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丙烯酸松香加成物(RA)与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的酯化物(RAH)为二元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与RAH的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RAH与苯乙烯共聚反应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在反应温度为105℃下,RAH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2,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8小时,单体转化率最高,为85%;原料配比对共聚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图谱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RAH与苯乙烯的共聚物,热重分析表明产物的热稳定性随单体中RAH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溶解于甲苯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和单体浓度对聚合物得率和酸酐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单体浓度20%,单体物质的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0.60%,反应温度为86℃,反应时间2h,产物得率为86.86%,酸酐含量为50.28%.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分析法分别研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是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类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细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步法合成了可聚合乳化剂马来酸单十六醇酯丙基磺酸钠.并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马来酸单十六醇酯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1%,反应时间3.0h,反应温度90℃,马来酸酐与十六醇的摩尔比1.1:1.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聚合使用该乳化剂与传统乳化剂相比,在较低温度下(65℃)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且所得乳液具有较好的电解质稳定性,乳胶膜的耐水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对溴苯乙烯为原料,先将其制备成格氏试剂,再与二苯基氯化膦反应,合成对(二苯基膦)苯乙烯单体.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自由基捕捉剂,改进了对(二苯基膦)苯乙烯单体的合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物质的量分数是0.2%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时,对(二苯基膦)苯乙烯单体的收率可提高到78%.  相似文献   

5.
ATRP合成星型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2-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PT-Br)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引发荧光单体4-乙烯基二苯乙烯(VS)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星型荧光聚合物,且分子量分布较窄(1.37~1.50).通过与线性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line-PVS)的性能比较,发现星型聚4-乙烯基二苯乙烯的溶液粘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相对较低.另外,还通过荧光光谱对星型聚合物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合反应介质,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苯乙烯(ST)为疏水单体,合成了水溶性共聚物P(AM/ST).研究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总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2mol/L,引发剂的浓度占总质量分数的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AM与ST的物质的量比为98∶2,采用该反应条件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为2.6.通过1HNMR,13CNMR和FIRT表征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缩酮保护的一代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DHEMA(G1),通过顺序ATRP聚合方法,制备得到大分子引发剂PDHEMA(G1)-Br,再引发苯乙烯单体得到一代嵌段聚合物PDHEMA(G1)-b-PS.以PDHEMA(G1)-b-PS为反应前体,通过重复的缩酮保护和脱保护反应,进一步得到了二代和三代的树状化-线形两亲嵌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HAAKE密炼机对比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以及丙烯酸羟乙酯(HEA)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接枝反应.通过对不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接枝率的测定,发现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聚烯烃过程中均存在解聚现象.开始发生解聚现象的温度,也即解聚温度(ceiling temperature,Tc),与单体分子结构有关.讨论了位阻效应和特殊基团(如羟基等)相互作用对解聚温度的影响,并通过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溶液聚合反应确认了不同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解聚温度范围.讨论了添加苯乙烯(St)作为助单体对不同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率的影响,并结合Q-e法则和竞聚率对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腈(AN)与苯乙烯共聚合, 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在单体比为1:1时共聚物中丙烯腈/苯乙烯含量分别为49.3%和50.7%. 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57.8 kJ/mol.  相似文献   

10.
氢化松香与HEMA酯化物自聚与共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氢化松香(HR)与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了酯化物(HRH),然后对其进行了在甲苯中的自由基自聚反应、以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与苯乙烯(St)的共聚反应,制备了自聚物和共聚物,用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综合热分析仪表征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HRH自聚物(PolyHRH)、以及共聚物[Poly(HRH-co-St)和Poly(HRH-co-MMA)].产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HRH>PolyHRH>Poly(HRH-co-St)>Poly(HRH-co-MMA).  相似文献   

11.
二醋酸纤维素接枝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醋酸纤维素为接枝骨架,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通过L-丙交酯的开环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丙交酯接枝共聚物(CDA-g-PLA),并采用GPC、FTIR、1H-NM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50℃,单体丙交酯与二醋酸纤维素质量比为4:1,反应时间30min,催化剂辛酸亚锡与二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时,产物的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牟瑶  韦思平  徐敏  陈平  王钦  杜曦 《色谱》2014,(12):1385-1389
建立了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GC-MS/SIM)筛选方法。以乙苯为内标,利用GC-MS/SIM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样品进行分析,在选定的分析条件下完全分离并准确测定了苯乙烯和环氧苯乙烷对映异构体的含量,同时利用该方法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正交试验进行了评估。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高精密度(以RSD表示的精密度为12%~52%,n=5)、良好的线性关系(苯乙烯、(R)-环氧苯乙烷和(S)-环氧苯乙烷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3 2和0996 3)、低定量限(苯乙烯、(R)-环氧苯乙烷和(S)-环氧苯乙烷的定量限分别为13、11和07 mg/L)以及合理的回收率(982%~1082%)。该方法为苯乙烯及其同系物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测定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简称为PASM),研究了单体组成、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三元共聚物对聚丙烯的功能化作用和对聚丙烯/尼龙6(PP/Ny6)共混体系的原位增容作用.GPC和TG等技术对PASM的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单体组成中α-甲基苯乙烯(AMS)...  相似文献   

14.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二元催化剂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当n-Bu4NI/ZnBr2摩尔比为2时, 在短时间内(30 min)可将苯乙烯环氧化物几乎完全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无其它副产物的生成. 在ZnBr2/n-Bu4NX的催化体系中加入Au/SiO2 氧化催化剂时, 能将苯乙烯直接氧化, 然后碳酰化实现“一锅法”制备环状碳酸酯. 在此合成路线中担载的纳米金催化第一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 ZnBr2/n-Bu4NBr催化第二步CO2环加成反应.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80 ℃, 1 MPa, 4 h)将环状碳酸酯的产率提高到4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Fe(acac)3-A l(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腈(AN)与苯乙烯共聚合,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在单体比为1∶1时共聚物中丙烯腈/苯乙烯含量分别为49.3%和50.7%.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57.8 kJ/mol.  相似文献   

16.
用Photo-DSC(光差热扫描)研究了一种可聚合胺助引发剂乙二醇-3-吗啡啉丙酸酯甲基丙烯酸酯(EGMPM)分别与二苯甲酮(BP)、4-(4-甲苯硫基苯基)苯基甲酮(BMS)、4-氯二苯甲酮(CBP)、4-氯甲基二苯甲酮(CMBP)、4-羟甲基二苯甲酮(HMBP)等二芳酮组成的光引发体系引发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为单体的紫外光聚合动力学.考察二芳酮质量分数、聚合温度、光照强度对其光聚合动力学影响,并评价其引发效果;同时计算出了EGMPM/BP引发HDDA聚合体系的活化能.结果表明,二芳酮的质量分数增加时,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减少,单体的转化率也相应增加,单体聚合速率相应增大;相同质量分数(0.1%)的不同二芳酮,BMS体系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最短,单体转化率也最高;随着温度和光强的增加,单体最终转化率、最大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的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7.
室温下,以碘单质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以乙腈水溶液为反应溶剂, 烯烃和硫代磺酸酯反应生成β-羟基硫醚化合物3a~3x(3i, 3k, 3r, 3s为新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MS(ESI)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以S-(4-氯苯基)-4-氯硫代苯磺酸酯(1)和苯乙烯(2)的反应为模板,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S-(4-氯苯基)-4-氯硫代苯磺酸酯 0.5 mmol,苯乙烯1 mmol,催化剂碘用量为0.1 mmol,乙腈1.5 mL,去离子水0.5 mL,室温下反应2 h,收率可达82%。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极性相反的单体对中,有些无需加自由基引发剂,就能进行所谓自动共聚合反应.带乙烯基的螺环原酸酯、碳酸酯和环缩醛或酮等是给电子单体,可能与接受电子的单体,如马来酸酐(Manh)进行自动共聚反应.至今,这方面研究工作报道甚少。 我们合成的2-苯基-4-亚甲基-1,3-二氧环戊烷(PMDO)能进行自由基开环聚合反应.本文研究它与受电子单体,如Manh、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动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钠)=1∶0.7、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钙)=1∶0.8,溶液pH值为9,反应温度为45℃,有效VC含量为41.8%,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含量为38.3%。该工艺无需催化剂,三偏磷酸钠加入量少,有效VC和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含量高,反应液成冻快,适合闪蒸干燥以及分离提纯化妆品级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  相似文献   

20.
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刚烷)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刚烷)酯是两个重要的193nm光刻胶主体树脂的单体.两个化合物是由2-金刚酮与碘甲烷、碘乙烷的格氏试剂反应得到2-甲基-2-金刚醇、2-乙基-2-金刚醇,然后在氢化钠的作用下与甲基丙烯酰氯发生酯化反应制得.酯化产率50%—60%.产品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在对甲基苯磺酸-水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对两个单体进行了水解测试,探讨了水解机理,计算出水解速率常数k,k值分别为-1.52和-3.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