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含2-噁唑啉基三角架配体1,3,5-三(2-噁唑啉基)苯(L)与三氟醋酸银反应合成了配合物[Ag4(L)2(CH3CN)2(CF3CO2)4]n (1), 并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解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0.83731(6) nm, b=1.22828(9) nm, c=1.33997(10) nm, α=102.9760(10)°, β=107.3050(10)°, γ=93.8600(10)°, Z=1, R=0.0365, wR2=0.0929. 该配合物是由[Ag4(L)2(CF3CO2)2]2+笼状结构单元通过另外两个三氟醋酸根双桥连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邻的链间通过C—H…O氢键进一步扩展为二维网状结构. 电喷雾质谱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 溶液中配合物1是以聚合状态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氮杂取代的三环结构冠醚4,13-二氧-1,7,10,16-四氮杂三环[14.2.1.17,10]二十烷(L7), 低温条件下在乙醚中培养出其单晶,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晶胞参数a=0.8984(7) nm, b=1.0805(9) nm, c=1.1040(9) nm; Z=2, β=111.707(13)°; V=0.9958(14) nm3, Dc=1.189 g/cm3, μ=0.092 mm-1, F(000)=392, R1=0.0649, wR2=0.1714. 制备了配体L7与金属盐的配合物, 分析结果表明, 配体L7与金属离子形成1∶1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含大量氢键的层状超分子化合物[C4H12N2](HL)2 (I)和[YL(HL)(H2O)3]2•2H2O (II) (H2L=O2NC6H3- (CO2H)2, 3-硝基邻苯二甲酸),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和单晶X衍射表征了组成与结构. 化合物I为双质子化哌嗪阳离子和3-硝基邻苯二甲酸氢根阴离子组成的加合物, 阴离子之间靠强烈的O—H…O氢键形成无限链状结构, 同时阴离子链通过N—H…O氢键与阳离子扩展成网状结构, 相邻的网状结构再由分子间弱作用力构筑成层状超分子. 化合物II则是在双核稀土配合物结构单元通过O—H…O氢键构成的网状结构基础上再进一步由层间弱作用力构筑成的层状超分子化合物. 化合物II的网格结构中, 菱形单元空隙里填充的两个结晶水通过氢键将结点上的双核单元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化合物I为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3176(3) nm, b=1.1096(2) nm, c=0.75950(15) nm, b=97.14(3)°, V=1.1017(4) nm3, Z=4, μ=0.129 mm-1, Dc=1.533 Mg/m3. 化合物II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81262(16) nm, b=0.86942(18) nm, c=1.5011(3) nm, α=99.84(3)°, β=91.26(3)°, γ=104.55(3)°, V=1.0091(4) nm3, Z=1, μ=2.983 mm-1, Dc=1.910 Mg/m3.  相似文献   

4.
通过硝酸铽与新型酰胺型三足配体L (2,2',2'-胺三乙酰苯胺)之间的反应得到配合物[TbL2(H2O)]• (NO3)3(H2O)2(CH3OH),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酰胺型三足配体稀土硝酸盐配合物中首例1∶2 (M∶L)型配合物.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2870(7) nm, b=1.6590(8) nm, c=2.8723(12) nm, β=115.364(2)°, V=5.5415(5) nm3, Z=4, R=0.0399, wR=0.0922, Tb3+为9 配位, 呈变形的三帽三角棱柱配位构型. 配合物分子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整个分子连接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室温下, 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固体表现出Tb3+的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5.
延玺  吴福丽  郑泽宝 《化学学报》2005,63(4):332-336
合成了2,3,4,4'-四羟基脱氧安息香(THDB), 采用IR, UV,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利用荧光法检测了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晶体[C14H12O5•2H2O]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1.4346(5) nm, b=1.3378(5) nm, c=1.5709(5) nm, α=90°, β=110.823(6)°, γ=90°, V=2.8181(16) nm3, Z=8, Dc=1.397 g/cm3, μ=0.113 mm-1, F(000)=1248, R=0.0528, wR=0.1307; THDB具有较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颖酰基硫脲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有明  杨莉梓  林奇  魏太保 《化学学报》2006,64(11):1200-1204
报道了一种新型酰基硫脲金属簇合物[Cu6(HL)6] (HL=N-乙氧羰基-N'-4-氟苯基硫脲)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对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单晶结构. 晶体结构表明,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a=1.2508(11) nm, b=1.3011(11) nm, c=1.4686(12) nm, a=102.401(14)°, β=97.859(2)°, γ=114.700(13)°, V=2.051(3) nm3, Z=1, Dc=1.687 Mg/m3. 标题化合物是由六个铜离子和六个硫脲配体组成的笼状金属簇合物, 每一个硫脲配体上与乙氧酰基相连的氮原子与铜进行配位, 并且配体上硫羰基上的硫原子与铜也发生配位作用, 使它们互相连接形成畸变的多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四氮唑乙酸与碳酸铅反应制备得到含能配位聚合物[Pb(tza)2]n (Htza=四氮唑-1H-1-乙酸), 用自然蒸发母液法获得单晶. 运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a=1.5370(5) nm, b=1.0373(3) nm, c=0.8261(3) nm, β=119.415(4)°, V=1.1473(7) nm3, ρ=2.671 g/cm3, Z=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微分热重分析(TG-DTG)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及其非等温反应动力学, 并根据相关标准对配合物进行了感度测试. 结果表明: 该含能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适当的感度, 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物, 有望作为含能材料应用于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8.
以5-氨基四唑(ATZ)和氢氧化铯溶液为原料, 制备了配合物Cs(ATZ)并培养出单晶, 结构由X-ray单晶衍射测定. 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Pnma, 晶体学参数: a=0.8114(4) nm, b=0.6907(4) nm, c=0.9122(5) nm, V=0.5113(5) nm3, Dc=2.819 g/cm3, Z=4, F(000)=392, m=7.112 mm-1, R=0.0485. 其中Cs与9个氮原子配位, 分子间通过氢键、金属离子与N原子的桥连接及分子间作用力, 形成三维结构, 增加了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 用红外、拉曼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根据测得的ATZ及Cs(ATZ)在氢氧化铯溶液中的反应焓和溶解焓, 算得配合物Cs(ATZ)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430.56±0.43) kJ•mol-1.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了[Co(aipamp)(amp)Cl][ZnCl4] (aipamp=2-[(2-氨基异丙基)氨基甲基]呲啶,amp=2-(氨基甲基)吡啶)体系中两个异构体Ⅱ的结构和[Co(apamp)(amp)Cl][ZnCl4](apamp=2-[(2-氨基丙基)氨基甲基]呲啶)体系中一异构体Ⅲ的结构.晶体Ⅰ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08028(10) nm,b=1.84843(18) nm,c=1.25582(12) nm,α=90.00°,β=97.150(2)°,γ=90.00°,V=2.4881(4) nm3,Dc=1.620 g·cm-3,Z=6,F(000)=582,R=0.0361,wR=0.0974,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晶体Ⅱ 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1,a=0.9957(2) nm,b=1.0207(3) nm,c=1.1478(3) nm,α= 102.584(5)°,β=91.559(5)°,γ=98.462(5)°,V=1.1240(5) nm3,Dc=1.699 g·cm-3,Z=2,F(000)=580.00,R=0.0449,wR=0.0984,晶胞中含2个配合物阳离子,2个[ZnCl4]2-阴离子.晶体Ⅲ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2423(7) nm,b=1.7199(8) nm,c=1.36399(1) nm,α=86.6350(10)°,β=81.7140(10)°,γ=67.6230(10)°,V=1.10278(15) nm3,Dc=1.734 g·cm-3,Z=2,F(000)=582.00,R=0.0332,wR=0.0823,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三异构体中Co3+为六配位,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具有C-H…π 结构.用一、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第四个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结构,论证了该异构体属于[Co(apamp)(amp)Cl][ZnCl4]体系.4个异构体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分子内C-H…π结构.  相似文献   

10.
PdYH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倪羽  蒋刚  朱正和  孙颖 《化学学报》2005,63(8):764-768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对钯和钇原子采用SDD收缩价基函数, 氢原子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 对PdY和PdYH体系的结构进行优化. 计算表明: PdY分子的几何构型为Cv, 其基态为X2Σ态, 键长R=0.24168 nm, 离解能为De=2.8261 eV, 谐振频率ωe=254.0656 cm-1, 并拟合得到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 PdYH分子最稳态为Cs构型, 电子组态为1A', 平衡核间距RPdY=0.24281 nm, RYH=0.19824 nm, 键角∠PdYH=116.7157°, 离解能De=5.6146 eV, 基态简正振动频率: 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1 (a')=348.2909 cm-1, 弯曲振动频率ν2 (a')=243.3382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3 (a')=1442.2695 cm-1. 由微观过程的可逆性原理分析了分子的可能离解极限. 并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分别导出基态PdY和PdYH分子的势能函数, 其等值势能面图准确地再现了PdY和PdYH分子的结构特征和离解能, 由此讨论了Pd+Y+H分子反应的势能面静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配体N-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phz)及其双核钯配合物[Pd2(phz)2Cl2]. 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 配体和配合物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分别为C 2/cP 21/c, 分子式分别为C6H7N3O和C12H12Cl2N6O2Pd2. 晶体学参数, Hphz, a=1.9245(2) nm, b=0.38927(2) nm, c=1.8073(2) nm, b=107.255(2)°, V=1.2931(2) nm3, Z=8, Dc=1.409 Mg/m3, F(000)=576, μ(Mo Kα)=0.102 mm-1, R=0.0541, wR=0.1762; [Pd2(phz)2Cl2], a=1.48274(9) nm, b=1.44797(9) nm, c=0.73951(5) nm, b=92.719(3)°, V=1.5860(2) nm3, Z=4, Dc=2.329 Mg/m3, F(000)=1072, μ(Mo Kα)=2.62 mm-1, R=0.0262, wR=0.0555. 在配合物[Pd2(phz)2Cl2]分子内, 两个钯(II)原子, 均呈畸变的N3Cl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 晶体内通过分子间氢键N—H…Cl 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分子间吡啶环存在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 分子内及分子间的金属钯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表明, 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 ν(C=O)和ν(C=N)红移, ν(C—N)蓝移, 荧光光谱表明, 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π*激发(310 nm)引起的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双二茂铁甲醇与BF3•OEt2 在CH2Cl2中作用形成稳定的双二茂铁甲基碳正离子, 无需从溶液中分离, 可直接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得到了较高产率的双二茂铁甲基乙酰乙酸乙酯. 由苯重结晶得到的单晶经过X射线衍射测试发现,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 , a=0.82554(8) nm, b=0.96962(10) nm, c=1.46662(14) nm, α=105.562(2)°, β=90.771(2)°, γ=96.727(2)°, V=1.2191(19) nm3, Dc=1.516 g•cm-3, μ=1.320 mm-1, F(000)=532, Z=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配体, 利用该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C14H21N5)Br]2•[CuBr4] ([Cu(C14H21N5)Br]•[CuBr4]2-•[Cu(C14H21N5)Br]),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的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96209(15) nm, b=0.82319(5) nm, c=2.39249(15) nm, α=90.00°, β=102.996(2)°, γ=90.00°, V=3.7653(4) nm3, Z=4, μ(Mo Kα)=8.083 mm-1, Dc=2.097 Mg/m3, F(000)=2308, R=0.0417, wR=0.0945, GOF=0.933. 该配合物由两个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一溴合铜配阳离子和一个四溴合铜配阴离子组成. 在两个配阳离子中, 每个Cu(II)离子与五个配位原子配位(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溴阴离子), 位于一个变形四方锥的中心. 在配阴离子中, Cu(II)离子与四个溴阴离子配位, 位于一个稍变形四面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以芳香基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了5个含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芳香三唑类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α-(4-甲氧基苯甲酰基)-2-(1,2,4-三唑-1-基)]乙基-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73482(15) nm, b=1.1051(2) nm, c=1.1209(2) nm, α=90.32(3)°, β=101.97(3)°, γ=105.13(3)°, V=0.8578(3) nm3, Z=2, Dc=1.357 g/cm3, F(000)=368, µ=0.324 mm-1. 生物测试结果显示这5种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5.
硫杂杯[4]芳烃氧化膦衍生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合成了部分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氧化膦衍生物, 二(亚甲基二苯基氧化膦)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化合物1), 培养了化合物的单晶, 用Smart 1000 CCD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1的组成为: C66H70O6P2S4•2CH3OH,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3453(6) nm, b=1.5289(7) nm, c=1.7893(9) nm; α=75.707(9)°, β=69.131(8)°, γ=79.734(9)°, Z=2; V=3.316(3) nm3, d=1.215 g/cm3, F(000)=1288, μ (Mo Kα)=0.244 mm-1, R1=0.0625, wR2=0.1372. 杯芳烃分子采取了锥式构象.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用1,6-二取代二硫脲在DMF中加热回流直接脱H2S关环合成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并用此方法合成了2,5-二乙氧甲酰氨基-1,3,4-噻二唑. 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单晶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0093(4) nm, b=0.9035(4) nm, c=1.2924(6) nm, β=96.785(9)°, V=1.1703(9) nm3, Z=4, Dc=1.477 g/cm3, F(000)=544, μ=0.287 mm-1. 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种二维网状结构的超分子, 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其分子又沿c轴呈层状堆积.  相似文献   

17.
配合物[Pd(phen)Cl2]与腺嘌呤的键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恩君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8):725-728
合成并表征了固体三元配合物[Pd(phen)Cl2] 1. 以1和DNA的组成小分子腺嘌呤(ade)反应, 获得双核配合物单晶[Pd2(phen)2(ade)2]Cl2•4.5H2O (2). 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nma, 晶胞参数a=2.1709(9) nm, b=1.4378(6) nm, c=1.2274(5) nm, αβγ=90°, V=3.8311(3) nm3, Dc=1.729 g/cm3, Z=4, F(000)=2004, R1=0.0766, wR2=0.1526. phen配体以两个氮原子与钯(II)离子配位, 按生物学原子规范标号, ade以N(3), N(9)原子与钯(II)离子桥联配位, 形成双核混配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稀土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芳  陈亚芍 《化学学报》2007,65(8):667-672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钕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的结构. 钕配合物[Nd(o- NO2-C6H4COO)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18652(12) nm, b=1.24784(13) nm, c=1.29958(13) nm, α=64.220 (1)°, β=66.306 (1)°, γ=71.825 (1)°, V=1.5645 (3) nm3, Dc=2.167 mg/m3, Z=2, μ=3.415 mm-1, F(000)=986. 配合物中每个Nd(Ш)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根桥联, Nd(Ш)的配位数为8,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5个邻硝基苯甲酸羧酸根的6个氧原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配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 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配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彭浩  贺红武 《有机化学》2007,27(4):502-506
为了寻找新的高活性农药, 利用工业易得的三氟羧草醚及其中间体为起始原料, 设计合成了9个未见报道的N-取代苯甲酰基-N'-取代芳基硫脲化合物, 结构经IR, 1H NMR, 元素分析确认. 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4b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其分子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0.51588(19) nm, b=1.0766(4) nm, c=2.0596(8) nm, α=81.113(6)°, β=89.702(6)°, γ=78.131(6)°, V=1.1056(7) nm3, Dc=1.445 Mg/m3, Z=2, F(000)=492, μ=0.319 mm-1.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