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 概述纤维的结晶度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晶度在实验上可由密度、x 光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比热、比焓和比熔化焓等许多方法测定。用红外光谱法测定高聚物结晶度方法简单,对结晶度的微小变化敏感,且不会像密度法那样受少量催化剂和气泡的影响。但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纤维结晶度存在着较大  相似文献   

2.
多组份聚丙烯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PP GPET、PP GPET EVA、PP GPET EVA PS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 .研究表明 ,PP GPET体系属于非相容共混体系 ,共混物呈典型海岛型两相结构 ,EVA的加入可以改善体系相容性 ;共混物的结晶度比纯聚丙烯低 ,PS有增大共混物晶粒尺寸的作用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有明显提高 ,用分散染料E EX可染成深蓝色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和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的熔融共混物是微多相分散体系,其力学性能和软链段的结构有关。DSC和偏光显微镜图分别表明共混物中聚丙烯结晶度以及球晶尺寸随聚酯-聚醚的混入量而变小。聚丙烯和少量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共混,可改进聚丙烯的流变性,吸湿性和染色性。  相似文献   

4.
易水解聚酯的合成及其水解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合成了一种可纺性易水解聚酯,由于其可与其他熔纺高聚物进行复合或共混纺丝,制成海岛型纤维,这种海岛型纤维只要经过热(碱)水处理,就能形成微细纤维,使该聚合物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1].本文主要讨论这种可成纤易水解聚酯的合成及其水解性能.1原料对苯...  相似文献   

5.
用DSC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表征PEO/PMMA和PEO/P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发现PEO/PVA体系的结晶度与其组成的变化是一致的;而PEO/PMMA体系的结晶度随非晶组分增加而下降的速度,从与组成变化一致到比后者快,但又随时间而改变。对此结晶/非晶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组成和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可用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正> 把不同高聚物通过共混方法对现有高聚物进行改性并制备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试制与生产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等规聚丙烯(PP)是非极性的结晶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则是带极性的结晶性高聚物,两者的溶度参数相差很大,它们在热力学上是互不混熔的。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选制了合适的分散剂,经过混熔纺丝,制成了新型的丙涤共混纤维。用差示扫描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流变仪、X-射线衍射、DSC、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涤纶色母粒中着色剂对聚酯熔体流变性能和纤维热性能以及结晶取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常用色含量的聚酯中,颜料起着阻流作用,可溶性染料起着增流作用。聚酯的玻璃化温度Tg、结晶温度Tc、熔化温度Tm、晶体取向、着色纤维的物理结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在色含量增加时,聚酯中的颜料碳黑没有影响聚脂Tg、Tm和结晶度,Tc稍有降低。可溶性染料对Tg没有影响,对Tc、Tm、特性粘度、结晶度、晶体长度略有影响;色含量增高,其数值稍有下降。碳黑在聚酯里以球粒状分散,可溶性染料溶于熔化聚酯成为均相物质,但在含量较高时,着色聚酯为海岛状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采用高聚物共混的方法生产多孔吸水性聚丙烯腈纤维受到人们普遍地重视。纤维内部微孔的数量及孔径分布与纤维许多性能有关,例如,吸水性、渗透性及机械性能等等。因此,研究纤维多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对于双组分共混聚丙烯腈纤维,其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超分子结构、形态结构以及相态结构,然而,对共混聚丙烯腈纤维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所研制的几种共混吸水性聚丙烯腈纤维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聚酯(PET)和含3.5-二甲酸苯磺酸钠(SIPM)结构单元的改性共聚酯(PEI)的共混体系。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染色后的透射和扫描电镜照片等均表明该体系是一个热力学不相溶的体系。在加工成形过程中,特别是在结晶过程中,富PEI相中的SIPM结构单元被排斥在晶格之外形成集簇形态,利用这种相分离的结构形态以及改性共聚酯优先水解的机理,PET/PEI共混纤维经碱水解处理后可制得微孔型的高吸水吸湿纤维。本文讨论了相分离结构对该微孔型纤维的微孔尺寸分布,吸湿保水性能以及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计及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体系.发现当热致液晶共聚酯(HTH10)含量达到30%时共混物微结构与纯HTH10相似.尼龙-1010的结晶度先是随HTH10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后又随之下降,但其结晶温度却随HTH10加入而单调下降,共混物的熔融热焓△Hm在HTH10含量为30%时与计算值有较大的偏差,广角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时共混物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两组份之间在此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解偏振光法与DSC法分别测定并研究了PC/PET/EPDM共混体系的结晶速度、结晶度、Avrami指数(n)和熔融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共混物中PET的结晶速度、结晶度均随PC含量增加而下降;EPDM用量不超过10%时,可提高PET的结晶速度,但不影响结晶度和成核与增长方式,n值不变。当EPDM为5%时,结晶速度呈现极大值。经退火处理的共混物呈现熔融双峰,PC量增加,高温熔融峰略移向高温方向;热处理温度升高或时间延长,则低温熔融峰移向高温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热塑性聚合物。从物理、化学改性及其纤维成形两个方面综述了PHBV的研究进展。PHBV的物理改性主要有无机纳米粒子共混体系(PHBV/iNPs)、有机纳米晶共混体系(PHBV/oNPs)、高聚物共混体系(PHBV/Polymer)和绿色全降解共混体系;化学结构构筑主要包括接枝共聚改性、嵌段共聚改性、端基扩链改性等。从改性的手段及介质,分析了改性方法的优缺点。PHBV纤维的成形方法主要有熔融纺丝法、干法纺丝法及静电纺丝法。从PHBV纤维应用领域看,熔融纺纤维应用目标在于替代现有石油基相关产品,而静电纺纤维主要应用于开拓组织工程再生医学领域。最后,对PHBV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加工简便,生产周期短,可以反复加工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短切玻璃纤维会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主要在于纤维对加工设备的磨损,以及由于纤维的加入增大了熔体的粘度等。如果提高加工温度来降低粘度又会导致高聚物降解。几年前Kiss和Isayev提出用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的刚性棒状分子链作增强剂与被增强基体熔融共混,在加工中TLCP原位形成增强纤维,形成原位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中由于TLCP的流变性质,使其共混物的加工粘度  相似文献   

14.
PA6/PET共混体系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宽角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尼龙6/PET共混体系的结晶态,表明在共混物中尼龙6和PET是各自结晶的,即晶相分离的。研究了结晶条件,组份比等对晶态结构的影响,发现共混体系相对结晶度低于纯组份的算术加和,说明共混体系的结晶相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的干扰,使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相容共混体系溶聚丁苯橡胶(SSBR)/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当SSBR含量较低时,SSBR/TPI共混物的成核密度降低,晶体生长速率降低,等温结晶速率降低,非等温结晶峰移向低温,SSBR抑制了α-TPI的生成,SSBR/TPI共混体系总结晶度降低,但TPI的相对结晶度升高,结晶行为与热力学相容的结晶/非晶共混体系一致;当SSBR含量较高时,随着SSBR含量增加,体系的成核密度增加,球晶的生长速率显著降低,SSBR显著抑制了α-TPI的生成,共混体系以β晶为主.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二元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热机械分析是多相聚合物体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分析动态力学性能可以研究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以及高分子运动机理等.本文综述了聚合物二元体系,即填充、纤维增强、共混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的估算方法.在填充体系中,分别概述有无界面作用两种情况,当存在界面作用时,界面作用越强,模量越大,阻尼越小.对纤维增强体系,讨论了玻璃纤维有无取向的情况下模量和阻尼的估算.特别对于聚合物二元共混体系,分"海-岛"结构和双连续相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模量与阻尼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计及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热致液晶共聚酯/Nylon-1010共混体系.发现当热致液晶共聚酯(HTH10)含量达到30%时共混物微结构与纯HTH10相似.尼龙-1010的结晶度先是随HTH10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后又随之下降,但其结晶温度却随HTH10加入而单调下降,共混物的熔融热焓△Hm在HTH10含量为30%时与计算值有较大的偏差,广角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时共混物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两组份之间在此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嵌段高聚物、均聚物共混体系相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工作以光学显微镜、DSC、FT-IR为手段,研究了三嵌段高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SBS-48、SBS-30,SBS-28与聚乙烯基甲基醚共混体系的相容性。DSC结果表明,随SBS中PS含量的升高,体系相容性变好,PS段分子量增大,也有助于体系相容。FT-IR结果表明PVME中COCH_3在1100cm~(-1)附近呈现的双峰的相对强度对体系的相容性十分敏感,而由于苯环C—H振动产生的698cm~(-1)峰位却不象PS/PVME体系那样随相容性的改变而有显著的改变。总而言之,嵌段高聚物SBS/均聚物PVME共混体系中,体系的相容性依赖于嵌段高聚物在体系中的组份含量及嵌段高聚物中PS的重量百分含量,PS段分子量的大小对体系相容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热拉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全同立构聚丙烯(iPP)共混物超拉伸纤维,研究了拉伸比对其热行为及力学行为的影响,随拉伸比增加,纤维中HDPE与iPP的结晶度增大,熔融温度升高、熔程变宽;纤维中HDPE与iPP的结晶度低于其纯组分,熔融湿度与熔程基本不受组分比的影响,随拉伸比增加,纤维的模量增高,以HDPE为主的纤维的拉伸强度增大,以iPP为主的纤维拉伸强度增至一定值后,不再随拉伸比增加而增大,并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丙烯(PP)共混,可改善聚丙烯的染色性能。在此体系中,两组份为不相混溶的结晶性高聚物,这类体系的结构形态,Stein等曾提出四类可能遇到的基本模式,但是有关这些形态的扫描电镜的观察尚少报导。本工作采用化学蚀刻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PET的不同含量对共混物结构形态的影响,其结果有助于理解可染丙涤纤维的染色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