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刘育  侯瑞玲 《催化学报》1996,17(2):111-116
应用FTIR和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O2和O2在Ag-Ba-Ca-K/α-Al2O3上的吸附及CO2对C2H4环氧化,完全氧化及环氧乙烷(EO)深度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和表面吸附氧在负载银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CO2对表面吸附氧有置换作用,该作用降低了银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浓度,并且所形成的碳酸根物种改善了乙烯环氧化反应活性氧种的表面分布,对C2H4的环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2.
用阶跃过渡应答技术研究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物C2H6,O2,产物C2H4和主要副产物CO2在MoO3-V2O5/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2H6和C2H4在该催化剂上不吸附;氧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CO2为可逆吸附,吸附量较小。并发现在无氧的条件下,乙烷能与催化剂表面上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这些结果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绍洁  邱发礼 《分子催化》1998,12(5):349-354
研制了天然气和氧经偶联反应制环氧乙烷的Ag-Ba-Cs/Al2O3催化剂(NEO-1)。用N2+O2+C2H4和偶联产物气加氧作原料气,在250℃,空速2500h^-1时,乙烯转化率和EO选择性分别达到了30%和80%,NEO-1催化具有适宜的比表面和孔结构,用XPS分析发现,与新鲜的催化相比,经活化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的Ba,Cs原子浓度增高,并具有较多的吸附氧物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CO_2-TPD法考察了La-Me-O(Me=Mg,Ca,Sr,Ba)系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并用O_2-TPD、CH_4-TPD法对该体系的表面活性氧种进行了表征,并与催化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La-Ba-O催化剂由于表面强碱性中心数目多,产生活性氧种的数目也多,有利于甲烷的活化,因而具有最高的甲烷转化率和C_2烃选择性。脉冲反应表明,在无气相氧存在下,表面晶格氧参与了氧化偶联,而且是选择氧化的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5.
甲烷氧化偶联MgO/BaCO3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建文  杨廷录 《分子催化》1995,9(5):339-346
用CO2-TPD,CO,CH4脉冲以及EPR,XPS等方法对MgO/BaCO3的表面结构及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碱性,氧扩散速率等对催化剂的活性均有影响。BaCO3和MgO的共同作用可以增强催化剂的碱性强度?增加强碱中心的量,调变晶格氧的移动性,提高C2烃的收率和选择性。EPR和XPS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吸附态的氧物种O^-2作为甲烷氧化偶联活性氧物种的前驱态在反应反应条件下可转化为活  相似文献   

6.
李文  钟顺和 《分子催化》1994,8(3):163-172
利用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脱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和激光表面反应技术研究了固体NiSO_4表面上CO、H_2和C_2H_4的化学吸附性能及激光促进CO加氢合成乙烯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镍固体表面上卧式吸附于S-O-Ni键S位和Ni位的CO是激光合成乙烯的有效吸附态;解离吸附于硫氧双键氧位上的H参与CO加氢反应;激光选择激发表面S-O键,通过能量传递和驰豫使卧式吸附态C=O键活化并与吸附态H反应生成CH_2物种和H_2O,继而邻近的CH_2结合形成产物C_2H_4。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改变了γ-Al_2O_3载体等电点(IEPS),并用具有不同等电点的Al_2O_3作载体,以(NH_4)_2PdCl4为活性组分前身制备了一系列Pd/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用Hi—O_2滴定、紫外漫反射光谱(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的能量色散谱(EDXS)等方法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的等电点(IEPS)对所得催化剂中金属分散度和浓度分布都有明显影响,IEPS越高。活性组分越靠近外表面,在相同担载量下,其分散度也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载体IEPS的改变,导致了(NH_4)_2PdCl_4在γ-Al_2O_3上吸附机理的变化,并使所得催化剂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ABO3,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CH4,NH3完全氧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CO,CH4和NH3在LaNiO3,La2NiO4和LaSrNiO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2BO4型氧化物(La2NiO4,LaSrNiO4)比A  相似文献   

9.
谢磊  王德峥 《分子催化》1994,8(5):338-346
为了解氧化铌的表面化学,发展了不同种金属单晶底物定向生长氧化物薄膜技术以克服电子能谱研究氧化铌表面的实验困难.在超高真空系统中用HREELS,UPS研究了CH3OH和C2H4在氧化铌模型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CH3OH和C2H4在有序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吸附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氧空穴对吸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氧化镍中非化学计量氧在乙烷氧化脱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纯NiO为模型催化剂考察了乙烷氧化脱氢(ODHE)性能,发现非化学计量氧的存在与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密切相关.TGA研究结果表明,500℃制备的样品具有x≈6%的非化学计量氧.H2TPR结果表明,非化学计量氧与晶格氧的可还原性明显不同;O2TPDMS又把非化学计量氧区分为两个氧物种,O-2和O-(或O2-2).脉冲试验结果表明,非化学计量氧对ODHE制乙烯是选择性反应的活性氧物种,晶格氧是完全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物种.一旦催化剂中非化学计量氧耗尽并动用晶格氧时,催化剂便有Ni0生成,表现出自催化性能,使反应活性迅速提高,但产物均为CO2,CO,CH4等完全燃烧或裂解产物.为保持有较高的乙烯收率,反应处于稳态时Ni必须处于高价态.电导测定结果表明,优良的ODHE催化剂应有P型半导性.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Cu-Zn-Al (4/50/5)催化剂(Cat)和Cu-Zn-Al-Li(40/50/5/5)催化剂(Cat-Li).并将其分别用于由CO/H_2和CO_2/H_2合成甲醇。诸如TPD、TPR、TPSR、脉冲、CD3I-捕获、同位素标记、EPR及原位DRIFT等技术和方法被用来表征这两种催化剂及研究反应机理,对处于去氢、含氢及含氧态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阐明表面氧和表面氢对CO_2和CO活化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由甲酸根和甲醛氢化及甲醇氧化结果为证的CO/CO_2氢化机理。由于通过Li 取代CuO晶格上的Cu2+形成的氢空位,在Cat中添加Li+改善了甲醇合成活性。CO_2能被一捕获的电子(F-中心)活化,生成的CO2-能容易地被氢化成甲酸根和亚甲基双草酰,后者分解生成H2CO和表面氧。CO能被表面氧活化,生成的CO2-将遵循CO_2氢化的途径。在CD3I-捕获的实验中,我们捕获了表面氧。在无表面氧时,CO可能直接氢化成甲酸基,即CO_2氢化中的一途径。由亚甲基双草酰产生的H2CO表面模型可能与由甲醛吸附或CO氢化生成的H2CO表面模型不同。  相似文献   

12.
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对CH_3OH及CO深度氧化时各元素的相互作用王金安,许勇,汪仁(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Cu-Ag-Mn-Ce-O/γ-Al_2O_3催化剂,深度氧化,甲醇,一氧化碳,相互?..  相似文献   

13.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La2O3—BaO体系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绍洁 《分子催化》1998,12(2):129-132
研究了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高选择性La2O3-BaO体系催化剂的稳定性.在800℃、CH4空速10000h-1、CH4/O2=8.0~8.3的条件下,催化剂稳定运转了500h,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分别为≥18%和≥80%.XRD和XPS分析表明,该催化剂物相稳定,表面La/Ba原子浓度之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稍有增加,有利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2.9%(wt)Ni/Al2O3催化剂上用insituFTIR研究了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碳物种与化学吸附的O原子反应生成CO;CH4/O2(2:l)混合气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IR谱图表明只有H2O和CO2存在,说明CH4和CO2的重整反应没有发生。因此,我们认为CO和H2是一级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条件下,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SrO-La2O3/CaO催化剂,结果表明,晶格氧使甲深度氧化,La2O3和CaO具有活泼的晶格氧,SrO的晶格氧比较稳定,气相氧通过催化剂表面消耗掉的晶格氧,加速甲烷了深度氧化,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碳酸根物种在氧气氛下分解,在La2O3和LC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La2O2(CO3)的分解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晶格氧O^2-,并为气相氧吸附提供氧空  相似文献   

16.
利用CO2-TPD方法考察了Ti-La-Li系多元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实验发现:C2选择性与表面碱强度呈顺变关系,而CH4转化率与CO2的脱附峰面积呈顺变关系。同时,利用XPS,O2-TPD等方法对该体系催化剂的表面活性氧种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表面晶格氧与C2选择性有关,表面吸附氧与甲烷转化(包括偶联和深度氧化)有关。O2-TPD实验发现催化剂的表面存在三种氧。α(100℃≤t  相似文献   

17.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系列应答实验,证实了氧在MoO3-V2O5/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吸附态氧转变为晶格氧的过程是慢过程,是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乙烯的深度氧化是乙烯与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氧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与催化剂上晶格氧作用的结果。结合第Ⅰ部分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机理,并用Treanor法和DFP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所得的结果进  相似文献   

19.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TiO2-SiO2(TSO)表面复合物载体.采用TPR,IR,TPDMS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NI-Cu/TSO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O-CuO与T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O的还原温度降低和NiO的还原温度升高,并有少量表面物种生成;还原后的Ni-Cu/TS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及载体相中的Tin+(或Tin+-O);C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孪生、线式、桥式和卧式等4种吸附态;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Tin+-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主要H源;卧式吸附态极易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形成Ni-C和Tin+-O,前者是加氢反应的C源,使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乙烯的选择性大于60%.H2O的生成反应在Tin+中心上按Tin+-O与Tin+-H或Ni-H反应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0.
2%Mn2O3-5%Na2WO4/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刚  李树本 《催化学报》1995,16(5):376-380
在Mn2O3-Na2WO4/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可用Rideal-redox机理描述,它包括均相及多相两个步骤。甲基自由基的生成是一个多相过程,C2烃的生成是一个均相过程。催化剂的活性同氧化速率和CH4与表面氧种的反应速率有关,C2烃的选择性与甲基自由基氧化速率常数和甲基自由基偶联速率常数的比值有关,这些常数均可从实验中求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