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熊果酸是从药用植物、水果和蔬菜中提取的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熊果酸的药理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糖尿病等.熊果酸虽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对熊果酸母体骨架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并开发了大量结构新颖、活性强的熊果酸衍生物.对近年来合成的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穿心莲内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对穿心莲内酯进行结构改造可提升其抗肿瘤作用.因此,根据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结构特点,将其按照基础骨架不同分为五类,分别为穿心莲内酯骨架衍生物、14-去氧穿心莲内酯骨架衍生物、脱水穿心莲内酯骨架衍生物、异穿心莲内酯骨架衍生物以及12-环替代的穿心莲内酯骨架衍生物.在此基础上,对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抗肿瘤活性结果进行综述,并初步总结其构效关系.最后,对衍生物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三七水溶性成分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多羟基吡嗪衍生物 .该化合物经 MS,NMR,1 H-1 H COSY,1 3 C-1 H COSY和 HMBC等鉴定其结构为 2 -( 1 ,2 ,3 ,4 -四羟基丁基 ) -6 -( 2 ",3",4 "-三羟基丁基 ) -吡嗪 .对该分离样品进行了合成对照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三七水溶性成分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多羟基吡嗪衍生物.该化合物经MS,NMR,1H-1HCOSY,13C-1H COSY和HMBC等鉴定其结构为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对该分离样品进行了合成对照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心莲内酯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二萜类活性成分之一. 近年来药物及有机化学工作者发现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肿瘤, 抗HIV,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活性, 由于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作者对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尚无低毒、高效的治疗药物.靛玉红是我国传统中药青黛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白血病活性,但其水溶性差及造成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为了提高靛玉红的水溶性,进一步增强其抗白血病功效,在靛玉红结构中引入亲水性的胺基侧链,设计并合成了五个结构新颖的靛玉红衍生物,其结构经HRMS、~1HNMR和~(13)CNMR确证.同时,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产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四个靛玉红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HL-60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化合物N1-(2-二甲氨基乙基)靛玉红(5a)的活性最强,其IC_(50)值为(3.564±0.211)μmol/L.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342染色实验显示,化合物5a能够显著诱导HL-60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此外,化合物5a还能影响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综上研究表明,化合物5a是一个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抗白血病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槲皮素氨基酸类、糖苷类、酯类、醚类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指出槲皮素是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扩张血管,抗肿瘤及抗突变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然而,槲皮素具有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较低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改造,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槲皮素先导化合物,可望为新型槲皮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薯蓣皂甙元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抗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抗衰老以及抗关节炎等功效.但由于薯蓣皂甙元水溶性非常差,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迄今为止,只有薯蓣皂甙元水溶性衍生物--皂甙的生产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如地奥心血康)报道.为进一步了解薯蓣皂甙元的其它水溶性衍生物的生理活性,我们以薯蓣皂甙元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薯蓣皂甙元衍生物及其盐(图1和图2)[1-5].这些化合物的水溶性比薯蓣皂甙元明显增加,而且它们对大鼠都具有抗心肌梗死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以改善其抗肿瘤等活性,本论文根据其体内基本传递特性,利用前药原理成功设计合成了3个新型槲皮素磺酸酯衍生物(1,3~4),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MS,元素分析和1H NMR等确证.对目标产物进行溶解度测定,发现三种目标化合物的脂溶性与水溶性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苯并[b][1,4]二氮杂衍生物是一类含有两个氮杂原子的苯并七元杂环化合物,以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和广泛的生理及药理活性而备受关注,因此其合成和活性研究也是有机化学及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就近10年来苯并[b][1,4]二氮杂衍生物在抑菌、抗神经炎和抗癌活性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综述了其不同催化体系下合成及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做了阐述,并对其合成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小檗碱衍生物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碱是一种季铵型异喹啉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毛茛科、芸香科和小檗科等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功能.近年来,大量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极大提高了小檗碱的生理活性及拓展了小檗碱的应用范围.文章重点综述了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及化学合成,简述了其生理活性,并对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合成的设计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董倩倩  李萍  宋越  毕志明 《分析化学》2007,35(5):648-652
建立靶细胞提取和与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ESI/TOFMS)分析相结合进行丹参活性成分研究的方法,对丹参中可能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推测。将靶细胞和丹参样品一起孵育培养,根据活性成分可以与靶细胞膜有特异性的结合或者进入靶细胞内的原理,用HPLC-MS方法对培养后细胞破碎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从加药Raw264.7细胞和Ecv304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紫草酸、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7种丹参中成分,在加药的HL7702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出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及丹酚酸B4种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结果显示:细胞破碎液中检测的成分为丹参在靶细胞中有吸收的成分,本方法可用于预测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系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具有类似人参的功效.刺五加根茎的广泛药理活性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并已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刺五加叶也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皂苷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已发现的皂苷有近20种[1,2].但由于皂苷分子量大,极性高,同类皂苷性质极为相似,难以分离提纯,皂苷的分析及化学结构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世纪60年代还只有几种皂苷结构得到表征.而90年代出现的软电离质谱技术在皂苷的结构鉴定中日益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3-6].  相似文献   

14.
黄烷酮(Flavanone)属于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具有2-苯基色原酮化学结构.黄烷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自然界,其衍生物大多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而得,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苄氧基、异戊烯基、香叶基等,是多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许多黄烷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HIV病毒、抗诱变、抗氧化、抗癌活性等诸多生物活性~([1]).由于其显著的生物、药理活性及独特的可靼性结构,引起了化学和医药工作者浓厚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5.
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即Gc-132)是具广谱药理活性的水溶性有机锗化合物,但因其在体内代谢速度太快而影响药物利用度。因此,对它的各种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受到重视。为提高Ge-132的亲脂性,增强药物活性,我们在分子中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或杂环胺,合成了8种新型酰胺衍生物。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国产血卟啉衍生物YHPD作为一种良好的光敏药物,已成功地用于肿瘤的光化学治疗。本文报道了对它的主要组分进行NMR结构分析的结果。将YHPD经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后,得到4个主要成分:A,B,C和D。其NMR结果表明,组分A为单乙酰基血卟啉,组分B和C为一对乙烯基次卟啉异构体,组分D通过二维同核相关、二维NOE,~(13)C谱、偏共振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证明为由C—C键相接的原卟啉二聚体。这一发现有助于从组分结构上对国产和国外血卟啉衍生物生物学活性的比较,也有助于认识临床使用的经碱处理的血卟啉衍生物(一种复杂混合物)的成分组成及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对熊果酸C28位与C3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24个衍生物, 并利用 1H NMR, 13C NMR, MS及HR-MS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进一步通过MTT法, 以内皮细胞HUVEC为主要模型, 研究了24个衍生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 同时以A549, Bel-7402及MCF-7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上述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与熊果酸相比, 化合物5, 9, 12e和14e对HUVEC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 化合物12a和13h比熊果酸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略高, 因此通过适当改变熊果酸C28位的结构可以提高其对内皮细胞HUVEC的选择性, 增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 本文结果表明, 熊果酸及其衍生物是潜在的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先导化合物, 通过有效的结构优化可能得到新型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的靶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迷迭香酸、丹参酮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某些共同的化学结构特征.运用靶分子信息学平台,实现丹参共同化学结构特征与已知结构的蛋白质的结合能力的系统化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丹参活血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控人体内肾上腺素类激素的代谢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肾上腺素类激素的分解代谢,形成积累,从而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效果.丹参活血化瘀活性成分的主要靶标是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单胺氧化酶A.  相似文献   

19.
从玄参科的苦玄参植物中分出一系列苦味苷的苷元.苦玄参苷元Ⅰ(1)是其主要成分.通过1及其衍生物的Uv,IR,1HNMR,13CNMR及MS的谱学分析和若干化学反应确定1的结构为具有二氢呋喃酮边链的新型四环三萜.苦玄参苷经药理实验证明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化学指纹图谱优化黄连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黄连提取液中的总成分为定量指标,应用电化学振荡技术获取不同提取工艺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根据电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参数诱导时间来考察其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对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确定黄连提取的最佳工艺为:采用12倍量的水,提取1.5 h,提取2次.结果表明利用电化学指纹图谱的诱导时间优化中药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