基吡啶的工業應用及聚合的研究还是始自戰時美國  相似文献   

11.
苯乙烯-2-乙烯基吡啶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 2 乙烯基吡啶的两嵌段共聚物(PS b P2VP),并采用GPC、FTIR、NMR(1H NMR和13C NMR)、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两嵌段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降冰片烯(NB)与丙烯酸甲酯(MA)共聚反应条件影响、第三组份影响及催化剂铁铝比影响.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并用电镜分析了共聚物的膜结构.结果表明,铁系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并可获得能够形成有序多孔膜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rimethylene carbonate (TMC) with a rare earth calixarene compound as catalysthas been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 of TMC/Nd (molar ratio) and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detail. It was found that calix[8]arene-neodymium is a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of TMC and giveshigh molecular weight (M_v = 60,000) polym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TMC polymerization were found to be asfollows:TMC/Nd (molar ratio) = 2,000, 80℃, 16 h. The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MR, GPC and DSC. Studying themechanism by NMR showe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of TMC catalyzed by calix[8]arene-neodymium proceeds via a cationicmechanism.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双官能化杯[4]芳烃衍生物,并通过共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主链含杯[4]芳烃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二甲基硅氧烷(PBT-PDMS)共聚酯.利用1H-NMR,FTIR,SEC等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组成及分子量.以此共聚物为膜材料,通过刮膜法制备了可用于渗透汽化的致密无孔分离膜,并用SEM表征了无孔膜的膜厚及截面结构.研究了温度和原始液浓度对渗透汽化的影响.该共聚物渗透气化膜分离水中微量苯的分离因子可达491,通量为58g/(m2h).  相似文献   

15.
非MAO的茂钛均相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CpTiMe3]/[Ph3C]+[B(C6F5)4]-催化体系许光学林尚安(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关键词茂钛络合物,茂金属催化剂,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sPS)由于具...  相似文献   

16.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这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elen Tudos法计算竞聚率.得到rSt=091,rBMA=032.  相似文献   

17.
由Nd(oct)3(Nd)、Al(i-Bu)3(Al)和C4H9Cl(BCL)三组分组成稀土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St)在环己烷溶剂中进行配位聚合,考察Al/Nd摩尔比、BCL/Nd摩尔比、陈化温度、陈化时间、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苯乙烯聚合、催化活性以及聚苯乙烯产物(PS)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当Al/Nd=8-12(摩尔比),BCL/Nd=5-25(摩尔比),Ta=40-50℃,ta=6-20 h,Tp=40-50℃时,可以得到高分子量聚苯乙烯,其中重均分子量可高达7.6×105.聚合产物中不溶于丁酮的聚苯乙烯的熔点高达268℃,主要含有间规结构聚苯乙烯和少量等规结构聚苯乙烯;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可溶于丁酮的聚苯乙烯也是含有部分立构规整链段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将四苯基卟啉锌(ZnTPP)键合在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共聚物P(4VP-co-St)的侧链,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通过FTIR与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对轴配过程的影响,以及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谱学性能,对其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共聚物P(4VP-co-St)的吡啶侧基为配体,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可顺利地制备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且温度越低,键合量越大.该大分子具有类似于ZnTPP的特征电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同时也显示出轴向配位的特征.与小分子ZnTPP相比,ZnTPP-P(4VP-co-St)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都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光物理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高分子效应,随着大分子链中ZnTPP键合量的增大,相近的ZnTPP侧链单元之间会发生能量转移,使荧光发射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含4-苯基二氮杂萘酮结构共聚芳酯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4羧基苯氧基)苯基]-2-(4-羧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DHPZ-DA)、4,4'-二羧基二苯醚(DAPE)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PBA)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芳酯,其数均分子量在1.2×104~1.7×104之间.通过FTIR和1H-NMR对聚芳酯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系列...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配位聚合反应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将稀土催化剂引入到苯乙烯和双烯烃的共聚反应。这一新课题的研究不仅对阐明4f金属配位聚合反应机理,且对开发新型稀土催化剂和共聚物,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共聚物中顺式-1,4含量的多少,对它们的各种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