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研究了MgO、Al2O3、SiO2催化剂对湿天然气中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发现MgO对乙烷脱氢有较好的活性,700C时,C2H4选择性达41.85%,收率达18.75%。考察了催化剂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适当碱性的催化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催化剂活性顺序与碱性大小顺序相一致为MgO>Al2O3>SiO2。催化剂活性顺序与其晶格氧流动性有顺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系列应答实验,证实了氧在MoO3-V2O5/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吸附态氧转变为晶格氧的过程是慢过程,是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乙烯的深度氧化是乙烯与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氧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与催化剂上晶格氧作用的结果。结合第Ⅰ部分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机理,并用Treanor法和DFP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所得的结果进  相似文献   

4.
刘育  侯瑞玲 《催化学报》1996,17(2):111-116
应用FTIR和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O2和O2在Ag-Ba-Ca-K/α-Al2O3上的吸附及CO2对C2H4环氧化,完全氧化及环氧乙烷(EO)深度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和表面吸附氧在负载银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CO2对表面吸附氧有置换作用,该作用降低了银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浓度,并且所形成的碳酸根物种改善了乙烯环氧化反应活性氧种的表面分布,对C2H4的环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5.
应用FTIR和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O_2和O_2在Ag-Ba-Ca-K/α-Al2O3上的吸附及CO2对C2H4环氧化、完全氧化及环氧乙烷(EO)深度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和表面吸附氧在负载银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CO2对表面吸附氧有置换作用,该作用降低了银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浓度,并且所形成的碳酸根物种改善了乙烯环氧化反应活住氧种的表面分布,对C_2H_4的环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C2H4和EO的深度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使得乙烯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2.9%(wt)Ni/Al2O3催化剂上用insituFTIR研究了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碳物种与化学吸附的O原子反应生成CO;CH4/O2(2:l)混合气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IR谱图表明只有H2O和CO2存在,说明CH4和CO2的重整反应没有发生。因此,我们认为CO和H2是一级产物。  相似文献   

7.
余长春  路勇 《分子催化》1997,11(4):261-267
报道了用脉冲反应研究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的结果。脉冲反应显示,在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上,CH4在673K就开始发生分解,并有C2H6、C2H4生成,1023K下,CH4几乎完全分解,单纯的CO2则很难在还原的催化剂上发生反应,在973K以上的高温下才会有少量C胜成CO.CHCO2的脉冲反应表明,当CH4在较低温度下开始分解时,CO2也会发生分解,并生成CO。脉冲反  相似文献   

8.
谢磊  王德峥 《分子催化》1994,8(5):338-346
为了解氧化铌的表面化学,发展了不同种金属单晶底物定向生长氧化物薄膜技术以克服电子能谱研究氧化铌表面的实验困难.在超高真空系统中用HREELS,UPS研究了CH3OH和C2H4在氧化铌模型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CH3OH和C2H4在有序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吸附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氧空穴对吸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La2O3/ZnO催化剂体系在以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具有很高的C2烃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CO2-TPD-MS和TPR技术考察了La2O3/ZnO对CO2的吸附性质及其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1)La2O3/ZnO催化剂体系存在着强、弱两种碱中心,其中弱碱中心数量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减少,强碱中心强度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增强.(2)由于组分相互作用,高温下,La2O3/ZnO易产生晶格氧空位,使之对CO2的吸附增强,吸附后的CO2与晶格氧作用形成立方晶型La2O2CO3.(3)La2O3/ZnO表面的La3+和Zn2+可以部分被还原,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的还原都较单一组分存在时更难.(4)H2-CO2-H2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表明,La2O3/ZnO表面被部分还原后,CO2可以将部分被还原的表面再氧化.在此基础上对La2O3/ZnO催化剂上甲烷与CO2转化为C2烃的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以水滑石焙烧产物-Mg-Al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Pt催化剂,并考察了它在氢存在下的烃类转化反应性能,表明此类催化剂具有比一般的Pt/Al2O3更好的正己烷脱氢环化和异构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更低的氢解反应活性。分别制备了以H2PtCl6、Pt(NH3)4(OH)2和Pt(NH3)4Cl2为浸渍剂的催化剂,其中以用Pt(NH3)4Cl2和Pt(NH3)4(OH)2制备的催化剂的脱氢环化反应和异构化  相似文献   

11.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变应答/质谱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要理,研究结果指出,在常压973K条件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H2和C烛甲烷部分氧化的一次产物,其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1.CH4+xNi-NixC+2H2,2.O2+2Ni-2NiO,3.NixC+NiO-CO+(x+1)Ni。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吡啶吸附-IR,NH3吸附-脱附,原位热重积炭,DSC等技术并结合甲基环己烷(MCH)脱氢活性试验,研究了K2O对工业Pt-Sn/Al2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2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心的数目;MCH脱氢反应的积炭量随K2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催化剂的高温脱氢稳定性与K2O含量并不完全呈顺变关系,K2O含量应严格控制,当K  相似文献   

13.
激光促进H3PW12O40表面甲烷部分氧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峰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0,21(6):574-578
以H3PW12O40(PW12)作为固体表面材料,用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等手段考察了PW12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性能和激光促进CH4部分氧化合成CH30H的反应规律,PW12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W=O和W-O-W键中的氧位)和Lewis酸位(-W^6+-),CH4在PW12表面的Lewis碱位上发生化学吸附,主要吸附位是W=O键,采用980cm^-1的激光激发PW12表面的W=O键,在100℃以上和常压下,CH4的部分氧化反应顺利进行,CH3OH是CH4氧化的直接产物,HCHO,CH3OCH3和烃类是CH3OH进一步反应的产物,H2O分子在反应中的作用可能为:通过激光参与下H2O分子与PW12表面发生相互作用,能产生有利于CH4吸附和CH3OH生成的表面活性位W^6+-O,同时  相似文献   

14.
还原温度对Ni/Al2O3催化剂上H2,CO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常伟  陈豫 《分子催化》1996,10(5):345-349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与程序升温逐步活化、H2、CO室温吸附、H2程序升温脱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还原活化温度对其吸脱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Ni/Al2O3催化剂上,在不同温度还原的不同Ni氧化物物种,经相应温度活化后可形成不同性质的H2、CO吸附中心.催化剂经523K及573K活化后可形成极细的与Al2O3有一定相互作用的吸附中心,在这类中心上,H2的室温吸附量极小,但有一定的高温H2吸附量,且高温吸附的H2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脱附,CO在其上则可能是按单金属中心多CO方式吸附的.催化剂经673K和723K活化后均形成较强的H2、CO吸附中心,CO在这些中心上可能是按线式和桥式两种方式吸附的.催化剂经673K活化后,形成的中心上吸附的H2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脱附.Ni/Al2O3经773K处理会发生烧结,因而丧失室温H2、CO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2%Mn2O3-5%Na2WO4/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刚  李树本 《催化学报》1995,16(5):376-380
在Mn2O3-Na2WO4/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可用Rideal-redox机理描述,它包括均相及多相两个步骤。甲基自由基的生成是一个多相过程,C2烃的生成是一个均相过程。催化剂的活性同氧化速率和CH4与表面氧种的反应速率有关,C2烃的选择性与甲基自由基氧化速率常数和甲基自由基偶联速率常数的比值有关,这些常数均可从实验中求得。  相似文献   

16.
黄彦  彭少逸 《分子催化》1997,11(3):221-225
研究了Cr2(MoO4)3、Fe2(mO4)3、对异丁烷无氧脱氢与氧化氢的催化性能,在无氧脱氧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既有利于异丁烷活性生成异丁烯,又易引起裂和异构化等副反应,在氧化脱氢反应中,异丁烯选择性较低,催化剂的表面酸中心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将导致深度氧化。  相似文献   

17.
乙烷与CO2制乙烯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烷与CO2的主要反应及其热力学研究表明,乙烷与CO2反应很复杂,提高CO2氧化乙烷脱氢生成乙烯的选择,关键在一催化剂的开发;CO2不但可提高乙灶脱氢制乙烯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而且可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发生反应,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研究了催化剂上乙烷与CO2制乙烯反应的动力学,确定了CO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表明乙烷与CO2制乙烯的反应速度比乙烷热裂解制乙烯的反应速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
ABO3,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CH4,NH3完全氧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CO,CH4和NH3在LaNiO3,La2NiO4和LaSrNiO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2BO4型氧化物(La2NiO4,LaSrNiO4)比A  相似文献   

19.
锰基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Mn基催化上CO2的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活化吸附量的增加有利于CO2转化率的提高。Mn具有较好的CO2加氢生成CO的催化活性,CuO,Fe2O3的ZnO的加入使催化剂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NiO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H2活化吸附量,从而使催化剂对CH4的选择性得到提高,同时使CO2的转化率与Ni/γ-Al2O3相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朱兵  汪仁 《燃料化学学报》1997,25(5):445-448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H3OH,CO,O2等在Pd/γ-Al2O3上的吸附情况及CH3OH和O2共吸附时表面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纯净的Pd/γ-Al2O3催化剂对甲醇具有很好的解离吸附性能,在无氧条件下,CH3OH可在其上脱氢产生HCHO及CO。Pd对O2的吸附力强,氧均以解离方式吸附于Pd/γ-Al2O3上。当吸附的「CH3O」与「O」的Pd/γ-Al2O3上相互作用时,可产生HC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